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特别是推动中小城市发展是各地区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烟台市为例,通过剖析烟台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化的实践经验,指出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是实施城市化战略必经之路;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是今后30年实施城市化战略的主要方向;培育具有区域特色支柱产业,是推进中小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重,是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运用资本力量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是加快中小城市发展的推进器。
关键词:工业化;城市化;中小城市
中图分类号:F40;F290
讨论中国的城市化课题,必须正视一个现状,即独特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它不是一日形成,也非一日可破。同时,要弄清二个关系:一是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化是城市化发源的基础和动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结果,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勃兴起来的大规模城乡人口迁移运动。尤其是在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相关性愈加显著。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化是工业化的高级社会形态,又提升与推动工业化的水平。二是城市化与人类宜居的关系。即城市化的目的为了什么?是一味求大求多,还是以人为设计中心,创造更加适宜人类生活生存的环境。此外,我们须注意三个特性:(a)工业化进程的区域极不均衡性。总体上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但区域布局和结构上极不均衡。(b) 城市发展的极不均衡性。高度发达、资源配置极为集中的大城市与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共存。(c) 城市经济总量占比与农业就业人口占比的极不均衡性。城市经济总量大,容纳就业比相对少;农业产值占比少,容纳就业占比大。我国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特别是推动中小城市发展是各地区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是实施城市化战略必经之路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题中之义。工业化包含了三方面不可分割的内涵:一是工业加快发展导致工业产业比重上升;二是产业结构变化带动工业从业人员比重增加,农业从业人员大量转移;三是由工业化形成的产业、人口集聚,提升了城市化水平。评价工业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产业结构(三次产业产值比)、工业结构(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部门增加值比重)、空间结构(人口城市化率)、就业结构(第一产业就业占比)5项基本指标,其中多项指标与城市化进程关联度很大。
以烟台为例,烟台的城市化一直伴随着工业化而加快推进。80年代改革开放后,烟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占据全市工业半壁江山。1986年烟台第二产业产值占比(41.79%),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产值占比(34.8%),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此时城市化率仅为12.6%;到了90年代,一批新兴骨干企业快速成长,带动了烟台工业加速发展,1997年烟台第一产业产值占比(18.34%)首次低于20%,第二产业产值占比(51.8%)首次超过50%,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此时城市化率提升为30.7%;进入二十一世纪,烟台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集聚优势不断提升,工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2009年第二产业产值占比高达60.2%,此项指标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但城市化率为55.4%,第一产业就业占比为34.5%,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综合分析表明,烟台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通过烟台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可以看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伴生现象和重要目标,也是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工业化发展为城市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吸引了大量资金、技术、劳动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城市集聚,从而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烟台城市化进程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工业化、城市化都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烟台现实情况看,尽管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5.4%,但在空间分布上农村仍占80%以上,特别是面临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加以解决。
二、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是今后30年实施城市化战略的主要方向
所谓城市化战略,就是城市化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点实施大城市带动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极化效应,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决策。但历史走到了今天,继续强化大城市极化效应就会带来经济社会资源匹配极不均衡,从而导致一系列“大城市病”的出现,诱发经济和社会问题。尽管大城市、超大城市的聚集效应有助于经济快速高度繁荣,但大城市持续扩张带来的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房价暴涨以及城市失业等问题使其难以为继,像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新德里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型城市由于无法承载大批涌入的农民,而出现了“恶性大城市化”现象。对拥有13多亿人口、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的大国,靠大城市发展战略更是无法解决。现在全国过千万人口级城市有14个,如北京、上海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是东京有3000万左右,其次是墨西哥城1900万左右,都是积累了上百年历史而形成。如果我们继续实施重点发展大城市战略,假设城市化水平提高30个点,同时假设2040年人口达到16亿,就会至少有近5亿农民进城,就需再建造50个千万级城市,这一战略的可行性值得思考。事实上,城市并不是单纯的人口聚集,而是要有产业、有文化、有历史、有品牌等的支撑,北京、上海、东京等的城市历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要解决日益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今后30年应当实现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转型,即由重点发展大城市战略转为适度发展大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县域经济,实现农民就地转移、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互促联动的战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率,易于控制环境污染,而且能够通过加速工业化进程,繁荣第三产业,就地就近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而这需要系统的政策、规划和资源配置等支持。
近年来,烟台市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一纲带四目”的发展思路。“一纲”,就是紧紧围绕打破二元结构、推动一体发展这个纲;“四目”,就是实现产业升级、促进事业繁荣、优化生态环境、提高人的素质。在积极融合发展中心城市的基础上,重点推动7个县域中心城市进入中等城市发展行列,推动更多的小城镇进入小城市发展行列。以龙口市为例,目前在9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建成300平方公里的城镇社区,60万人口中已有30万生活在城市形态区域,连续两年在山东省县域综合实力30强中名列首位,将在江北率先以县级市成建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龙口南山村坚持以工促农,通过大力发展铝加工、纺织以及旅游业等优势产业,先后兼并了36个经济欠发达村,带动8000多户、3万多人脱贫致富,由农民变身市民,在農村土地上崛起了一片融城乡优势于一体的城市新区。我们在实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坚持把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就业和生活作为重要任务,强化城镇载体功能,突出产业拉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近五年来,在烟台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有30%在镇内、50%在县内、20%在市内。
三、培育具有区域特色支柱产业,是推进中小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
城市化与产业化具有紧密联系,城市化建设以产业发展为牵引,产业发展越快,城市化提升空间就越大。从区域角度讲,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开放式支柱产业,能够加速城镇人口聚集,实现布局优化、产业升级、集群发展的良好格局。具体讲,就是要充分发挥当地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以园区为载体,以市场为手段,引导第二产业向一、三产业延伸扩张,引导企业向产业链集聚发展,形成城镇村、产学研、农工贸、内外销有机衔接、联系紧密、互促联动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以此推动城市化进程。
烟台市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中,注重分析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提高要素投入的能效比,把握经济文化的结合点,在延展拉长产业链条、跨越提升产业层次、剥离细化产业分工上狠下功夫,突出特色优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汽车、手机、电脑、食品、黄金、葡萄酒、船舶、MDI、特种化纤以及核电装备等10大产业集群,推动一批优势企业、关联企业进园进区发展,既提升了产业集聚优势,又通过园区化建设提升了城市功能。以葡萄酒产业为例,单纯种植葡萄是第一产业,通过葡萄酒生产进入第二产业,发展酒堡酒庄观光旅游则跨入第三产业,运用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和引领,又由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从而形成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酒堡酒庄观光旅游于一体、涵盖一二三次产业的复合型产业链条,产生显著联动效应。目前,一亩优质葡萄农民在种植环节可获得3000元收入,加工成中高档葡萄酒可实现3万元以上工业产值,国家和地方可得到4000~8000元税收。葡萄酒龙头企业张裕集团,拥有葡萄基地25万亩,去年葡萄酒产销量达到11.6万吨,居全球第五,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亿元、利税21.6亿元;投资40亿元的张裕工业园年内已启动建设,建成后总产能将达到40万吨;去年他们三大酒堡酒庄的观光旅游收入就有6000多万元,今年酒堡酒庄将发展到六个,收入突破1亿元。目前,烟台各县市区都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基础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相互辐射、协作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像以开发区为中心的机械电子工业聚集带、以蓬莱为中心的葡萄酒产业聚集带、以龙口为中心的铝业聚集带、以招远为中心的黄金和粉丝产业聚集带、以莱阳为中心的食品加工聚集带、以莱州为中心的石材加工聚集带、以海阳为中心的毛衫加工聚集带已渐成规模,特色和优势日益突出,对当地城镇化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重,是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将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产业并重,是当前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城市化建设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二者缺一不可。烟台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始终坚持把抓好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有机结合,在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产品和技术改造升级的同时,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引擎,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
长期以来,烟台市高度重视技术改造工作,坚持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近三年技改投入累计达到216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比重达到37.5%,投资额保持山东省第一位。去年,烟台市启动了“退城进园”工程,将中心城市中部分制造业企业,分期分批向区园转移,同步实施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目前纳入首批计划的7户企业搬迁改造项目已正式启动,包括总投资500多亿元的万华工业园、40亿元的张裕工业园、28亿元的鹏晖铜业节能减排搬迁改造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项目完成后,既能在城郊区域建立一批规模化、专业化工业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延展城市规模;又能在中心城市退出厂区占地约2300亩,为城市规划建设腾出空间,从而进一步改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
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中也深刻体会到,培植形成新兴产业不仅是有效克服危机、实现经济复苏的强大武器,也是真正赢得未来、保持持久繁荣的根本动力。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像大连正在规划建设65平方公里的生态科技新城,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动漫产业、生物技术、金融服务等生产性高端服务业;无锡市提出建设国内首个“感知城市”,已集聚研发企业50多家、国内外信息技术顶尖人才200多人等等。烟台市于今年初启动开展了“新兴产业培育年”活动,提出到2015年,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海洋高技术等新兴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成为全市新的支柱产业。目前部分新兴产业发展已初现成效,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今年烟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万亿。像新材料产业中的万华秸秆人造板业,以农作物秸秆(稻草、麦秸杆、棉秆、烟杆、玉米秆、果树枝等)为主要原料、以聚氨酯(改性MDI)生态胶为粘合剂,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人造板材“零甲醛”,非常适合在中小城市中推广发展。据测算,如果秸秆人造板能够替代国内70%的木质人造板,年需求量将达到6000万立方米以上,市场规模将达到1380亿元。以1立方米木质板材消耗1.5立方米木材计算,每年可以减少近1亿立方米的木材砍伐,相当于5年再造一个大兴安岭。制造这些秸秆人造板所需7000万吨秸秆,可避免其焚烧释放约1.5亿吨的二氧化碳,同时每年还可为农民增收210亿元(每吨收购价约300元)。在当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背景下,培育发展秸秆生态板这一新兴产业,对废弃资源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运用资本力量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是加快中小城市发展的推进器
当前,无论是工业化推进、还是城市化建设,都要靠大量的资本投入来实现,因此要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必须注重运用资本的力量。资本的内在冲动性是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的内生力量;运用资本的逐利性可以推动实现新兴产业培育、落后产能的淘汰。目前,中国30年由实业发展阶段进入资本引导经济时代,如何将充足的流动性与国家产业政策、人的投资冲动偏好相结合起来,是个新课题。可以说这是个双刃剑,引导好、运用好会使大量资本投向节能环保、新兴产业等企业,反之,就会出现炒房、外流等问题。对于资本力量应采取“疏”与“引”的策略,而不是“堵”和“截”。
近年来,烟台市在筹措资本融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在具体操作中,一方面,建立健全市级投融资管理机构,充分利用有形资产和政府信用,代表政府行使对外融资、政府项目建设管理以及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等,为产业项目和城市建设搭建融资平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采取股权投资、海外并购、风险投资、市政债券、企业债券、增资扩股、上市融资、信托计划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吸引了大量社会性资本参与产业项目和城市化基础设施领域。比如: 2009年,烟台市完成了国丰控股、国信投资和国盛实业的公司规范组建和股权理顺工作,并与北京基业长盛投资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注册资金1亿元的润仕通合伙企业,搭建了以国丰公司为龙头、“1+3”模式的国有资本产业投融资平台。去年平台公司融资到账31.6亿元,完成美士达特种纸业等4个项目投资32.44亿元,同时还进一步加强资金运筹,为龙口港等3个项目提供合同总额5600多万元的融资租赁服务,较好地发挥了投融资功能,有效推动了我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邀请长江投融资本俱乐部等一批国内知名的投融资机构,与烟台企业对接合作,吸引一批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推动一批企业进入国内外资本市场,目前全市上市公司達到22家,发行股票23只,累计募集资金204.5亿元,其中仅去年就募集资金48.5亿元,南山铝业定向增发已获核准,预计融资25亿元,招金矿业在增发行业公司债券融资15亿元,这些社会性资本投入,对烟台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达捷,“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载于《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第2期,p43-45;
[2].厉以宁a,《工业化和制度调整——西欧经济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年8月第一版;
[3].厉以宁b,在北京大学““城市化战略——中小城市的机遇与挑战””论坛的演讲,2010年7月;
[4].彭有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战略选择”,载于《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10期,p117-119;
[5].烟台市统计局,《山东省烟台市统计年鉴》(1980-2009)。
关键词:工业化;城市化;中小城市
中图分类号:F40;F290
讨论中国的城市化课题,必须正视一个现状,即独特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它不是一日形成,也非一日可破。同时,要弄清二个关系:一是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化是城市化发源的基础和动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结果,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勃兴起来的大规模城乡人口迁移运动。尤其是在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相关性愈加显著。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化是工业化的高级社会形态,又提升与推动工业化的水平。二是城市化与人类宜居的关系。即城市化的目的为了什么?是一味求大求多,还是以人为设计中心,创造更加适宜人类生活生存的环境。此外,我们须注意三个特性:(a)工业化进程的区域极不均衡性。总体上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但区域布局和结构上极不均衡。(b) 城市发展的极不均衡性。高度发达、资源配置极为集中的大城市与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共存。(c) 城市经济总量占比与农业就业人口占比的极不均衡性。城市经济总量大,容纳就业比相对少;农业产值占比少,容纳就业占比大。我国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特别是推动中小城市发展是各地区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是实施城市化战略必经之路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题中之义。工业化包含了三方面不可分割的内涵:一是工业加快发展导致工业产业比重上升;二是产业结构变化带动工业从业人员比重增加,农业从业人员大量转移;三是由工业化形成的产业、人口集聚,提升了城市化水平。评价工业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产业结构(三次产业产值比)、工业结构(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部门增加值比重)、空间结构(人口城市化率)、就业结构(第一产业就业占比)5项基本指标,其中多项指标与城市化进程关联度很大。
以烟台为例,烟台的城市化一直伴随着工业化而加快推进。80年代改革开放后,烟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占据全市工业半壁江山。1986年烟台第二产业产值占比(41.79%),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产值占比(34.8%),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此时城市化率仅为12.6%;到了90年代,一批新兴骨干企业快速成长,带动了烟台工业加速发展,1997年烟台第一产业产值占比(18.34%)首次低于20%,第二产业产值占比(51.8%)首次超过50%,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此时城市化率提升为30.7%;进入二十一世纪,烟台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集聚优势不断提升,工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2009年第二产业产值占比高达60.2%,此项指标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但城市化率为55.4%,第一产业就业占比为34.5%,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综合分析表明,烟台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通过烟台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可以看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伴生现象和重要目标,也是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工业化发展为城市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吸引了大量资金、技术、劳动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城市集聚,从而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烟台城市化进程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工业化、城市化都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烟台现实情况看,尽管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5.4%,但在空间分布上农村仍占80%以上,特别是面临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加以解决。
二、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是今后30年实施城市化战略的主要方向
所谓城市化战略,就是城市化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点实施大城市带动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极化效应,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决策。但历史走到了今天,继续强化大城市极化效应就会带来经济社会资源匹配极不均衡,从而导致一系列“大城市病”的出现,诱发经济和社会问题。尽管大城市、超大城市的聚集效应有助于经济快速高度繁荣,但大城市持续扩张带来的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房价暴涨以及城市失业等问题使其难以为继,像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新德里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型城市由于无法承载大批涌入的农民,而出现了“恶性大城市化”现象。对拥有13多亿人口、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的大国,靠大城市发展战略更是无法解决。现在全国过千万人口级城市有14个,如北京、上海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是东京有3000万左右,其次是墨西哥城1900万左右,都是积累了上百年历史而形成。如果我们继续实施重点发展大城市战略,假设城市化水平提高30个点,同时假设2040年人口达到16亿,就会至少有近5亿农民进城,就需再建造50个千万级城市,这一战略的可行性值得思考。事实上,城市并不是单纯的人口聚集,而是要有产业、有文化、有历史、有品牌等的支撑,北京、上海、东京等的城市历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要解决日益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今后30年应当实现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转型,即由重点发展大城市战略转为适度发展大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县域经济,实现农民就地转移、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互促联动的战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率,易于控制环境污染,而且能够通过加速工业化进程,繁荣第三产业,就地就近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而这需要系统的政策、规划和资源配置等支持。
近年来,烟台市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一纲带四目”的发展思路。“一纲”,就是紧紧围绕打破二元结构、推动一体发展这个纲;“四目”,就是实现产业升级、促进事业繁荣、优化生态环境、提高人的素质。在积极融合发展中心城市的基础上,重点推动7个县域中心城市进入中等城市发展行列,推动更多的小城镇进入小城市发展行列。以龙口市为例,目前在9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建成300平方公里的城镇社区,60万人口中已有30万生活在城市形态区域,连续两年在山东省县域综合实力30强中名列首位,将在江北率先以县级市成建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龙口南山村坚持以工促农,通过大力发展铝加工、纺织以及旅游业等优势产业,先后兼并了36个经济欠发达村,带动8000多户、3万多人脱贫致富,由农民变身市民,在農村土地上崛起了一片融城乡优势于一体的城市新区。我们在实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坚持把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就业和生活作为重要任务,强化城镇载体功能,突出产业拉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近五年来,在烟台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有30%在镇内、50%在县内、20%在市内。
三、培育具有区域特色支柱产业,是推进中小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
城市化与产业化具有紧密联系,城市化建设以产业发展为牵引,产业发展越快,城市化提升空间就越大。从区域角度讲,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开放式支柱产业,能够加速城镇人口聚集,实现布局优化、产业升级、集群发展的良好格局。具体讲,就是要充分发挥当地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以园区为载体,以市场为手段,引导第二产业向一、三产业延伸扩张,引导企业向产业链集聚发展,形成城镇村、产学研、农工贸、内外销有机衔接、联系紧密、互促联动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以此推动城市化进程。
烟台市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中,注重分析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提高要素投入的能效比,把握经济文化的结合点,在延展拉长产业链条、跨越提升产业层次、剥离细化产业分工上狠下功夫,突出特色优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汽车、手机、电脑、食品、黄金、葡萄酒、船舶、MDI、特种化纤以及核电装备等10大产业集群,推动一批优势企业、关联企业进园进区发展,既提升了产业集聚优势,又通过园区化建设提升了城市功能。以葡萄酒产业为例,单纯种植葡萄是第一产业,通过葡萄酒生产进入第二产业,发展酒堡酒庄观光旅游则跨入第三产业,运用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和引领,又由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从而形成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酒堡酒庄观光旅游于一体、涵盖一二三次产业的复合型产业链条,产生显著联动效应。目前,一亩优质葡萄农民在种植环节可获得3000元收入,加工成中高档葡萄酒可实现3万元以上工业产值,国家和地方可得到4000~8000元税收。葡萄酒龙头企业张裕集团,拥有葡萄基地25万亩,去年葡萄酒产销量达到11.6万吨,居全球第五,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亿元、利税21.6亿元;投资40亿元的张裕工业园年内已启动建设,建成后总产能将达到40万吨;去年他们三大酒堡酒庄的观光旅游收入就有6000多万元,今年酒堡酒庄将发展到六个,收入突破1亿元。目前,烟台各县市区都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基础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相互辐射、协作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像以开发区为中心的机械电子工业聚集带、以蓬莱为中心的葡萄酒产业聚集带、以龙口为中心的铝业聚集带、以招远为中心的黄金和粉丝产业聚集带、以莱阳为中心的食品加工聚集带、以莱州为中心的石材加工聚集带、以海阳为中心的毛衫加工聚集带已渐成规模,特色和优势日益突出,对当地城镇化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重,是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将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产业并重,是当前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城市化建设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二者缺一不可。烟台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始终坚持把抓好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有机结合,在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产品和技术改造升级的同时,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引擎,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
长期以来,烟台市高度重视技术改造工作,坚持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近三年技改投入累计达到216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比重达到37.5%,投资额保持山东省第一位。去年,烟台市启动了“退城进园”工程,将中心城市中部分制造业企业,分期分批向区园转移,同步实施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目前纳入首批计划的7户企业搬迁改造项目已正式启动,包括总投资500多亿元的万华工业园、40亿元的张裕工业园、28亿元的鹏晖铜业节能减排搬迁改造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项目完成后,既能在城郊区域建立一批规模化、专业化工业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延展城市规模;又能在中心城市退出厂区占地约2300亩,为城市规划建设腾出空间,从而进一步改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
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中也深刻体会到,培植形成新兴产业不仅是有效克服危机、实现经济复苏的强大武器,也是真正赢得未来、保持持久繁荣的根本动力。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像大连正在规划建设65平方公里的生态科技新城,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动漫产业、生物技术、金融服务等生产性高端服务业;无锡市提出建设国内首个“感知城市”,已集聚研发企业50多家、国内外信息技术顶尖人才200多人等等。烟台市于今年初启动开展了“新兴产业培育年”活动,提出到2015年,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海洋高技术等新兴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成为全市新的支柱产业。目前部分新兴产业发展已初现成效,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今年烟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万亿。像新材料产业中的万华秸秆人造板业,以农作物秸秆(稻草、麦秸杆、棉秆、烟杆、玉米秆、果树枝等)为主要原料、以聚氨酯(改性MDI)生态胶为粘合剂,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人造板材“零甲醛”,非常适合在中小城市中推广发展。据测算,如果秸秆人造板能够替代国内70%的木质人造板,年需求量将达到6000万立方米以上,市场规模将达到1380亿元。以1立方米木质板材消耗1.5立方米木材计算,每年可以减少近1亿立方米的木材砍伐,相当于5年再造一个大兴安岭。制造这些秸秆人造板所需7000万吨秸秆,可避免其焚烧释放约1.5亿吨的二氧化碳,同时每年还可为农民增收210亿元(每吨收购价约300元)。在当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背景下,培育发展秸秆生态板这一新兴产业,对废弃资源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运用资本力量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是加快中小城市发展的推进器
当前,无论是工业化推进、还是城市化建设,都要靠大量的资本投入来实现,因此要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必须注重运用资本的力量。资本的内在冲动性是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的内生力量;运用资本的逐利性可以推动实现新兴产业培育、落后产能的淘汰。目前,中国30年由实业发展阶段进入资本引导经济时代,如何将充足的流动性与国家产业政策、人的投资冲动偏好相结合起来,是个新课题。可以说这是个双刃剑,引导好、运用好会使大量资本投向节能环保、新兴产业等企业,反之,就会出现炒房、外流等问题。对于资本力量应采取“疏”与“引”的策略,而不是“堵”和“截”。
近年来,烟台市在筹措资本融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在具体操作中,一方面,建立健全市级投融资管理机构,充分利用有形资产和政府信用,代表政府行使对外融资、政府项目建设管理以及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等,为产业项目和城市建设搭建融资平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采取股权投资、海外并购、风险投资、市政债券、企业债券、增资扩股、上市融资、信托计划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吸引了大量社会性资本参与产业项目和城市化基础设施领域。比如: 2009年,烟台市完成了国丰控股、国信投资和国盛实业的公司规范组建和股权理顺工作,并与北京基业长盛投资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注册资金1亿元的润仕通合伙企业,搭建了以国丰公司为龙头、“1+3”模式的国有资本产业投融资平台。去年平台公司融资到账31.6亿元,完成美士达特种纸业等4个项目投资32.44亿元,同时还进一步加强资金运筹,为龙口港等3个项目提供合同总额5600多万元的融资租赁服务,较好地发挥了投融资功能,有效推动了我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邀请长江投融资本俱乐部等一批国内知名的投融资机构,与烟台企业对接合作,吸引一批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推动一批企业进入国内外资本市场,目前全市上市公司達到22家,发行股票23只,累计募集资金204.5亿元,其中仅去年就募集资金48.5亿元,南山铝业定向增发已获核准,预计融资25亿元,招金矿业在增发行业公司债券融资15亿元,这些社会性资本投入,对烟台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达捷,“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载于《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第2期,p43-45;
[2].厉以宁a,《工业化和制度调整——西欧经济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年8月第一版;
[3].厉以宁b,在北京大学““城市化战略——中小城市的机遇与挑战””论坛的演讲,2010年7月;
[4].彭有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战略选择”,载于《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10期,p117-119;
[5].烟台市统计局,《山东省烟台市统计年鉴》(198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