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三产业是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教授 1935 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以社会生产发展阶段和资本的流向为主要标准,对三次产业进行了划分,费希尔教授将第三产业归类为第三生产阶段,第一、第二产业为初级生产阶段和第二生产阶段。1985 年首次规定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划分范围,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全力加速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这是一个大时代背景下必然产生的大课题。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比例的变动,对于研究第三产业的合理化和高度化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分别就云南省第三产业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系统分析,对云南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找出云南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存的问题。
关键词:第三产业 内部结构 合理化 高度化
云南省第三产业产出结构演变分析
从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生产总值逐步上升,根据云南统计年鉴的数据可得到如下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所占云南省地区GDP比重变化趋势图,见图3-1和3-2,云南省的第一产业逐年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持续的发展,在总量上逐年飞速增长,第二产业总量略大于第三产业,云南省还没有走出“二三一”的模式;所占总量上,只在1995年出现了小的反弹,这在大的趋势上并没有影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的态势,但进入2005年后,比重上升较为缓慢,可以得出云南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但在2005年后进入例如瓶颈期,需要通过产业的内部结构转型,加快第三产业向上的发展。
云南在改革开放以来这30年中,云南省生产总值的构成变化呈以下变化趋势: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增长。云南省第三产业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其增加值比重从1978年的17.4%上升到2009年的40.0%,上升了22.6个百分点。在2010年,第三产业所占云南地区GDP的比重略减,而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云南省要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完成“二三一”到“三二一”的结构升级转型。
图3-1云南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图3-2云南省第三产业GDP比重
资料来源 云南省统计年鉴2011
为了更加能清楚的观察到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变化过程,制作下趋势图3-3, 从图中可以观察到,批发、零售及贸易餐饮业的比重一直占25%-38%之间,最低为2003年的24.15%,最高为1978年的37.29%,这说明虽然批发、零售及贸易餐饮业一直在第三产业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其比重是有着先逐渐下降,但又逐步回升的趋势;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从1978年的19.5%下降到2010年的6.7%,下降了12.8个百分点;金融保险业呈波浪形变动,变化趋势不明显,在2008、2009年比重上升后,2010年又有下降趋势;房地产业缓慢上升,从1978年的2.8%到2010年的7.7%,上升了4.9个百分点,从趋势图上看,在2008年冲高后,有所回落。而其他服务业包括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服务业,虽然这些产业发展迅速,为整个社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但各个具体的行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都比较小,而传统服务业的比重过大,这说明云南的第三产业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结构水平,和其他发达的地区和国家相比,第三产业缺乏竞争力。
云南省第三产业就业结构演变分析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三次产业演变规律,在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当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以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逐渐超过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与此同时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变化不显著,大量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并导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与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上升。
表3-7不同GDP下云南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构成
资料来源:根据云南统计年鉴1978年至2011年的统计数据计算所得
云南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变化较大,从1978年的6.2%上升到2010年的27.0%,上升了20.8个百分点,这说明大部分劳动力有直接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倾向,第三产业吸收了大量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云南省就业人员的流动是从第一产业逐渐同时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并且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要大于第二产业的速度,这样就形成了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大于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的现状。这个结论显然并不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就业人员先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再有第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这说明云南省就业结构的调整有着其特殊性,其就业结构的比重形成了“一三二”就业结构格局。
从1978年到2010年,云南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这种变化同全国的趋势相同,从比重变化的幅度角度看,云南第一产业比重变化了25.7个百分点,全国第一产业比重变化了33.8个百分点;云南及全国的第二产业比重分别变化了4.3和11.4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分别是21.4和22.4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来看云南各产业就业比重变化幅度都小于全国相对应各产业比重的变动幅度,且在云南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就业比重保持在60%以上,就业结构严重滞后于全国的水平,这说明云南第一产业有大量的劳动力还没有转移出来,这在云南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云南省第三产业劳动力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则是传统第三产业劳动力供给过大,新兴第三产业劳动力供给过少,金融保险的劳动力比重一直很低。在云南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分布中,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等带有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色彩的岗位,人员聚集明显,表明云南省第三产业中,软件、金融、房地产等市场化较高地行业,吸引力较低,发展较为缓慢。由图2-9可以看出, 2010年云南省传统行业中,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住宿餐饮从业人员分别为14.69万人、14.25万人、5.86万人,而新兴服务行业如金融和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分别8.85万人、3.67万人。
在云南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分布中,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等带有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色彩的岗位,人员聚集明显,教育和社会公共管理加起来从业人员超过了100万,比重超过了50%,且有增加的趋势,表明云南省第三产业中,软件、金融、房地产等市场化较高地行业,吸引力较低,发展较为缓慢。
小结: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的重要标志。国际国内经验表明,随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是不断上升的;同时,没有商贸、金融、旅游、房地产、文化教育等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很难繁荣,并将制约第二产业的发展。如何实现第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章对云南省从1978年到2010年的数据分别从其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出结论云南省第一产业,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内部产出结构中,云南省的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且公共设施管理等公共服务业比例过大;在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然很高,大量劳动力没有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出来,并且在云南省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中,传统服务业和非盈利部门的比重过大,阻碍了新型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第三产业 内部结构 合理化 高度化
云南省第三产业产出结构演变分析
从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生产总值逐步上升,根据云南统计年鉴的数据可得到如下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所占云南省地区GDP比重变化趋势图,见图3-1和3-2,云南省的第一产业逐年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持续的发展,在总量上逐年飞速增长,第二产业总量略大于第三产业,云南省还没有走出“二三一”的模式;所占总量上,只在1995年出现了小的反弹,这在大的趋势上并没有影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的态势,但进入2005年后,比重上升较为缓慢,可以得出云南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但在2005年后进入例如瓶颈期,需要通过产业的内部结构转型,加快第三产业向上的发展。
云南在改革开放以来这30年中,云南省生产总值的构成变化呈以下变化趋势: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增长。云南省第三产业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其增加值比重从1978年的17.4%上升到2009年的40.0%,上升了22.6个百分点。在2010年,第三产业所占云南地区GDP的比重略减,而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云南省要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完成“二三一”到“三二一”的结构升级转型。
图3-1云南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图3-2云南省第三产业GDP比重
资料来源 云南省统计年鉴2011
为了更加能清楚的观察到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变化过程,制作下趋势图3-3, 从图中可以观察到,批发、零售及贸易餐饮业的比重一直占25%-38%之间,最低为2003年的24.15%,最高为1978年的37.29%,这说明虽然批发、零售及贸易餐饮业一直在第三产业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其比重是有着先逐渐下降,但又逐步回升的趋势;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从1978年的19.5%下降到2010年的6.7%,下降了12.8个百分点;金融保险业呈波浪形变动,变化趋势不明显,在2008、2009年比重上升后,2010年又有下降趋势;房地产业缓慢上升,从1978年的2.8%到2010年的7.7%,上升了4.9个百分点,从趋势图上看,在2008年冲高后,有所回落。而其他服务业包括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服务业,虽然这些产业发展迅速,为整个社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但各个具体的行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都比较小,而传统服务业的比重过大,这说明云南的第三产业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结构水平,和其他发达的地区和国家相比,第三产业缺乏竞争力。
云南省第三产业就业结构演变分析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三次产业演变规律,在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当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以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逐渐超过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与此同时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变化不显著,大量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并导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与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上升。
表3-7不同GDP下云南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构成
资料来源:根据云南统计年鉴1978年至2011年的统计数据计算所得
云南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变化较大,从1978年的6.2%上升到2010年的27.0%,上升了20.8个百分点,这说明大部分劳动力有直接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倾向,第三产业吸收了大量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云南省就业人员的流动是从第一产业逐渐同时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并且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要大于第二产业的速度,这样就形成了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大于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的现状。这个结论显然并不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就业人员先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再有第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这说明云南省就业结构的调整有着其特殊性,其就业结构的比重形成了“一三二”就业结构格局。
从1978年到2010年,云南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这种变化同全国的趋势相同,从比重变化的幅度角度看,云南第一产业比重变化了25.7个百分点,全国第一产业比重变化了33.8个百分点;云南及全国的第二产业比重分别变化了4.3和11.4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分别是21.4和22.4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来看云南各产业就业比重变化幅度都小于全国相对应各产业比重的变动幅度,且在云南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就业比重保持在60%以上,就业结构严重滞后于全国的水平,这说明云南第一产业有大量的劳动力还没有转移出来,这在云南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云南省第三产业劳动力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则是传统第三产业劳动力供给过大,新兴第三产业劳动力供给过少,金融保险的劳动力比重一直很低。在云南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分布中,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等带有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色彩的岗位,人员聚集明显,表明云南省第三产业中,软件、金融、房地产等市场化较高地行业,吸引力较低,发展较为缓慢。由图2-9可以看出, 2010年云南省传统行业中,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住宿餐饮从业人员分别为14.69万人、14.25万人、5.86万人,而新兴服务行业如金融和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分别8.85万人、3.67万人。
在云南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分布中,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等带有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色彩的岗位,人员聚集明显,教育和社会公共管理加起来从业人员超过了100万,比重超过了50%,且有增加的趋势,表明云南省第三产业中,软件、金融、房地产等市场化较高地行业,吸引力较低,发展较为缓慢。
小结: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的重要标志。国际国内经验表明,随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是不断上升的;同时,没有商贸、金融、旅游、房地产、文化教育等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很难繁荣,并将制约第二产业的发展。如何实现第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章对云南省从1978年到2010年的数据分别从其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出结论云南省第一产业,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内部产出结构中,云南省的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且公共设施管理等公共服务业比例过大;在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然很高,大量劳动力没有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出来,并且在云南省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中,传统服务业和非盈利部门的比重过大,阻碍了新型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