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生命都是一场瑜伽,从肌肤到肺腑,从心灵到魂灵,都在伸展之间充实、完整。”
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情感。”前者大抵可用来说明人与人的相遇,是马丁·布伯所说的“我与你”的相遇;而后者,可怜的后者说明我们当下的环境如熙熙攘攘的市场,是人与人的功利交易,是人与自然的冷漠疏离。当然也不用教条地说人心不古,时代操蛋。有的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一种形式,一个介质,以此进入自己的内心,进入性灵的生活。瑜伽也许能让我们超脱于世,最终学会和自己相处——在春天与瑜伽遭遇,在交际与功名背后,是否有别样的人生更值一过,所谓无用之用,正是陈璐想要告诉你的。
朋友介绍她时,说她是一位瑜伽师,在自家别墅的大屋顶上教学生。我脑子里霎时展开一卷浪漫的图画,一位纤细优美的女子,裙裾飘飘——当她向我迎面走来,墨蓝色的衣裤随风摆荡,那种风情,低低的,很特别,和舞蹈出身的女孩子走路的姿势有些像,有着步步生莲的美态,又加入一些“禅”或“定”的感觉。她的声音很柔,整个人甚至呈现出一些娇媚的气息,当这样一个女子向你讲述她离经叛道的创业史时,你能觉察到她的能量向外投射直到包裹你,感染你。
陈璐本是海归,回国后却长期不务正业,最终自己开了家瑜伽馆,顺带做点印刷品,总之属于提倡性灵生活方式之类的。看起来,面前这个人似乎因不食人间烟火,而拥有一种令人坦然的力量。待开口说话,就像在敲击嘴唇的化石,不论绘声绘色或是无声无息,仿佛指点迷津却让人更迷惑、迷茫、迷失,弥漫到意识断层,如许温柔,她的脸庞依然清新——和这样的人聊玄妙的瑜伽,容易发昏,仿佛人生可以光鲜成一阙情调小令,对仗工整,韵律悠扬——她是适合瑜伽的,反之亦然。
虽然文化的事,“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但一直以来,陈璐就在做这样的事,不问物质有无,只探精神虚实,如她所说:“精神之道,关乎心境和性灵,在功利世界已属难得,于现代人来说,更是大有补益。瑜伽深厚的底蕴,尤其是修身养性独善其身的风格,最终让你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瑜伽不是悦人,甚至不单单是悦己,而是悦心。所有生命都是一场瑜伽,从肌肤到肺腑,从心灵到魂灵,都在伸展之间充实、完整。”有时候所谓人生的恐惧,除对死亡,即是对周遭的恐惧。当市声喧哗、人心浮躁,我们的价值取向也趋于大流,随波逐流。如果说未经审查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我们可不可以不慕虚名,不求功名,只需要平静生活、冷静思考、内心静好。归根结底,无用之用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选择与否,在于你自己的平衡与取舍。
Q:过这样看似无为无用的生活,觉得有压力没有,尤其周围的生活都熙熙攘攘?
A:看你的选择了。甚至简单说,一次只能过一座桥走一条路嘛,我就是一旦选好一条路就走到黑那种,这是我的选择。不能说没有压力,经济上有时候还是会有要求和期待的,但总体来说,我希望自己的生活就是小津安二郎的电影,那种彬彬有礼,那种温和谦逊,那种平淡随性的。我喜欢他的电影,黑白光影里久久的沉默,你能看到内心的模糊和松弛。
Q:那你现在的生活具体来说呢?
A:睡到自然醒,然后会开始做瑜伽,生活很稳定,心情不错。当然我也会做很多事, 譬如帮别人做杂志、做创意案、画画之类。
Q:一直以来都是这样,不会觉得生活太寡淡无味了?
A:之前也有工作啊。刚回国那时,整天奔走呼号的,把自己招呼得满世界都是,后来工作的公司被另一家公司兼并,所有员工都被安排进另一所大楼,然后我和所有员工都被工号数字所指代,每天的工作间变成了缺氧的牢房或鸽子笼,让我觉得压抑并萌生退意,最后干脆辞去那份工作。
Q:那又是如何接触到瑜伽进而改变生活的?
A:辞职后去了尼泊尔旅行,大多数时间待在寺院里,时间慢下来,就萌生了去读一直喜欢又没有机会接触到的艺术史。回来后联系了L.A.的Santa Monica Communtity School,就这样义无返顾地前往,积极地甚至有些贪婪地尝试着生活的多种可能。一次和友人参加一个“生食”主题party,认识了我的瑜伽师并进而对瑜伽产生兴趣。就这样慢慢开始经营起自己的私人瑜伽馆。现在我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很满意。
Q:刚开始时有什么问题没有,比如家人支持吗?现在看来了呢,如何看待现在的生活?
A:开始家里是不支持的,觉得一个女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做这个事。虽然不需要我挣钱养家,但仍然想看到我有份稳定而高薪的工作,比如在某外企做marketing或sales,现在慢慢转变过来了。至于现在的生活,最大的感受或者说最大的特点是有“空间”,可以随时选择遁入自己的“空间”,不隶属于任何上下级关系、社会关系,完全按自己的节拍生活。
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情感。”前者大抵可用来说明人与人的相遇,是马丁·布伯所说的“我与你”的相遇;而后者,可怜的后者说明我们当下的环境如熙熙攘攘的市场,是人与人的功利交易,是人与自然的冷漠疏离。当然也不用教条地说人心不古,时代操蛋。有的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一种形式,一个介质,以此进入自己的内心,进入性灵的生活。瑜伽也许能让我们超脱于世,最终学会和自己相处——在春天与瑜伽遭遇,在交际与功名背后,是否有别样的人生更值一过,所谓无用之用,正是陈璐想要告诉你的。
朋友介绍她时,说她是一位瑜伽师,在自家别墅的大屋顶上教学生。我脑子里霎时展开一卷浪漫的图画,一位纤细优美的女子,裙裾飘飘——当她向我迎面走来,墨蓝色的衣裤随风摆荡,那种风情,低低的,很特别,和舞蹈出身的女孩子走路的姿势有些像,有着步步生莲的美态,又加入一些“禅”或“定”的感觉。她的声音很柔,整个人甚至呈现出一些娇媚的气息,当这样一个女子向你讲述她离经叛道的创业史时,你能觉察到她的能量向外投射直到包裹你,感染你。
陈璐本是海归,回国后却长期不务正业,最终自己开了家瑜伽馆,顺带做点印刷品,总之属于提倡性灵生活方式之类的。看起来,面前这个人似乎因不食人间烟火,而拥有一种令人坦然的力量。待开口说话,就像在敲击嘴唇的化石,不论绘声绘色或是无声无息,仿佛指点迷津却让人更迷惑、迷茫、迷失,弥漫到意识断层,如许温柔,她的脸庞依然清新——和这样的人聊玄妙的瑜伽,容易发昏,仿佛人生可以光鲜成一阙情调小令,对仗工整,韵律悠扬——她是适合瑜伽的,反之亦然。
虽然文化的事,“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但一直以来,陈璐就在做这样的事,不问物质有无,只探精神虚实,如她所说:“精神之道,关乎心境和性灵,在功利世界已属难得,于现代人来说,更是大有补益。瑜伽深厚的底蕴,尤其是修身养性独善其身的风格,最终让你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瑜伽不是悦人,甚至不单单是悦己,而是悦心。所有生命都是一场瑜伽,从肌肤到肺腑,从心灵到魂灵,都在伸展之间充实、完整。”有时候所谓人生的恐惧,除对死亡,即是对周遭的恐惧。当市声喧哗、人心浮躁,我们的价值取向也趋于大流,随波逐流。如果说未经审查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我们可不可以不慕虚名,不求功名,只需要平静生活、冷静思考、内心静好。归根结底,无用之用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选择与否,在于你自己的平衡与取舍。
Q:过这样看似无为无用的生活,觉得有压力没有,尤其周围的生活都熙熙攘攘?
A:看你的选择了。甚至简单说,一次只能过一座桥走一条路嘛,我就是一旦选好一条路就走到黑那种,这是我的选择。不能说没有压力,经济上有时候还是会有要求和期待的,但总体来说,我希望自己的生活就是小津安二郎的电影,那种彬彬有礼,那种温和谦逊,那种平淡随性的。我喜欢他的电影,黑白光影里久久的沉默,你能看到内心的模糊和松弛。
Q:那你现在的生活具体来说呢?
A:睡到自然醒,然后会开始做瑜伽,生活很稳定,心情不错。当然我也会做很多事, 譬如帮别人做杂志、做创意案、画画之类。
Q:一直以来都是这样,不会觉得生活太寡淡无味了?
A:之前也有工作啊。刚回国那时,整天奔走呼号的,把自己招呼得满世界都是,后来工作的公司被另一家公司兼并,所有员工都被安排进另一所大楼,然后我和所有员工都被工号数字所指代,每天的工作间变成了缺氧的牢房或鸽子笼,让我觉得压抑并萌生退意,最后干脆辞去那份工作。
Q:那又是如何接触到瑜伽进而改变生活的?
A:辞职后去了尼泊尔旅行,大多数时间待在寺院里,时间慢下来,就萌生了去读一直喜欢又没有机会接触到的艺术史。回来后联系了L.A.的Santa Monica Communtity School,就这样义无返顾地前往,积极地甚至有些贪婪地尝试着生活的多种可能。一次和友人参加一个“生食”主题party,认识了我的瑜伽师并进而对瑜伽产生兴趣。就这样慢慢开始经营起自己的私人瑜伽馆。现在我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很满意。
Q:刚开始时有什么问题没有,比如家人支持吗?现在看来了呢,如何看待现在的生活?
A:开始家里是不支持的,觉得一个女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做这个事。虽然不需要我挣钱养家,但仍然想看到我有份稳定而高薪的工作,比如在某外企做marketing或sales,现在慢慢转变过来了。至于现在的生活,最大的感受或者说最大的特点是有“空间”,可以随时选择遁入自己的“空间”,不隶属于任何上下级关系、社会关系,完全按自己的节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