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兰花不燃香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wis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人只晓爱兰花,市买盆栽气味差。明月清风白云窟,青山是我外婆家。”这是郑燮的题画诗,不知是他太爱兰花了,还是家中的兰花品种不佳,说“市买盆栽气味差”。我家的这盆兰花不但香气萦室,还飞到了院外,我每天下班归来,最先最早迎接我的,就是这盆兰花的香气。不仅如此,我出差到外地,几天过去了,总感到自己衣袖间兰花那芬芳馥郁的气味经久不衰,让人心旷神怡。始信了《广群芳谱》中说的,“兰幽香清远,馥郁袭衣,弥旬不歇……称为第一香”。
  有人说,兰花是雅人的花,文人的花,君子的花,也感到有些道理,至少古人是把兰花比作君子的,“芝兰君子性,松柏古人心”,这类的楹联早已烂熟于心。花中的君子虽然不少,但总觉得兰花最名副其实。早在《诗经》中就有“方秉蕑兮”之说了,按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注疏》中说的,“蕑即兰,香草也”。将兰比作君子的历史可谓悠久矣。正是因为兰花的君子之风,让爱花成癖的沈三白养枯一盆兰花后,发誓“从此誓不植兰”。沈三白在自己的《浮生六记》中认为,“花以兰为最”,正因为如此,当张兰坡临终时送给他的“荷瓣素心兰花一盆”“萎死”后,他“起根视之,皆白如玉,并兰芽勃然”,于是认为自己没有这个兰花命,“无法消受”,心中自责,才“誓不植兰”。看样子,养兰的爱兰,不养兰的也是爱兰呀。
  “山中觅觅复寻寻,觅得红心与素心。欲寄一枝嗟远道,露寒香冷到如今。”“屈宋文章草木高,千秋兰谱压风骚。如何烂贱从人卖,十字街头论担挑。”“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别的不说,光从郑板桥的这些题画诗来看,兰花的高洁不落俗套,就非同一般,让人拍案叫绝了。所以古代人將好的书法和文章称为“兰章”,将佳朋挚侣称为“兰友”,将拜把交换的庚帖称为“兰贴”等,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当然,公子小姐中也不乏爱兰之人,不然,《红楼梦》中大观园里的香菱姑娘,在玩斗草的游戏时,怎么也不会说出“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之语了。不过据后人考证,这个借香菱之口说兰花的曹雪芹与宋代诗人黄山谷犯了同一个毛病,那就是他们把兰和蕙混淆了,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对黄山谷的这一说法提出了批评,不知曹雪芹没有看到还是别的原因,又犯了黄山谷的老毛病。李时珍说,有些人“不识兰草蕙草,遂以兰花强生分别”。李时珍毕竟是医学家,不人云亦云的科学的态度令人钦佩,所以他为了让人区别兰与蕙,还分别画了图,以防混淆。
  不管怎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像《战国策·齐策三》中说的一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要多处兰花之室,多与兰一样的君子相处结交,那样,不但会让我们的德才染上兰香,也让我们的社会风气更加纯净。
其他文献
猪鼻子插葱  有的人业余参加体育活动,水平不咋地,但配置的行头专业到位,也颇有专业运动员派头,其实是绣花枕头包稻草。某业余围棋爱好者,声称非云子不对弈,否则“没手感”,而他的棋臭得一塌糊涂。重表象,轻实质的形式主义作风,时常可见。  形式主义喜欢装模作样、拿腔捏调。当年,欧美演艺界不少人学卓别林,凡戴个礼帽,用外八字走路者,就俨然以喜剧大师自居。新文人画代表人物刘二刚有一幅画《一个老头》,题跋是“
期刊
鲁迅给人的印象近乎冷峻,一副凛严的面孔像一张不会动的铁板,目光也总像一把利剑,在乱世中穿行。在这样的模式下读鲁迅的作品,越读越觉得鲁迅是一个硬骨头,一张口说出的话,总带着一股凛然之气。其实,生活中真实的鲁迅并不完全是这样。从下面一个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又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幽默,那么的富有生活情趣。  有一次鲁迅的侄女问他:“你的鼻子为何比我爸爸(周建人)矮一点,扁一点呢?”鲁迅笑了笑说:
期刊
我如果出生在古代,有多种职业可供选择,我选择做小贩。  小贩聚集在街头招揽顾客,给城市生活带来了活力。  在古代当小贩,我会认识一座城的100个小贩。朋友张老大可能是个卖糖球的,王小二是贩西瓜的,鲁小胖是卖猪肉的……他们分布在大街小巷不同的角落。小贩们的售卖水平、语言技巧,是这个城的一部分智商,贩卖的特产、物产,反映出这座城的属性。  小贩体验过最卑微、艰辛的生活。一个卖菜的小贩对我说,大冬天的,
期刊
人的智慧十分惊人,人的心理却十分脆弱。有一天,如果智慧战胜不了心理,悲剧也就开始了。  想起了希腊神话中的那只多事苹果。因为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参加忒萨里亚国王的婚礼,这厄里斯,想出了一个特别的报复办法,她在宴会席上扔下一只金苹果,并宣布送给最美女神。最美女神选谁呢,这枚烫手山芋交到了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手里。天后赫拉对王子说,金苹果若判給她,她可以让王子统治世上最富有的王国;智慧女神雅典娜说,如
期刊
新近认识一个女孩,正职是游戏公司首席文案策划,业余爱好是做菜、读书、喝酒、酿酒,她还慷慨地将自己的拿手菜色、酿酒秘方,手绘出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挂在网上。比如在介绍如何制作樱桃酒时,她认真地从准备玻璃樽、采购新鲜樱桃谈起,一直说到要加入酒的比例和酒的种类,详细周全。看到的当下便喜欢得不得了,立刻引为知己,当即修书一封过去,表达自己欲结钟俞之交的愿望。  我是比较赞同一杯在手的。生存的压力,生活的陡
期刊
我虽然出生在浦西,但我高中三年的寄宿生活却是在浦东中学度过的。  那是1964年的秋季,浦东中学那幢5层楼的“丁字型”教学大楼还刚刚竣工,课桌座椅还没到齐,教室里空空荡荡,学生宿舍也如此,连床架橱柜写字台都没有。因此刚开学的那幾天,学校的工勤人员一时忙不过来,就动员我们这些新生都去帮忙搬运课桌椅和装卸宿舍的双层铁床,一时间,整个学校都在敲敲打打,忙得不亦乐乎。那时候,人们的头脑里似乎还没有油漆未干
期刊
沈从文研究专家张新颖教授说:“沈从文本来就是感情纤细敏锐的人,流泪是感情表达的一种自然方式;同时他也是个隐忍的人,他会用其他的方式来压抑、分散或者表达感情。”沈从文的确是个隐忍的人,但在晚年的时候,他开始变得越来越容易流泪了。特别1983年病倒之后,行动不能自如,说话也越来越少,越来越简单,流泪就成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为自己伤感,对他人同情,被艺术感动,还有更为复杂交织在一起的感情,都有可能令他
期刊
“赤脚”是农民的另一称号。农民赤脚不是习惯,而是必须,土里营生,每一脚都是土。过去农村医生叫“赤脚医生”,赤脚就是农民的代称,赤脚医生就是农民医生,把“农民”与“赤脚”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换了,意思不变,可见赤脚与农民的关系。农民不仅脚上是土,而且腿上是泥,让我们想想“西装革履”的人,对“赤脚”的印象就更深啦。  城里人下班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是换拖鞋,如果回到家还穿着皮鞋,那是一刻都无法忍受的,换上拖
期刊
“和孩子一起成长”“做孩子的朋友”,这些话许多父母都知道。然而,具体要如何做?老舍三招教子,给我们启迪颇多。  第一招,手把手教。儿子舒乙回忆,1935年他出生在青岛。那时老舍在山东大学任教,也有时间与家人在一起。舒乙两岁多时,非常淘气,不爱撒尿,总是憋着。不尿尿会把身体憋坏,妈妈非常着急:“小乙,该撒尿了!”舒乙却摇摇头,夹了夹腿,就是不撒。妈妈没办法,把老舍找来。老舍并没有着急,亲切地弯下腰来
期刊
坎坷的高考之路  我在哈尔滨机械制造学校四年的学习生活,是靠每月的13元半工半读助学金捱过来的。1969年毕业,到哈尔滨拖拉机配件厂当了钳工。  1977年恢复高考,像我这样的在职人员,政策规定上学期间发工资、算工龄,这是激励我一定要考上的最大动力,颇有些小市民的心理。大概是考的人太多,1977年黑龙江的高考考了二轮。第一轮自己随便报考,顺顺当当地通过了。但第二轮遇到了麻烦——有单位的考生,报考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