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线”贯“一课”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t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主线是指教学活动中各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节等有机整合而形成的一条主要的线索。教学主线的构建,能够优化历史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阐述了教学主线的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主线;设计
  所谓主线,指的是占主导地位或主要统领事物发展的线条,特指作品内容的主要线索。而教学主线,是指教学活动中各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节等有机整合而形成的一条主要的线索,是“教师在自主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参考书中的合理建议而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有利于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思路”。
  情智教育创立者孙双金认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应有一条清晰明朗的主线,不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在历史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呈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常会设置多个教学环节或活动,这些环节与活动是散落而零碎的,如果处理不好,课堂就会显得杂乱无章,让听课的人觉得没有头绪、不知所云。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情,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条清晰明朗的教学主线。这条主线,必须能够有效地连接起各个教学板块,使课堂上的各项教学活动都围绕其展开、发散和拓展,重点突出、引人人胜,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连贯呼应、条理清晰、环环相扣。
  既然教学主线如此重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怎样设计呢?
  一、创设情境,营造教学主线
  著名作家钱钟书说过:“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意思是说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时,要把自己放在当时的背景中,这样得出的结论才符合史实。教师可以创设历史情境,营造主线开展教学。这样,既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感受了历史的真实,获得丰富而深刻的历史体验,又能紧紧围绕情境线索展开思考,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本课讲述了匈奴的兴起以及匈奴与汉朝之间关系的变化。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线索——时空穿梭。导入环节,我提出: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回到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寻找早已消隐在历史烟云中的大漠苍狼——匈奴……然后呈现蒙古草原的图片及相关的诗文,让学生想象自己真的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匈奴生活的年代。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想象自己在一户普通匈奴家庭体验生活是可能会遇到的事情,从而了解匈奴的生产和生活状况。重点分析汉匈关系时,我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我离开大漠后,回到了中原,这时的中原正是西汉初年,与强盛的匈奴相比,我看到了怎样的场景?②我回到现代后,很担心西汉人民的将来,于是我又穿越到了60年后的西汉时期,这时的大汉帝国迎来了一位新主人,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汉武帝,面对匈奴他的政策有什么变化?③带着强烈的好奇,我又第三次来到了西汉,那是公元前1世纪中期的时候,这次我又看到了什么?④看到汉朝与匈奴的和睦相处,我终于可以放心了,但是离开之前,我还有一个问题: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汉元帝时期的和亲有什么不同呢?这一系列问题紧紧围绕“穿越”这一主线,将整节课的教学重点和学生活动有机的串联在一起,既增加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感受了历史的魅力。
  在利用历史情境营造教学主线时要注意:情境的内容尽量不要是孤立的,也不要一节课上出现多个互不联系的情境片段,否则很容易使学生在“单一”或“过多”的教学情境中茫然无措,抓不住重点。历史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做到一脉相承贯穿始终,形成清晰明朗的教学主线,教师在情境的铺设中有意识的进行引导、拓展和延伸,从而有效的为课堂教学服务,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二、契合现实,构建教学主线
  史学家孙思白这样写道:“历史是什么?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什么?是将来的历史。”历史与现实既有区别,又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寻求和建立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利用现实与历史的契合点,构建自然连贯的教学主线。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为例,本课讲述了明朝的对外关系,包括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为了将这些史实串联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明朝对外关系的发展脉络,我利用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钓鱼岛及南海问题,构建“海洋”教学主线,引导学生从现实出发,走进历史。具体设计如下:①导入:大家关注新闻,应该知道最近中国的领海不大太平,受到了一些国家的威胁和挑衅,要知道,中国历史上曾经也是一个海洋强国呢!我们的船队将友谊之歌洒向了世界各地;②第一目:海之歌——郑和下西洋,学习郑和下西洋的概况,体会当年明朝国力的强盛和海上实力的强大。过渡:郑和拥有世界一流的船队,却强而不欺,体现了中华民族宽大的胸怀和气度,向世界播撒着中国人民友好的种子。有些国家,却将贪婪、凶残的魔抓伸向了中国;③第二目:海之怒—一成继光抗倭,学习戚继光抗倭的有关内容;④第三目:海之泣——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了解经过;⑤第四目:海之悟,从明朝对外关系的变化得出启示,联系当今我国领海问题及时总结升华;⑥教师总结,首尾呼应:曾经在海上无敌的明朝,由于缺乏足够的海权意识,慢慢衰弱了下去,并最终受到来自海洋的威胁和进犯。今天的中国,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不仅做一个海洋大国,更要做一个海洋强国,重整当年的雄风。
  本课紧紧围绕“海洋”主线展开,从现实问题切入历史的学习,最后又从历史学习中回到现实,让学生在感受明朝海上形势变化的同时,学会用历史的经验来指导现实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能力和史学方法。
  三、情感教育,呈现教学主线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情感教育为主线,以感染、浸润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历史,感悟历史。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統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为例,本课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叙述了清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从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涉及内容多,区域跨度大,人名、地名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更好的整合教材,我设计了一条“情感教育”主线:①呈现材料:“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守国之道,惟在修法养民。……所谓‘众志成城’者也。(康熙)”引导学生解读材料,得出清政府“德治”的思想理念,引出第一目:“施恩”西南—加强对西藏的管辖;②完成第一目后,给出材料:“明修长城清修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引导学生比较明清两代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不同态度,最后认识到对待民族问题统治者要刚柔并济、恩威并施,引出第二目:“扬威”西北——加强对新疆的管辖;③完成第二目后,教师及时总结过渡:乾隆帝对大小和卓叛乱的镇压是符合广大人民愿望的,是民心所向。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有着巨大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正是这股力量,吸引着一个万里之外的民族,历经艰辛到了祖国怀抱,引出第三目:“游子”东归——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④在第三目之后,引导学生对比沙俄与清政府对待土尔扈特部的不同态度,点出中华民族的宽容、大度、包容,教师强调:只有这样的民族,才能将各民族牢牢的团结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家庭,拥有壮丽的山河,引出第四目:壮哉河山——清朝疆域;⑤最后,教师总结,并用习总书记的一段讲话结束本课:“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全国各族人民都要珍惜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
  整节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让学生从清政府政策的变化中体会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的精髓,从而引发学生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情感认同,使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
  我国优秀教师张文武说过:“教学主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努力钻研、积极探索,寻求新颖的教学主线,赋予课堂以灵魂。”作为历史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的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应该努力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发掘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新颖的教学主线,赋予历史课堂以“灵魂”,以“一线”贯“一课”,让每一节历史课“形散而神不散”,展现历史学科的非凡魅力。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让学生在识字课兴趣盎然、充满激情呢?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对识字课的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第一,营造一种民主、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第二,在识字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在课堂上多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第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第五,在教学中多设计游戏活动;第六,练习形式要灵活新颖。  关键词:学习氛围
期刊
摘要:作文是小学生对生活中人、物、事的描述,小学生更多的写作题材是记叙文,这类文章的写作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这种能力的构建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的阅读、生活中体验,本文重点从师生角色转变、阅读内容设计、新鲜感构建、生活体验及观察力的培养等,从而有效构建学生的作文审美能力。  关键词:阅读;生活;作文;审美  一、引言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训练内容。小学生的作文题材主要以写人记事为主,在教学
期刊
摘 要:服饰搭配网络平台是人们追求时尚的主要需求,建立完善的服饰搭配网络平台能够满足人们的当前发展需要。  关键词:服饰搭配;网络平台;理论  一、服饰搭配网络平台构架的重要性  服装设计实现的丰富性,促进了服装搭配的多元化。因为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经济与文化得以进步,人们对美的要求、品味都得以提高。一个好的服饰,能够提高一个人的气质,提高个人的素养和品味。在当今时尚前沿,人们从各个渠道来实现服务
期刊
摘要:人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听得懂不一定做得出,语言表述则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境界,语言更能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让学生“说”是一个全新的话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困惑,笔者在高三物理复习中实践了让学生“说”,取得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让学生“说”;高三物理复习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三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听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糟。实际上造成这种困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当前高三物
期刊
语文教学要想突奇显异,一定要注意5个结合:语言的积累与整合结合;语言的感悟与鉴赏结合;语文的思考与领悟结合;语文的应用与拓展结合;语文的发现与创新结合。《声声慢》这节课之所以能得到众多听课教师的一致认可,我认为,授课者在这5个方面准备得很充分。具体表现如下。  一、定位准确,重点突出  这节课紧扣一个“愁”字来讲,用“愁”挈起课堂的纲,撑起全文的骨。一开课,授课者并没有直奔主题而去,而是先从学生都
期刊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知道:爱心是照亮学生心灵的明灯。教师的爱比起母亲的爱来说是更深层次的爱,是理智的爱,是广博的爱。作为教师能够奉献一片爱去欣赏每一位学生,去欣赏他们的每—个闪光点。  在我二十多年的教书生涯里,时常会有这句话在我的耳边萦绕,“教师是大自然。”大自然里有参天的大树,也有不起眼的小草,既然教师是大自然,那就应该有包容万物的胸襟,参天大树要爱护,小草也应该给予阳光和雨露,每个班都有一些小草
期刊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探究教育对象的心理,是最基本的职责所在。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未成年人,他们的心智正处于成长期。如果有健康的心态,一个坐轮椅的人能生活得快乐幸福;可一个四肢健全而心理健康受到严重损伤的人,却只能痛苦地苟延残喘。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们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不同的时期,能正确根据不同的心理效应对孩子进行教育教学,《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借鉴。  在此之前也拜读过类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税费改革、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农业从业人员正显著减少,由此而导致农村学龄人口减少,大部分边远山区农村中小学的生源在逐年减少,产生了大量的小、微型学校。这种情况更加剧了教育资源分配的紧张程度。因此,国家出台了旨在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追求教育公平、规范教育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政策,希望改善目前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比较分散、教育质
期刊
摘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摇篮,同时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高校应该积极履行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并发挥应有的功能,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  关键词:高校;社会责任  高校的职能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其相关群体可以划分为教职工、学生、用人单位和环境等。因此,高校的社会责任包括科研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和环境保护。下面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
期刊
AS China is carrying On the great educatiorlal reform and open policie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