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素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988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审美、情感、节奏、音准、创意等内容,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情感培养和能力培养,它是衡量学生素质基准。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音乐情感的培养
  情感本身就是心理的主要品质,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内部感受和心情反映。中国最早的音乐理论专著《乐记》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这提示了艺术情感的心理特点,艺术情感是对人的一般情感的浓缩、改造和升华,是带有感性内容又放射理性光芒的情感。艺术家对情感同化作用特别敏感,能迅速用自己的情感同化生活,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在太阳、月亮、蓝天、大海、一花一草等艺术形象上。李斯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有较强的革新精神。他认为一场音乐演奏会往往是一个人的勇气和内在素质难以置信的展示,是情感驾驶他的十个手指进行了上百次演出,共同创造出全部的和谐。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家必须从一切源泉得到营养形成自己的完整人格。
  1.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良好的道德人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支柱。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情感、情操包括品德、修养、理想、信念及传统观念等,是对学生实现素质教育和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一个人缺少了知识没关系,可以补,但如果缺个“德”字,他就是社会的“危险品”。因此,音乐教学的选材和引导是非常关键的,如每星期一早晨的升国旗奏国歌启发学生从雄壮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中听出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敌人战争的背景,就是对学生爱国主义理想、道德、情操的教育。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美育的基本任务是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创造的技能,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塑造完美人格。美的来源,概括起来有自然美和艺术美两方面。自然美是指以自然事物为对象引起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如天空、大地、山水、树木、花草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出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和江南水乡的灵气等,体会到自然景物的美。艺术美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是现实美经过加工而成的。它既来自现实又高于现实,使分散的东西更加集中、概括,使庞杂的东西更加净化。它比现实美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更有普遍性,因而具有更大的教育作用。
  3.情感的培养和导入
  音乐教育是最好的情感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有效途径。好的音乐作品能引起共鸣、激动、联想,使人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审美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二、音乐能力的培养
  人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比如工作能力、生活能力、学习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欣赏音乐的能力等,这里主要指音乐的欣赏能力、记忆能力和创新能力。
  所谓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这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基础,是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将能力贯穿到教学实践中,从而达到提高音乐艺术质量的目的。
  1.欣赏能力的培养
  “倾听”是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以一种尊重的态度,专心致志地“倾听”音乐是艺术欣赏的必经之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教师首先要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明白作者是谁,什么调式,让学生感受这些作品,演奏这些作品,认识到专业“倾听”和平时的背景音乐有本质的区别。背景音乐是一种以消遣与休息为目的的音乐欣赏方式,它的特点是欣赏者并不以听音乐为主要目的,而是把它作为休息或从事其他工作和活动的衬托与背景,对调整精神状态起到一定的作用。
  2.记忆能力的培养
  音乐的记忆,指以往感知过的音乐现象在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情况下,在脑海中再现出来的印象。它是音乐信息的贮存,音乐学习心理过程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由于音乐有转瞬即逝的流动性,因此,音乐记忆是音乐意象形成的必要条件,音乐创作表演和鉴赏一刻不能离开记忆。若没有记忆,则绝不会有音乐。
  3.创新能力的培养
  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一位优秀的器乐演奏者在不破坏原作完整的基础上,总能够进入自己的想象驰骋,进行二度创作。
  技能和技巧是在艰苦磨炼中形成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练习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有些练习可能加快技巧的掌握,另一些练习可能效果甚微。为了能使自己的技能技巧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高水平,练习者必须注意:(1)明确技能技巧的作用;(2)有正确的练习方法和步骤;(3)正确掌握动作练习速度;(4)把技能技巧变成良好的习惯。
  三、音乐素养的培养
  1.音准方面
  在许多学校,实际的教学情况是:钢琴不能随时调律,甚至由于调律本身原因,上课的钢琴经常处于音高不精确的状态之下。这为学生练习埋下一个巨大的隐患,没有一个准确的音高如何能够练出一双“准确”的耳朵。对多媒体来说,这是微不足道的小功能,不但能够给你一个绝对准确的音高,还可以方便地调整具体音高参数,精确到赫兹、音贝。
  2.音色方面
  多音色教学是视唱练耳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音色的辨别和多音色状态下旋律、和声听辨问题是一个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实用的内容。课堂听觉训练材料的准确性、灵活性、全面性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学生听记的效果,也会对教学进度和教材整体进度造成影响。教师的重要责任之一,在于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平静、融洽的课堂气氛。搞音乐艺术的人都知道唱歌是要有良好的情绪的。假如一个学生带着沮丧、扫兴、低落的情绪上声乐课,就肯定会失败。
  总之,音乐教育离不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离不开音乐教育。音乐素质教育能够让学生的天赋,得到充分发挥,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心理素质,培养高尚的情操,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道德品质高尚、有知识、有能力,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而在全民音乐素质教育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其他文献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著名主持人王志说:“质疑是到达真相的捷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认识更高层次的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围绕科学并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展开学习,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在化学课堂中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
摘 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正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稳步推进。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新课程 化学高效课堂 探究能力 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依靠加大作业量、加班补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这种做法明显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摘 要: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达到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认识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标之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进行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并且能就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探索。  关键词: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实验分析能力 实验分析方法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师教
摘 要: 新课程理念强调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提问技能、鼓励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有效提问演绎生物课堂的精彩。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提问技能 鼓励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才能加
多年来,中学生物教学的开展举步维艰,一是因为教材中的知识枯燥、琐碎,学生难以产生兴趣;二是因为不少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不够,采取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新时期课堂教学的需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深深地感到,只是一味地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经过一个阶段的尝试,我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旺盛的求知欲,至关重要。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
多媒体在当今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充分体现了其优越性。它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可以有机地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向学生传递信息,从而更新教学手段,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1.在生物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点  1.1运用多媒体,便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教学重点、难点上花费大量的时
生物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学科之一,在中学学习过程中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和不可替代的教育教学作用。但在初中,生物教学令人担忧,生物被学生和家长们定义为“副科”,学不学无所谓,生物教学失去了生命科学的本来面目。如何走出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创新生物课堂,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是我在教学中重点探究的问题。我从教师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探究,打造生物课堂的创新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
摘 要: “90后”大学生有新时代的特点,他们价值新、思想新、接受教育方法新,我们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新一代。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心理特点 引导方法    一、“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成因  1.价值观多元化,包容性更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