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根海姆博物馆:收藏和展示我们时代的艺术

来源 :热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s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迎来了50周年纪念,博物馆为此计划了整年的庆祝活动:一部初次放映的纪录片,记录了博物馆设计师赖特的标志性建筑施工时的情景,一场展现赖特作品的特别展《从内到外》——此次展览吸引了37.2万名参观者,一举创下博物馆的展览记录;而瓦西里,康定斯基的油画作品全面回顾展则将从2009年9月18日持续到2010年1月13日:此外,博物馆还和谷歌合作,发起一个全球性的设计竞赛“设计庇护所”(Design it Shelter),邀请公众设计一个100平方英尺的结构,可在世界上任何地点居住和工作,并使用三维设计工具“Google Earth”和“Google Sketch Up”……
  回顾五十年,已然是一部现代博物馆的传奇。
  
  收藏篇
  
  非具象艺术的殿堂
  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建立者所罗门·R·古根海姬(Solomon·R·Guggenheim),生于19世纪美国一个靠煤矿工业积累起巨大财富的瑞士裔家族。按照有教养人的习惯,在精英云集的环境下,古根海姆和他的妻子,成为热心的艺术赞助人,并积累起很多古代大师的作品,直到1927年,古根海姆遇见年轻的德国贵族女子希拉,营贝(Hilla Rebay)。受到欧洲艺术影响的蕾贝,认为非具象是一种新艺术风格和审美哲学的诞生,她写道,“还有比绘画中从具象到非具象在从物质到精神的过程中更伟大的前进步伐么?因为我们注定要更有创造性,转向精神世界是我们的命运。人文主义将得到发展并自然而然地从伟大的艺术上感受到更多的能量,这便是非具象杰作的辉煌。”
  在蕾贝的影响下,古根海姆的收藏发生了巨大的转向。他从1929年开始系统性地购买非具象艺术家的作品。早期购买的作品包括罗伯特·德劳内(Robert Delaunay)、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费尔南达雷格尔(Fernand Leger)以及纳吉(Laszlo Moholy-Nagy)。生于俄国的艺术家康定斯基是最早阐释这种纯粹的非模仿绘画的人之一,他的作品最终奠定了整体收藏的方向。
  1937年,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成立,古根海姆开始预想一个可以容纳不断增长的艺术收藏的博物馆建筑,他与蕾贝的通信中充满了建立一个非具象艺术的“美术馆一殿堂”的计划与提议。1939年,古根海姆在纽约曼哈顿东54街租下了一个旧的汽车展示室,蕾贝将其改造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临时展览空间,命名为非具象绘画美术馆,展示了一些最单纯的抽象艺术的绘画,并支持很多年轻的美国抽象画家,获得了很大成功。
  1943年,为了满足日益繁荣的非具象美术馆的要求,他们决定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建筑,用以收藏当时估价约1.5亿美元的藏品。蕾贝选择了众所周知的美国建筑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他的有机建筑回应了她对于非具象的理念:一种作为对创作者灵魂的直接表现而实现的,充满理性与理想化意味的新生的艺术。
  
  收藏现代艺术史
  1948年,美术馆购买了专营西班牙绘画的纽约艺术经纪人Karl Nierendorf的全部财产,从而使古根海姆的收藏增加了730件,其中包括康定斯基的作品18件、克利(Paul klee)的作品110件、夏加尔(Marc Chagall)的作品6件以及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的作品24件,丰富的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藏品扩展了古根海姆的原有收藏方向。
  很快,美术馆展览的藏品局限被凸显出来,多数人认为蕾贝关于非具象艺术的评价标准过于偏激和局限。1952年原MOMA绘画与雕塑部的主任约翰逊·斯威尼(Johnson Sweeney)继任馆长一职,他认为艺术品的收藏应同时包括非具象艺术之外的整个现代艺术史的发展。为了弥补美术馆收藏的严重空缺,如被蕾贝以有形存在为理由而拒绝的雕塑收藏的空白,他开始了充满野心的购买计划:11件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的作品、3件亚历山大-阿契本科(Alexander Archipenko)的作品、7件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的作品、恩斯特(Max Ernst)和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的青铜雕刻以及其他重要作品,如塞尚(Paul Cezanne)的《抱着双臂男子》(Man with crossed arms),抽象表现主义的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克莱因(Franz Kline)、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等的作品均被收藏。此外,美术馆还接受了拥有杜尚作品的Societe Anonyme建立者Katherine S.Dreier的遗产捐赠。
  1961年,托马斯(Thomas M.Messer)组建了新管理层,并扩大了斯威尼在现代化和专业化博物馆人员及结构管理上的努力。他开展了雄心勃勃的公共出版项目,不仅关注短期展览,同时对于新增收藏品做出深入细致的图录,并组建学术研究机构。他任职期间,布朗库西、考尔德、贾科梅蒂、克利、库普卡(Frantisek Kupka)、雷格尔、米罗(Joan Mira)以及席勒(Egon schiele)的作品作为现代艺术的重要范例进人了美术馆的收藏;更为当代的艺术家杜布菲(Jean Dubuffet)以及培根(Francis Bacon)、基弗(Anselm Kiefer)、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和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的作品也被收藏:此外,他还购买了作为国际前卫艺术激烈倡议者的拉丁美洲以及东欧艺术家的作品。
  1963年,博物馆接受了贾斯汀(justin K.Thannhauser)收藏的印象派、后印象派以及现代法国杰作作为永久借展作品,包括梵高的《圣雷米的群山》(Mountains at Saint-Remy)和毕加索的《熨衣服的女子》(Woman Ironing),1978年,这些绘画和雕塑正式成为博物馆的收藏,增加了博物馆对于毕加索和巴黎画派艺术家的收藏,为古根海姆美术馆原有收藏之前的艺术时期作了重要的历史表述。此后,博物馆又接受了贾斯汀遗孀的捐赠,除塞尚、克利、马奈、帕斯金(Jules Pascin)、毕加索外,博物馆有了莫奈的第一件收藏。为纪念他们的捐赠,古根海姆美术馆在展览空间上作了必要扩展——Justing K Thannhauser展厅于1965年被设置在Monitor大楼二层。
  此外,尽管地处威尼斯的佩姬·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美术馆是一个自治的体系,在地理上与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相距甚远,但自1976年佩姬把她的艺术收藏以及容纳藏品的豪华住宅作为遗产赠送给纽约古根海姆后,威尼斯的佩姬藏品成为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完整的一部分。佩姬重视被叔叔所罗门忽略的风格趋势,其收藏 中的300多件风格多样的作品中,大部分是纽约古根海姆原有收藏中所没有的,即超现实主义和早期战后美国“姿态风格绘画”(gestural painting)。当两者和为一体后,古根海姆的收藏形成了跨大陆的整体,并开始追寻20世纪艺术复杂多元化的历史。他们的联合奠定了机构国际化的方向。
  
  博物馆连锁
  1988年之后,在博物馆馆长托马斯·克瑞恩(Thomas Krens)的领导下,古根海姆增加了它的运营范围,以及继续一个针对扩大它在照片和当代艺术收藏上的充满野心的购买计划。1992年,赖特的建筑重修并且增加了一幢新楼,新增了相当全面的展览空间,从而使赖特的圆型大厅以及Thannhauser展厅充分显示出其光彩。同时,古根海姆SOH0在曼哈顿下域开幕,增加了将近2700平方米的当代多媒体艺术的展览空间。
  1997年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德国柏林古根海姆(Deutche Guggenheim Berlin)先后建立,增加了整个机构的国际场馆。由古根海姆管理西班牙巴斯克(Basque)政府建立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Guggenheim Museum Bilbao),拥有古根海姆购置的埃德瓦多奇伊达(Eduardo Chillida)、德库宁、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罗斯科(Mark Rothko)、里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和安东尼-塔皮埃斯(Antoni Tapies)等作品,逐渐增加的藏品补充和提高了古根海姆原有收藏:美术馆还设有专为当代巴斯克和西班牙艺术家提供的展厅,为古根海姆和当地的艺术培养一种特殊的关系提供了条件。
  同年,古根海姆和德意志银行合作,在一个位于柏林的私人展览空间内设立德国柏林古根海姆。这个古根海姆的展览计划是一些经策划的展览,或者特定的国际闻名的艺术家的作品展览的轮换,如杰弗昆斯(Jeft Keens)、罗森奎斯特(James Rosenquist)、蕾切尔·怀特理德(Rachel Whiteread)等。
  2001年,库哈斯设计的两个场馆在拉斯维加斯开放,古根海姆的博物馆网扩展到了美国西部。古根海姆拉斯维加斯(the Guggenheim Las Vegas),一个超大的为特殊展览而设的展示空间,其展览包括当代艺术、建筑和设计以及古根海姆爱尔米塔什美术馆的收藏。
  从博物馆到博物馆群落,古根海姆在国际项目上的运作反映了它的历史、它的传统、它收藏的宽度和它对卓越文化的贡献。
  
  建筑篇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好的私人现代美术博物馆群,它改变了博物馆的百科全书模式,创造了与18世纪大异其趣的非典型性博物馆。除了对现代艺术的关注外,博物馆的建筑也成为古根海姆的特色,不同博物馆的建筑体验与博物馆的艺术品形成了新的有趣的结合关系,也构成一种纵向的试图对建筑意义的探讨。
  
  螺旋上升的传奇
  “1959年,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张的那会儿,第五大道可以双向通车。当你驱车向北,可以看到那座球状的建筑出现在几栋方方正正的公寓大楼前面,就像梅西公司感恩节游行上的一只汽球。9岁的时候,我就是通过那样的方式首次见到了这座博物馆,至于建造这座迷人建筑物的初衷是用来陈列艺术品,还是另有用意,在我看来似乎都无关紧要。”多年后有人这样回忆与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初遇。而这正实现了古根海姆创始人之一蕾贝的理念——新的艺术形式应该放置在一个独一无二的新的建筑空间里。
  建筑师赖特在晚年应邀设计古根海姆博物馆,他期望新的建筑不仅能够打破曼哈顿岛建筑形式上千篇一律的平行正交体系,而且还能打破人们对美术馆形式的固有观点。这座建筑在空间处理上不同于一般隔断的陈列空间,赖特晚年的圆和螺旋的主题在此达到了高潮,他构思了一个弯曲连续的空间作为“精神殿堂”,用连续的坡道自然的链接了每一展段,打破了传统博物馆迷宫一样散乱的布局,展品就布置在螺旋形墙体上,人们形成了一种新的观赏模式。赖特说:“在这里,建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一层流入另一层,代替了通常那种呆板的楼层重迭…处处可以看到构思和目的性的统一”。
  对此,许多评论者着重指出吉根海姆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同美术展览的要求是冲突的,建筑压过了美术,其中评论家约翰卡纳迪(John Canaday)在《纽约时报》中说“这是一场建筑与绘画之间的战争,而结果是两败俱伤。”赖特以一贯的自信对此作出反击,他写道:“相反,设计会使得建筑和绘画一起,构成建筑史上从未有过的一曲不被干扰的美妙交响乐。”
  确实,古根海姆博物馆无疑成为强调建筑本身的博物馆的先驱,对于它的出众,人们有一句点睛之语,说它在建成以后的50年间,展厅内的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无法与之媲美!
  
  燃烧的火焰
  与赖特相比。生于1929年、至今仍活跃的弗兰克·盖里更像是一个以砖石金属为媒材的艺术家。他深受杜尚与波普艺术的影响,相信建筑就是艺术,可以变化万端、没有定式。鱼的形象在盖里的建筑与设计中经常出现,因为他相信空间是流动的,建筑也应像生物一样生动。1996年普利茨克建筑奖得主、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拉斐尔·莫尼欧曾对盖里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由衷叹服:“没有任何人类建筑的杰作能像这座建筑一般如同火焰在燃烧。”
  这座博物馆的引人之处在于它的外形设计,更像一件抽象派的艺术品:整个建筑由一群外覆钛合金板的不规则双曲面体组合而成,其形式与人类建筑的既往实践均无关涉,超离于任何习惯的建筑经验之外。然而整个建筑并不是毫无章法,事实上它是绕着一个中心轴旋转成形的。这个中心轴是一个扣着金属穹顶的空旷的中庭,光线可以透过玻璃墙照进来。从这个中心开始,一个由曲折的走道、玻璃电梯和楼梯组成的系统把19个大小、形状不一的画廊连接在一起。
  博物馆的室内设计也极为精彩,尤其是入口处的中庭设计,被盖里称为“将帽子扔向空中的一声欢呼”,它创造出以往任何高直空间都不具备的、打破简单几何秩序性的强悍冲击力,在此中庭下,人们被调动起全部参与艺术狂欢的心理准备,踏上与庸常经验告别的渡口。
  同样的,对盖里设计建成的这座外星来客般的博物馆,建筑界和艺术界的评价不一,大众文化界也有分明的不同态度,但无论如何,毕尔巴鄂之后,盖里以他在建筑中表现的野性的雕塑般的形式名闻天下,而博物馆本身则极大地提升了毕尔巴鄂市的文化品格,1997年落成开幕后,它迅速成为欧洲最负盛名的建筑圣地与艺术殿堂。
  
  博物馆建筑群落
  荷兰建筑师雷恩·库哈斯(Rem Koolhaas)也参与了古根海姆博物馆群的设计。其中类似一个“珠宝箱”的古根海姆东宫美术馆,由古根海姆和圣彼得堡(St Petersburg)的冬宫博物馆共同拥有,这里主要展示一些永久收藏的古典艺术品。建筑本身像一个箱子、用三面可以旋转的隔墙划分为四个空间,需要时可随时改变四个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内外隔墙都是选用氧化钢板作为建筑材料,所有的绘画都挂在特定的磁石上与墙壁紧密相连。另一个是拉斯维加斯古根海姆美术馆,展示内容包括当代油画、雕塑、建筑、设计、多媒体艺术等等。5900平米的馆室顶部有一根巨梁,起吊机放置在两侧的钢轨上,可以沿着钢轨进行滑动,覆盖整个空间,通过机械吊桥来调节下面的空间。约900平米的天窗使空间开敞明亮。两扇可开启的百叶窗正对着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的临摹件,可以覆盖整个天窗,对博物馆进行光线调节。馆内有一面高约18米、宽约64米的巨大的电子媒体墙,可以编排无限多种和展览内容相关的媒体信息。这是一次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尝试,并大胆的实践了库哈斯的建筑消费理论,将商业与艺术巧妙的融为一种新的菁英文化。
  此外,法国建筑师约翰努维尔(Jean Nouvel)设计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分馆将美术馆盖在岸边希望带动港湾区的开发。英国籍伊拉克裔建筑师札哈·哈迪德(Zaha Hadid)台中分馆的提案将建筑融合于地景中,流动的自由形体宛如中国的书法般流畅。美国建筑师迪勒(Diller)与史卡菲迪欧(Scofidio)于南极分馆的提案将设计出世界第一座冰屋美术馆。美国建筑师汉尼·罗许(Hani Rashid)与李斯 安娜(Lise Anne)的虚拟古根汉姆则希望打造虚拟世界中文化艺术产业的CNN……这些当代前卫建筑师,实践了古根海姆在具有潜力的城市兴建独具创意的建筑以吸引大量人潮参与文化艺术的构想,在建筑史上首度让建筑师的创意价值带来的经济效益凌驾于各种实用、工程与社会意义之上。
其他文献
摘 要 植物受体类激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橡胶树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通过RACE技术和RT-PCR方法,扩增得到橡胶树的一个类受体激酶基因的全长,命名为HbFER。该片段包含1个2 679 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89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番茄、甘蓝和杨树的FER蛋白高度同源,其同源性分别为74.5%、74.7%、73.4%、82.
期刊
“嫁人要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懒羊羊”成为了近期一句热门的话——它来自于中国本土的一部卡通片。在半红不绿的中国卡通产业中,这部《猫和老鼠》低幼级翻版的卡通片获得羊癫疯似的成功是令人吃惊的——这是一种浑然不觉的成功。而且,这部卡通片中那种隐晦的——隐晦得无法再隐晦的性暗示同样令我们浑然不觉。  在电影《情迷六月花》中,安妮是一个温柔可人的已婚妇女,但她和丈夫“彬彬有礼”的夜生活中常常得不到痛快,一个偶然
期刊
有一天,在一家超市门口,可能是那个男人来晚了,妻子冲着这位丈夫大吼,在那大吼声里充满了大权在握的耀武扬威之感。在这样的吼叫声里,我发现,男人在抱着小孩冲进超市的那一刻,向着她的妻子回望的瞬间眼神,让我十分难过:胆怯、懦弱、哀怨、失魂落魄,从这样的眼神中,我真的感觉到天下真的大变了。我从未见过这样的眼神,不知溥仪当年离开紫禁城是怎样的一种眼神。从这男人的身上感觉不到一点阳气。阳气是正气,这男人没有,
期刊
有人曾经说:西方的后现代艺术是单一的信条。之所以说是单一的信条,是因为对真实的利用有一个考虑,在此之下形成了一致的默契,并在一致的默契之下追求不同的影响。  极简主义音乐(Minimalism,也译作简约主义、极限主义)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抱着“单一的信条”:颠覆勋伯格(Amold Schoenberg)所开创的二十世纪现代派音乐的晦涩繁杂:作曲家们很快达成“一致的默契”,利用“一个简单音型的不
期刊
等    风也曾怀疑……  雾霭重重……  它究竟怎么轻松穿过这里……  雨也曾摇摆……  夜幕沉沉……  它到底为何竟能映出倒影……  如果选择……  哪怕在黑暗中也要沉默着努力生长……  为最遥远的等待……  绽放耀如花火的璀璨……  如果选择……  哪怕在绝壁上也要凌厉寂寞寒冷的严酷……  仅靠雪水滋润的生命……  成就雪莲的弥足珍贵……  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  在没有徵兆的倾慕中开始…
期刊
摘 要 为筛选菠萝蜜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用的内参基因,以菠萝蜜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叶和花序为材料,分析GAPDH、18S rRNA、UBQ、ɑ-tubulin和β-tubulin 5个内参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组织不同发育阶段中,5个内参基因的表达丰度变化存在差异;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经RefFi
期刊
坊间流传的关于黄珂的故事充满了小说般的传奇色彩,尽管媒体“慷慨”地把“望京孟尝君”的帽子戴在了他的头上,但他却一再坚决地与“孟尝君”划清界线。  不论黄珂本人对黄门宴抱有怎样的理解和态度,望京607对那些不曾接近过他的人而言,俨然成为了一个神秘而充满吸引力的符号。这间普普通通的私人住宅,因为黄珂和黄客的强大气场,给了人们无限想象的空间,这是黄珂始料未及的。  一个真实的黄珂究竟是怎样的?用他的话来
期刊
摘 要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外源添加镉对镉敏感蔬菜——番茄幼苗根部(根长和根鲜重)和地上部(株高和茎叶鲜重)的毒害效应,计算镉对番茄的毒害临界值(EC10),探讨了田间和盆栽条件下镉毒害临界值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外源镉对番茄4个生长指标可能产生促进作用,而高浓度外源镉则产生抑制作用。不同土壤镉对番茄根长、株高及茎叶鲜重的毒害临界值(EC10,以土壤有效镉表示)差异较大,根长EC10值介于0.13~5
期刊
“所有生命都是一场瑜伽,从肌肤到肺腑,从心灵到魂灵,都在伸展之间充实、完整。”    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情感。”前者大抵可用来说明人与人的相遇,是马丁·布伯所说的“我与你”的相遇;而后者,可怜的后者说明我们当下的环境如熙熙攘攘的市场,是人与人的功利交易,是人与自然的冷漠疏离。当然也不用教条地说人心不古,时代操蛋。有的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一种形式,一
期刊
“但丁不是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一向认为,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处处都是破绽反倒没有破绽,人人觉得你傻,反倒是最有力的智慧。”    2007年的秋天,尹潇雨在广州街头漫步而行。突然,远处一辆婴儿车吸引了她的目光。那是一辆车身与睡篮之间带活动轴的婴儿车,遇到障碍物或者是上下坡时,推车的父母或者育婴师可以通过调节活动轴,让车自然平稳渡过,不会给熟睡的婴儿带来丝毫影响。尹潇雨猛然觉得有什么富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