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案例教学在教育领导应用非常广泛,在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区域地理部分明确提出了要进行案例教学的要求,这使得案例教学在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中积极推广。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提高了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同时也丰富了区域地理的课堂教学。但是,案例教学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还有待检验,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区域地理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一、 前言
目前,案例教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地理教学方面的应用也在积极推广和深化。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特别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学习能力等方面,案例教学在这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因此,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方面的应用也在快速地发展。
高中区域地理,即《必修3》,是让学生全面理解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和地理过程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的一部分内容,它更加详细地阐释了区域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了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的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高中的这一部分区域地理内容是高中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这一部分内容要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学。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区域地理教学也采用了案例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
二、 案例教学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以认为是通过对一个具体事实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与研究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它具有目标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的开放式的特点。地理案例教学是地理学科使用案例教学的具体表现,是地理教师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选用特定的地理案例素材向学生呈现,并组织引导学生针对由案例所展現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地理案例教学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主要有以下3个作用:
1. 有助于学生提升地理素养。在区域地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教师可以呈现与教学内容联系较为紧密的丰富案例,让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于生活的体验,通过思考和分析,从而获得一些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或习得其中的某些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增强地理学习能力等。这样,学生真正从学习地理中获得乐趣、收获知识和能力,进而提升到学习地理是一种精神享受,可以促使自己长期的发展,培养自己的地理素养。
2. 促使学生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通过案例,教师可以充分地考虑学生的需求,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地理案例情境,把丰富而饱满的内容呈现出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注重地理问题的探讨与研究,进而逐渐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在这样不断的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全面的评价学生。案例教学可以将学习情境分为不同的阶段或不同的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不同阶段或不同等级参与课堂,展现自己的收获即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热情度、学习成果等情况,给予学生不同的课堂评价;最后可结合类似考试、测试等评价方式,给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系统性的评价。这样教学可以促使教师给学生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案例教学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效果评价
(一) 案例教学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1. 满足学生地理学习的不同需要,重视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
在新课标中提出,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目前,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各有不同,有“主动型”“被动型”“兴趣型”等。而社会舆论与评价引导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学校课程策略、地理教材、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也会对学习动机有所影响。教学方式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要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让其多元化。地理案例教学,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案例。同时地理教师通过对案例的选择和精心设计,可以更大程度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生活、探究地理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荒漠化的防治》这一节,很多教师会选择教材中提供的西北地区和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的案例,进行教学,但是在一些地区荒漠化现象并不是很明显,学生体验并不强烈。如果教师结合自己所在区域存在的荒漠化问题进行案例编写(如云贵地区的教师可以结合石漠化现象,南方地区的教师可以结合红漠化现象),并呈现给学生,学生会有更加直接的体验,学习兴趣会更高。
2.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从“过程”入手,探究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变化机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很少能够参与或体验远离生活的地理事物的变化发展。通过案例教学,教师可以将丰富的材料展示给学生,并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体验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而思考其中所蕴含的地理原理或地理规律。
例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这一节内容,人教版的教材中提供的是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案例,亚马孙地区远离中国,学生的生活体验差,参与度低,直接进行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但是笔者以我国三北防护林为例,以Google Earth这个软件为基础,展示三北防护林的动态变化过程,再结合相关地区气候、环境甚至经济的发展情况,让学生能够从中总结归纳出森林的环境效益和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注重地理问题的探究性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探究性学习,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师生的沟通与交流、生生间的探讨与合作,自己发现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区域地理这一部分,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倡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其包含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例如,《荒漠化的防治》中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这一知识点,笔者使用的是自己编写的甘肃省荒漠化的防治案例,笔者先给学生呈现出甘肃省进行荒漠化防治的相关材料,并提出设问,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和思考,之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出甘肃省荒漠化防治有哪些措施,进而通过与教师的讨论,延伸到荒漠化的防治的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分析、提取有用地理信息,进而解决了地理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 案例教学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劣势
1. 案例教学较为耗时
案例教学的学生参与度较高,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因此趣味性也较高。但是相比于讲授型的课堂,教师备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授课期间,学生参与、进行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也较多,因此它总体是比较耗费时间的。但是,高中在文理分科前,地理课每周仅有两节,在区域地理部分完全进行案例教学是比较困难的。
2. 乡土案例较为缺乏
目前,教材中的案例大多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节内容的单一案例,案例间的联系较少,这种单一案例的讨论和探究性较弱,使得案例的作用发挥有限。高中区域地理在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有本国的,也有国外的,但是这些案例有很多是偏离学生生活實际的,不易与学生体验相结合,因此也影响了案例的教学效果。教师很少自己编写与自己所在地区相关的乡土案例,所以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学生也很难有共鸣,产生学习兴趣。
3. 学生对案例教学的热情不高,适应性差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对课堂案例教学不是很感兴趣,主要原因是: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做一定的课前预习和准备,在课堂上才会有较好的预期效果,而学生受应试教育和单一的学生评价方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做练习题和背书,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前准备,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参与热情不高;另外,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仍是主流,学生对案例教学这种新教学方式不是很适应。
四、 提高高中区域地理案例教学效率的对策
1. 精简案例,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高中区域地理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以不同形式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案例,有正文型的案例、活动型的案例、阅读型的案例和探究型的案例。案例如此之多,并不是要把所有的案例都呈现给学生,选取最典型的、客观的和结合实际的案例,集中呈现给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和学习,剩余的案例可以放在课后,让学生自学。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提前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完成课前准备,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更好的参与,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进度,达到预期的课题效果。
2. 结合教学内容,搜集和编写乡土化的案例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积极搜集和编写乡土化的案例。搜集乡土案例,要求教师平时能够积极学习,博览群书,同时还要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发现与教学相关的乡土案例。搜集的案例是案例来源之一,但是案例有时不能直接被利用,还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改编案例或者自己编写案例,以满足高中区域地理的实际教学。
3. 耐心教学,长期训练,提供适应性
学生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案例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针对学生参与度不高,适应性差的特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耐心教学,容忍学生的冷漠;同时想办法,让学生转变原有的旧观念,让学生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最后,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与培训,让学生真正适应案例教学的课堂。
4. 教师加强学习,提升自身能力
教师要自己加强学习,同时积极参与相关的教育培训,尤其是案例教学方面的;其次,参加教学比赛时,可以多设计案例教学的课堂,提高案例教学的实践能力;第三,多注重在案例教学方面的研究,积极参与相关的研讨活动。
高中区域地理案例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但是也有一些不足,这需要一线地理教师的不断努力,勇于创新,不断地发展、完善相关的细节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李端蓉.基于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的案例教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张菲菲,吴国强,柳国强,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一、 前言
目前,案例教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地理教学方面的应用也在积极推广和深化。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特别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学习能力等方面,案例教学在这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因此,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方面的应用也在快速地发展。
高中区域地理,即《必修3》,是让学生全面理解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和地理过程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的一部分内容,它更加详细地阐释了区域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了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的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高中的这一部分区域地理内容是高中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这一部分内容要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学。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区域地理教学也采用了案例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
二、 案例教学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以认为是通过对一个具体事实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与研究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它具有目标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的开放式的特点。地理案例教学是地理学科使用案例教学的具体表现,是地理教师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选用特定的地理案例素材向学生呈现,并组织引导学生针对由案例所展現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地理案例教学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主要有以下3个作用:
1. 有助于学生提升地理素养。在区域地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教师可以呈现与教学内容联系较为紧密的丰富案例,让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于生活的体验,通过思考和分析,从而获得一些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或习得其中的某些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增强地理学习能力等。这样,学生真正从学习地理中获得乐趣、收获知识和能力,进而提升到学习地理是一种精神享受,可以促使自己长期的发展,培养自己的地理素养。
2. 促使学生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通过案例,教师可以充分地考虑学生的需求,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地理案例情境,把丰富而饱满的内容呈现出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注重地理问题的探讨与研究,进而逐渐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在这样不断的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全面的评价学生。案例教学可以将学习情境分为不同的阶段或不同的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不同阶段或不同等级参与课堂,展现自己的收获即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热情度、学习成果等情况,给予学生不同的课堂评价;最后可结合类似考试、测试等评价方式,给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系统性的评价。这样教学可以促使教师给学生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案例教学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效果评价
(一) 案例教学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1. 满足学生地理学习的不同需要,重视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
在新课标中提出,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目前,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各有不同,有“主动型”“被动型”“兴趣型”等。而社会舆论与评价引导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学校课程策略、地理教材、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也会对学习动机有所影响。教学方式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要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让其多元化。地理案例教学,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案例。同时地理教师通过对案例的选择和精心设计,可以更大程度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生活、探究地理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荒漠化的防治》这一节,很多教师会选择教材中提供的西北地区和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的案例,进行教学,但是在一些地区荒漠化现象并不是很明显,学生体验并不强烈。如果教师结合自己所在区域存在的荒漠化问题进行案例编写(如云贵地区的教师可以结合石漠化现象,南方地区的教师可以结合红漠化现象),并呈现给学生,学生会有更加直接的体验,学习兴趣会更高。
2.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从“过程”入手,探究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变化机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很少能够参与或体验远离生活的地理事物的变化发展。通过案例教学,教师可以将丰富的材料展示给学生,并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体验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而思考其中所蕴含的地理原理或地理规律。
例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这一节内容,人教版的教材中提供的是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案例,亚马孙地区远离中国,学生的生活体验差,参与度低,直接进行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但是笔者以我国三北防护林为例,以Google Earth这个软件为基础,展示三北防护林的动态变化过程,再结合相关地区气候、环境甚至经济的发展情况,让学生能够从中总结归纳出森林的环境效益和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注重地理问题的探究性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探究性学习,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师生的沟通与交流、生生间的探讨与合作,自己发现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区域地理这一部分,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倡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其包含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例如,《荒漠化的防治》中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这一知识点,笔者使用的是自己编写的甘肃省荒漠化的防治案例,笔者先给学生呈现出甘肃省进行荒漠化防治的相关材料,并提出设问,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和思考,之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出甘肃省荒漠化防治有哪些措施,进而通过与教师的讨论,延伸到荒漠化的防治的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分析、提取有用地理信息,进而解决了地理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 案例教学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劣势
1. 案例教学较为耗时
案例教学的学生参与度较高,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因此趣味性也较高。但是相比于讲授型的课堂,教师备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授课期间,学生参与、进行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也较多,因此它总体是比较耗费时间的。但是,高中在文理分科前,地理课每周仅有两节,在区域地理部分完全进行案例教学是比较困难的。
2. 乡土案例较为缺乏
目前,教材中的案例大多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节内容的单一案例,案例间的联系较少,这种单一案例的讨论和探究性较弱,使得案例的作用发挥有限。高中区域地理在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有本国的,也有国外的,但是这些案例有很多是偏离学生生活實际的,不易与学生体验相结合,因此也影响了案例的教学效果。教师很少自己编写与自己所在地区相关的乡土案例,所以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学生也很难有共鸣,产生学习兴趣。
3. 学生对案例教学的热情不高,适应性差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对课堂案例教学不是很感兴趣,主要原因是: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做一定的课前预习和准备,在课堂上才会有较好的预期效果,而学生受应试教育和单一的学生评价方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做练习题和背书,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前准备,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参与热情不高;另外,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仍是主流,学生对案例教学这种新教学方式不是很适应。
四、 提高高中区域地理案例教学效率的对策
1. 精简案例,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高中区域地理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以不同形式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案例,有正文型的案例、活动型的案例、阅读型的案例和探究型的案例。案例如此之多,并不是要把所有的案例都呈现给学生,选取最典型的、客观的和结合实际的案例,集中呈现给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和学习,剩余的案例可以放在课后,让学生自学。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提前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完成课前准备,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更好的参与,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进度,达到预期的课题效果。
2. 结合教学内容,搜集和编写乡土化的案例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积极搜集和编写乡土化的案例。搜集乡土案例,要求教师平时能够积极学习,博览群书,同时还要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发现与教学相关的乡土案例。搜集的案例是案例来源之一,但是案例有时不能直接被利用,还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改编案例或者自己编写案例,以满足高中区域地理的实际教学。
3. 耐心教学,长期训练,提供适应性
学生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案例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针对学生参与度不高,适应性差的特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耐心教学,容忍学生的冷漠;同时想办法,让学生转变原有的旧观念,让学生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最后,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与培训,让学生真正适应案例教学的课堂。
4. 教师加强学习,提升自身能力
教师要自己加强学习,同时积极参与相关的教育培训,尤其是案例教学方面的;其次,参加教学比赛时,可以多设计案例教学的课堂,提高案例教学的实践能力;第三,多注重在案例教学方面的研究,积极参与相关的研讨活动。
高中区域地理案例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但是也有一些不足,这需要一线地理教师的不断努力,勇于创新,不断地发展、完善相关的细节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李端蓉.基于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的案例教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张菲菲,吴国强,柳国强,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