《电子线路》教学应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gen_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纵观当今世界,所有经济发达国家都是依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起来的。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未来经济无论怎样发展,社会所需的人才,多数是高素质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可我国目前技能型人才创新能力普遍不足的问题却十分突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强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发展和繁荣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电子线路》 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心得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更需要创造性人才。
  职业中学专业课的教学对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很强,学生不仅要懂得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实践技能,并能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创造。因此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我就《电子线路》谈谈教学心得。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根说过: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在《电子线路》教学中,我在每上完一章内容后都要学生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供大家一起思考讨论,特别是“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稳压电源”等几章内容,电路出现问题我们如何去改进,这改进的过程往往就是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让学生动手制作
  理论联系实际,几乎所有的理论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邓小平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去创造。
  2.让学生动手组合
  爱因斯坦说过:组合作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新的组合往往就是新的创造。善于发挥组合的人,往往都能有所创造。世界上许多新发明新产品说到底其实就是各种技术的切剖和组合。
  3.让学生动手改进
  改进的过程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课内、课外和假期等时间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制作、小发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电子线路》是一门特别强调动手能力培养的专业课,在学习完“自激振荡器”这一章内容后,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变压器反馈式振荡器,自己选择元器件,自己选择参数。后来在学生调试时就出现了两种不正常的现象:一是电路不能起振;二是电路能起振但出现输出波形失真。针对这两种情况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从理论上分析是什么原因。结果学生总结出下列五个因素可能影响到起振:(1)变压器线圈极性接反;(2)偏置电阻大小不合适;(3)三极管电流放大系数β太小;(4)反馈线圈匝数不够;(5)L、C参数不合适。下列两个因素可能导致输出波形失真:(1)反馈线圈匝数太多;(2)偏置电阻大小不合适。然后学生对各自的电路作一定的修改和改进,结果最终全班45个同学有42个的电路能正常工作。学生通过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和自己改进,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索里说过:当一个人有了要达到所提出的那些目的的真正欲望时,当存在真正的内在动机时,尽管学习者对于有效学习的较为精细的特点一无所知,以及不具备许多其他促进学习速度的条件时,也能获得卓越的成果。”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类产生一切发明创造的直接动力。所以教师应该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制造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设疑问难,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的教学中关于如何使两个三极管交替工作的问题,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提出了两种方案,方案一是利用变压器对输入信号进行倒相处理,此时两个三极管类型相同;方案二是不用变压器倒相而是使用两个极性相反的NPN和PNP管。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开始,从惊讶开始。中科院院士汪品元也说过:没有新意就无所谓科学,对前人结论的怀疑正是科学的起点。学习贵在质疑,学生会不会提出问题是衡量他们会不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学生的探索往往从发现问题开始,发现问题,继而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单相半波整流滤波”电路中,课本上负载R的电压V波形如下图a,而做实验时示波器上波形则如图b:
  这里我就提出置疑,引导他们问是不是书上的波形画错了,后来就有学生分析说是课本上的分析是从0开始的,而实验时充放电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所以就出现了差别。
  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在新情境中的应用,学会知识的迁徙
  这几年单招学生反映单招高考专业课试卷的难度明显比以前大,原因就是现在的单招高考也开始向普高高考方向转化,开始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找准教材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契合点,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够真正地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之,在科技突飞猛进,竞争尤为激烈的今天,创新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教育工作者要走在这大潮的最前面,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富有创造性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出版.
  [2]徐国庆著.职业教育原理.石伟平主编.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丛书.上海教育出版社.
  [3]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4]任钟印.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5]周晖.电子线路.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制作新闻报道的过程就像做菜,外勤记者是采购员,频道和栏目是餐厅,频道和栏目负责人是厨师。采购员担负两个任务,一是猎取当地最新货物并主动向各餐厅提供,至于是否需要是各餐厅自己的事;二是根据不同餐厅的个别要求采购货物。因此,电视记者的职责就是采访和获得最佳新闻素材,满足后期制作的需要。记者不能只是孤立地从自己的单个环节采访素材,还要有新闻编辑的意识和节目整体的意识。在镜头前采访时,要考虑电视节目本身的
兴趣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中学思想品德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加强目的性教育。目的性教育要切合实际,用事实说话,使学生感到学习思想品德课无论对升学、就业,还是以后的生活都有指导意义。在思想品德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背景下,如何使历史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我认为,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适时、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是优化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这里“境”的体现主要是教师创设适合本课教学的虚拟环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教师创设虚拟教学环境的手段包括:利用声音、图像、表演剧等有关的辅助手段营造适合课堂教学的历史氛围和情境。  一、创设故事情境  青
目的:通过本研究探讨清热利湿法与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炎症指标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之间风湿科疗区诊断为RA的住院患者共计342例,对治疗前后hs-CRP、ESR指标的数值对比来进一步探讨清热利湿法与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炎症指标相关性。由于RA患者或病程日久、或延误治疗,存在RA引起关节外表现-贫血。据此将342例患者分为两组,组1包含302例患者
  目的:通过细胞培养制备高纯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完善科学的中药提取方法;应用 SD 大鼠制备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通过对实验模型灌注中药方和经侧脑室
到了初三下学期,很多学生出现了厌学、恐学的情绪,其主要原因是压力太大,来源有家庭、学校、老师、学生自己。针对这一情况,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上出学生喜欢的课,如何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如何激发学生的信心,如何让物理课堂变得有效、高效,是我们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一、课前精心准备、团结协作,组内成员相互信任,升华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工作中,我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般物理成绩不好的同学在物理概念运用、物理思维、物理语言等方面往往表现得也不是很好,而相反,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在这些方面就表现得不错。无论是物理概念、物理思维,还是物理语言,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理意识之上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同样道理,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来源于客观物理事实的物理意识对于物理事实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社会及所学的物理学科知识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内容应立足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对某些教学问题作深入探讨,或从教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这样知识的获得和运用都是直接接触客观实际,也不是只直接接触经过抽象加工整理而成的文字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病情程度将眩晕分轻、中、重三层,每层收集60例患者,共180例。将每层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