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朋辈心理互助“微辅导”是“微文化”视阈下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创新尝试,是“互联网+”的网络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疫情期间,Z学院以朋辈心理互助“微辅导”为主要抓手,致力于提升其助人技能,实践证明朋辈心理互助“微辅导”对缓解学生因疫情应激产生的各类不良心理反应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朋辈疫情心理互助“微辅导”;助人技能提升
一、朋辈心理互助“微辅导”大展身手
1.以问题为导向的“直线”式、“满灌”式的心理干预工作受到冷遇
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猝不及防,来势汹汹。重大社会危机事件可能会给学生造成各种不良心理影响和心理危机状态,各高校积极响应各级心理防护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要求,集中开展了以心理危机干预为重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直线”式、“满灌”式的方式深入庞大的学生群体内,比如面向全体学生开通网络心理咨询、开设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课程、分享转发社会各界的心理危机干预信息等,但实际却出现“一头热”的情况,学生的响应度并不高,不论是学校应急网络心理咨询平台还是其他专业的公益网络心理危机干预平台,来访者寥寥无几。
2.学生网络互助意识较深,效果较明显
在只能通过网络和外界联系的疫情特殊时期内,我们不乏看到学生易于也更倾向于使用各类网络媒介进行心理互助以取得相互之间的心理安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绝大多数学生是在履行着朋辈心理互助员的职责,学生们热闹的朋友圈里频繁转发各种消息和评论文章帮助别人或表明自己的态度,抱怨宅家太久无所事事导致的失眠、郁闷,秀厨艺、运动、才艺等,还有的同学积极参与防疫抗疫,成为光荣的志愿者。虽然隔着纵横交错的网络,危机却让学生彼此看到更多的需要和加强链接的渴望,学生网络互助意识不由自主变得浓厚起来,而且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彼此对疫情及其带来的影响的思考。
3.朋辈心理互助员的力量需进一步整合和提升
疫情期间学生心理防护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让原本就相对缺乏专职心理咨询教师队伍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更加地力不从心。相对于普通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来说朋辈心理辅导彰显出效果显著性、渠道便捷性、过程简单化的优点,且相对于其他的专家心理辅导资源和心理干预热线来说朋辈心理辅导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疫情心理支持的作用,疫情应激时期相对正常的校园学习生活来说对朋辈心理互助员的挑战更大,他们在面临自我心理防护压力的同时,还要做好助人的任务。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在“自助”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助他”,在学生群体中形成更良性的心理互助氛围和心理效应也是需要进一步去探索的。
二、朋辈心理互助“微辅导”
网络時代的快节奏和即时性酝酿了网络“微文化”的产生,朋辈心理互助“微辅导”是“微文化”下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产物。朋辈心理互助员借助“双微”等网络媒介为工具,充分运用其便捷性、平等性、灵活性、交互性等特点,注重个体、微观和人文关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触动心灵的心理“微”辅导。
疫情爆发初期,为缓解专业心理咨询资源的紧缺性、最大程度上发挥朋辈互助的心理支持作用,Z学院主要通过选拔成立共计有300多名朋辈心理互助志愿队开展朋辈心理“微辅导”。他们主要以班级心理委员、学生社团心理协会等其他学生心理组织成员组成。结合朋辈“微辅导”一般胜任力和疫情应激心理特征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专门制定了提升朋辈疫情心理“微辅导”技能计划。计划主要从需求分析、搭建培训体系两大方面着手开展提升朋辈心理互助“微辅导”技能的模式。
三、提升朋辈疫情心理互助“微辅导”技能计划
1.朋辈心理互助员“微辅导”技能培训的需求分析
培训的需求分析能帮助了解朋辈心理互助员的现实水平和参与培训的主观意愿。在需求分析基础上构建培训体系,设计培训内容、形式,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本计划对我校朋辈疫情互助员的胜任力现状和主观需求进行了调查。
《朋辈疫情心理互助员“微辅导”胜任力培训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同学(99.22%)认为有必要开展“微辅导”技能提升培训,朋辈疫情心理互助员的胜任特征各维度均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广泛的相关知识与经验”、“网络‘微辅导’”技能维度得分偏低,尤其需要通过培训来提升。由近五成参与调查的同学喜欢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开展心理培训,其次是团体辅导等活动课、网络直播课,但选择比例仅为两成左右。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受欢迎程度不到一成。可见,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同学们对教学形式有了更多的期待,网络教学和线下课程彼此都无法取代。 参与调查的学生主要诉求是培训要增强现场感(62.79%)。超过六成的参与调查的朋辈心理互助员希望能获得关于“心理疾病相关知识”、“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技术”方面的培训,近六成的参与调查的学生希望获得“心理自助技能”、“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
2.搭建朋辈心理互助员“微辅导”技能培训体系
在以上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朋辈疫情心理互助“微辅导”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并注重增加互动、利用语音、视频、图像、文本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同学们的参与感与临在感并完成结业考核。
四、实践成效
通过微信“语音+视频”、“主播+主持”的直播方式进行朋辈疫情心理互助员“微辅导”技能培训,对老师和同学们来说都是一次新鲜的体验,也让同学们收获满满。考虑到老师和同学们第一次尝试这种授课和学习方式,在培训结束后,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立马开展了满意度调查。参与调查的绝大部分的同学(99.22%)认为有必要开展培训,超过六成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没有同学认为“没有必要”;所有参与调查的同学认为培训内容符合需要,其中近七成同学认为“非常符合”;99.22%的参与调查的同学对此次培训表示满意,超过六成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超过八成的学生认为“老师有魅力”,其次是培训内容专业性强、培训时间安排合理等。朋辈互助员们受训后积极开展班级云上心理健康宣传和疏导、激励活动以最大限度地排解疫情和长期的宅家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应激反应和情绪困恼,营造健康积极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史秀玉.“微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创新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73-77.
[2]蔡秀娟,黄东,鲍金勇,唐军梅.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04:63-67.
[3]成静.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苏:南京林业大学,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疫情应激下高职院校朋辈心理互助员心理援助技能的提升策略研究》(编号:2020YQJY06)研究成果。
关键词: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朋辈疫情心理互助“微辅导”;助人技能提升
一、朋辈心理互助“微辅导”大展身手
1.以问题为导向的“直线”式、“满灌”式的心理干预工作受到冷遇
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猝不及防,来势汹汹。重大社会危机事件可能会给学生造成各种不良心理影响和心理危机状态,各高校积极响应各级心理防护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要求,集中开展了以心理危机干预为重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直线”式、“满灌”式的方式深入庞大的学生群体内,比如面向全体学生开通网络心理咨询、开设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课程、分享转发社会各界的心理危机干预信息等,但实际却出现“一头热”的情况,学生的响应度并不高,不论是学校应急网络心理咨询平台还是其他专业的公益网络心理危机干预平台,来访者寥寥无几。
2.学生网络互助意识较深,效果较明显
在只能通过网络和外界联系的疫情特殊时期内,我们不乏看到学生易于也更倾向于使用各类网络媒介进行心理互助以取得相互之间的心理安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绝大多数学生是在履行着朋辈心理互助员的职责,学生们热闹的朋友圈里频繁转发各种消息和评论文章帮助别人或表明自己的态度,抱怨宅家太久无所事事导致的失眠、郁闷,秀厨艺、运动、才艺等,还有的同学积极参与防疫抗疫,成为光荣的志愿者。虽然隔着纵横交错的网络,危机却让学生彼此看到更多的需要和加强链接的渴望,学生网络互助意识不由自主变得浓厚起来,而且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彼此对疫情及其带来的影响的思考。
3.朋辈心理互助员的力量需进一步整合和提升
疫情期间学生心理防护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让原本就相对缺乏专职心理咨询教师队伍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更加地力不从心。相对于普通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来说朋辈心理辅导彰显出效果显著性、渠道便捷性、过程简单化的优点,且相对于其他的专家心理辅导资源和心理干预热线来说朋辈心理辅导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疫情心理支持的作用,疫情应激时期相对正常的校园学习生活来说对朋辈心理互助员的挑战更大,他们在面临自我心理防护压力的同时,还要做好助人的任务。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在“自助”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助他”,在学生群体中形成更良性的心理互助氛围和心理效应也是需要进一步去探索的。
二、朋辈心理互助“微辅导”
网络時代的快节奏和即时性酝酿了网络“微文化”的产生,朋辈心理互助“微辅导”是“微文化”下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产物。朋辈心理互助员借助“双微”等网络媒介为工具,充分运用其便捷性、平等性、灵活性、交互性等特点,注重个体、微观和人文关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触动心灵的心理“微”辅导。
疫情爆发初期,为缓解专业心理咨询资源的紧缺性、最大程度上发挥朋辈互助的心理支持作用,Z学院主要通过选拔成立共计有300多名朋辈心理互助志愿队开展朋辈心理“微辅导”。他们主要以班级心理委员、学生社团心理协会等其他学生心理组织成员组成。结合朋辈“微辅导”一般胜任力和疫情应激心理特征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专门制定了提升朋辈疫情心理“微辅导”技能计划。计划主要从需求分析、搭建培训体系两大方面着手开展提升朋辈心理互助“微辅导”技能的模式。
三、提升朋辈疫情心理互助“微辅导”技能计划
1.朋辈心理互助员“微辅导”技能培训的需求分析
培训的需求分析能帮助了解朋辈心理互助员的现实水平和参与培训的主观意愿。在需求分析基础上构建培训体系,设计培训内容、形式,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本计划对我校朋辈疫情互助员的胜任力现状和主观需求进行了调查。
《朋辈疫情心理互助员“微辅导”胜任力培训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同学(99.22%)认为有必要开展“微辅导”技能提升培训,朋辈疫情心理互助员的胜任特征各维度均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广泛的相关知识与经验”、“网络‘微辅导’”技能维度得分偏低,尤其需要通过培训来提升。由近五成参与调查的同学喜欢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开展心理培训,其次是团体辅导等活动课、网络直播课,但选择比例仅为两成左右。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受欢迎程度不到一成。可见,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同学们对教学形式有了更多的期待,网络教学和线下课程彼此都无法取代。 参与调查的学生主要诉求是培训要增强现场感(62.79%)。超过六成的参与调查的朋辈心理互助员希望能获得关于“心理疾病相关知识”、“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技术”方面的培训,近六成的参与调查的学生希望获得“心理自助技能”、“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
2.搭建朋辈心理互助员“微辅导”技能培训体系
在以上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朋辈疫情心理互助“微辅导”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并注重增加互动、利用语音、视频、图像、文本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同学们的参与感与临在感并完成结业考核。
四、实践成效
通过微信“语音+视频”、“主播+主持”的直播方式进行朋辈疫情心理互助员“微辅导”技能培训,对老师和同学们来说都是一次新鲜的体验,也让同学们收获满满。考虑到老师和同学们第一次尝试这种授课和学习方式,在培训结束后,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立马开展了满意度调查。参与调查的绝大部分的同学(99.22%)认为有必要开展培训,超过六成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没有同学认为“没有必要”;所有参与调查的同学认为培训内容符合需要,其中近七成同学认为“非常符合”;99.22%的参与调查的同学对此次培训表示满意,超过六成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超过八成的学生认为“老师有魅力”,其次是培训内容专业性强、培训时间安排合理等。朋辈互助员们受训后积极开展班级云上心理健康宣传和疏导、激励活动以最大限度地排解疫情和长期的宅家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应激反应和情绪困恼,营造健康积极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史秀玉.“微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创新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73-77.
[2]蔡秀娟,黄东,鲍金勇,唐军梅.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04:63-67.
[3]成静.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苏:南京林业大学,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疫情应激下高职院校朋辈心理互助员心理援助技能的提升策略研究》(编号:2020YQJY0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