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塑造精神的重要渠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其充分展示才智,还原课堂真实面貌,使学生能在一种充满诗意的文化氛围中享受语文,享受学习,享受生活。
关键词:和谐课堂;理想课堂;情感渗透;自然生成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如果说一千个读者的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笔者认为,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种好课标准。一堂和谐的语文课因教材、教师、学生、学情、时间、区域、教具等的不同标准而不同,笔者认为,一堂和谐理想的语文课纵有千种标准,但它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和谐理想的课堂要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其才智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展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引入小组竞争机制,让人人参与课堂,个个踊跃发言,从而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各小组要互帮互助,既团结又竞争,在快乐中学习,在竞争中进步。同时,老师给学生灌输大语文思想,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语文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把课堂有限的时空变成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我们要把《开心辞典》《一站到底》《最强大脑》《中华诗词》等颇具影响力的电视栏目引入课堂,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课堂动静结合,紧张刺激,新鲜有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语文。
二、和谐理想的课堂要打破程式化,任其自然生成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语文课堂更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洽”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应打破固有的课堂模式,抛弃以讲为主的灌输格局,在关注教案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尤其是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境、“独到见解”和“独特体验”这些生成性资源,一定要及时利用,为充实、拓展、延伸课堂教学服务。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对课堂中出现的生成资源缺乏价值判断,他们虽然有合理、精美的教案预设,但对于学生们在课堂中的“灵光一闪”不能及时有效地回应,致使身边许多生成的教育、教学契机流失,让语文课堂失去了一份洒脱,失去了一份睿智,造成了教学中最大的缺憾。语文教师只有珍惜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课堂才能成为师生自由交流的精神殿堂。
三、和谐理想的课堂要摒弃作秀,还其真实质朴
教育家于漪老师提出:“应该把语文课上得实惠一些,朴实一些。”这告诉我们,真实、质朴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而功利,教育也越来越被这种风气所侵蚀。现在的语文课堂,尤其是一些所谓的“观摩”“示范”课,上得那真是赏心悦目,高潮迭起。然而课堂的背后呢?却是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地机械排练,各环节的精心配合。这样一堂课背离了真实的语文课堂。我们常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逢场作戏的语文课堂该收场了,理想的语文课堂必须远离演练、彩排,只有坚决摒弃作秀,让简单、质朴、真实回归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是语文教师追求的大智慧。
四、和谐理想的课堂要抛弃肤浅,营造其诗意文化氛围
语文承担着传承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任,语文课堂应该具有诗意文化味,给学生开辟一片诗意的绿洲。语文教学的本质,不仅是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精神的培养和塑造;语文教学其本身就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人格,一种崇高的灵魂,一种灵性的挥洒。教师随口而出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典故,一个成语,甚至他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语气,都能透露出其诗性的文化素养,打动学生,都能成为学生课下效仿的经典。诗意的语文,充满了文化的气息,是精神的殿堂。诗意语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走进有着五千年民族精魂的中华文化,让他们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
有人说,一堂和谐理想的课,如一首交响曲,要营造和谐的情韵,要做到师生的和谐,情感与文本的和谐,人与文的和谐,情与理的和谐,导与放的和谐,思与悟的和谐,知与行的和谐。在和谐理想的语文课堂里,学生生命的潜能被激活了,生命的意义提升了,愿我们的语文教师用全部智慧诠释理想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怀立峰,单 爽.论和谐课堂[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12.
[2]吴 琳.理想的语文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2007,(30):4-7.
关键词:和谐课堂;理想课堂;情感渗透;自然生成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如果说一千个读者的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笔者认为,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种好课标准。一堂和谐的语文课因教材、教师、学生、学情、时间、区域、教具等的不同标准而不同,笔者认为,一堂和谐理想的语文课纵有千种标准,但它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和谐理想的课堂要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其才智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展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引入小组竞争机制,让人人参与课堂,个个踊跃发言,从而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各小组要互帮互助,既团结又竞争,在快乐中学习,在竞争中进步。同时,老师给学生灌输大语文思想,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语文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把课堂有限的时空变成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我们要把《开心辞典》《一站到底》《最强大脑》《中华诗词》等颇具影响力的电视栏目引入课堂,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课堂动静结合,紧张刺激,新鲜有趣,从而让学生喜欢上语文。
二、和谐理想的课堂要打破程式化,任其自然生成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语文课堂更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洽”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应打破固有的课堂模式,抛弃以讲为主的灌输格局,在关注教案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尤其是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境、“独到见解”和“独特体验”这些生成性资源,一定要及时利用,为充实、拓展、延伸课堂教学服务。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对课堂中出现的生成资源缺乏价值判断,他们虽然有合理、精美的教案预设,但对于学生们在课堂中的“灵光一闪”不能及时有效地回应,致使身边许多生成的教育、教学契机流失,让语文课堂失去了一份洒脱,失去了一份睿智,造成了教学中最大的缺憾。语文教师只有珍惜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课堂才能成为师生自由交流的精神殿堂。
三、和谐理想的课堂要摒弃作秀,还其真实质朴
教育家于漪老师提出:“应该把语文课上得实惠一些,朴实一些。”这告诉我们,真实、质朴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而功利,教育也越来越被这种风气所侵蚀。现在的语文课堂,尤其是一些所谓的“观摩”“示范”课,上得那真是赏心悦目,高潮迭起。然而课堂的背后呢?却是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地机械排练,各环节的精心配合。这样一堂课背离了真实的语文课堂。我们常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逢场作戏的语文课堂该收场了,理想的语文课堂必须远离演练、彩排,只有坚决摒弃作秀,让简单、质朴、真实回归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是语文教师追求的大智慧。
四、和谐理想的课堂要抛弃肤浅,营造其诗意文化氛围
语文承担着传承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任,语文课堂应该具有诗意文化味,给学生开辟一片诗意的绿洲。语文教学的本质,不仅是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精神的培养和塑造;语文教学其本身就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人格,一种崇高的灵魂,一种灵性的挥洒。教师随口而出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典故,一个成语,甚至他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语气,都能透露出其诗性的文化素养,打动学生,都能成为学生课下效仿的经典。诗意的语文,充满了文化的气息,是精神的殿堂。诗意语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走进有着五千年民族精魂的中华文化,让他们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
有人说,一堂和谐理想的课,如一首交响曲,要营造和谐的情韵,要做到师生的和谐,情感与文本的和谐,人与文的和谐,情与理的和谐,导与放的和谐,思与悟的和谐,知与行的和谐。在和谐理想的语文课堂里,学生生命的潜能被激活了,生命的意义提升了,愿我们的语文教师用全部智慧诠释理想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怀立峰,单 爽.论和谐课堂[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12.
[2]吴 琳.理想的语文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2007,(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