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有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手足各有六经。此六经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保持六经通畅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足太阳膀胱经
此经行走于人身背面,起于睛明穴,经天柱穴、大柕穴,直达双腿后面,是人体表层最长、经穴数最多的经脉,易受寒湿侵害。寒湿在头部,则出现头晕脸沉;寒湿在颈部,则出现颈项强痛、落枕;寒湿在腰部,则出现腰腿发沉、酸痛。
调理此经,可用木梳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两侧各梳30次,早上、下午各梳一遍。颈部寒湿导致颈部疼痛者,可用站立练习缓解症状:取站立位,双脚打开与肩同宽,两手交叉胸前,缓慢地呼吸,呼气时双手拉回,吸气时双手推出,10次呼吸为一遍,一天练12遍。寒湿严重者可用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各9克,防风、川芎各9~12克,藁本、蔓荆子、炙甘草各6克。此方主治头目不清、沉重难举,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若寒湿在腰部,出现腰腿冷痛,可用肾着汤(干姜、茯苓、炒白术、炙甘草)调治。
☆足阳明胃经
此经分布在身体正面,从承泣穴开始,向下一直到脚部的厉兑穴。此经分支较多,易上火,咽喉、头面、口、牙、鼻、胃等器官病症都与其有关。
鼻部症状如鼻塞、鼻涕黄稠、嗅觉失灵、鼻窦炎、季节性鼻炎等,可尝试用推拿缓解。两手搓热,捂住鼻子,以中指按揉睛明穴、鼻梁和迎香穴,三五分钟即可感舒适,恢复嗅觉。
火毒上攻于牙,可致牙痛、口气秽浊。应对此症,可逆时针揉按合谷穴,左右手交替,每次3~5分钟。还可用清胃散:黄连清心胃之火,升麻举陷、解毒、清热,当归、生地、丹皮可入血、凉血、解毒。
如是老鼻炎、鼻渊等症,出现鼻涕稠浊、口干苦甚者发臭,就当服药治疗。可用葛根芩连汤:葛根30克升清降浊,黄芩、黄连各10克清热去火,炙甘草调和诸药,7天1疗程。如是单纯的鼻渊,治疗可用藿胆丸(藿香为末,加猪胆汁制成)。
☆足少阳胆经
此经行于人体两侧,起于瞳子髎穴,经风池穴、肩井穴、日月穴、阳陵泉穴,终于足窍阴穴。此经主气,主疏泄,亦较易上火(足阳明胃经属大火,足少阳胆经属小火)。此经受邪,易出现偏头痛、淋巴结肿大、小寒小热交替发作及更年期病症。
偏头痛、血管神经性痛与七情相关,可用散偏汤:川芎30克活血、通络、行气、散风、开郁,郁李仁6克滋阴、润燥、通便,柴胡10克、香附15克、白芍10克三味入胆经,白芷缓急止痛,白芥子去痰邪,炙甘草作调和。此方可缓解阴雨天头晕,心烦易怒者服用有特效,每日1剂,分2次煎服。
淋巴结、扁桃体肿大,颈项、腋下、腹股沟三处淋巴密集,要警惕肿瘤。可用小柴胡汤和内消瘰疬丸预防,7天1疗程。因感冒致淋巴结肿痛者1疗程即可,慢性淋巴结肿大当服用2~4疗程。
此经也可通过按摩调理。五指张开,从前额往后梳理,隔一二厘米即点推一下,直到后发际,每天梳20~30遍。
☆足少阴肾经
此经起于足底涌泉穴,经太溪穴、复溜穴,到俞府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臟腑是管理者,经络便是通道。足少阳肾经易虚,即通道易堵,可致脚跟、腰部、咽喉三处发病。
足跟痛,尤其是晚上起床着地即痛,是肾经空虚所致,如跟腱炎、骨刺等。肾主骨,不通则痛,不荣亦痛,故可从活血疏通方面调治。用补肾活血汤:川牛膝、川续断各30克,川芎、赤芍、当归、丹参各15克。此方主治肾虚导致的腰腿足跟痛,每日1剂,用水煎分2次服用,三煎可用于睡前泡脚。
如属肾脏虚,可用立安去杖汤调治:枸杞15克,川断30克,炒杜仲、萆薢、当归、木瓜各15克,小茴香9克。
嗓子干痒痛,如慢性咽炎长期反复难愈,也可能是肾虚。可用猪肤汤调治:猪皮10斤,用大砂锅加水4斤炖,沸后转小火,炖至一半汤后捞出猪皮,加入炒白米粉100克、白蜜200克,再炖10分钟,取出晾凉、凝冻即成。每次取两匙用开水冲泡温服。
☆足厥阴肝经
此经起于大敦穴,经太冲穴到期门穴。肝主疏泄,与情感密切相关,最大特点是易瘀滞、郁结。此经阴寒者,当用吴茱萸汤:吴茱萸5克、党参15克、生姜18克、大枣6枚。此方温中散寒,主治头顶凉痛、恶寒、麻木、沉重,用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一周。
小腹冷痛也与此经受寒有关,可通过按摩调治。将掌心搓热,对准肚脐,每分钟颤动100~200次,坚持3~5分钟即可通肝经,暖小腹。此症还可用暖肝煎:乌药、小茴香各10克,当归10克、枸杞15克、茯苓10克、生姜3片、肉桂6克、沉香3克(肉桂、沉香要后下)。
足厥阴肝经如果起始点受堵,足大趾则易肿痛。此症常见于痛风,可用龙胆泻肝汤调治:龙胆草15克,黄芩、生地、山栀子各10克,车前子15克,泽泻18克,通草6克,生甘草10克。
☆足太阴脾经
此经起于足大趾隐白穴,经太白穴、三阴交穴、血海穴、大横穴,终于大包穴。此经主腹,易受凉,可练“企鹅步”调治:模仿企鹅,头向上顶,足尖迈步,膝关节直身晃动,手尖向前,掌心下压;往前走9步,再原地晃动着走9步,再左右各走9步;每次锻炼15~20分钟。如果受寒严重,出现腹痛、腹胀,可用下方:桂枝10克通阳祛寒,白芍18~30克缓急止痛,炙甘草、生姜、大枣各6克。此方服3~6剂便可。 责编/斌子
☆足太阳膀胱经
此经行走于人身背面,起于睛明穴,经天柱穴、大柕穴,直达双腿后面,是人体表层最长、经穴数最多的经脉,易受寒湿侵害。寒湿在头部,则出现头晕脸沉;寒湿在颈部,则出现颈项强痛、落枕;寒湿在腰部,则出现腰腿发沉、酸痛。
调理此经,可用木梳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两侧各梳30次,早上、下午各梳一遍。颈部寒湿导致颈部疼痛者,可用站立练习缓解症状:取站立位,双脚打开与肩同宽,两手交叉胸前,缓慢地呼吸,呼气时双手拉回,吸气时双手推出,10次呼吸为一遍,一天练12遍。寒湿严重者可用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各9克,防风、川芎各9~12克,藁本、蔓荆子、炙甘草各6克。此方主治头目不清、沉重难举,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若寒湿在腰部,出现腰腿冷痛,可用肾着汤(干姜、茯苓、炒白术、炙甘草)调治。
☆足阳明胃经
此经分布在身体正面,从承泣穴开始,向下一直到脚部的厉兑穴。此经分支较多,易上火,咽喉、头面、口、牙、鼻、胃等器官病症都与其有关。
鼻部症状如鼻塞、鼻涕黄稠、嗅觉失灵、鼻窦炎、季节性鼻炎等,可尝试用推拿缓解。两手搓热,捂住鼻子,以中指按揉睛明穴、鼻梁和迎香穴,三五分钟即可感舒适,恢复嗅觉。
火毒上攻于牙,可致牙痛、口气秽浊。应对此症,可逆时针揉按合谷穴,左右手交替,每次3~5分钟。还可用清胃散:黄连清心胃之火,升麻举陷、解毒、清热,当归、生地、丹皮可入血、凉血、解毒。
如是老鼻炎、鼻渊等症,出现鼻涕稠浊、口干苦甚者发臭,就当服药治疗。可用葛根芩连汤:葛根30克升清降浊,黄芩、黄连各10克清热去火,炙甘草调和诸药,7天1疗程。如是单纯的鼻渊,治疗可用藿胆丸(藿香为末,加猪胆汁制成)。
☆足少阳胆经
此经行于人体两侧,起于瞳子髎穴,经风池穴、肩井穴、日月穴、阳陵泉穴,终于足窍阴穴。此经主气,主疏泄,亦较易上火(足阳明胃经属大火,足少阳胆经属小火)。此经受邪,易出现偏头痛、淋巴结肿大、小寒小热交替发作及更年期病症。
偏头痛、血管神经性痛与七情相关,可用散偏汤:川芎30克活血、通络、行气、散风、开郁,郁李仁6克滋阴、润燥、通便,柴胡10克、香附15克、白芍10克三味入胆经,白芷缓急止痛,白芥子去痰邪,炙甘草作调和。此方可缓解阴雨天头晕,心烦易怒者服用有特效,每日1剂,分2次煎服。
淋巴结、扁桃体肿大,颈项、腋下、腹股沟三处淋巴密集,要警惕肿瘤。可用小柴胡汤和内消瘰疬丸预防,7天1疗程。因感冒致淋巴结肿痛者1疗程即可,慢性淋巴结肿大当服用2~4疗程。
此经也可通过按摩调理。五指张开,从前额往后梳理,隔一二厘米即点推一下,直到后发际,每天梳20~30遍。
☆足少阴肾经
此经起于足底涌泉穴,经太溪穴、复溜穴,到俞府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臟腑是管理者,经络便是通道。足少阳肾经易虚,即通道易堵,可致脚跟、腰部、咽喉三处发病。
足跟痛,尤其是晚上起床着地即痛,是肾经空虚所致,如跟腱炎、骨刺等。肾主骨,不通则痛,不荣亦痛,故可从活血疏通方面调治。用补肾活血汤:川牛膝、川续断各30克,川芎、赤芍、当归、丹参各15克。此方主治肾虚导致的腰腿足跟痛,每日1剂,用水煎分2次服用,三煎可用于睡前泡脚。
如属肾脏虚,可用立安去杖汤调治:枸杞15克,川断30克,炒杜仲、萆薢、当归、木瓜各15克,小茴香9克。
嗓子干痒痛,如慢性咽炎长期反复难愈,也可能是肾虚。可用猪肤汤调治:猪皮10斤,用大砂锅加水4斤炖,沸后转小火,炖至一半汤后捞出猪皮,加入炒白米粉100克、白蜜200克,再炖10分钟,取出晾凉、凝冻即成。每次取两匙用开水冲泡温服。
☆足厥阴肝经
此经起于大敦穴,经太冲穴到期门穴。肝主疏泄,与情感密切相关,最大特点是易瘀滞、郁结。此经阴寒者,当用吴茱萸汤:吴茱萸5克、党参15克、生姜18克、大枣6枚。此方温中散寒,主治头顶凉痛、恶寒、麻木、沉重,用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一周。
小腹冷痛也与此经受寒有关,可通过按摩调治。将掌心搓热,对准肚脐,每分钟颤动100~200次,坚持3~5分钟即可通肝经,暖小腹。此症还可用暖肝煎:乌药、小茴香各10克,当归10克、枸杞15克、茯苓10克、生姜3片、肉桂6克、沉香3克(肉桂、沉香要后下)。
足厥阴肝经如果起始点受堵,足大趾则易肿痛。此症常见于痛风,可用龙胆泻肝汤调治:龙胆草15克,黄芩、生地、山栀子各10克,车前子15克,泽泻18克,通草6克,生甘草10克。
☆足太阴脾经
此经起于足大趾隐白穴,经太白穴、三阴交穴、血海穴、大横穴,终于大包穴。此经主腹,易受凉,可练“企鹅步”调治:模仿企鹅,头向上顶,足尖迈步,膝关节直身晃动,手尖向前,掌心下压;往前走9步,再原地晃动着走9步,再左右各走9步;每次锻炼15~20分钟。如果受寒严重,出现腹痛、腹胀,可用下方:桂枝10克通阳祛寒,白芍18~30克缓急止痛,炙甘草、生姜、大枣各6克。此方服3~6剂便可。 责编/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