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方法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一、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二、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三、注重平时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四、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纵观近几年全国部分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话题作文从1999年进入中考考坛,每年呈大幅度的上升趋势。它一方面适应了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中考作文的要求,不得设置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另一方面顺应了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话题作文写作范围的宽泛性和文体的自由性使考生可在很宽阔的范围内去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并可选择自己能驾驭的表达方式行文,使考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心写
期刊
河南省2010年中考英语试题坚持以《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以河南省教育厅颁布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要求为准则,科学、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英语水平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河南省2010年中考英语试卷共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共设七大题,保持三年来试题总体框架不变。  第一大题是“听力理
期刊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推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0年历程,10年来,新课改实施的现状如何?去年10月,《中国青年报》在《十年课改说成败》一文中说:“仅四分之一教师对新课改成效满意”;“新课改后教学难度加大,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新课改在高中成效最差”;“新课改应当探索自下而上的推进方式”。  一个时期以来,课改成为热点话题,课改仅仅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不仅是课改,而且是整个教育都要从
期刊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教育根本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多种多样。教育实验和改革是教育科学、教育艺术的生命,为了教育的体内永远流淌着新鲜的血液,我们必须改革。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
期刊
中职生评价制度改革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新型教育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评价一直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上一直流传“中职学生是‘差生’”的观点,不少教师也认为中职生“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学习基础差”,认为上中职的学生都是差生。从而在评价学生中会习惯性的用考试分数做为依据,来判断“好生”或“差生”。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多元评价机制,用发展的眼光看
期刊
截至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行进了十余年。十年里,各地不断涌现出新课改的成功范例,诸如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江苏省启东中学等,成为全国各地学校学习的楷模。但是同时,一些不争的现实也在不断冲击着新课改的理念,在一些人眼里,新课改似乎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怪圈,甚至在一些学校, “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依然是岿然不动。    张卓玉  山西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作为分管基础教育教学的副厅长,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行
期刊
最近上课发现打瞌睡的同学越来越多,我善意地提醒他们认真听课,不料有位同学还振振有辞:“听得没意思,不睡觉干什么?” 刚开始我非常生气,当面批评了他,后来静下心想想,觉得他说的也不无道理。教师为“教”而教,忽视语言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学生大量地反复模仿,训练运用,他们会认为整天叽里呱啦的读啊、记啊没有什么意思。这让我不由想起了一位著名语言学家的话:“尽力在语言的药丸上涂上快乐的果酱。”、
期刊
课改,始终是中国基础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建国之初到现在,基础教育经历了多次改革。每一次课程改革,都会使基础教育的天空变得更加澄明与高远。  每一次课改,都是一段艰难的心路历程。既有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其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我们了然于胸,继续坚持,虽未能有巨大突破,却也能巩固未来的教学成果,或有小的进步;而接受新的教材、观念与方法,其前景如何,都未可知。是固执地坚守,还是全新地接受,这是一个
期刊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和重视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人们运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能力等完成某类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即一方面其它各种素质教育都必须以心理素质为出发点,另一方面其它各种教育又必须以心理素质为归宿处”。而语文学科的性质正决定了它在学科方面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优势。因为语文学科的教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个性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一、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