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我国语文传统教育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
能力的方法。它既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但是,笔者发现,在小学、初中能听到书声琅琅,到高中就很难听到琅琅的读书声,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
一、高中朗读教学的现状
教师对朗读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充分,教学中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运行,普遍存在忽视朗读的现象,走进高中校园,很难听到“书声琅琅”,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老师的讲课声和令人窒闷
的学生考试做题的场面。朗读教学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被弱化,学生的朗读水平每况愈下;一些老师由于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不高,便因此搞所谓的“扬长避短”“重讲轻读”。一些老师只注重形式,在课堂上不分是否适合朗读而进行“滥读”。一些学生兴趣不浓、能力不强,懒于读课文,一些学生由于自己的普通话说得不好,缺乏自信心,不敢放声自主地朗读。由于应试教育,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较被动的地位,缺乏主动性,因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长期不能自主朗读,势必影响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1.转变师生朗读观念,充分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就充分说明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理应充分发挥朗读的多种教学功能,朗读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深入领会课文内容,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感悟能力。”这也意味着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重要地位的高度认可,朱自清先生
说:“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语言学家黎锦熙也认为:“语文是所谓口耳之学,学语文不能不讲究朗读。”所以,那些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的高中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重视学生对课文的
朗读。
2.加强对语文教师的朗读培训,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水平。张志公先生指出:“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教师”“教师应当
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有广博的学识,见多识广,要掌握科学教学方法。”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花大力气,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对全体语文教师进行朗读专题培训,加大语文朗读教学的教研力度,开展朗读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流,鼓励教师探索、尝试,进行朗读教学实验。
3.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人说:“一次成功的朗读,胜过一百次蹩脚的分析。”一堂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朗读课,能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给人一种艺术的氛围。出色的诵读就如同一首词曲兼美的歌,营造出令人沉迷的艺术氛围。而轻松活泼的氛围是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的前提,老师应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培养学生对自己朗读能力的自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朗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个性,创设敢读的氛围,激发朗读的兴趣。
4.做好示范,加强朗读指导
语文教师一定要锻炼、培养自己成为朗读的高手,练就过硬的朗读能力,从而能够充分感染学生,灵活地驾驭课堂。同时,教师在对课文的讲析时,尽量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语调的变化;老师的示范和朗读录音的示范都是很好的方法。老师的示范会给学生“望尘可及”的心理,更有说服力。朗读录音教材是朗读大师经过认真揣摩,反复练习后制作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能够较快地掌握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朗读水平。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培养学生朗读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朗读的艺术修养。
5.制订朗读教学的可行性计划
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短期的,它需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哪些文章适合朗读,哪些文章不适合朗读,怎样朗读,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应有清晰的计划,精选朗读材料。例如,《赤壁怀古》适合男同学读,要读出一种豪放、慷慨的气势。《雨霖铃》适合女同学读,要读出一种婉约、清新之韵。除了利用教材作朗读材料外,还可从课外书籍、报纸中编选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好诗文作为朗读材料。这既能增加朗读的材料,也能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积累写作的材料。
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培养中,朗读就像一股清泉,我们只要增大它的流量,引导它流向既定目标,就能荡起语文学习的层层涟漪,焕发其无限生机。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朗读教学的作用,不断提高师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在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 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
能力的方法。它既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但是,笔者发现,在小学、初中能听到书声琅琅,到高中就很难听到琅琅的读书声,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
一、高中朗读教学的现状
教师对朗读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充分,教学中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运行,普遍存在忽视朗读的现象,走进高中校园,很难听到“书声琅琅”,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老师的讲课声和令人窒闷
的学生考试做题的场面。朗读教学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被弱化,学生的朗读水平每况愈下;一些老师由于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不高,便因此搞所谓的“扬长避短”“重讲轻读”。一些老师只注重形式,在课堂上不分是否适合朗读而进行“滥读”。一些学生兴趣不浓、能力不强,懒于读课文,一些学生由于自己的普通话说得不好,缺乏自信心,不敢放声自主地朗读。由于应试教育,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较被动的地位,缺乏主动性,因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长期不能自主朗读,势必影响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1.转变师生朗读观念,充分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就充分说明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理应充分发挥朗读的多种教学功能,朗读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深入领会课文内容,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感悟能力。”这也意味着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重要地位的高度认可,朱自清先生
说:“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语言学家黎锦熙也认为:“语文是所谓口耳之学,学语文不能不讲究朗读。”所以,那些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的高中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重视学生对课文的
朗读。
2.加强对语文教师的朗读培训,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水平。张志公先生指出:“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教师”“教师应当
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有广博的学识,见多识广,要掌握科学教学方法。”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花大力气,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对全体语文教师进行朗读专题培训,加大语文朗读教学的教研力度,开展朗读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流,鼓励教师探索、尝试,进行朗读教学实验。
3.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人说:“一次成功的朗读,胜过一百次蹩脚的分析。”一堂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朗读课,能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给人一种艺术的氛围。出色的诵读就如同一首词曲兼美的歌,营造出令人沉迷的艺术氛围。而轻松活泼的氛围是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的前提,老师应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培养学生对自己朗读能力的自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朗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个性,创设敢读的氛围,激发朗读的兴趣。
4.做好示范,加强朗读指导
语文教师一定要锻炼、培养自己成为朗读的高手,练就过硬的朗读能力,从而能够充分感染学生,灵活地驾驭课堂。同时,教师在对课文的讲析时,尽量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语调的变化;老师的示范和朗读录音的示范都是很好的方法。老师的示范会给学生“望尘可及”的心理,更有说服力。朗读录音教材是朗读大师经过认真揣摩,反复练习后制作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能够较快地掌握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朗读水平。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培养学生朗读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朗读的艺术修养。
5.制订朗读教学的可行性计划
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短期的,它需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哪些文章适合朗读,哪些文章不适合朗读,怎样朗读,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应有清晰的计划,精选朗读材料。例如,《赤壁怀古》适合男同学读,要读出一种豪放、慷慨的气势。《雨霖铃》适合女同学读,要读出一种婉约、清新之韵。除了利用教材作朗读材料外,还可从课外书籍、报纸中编选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好诗文作为朗读材料。这既能增加朗读的材料,也能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积累写作的材料。
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培养中,朗读就像一股清泉,我们只要增大它的流量,引导它流向既定目标,就能荡起语文学习的层层涟漪,焕发其无限生机。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朗读教学的作用,不断提高师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在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 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