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为例,从历史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模式、本科生导师制的选拔、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出发,对历史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思考并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实施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277-02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形式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新机制,淮阴师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从2010级起试行本科生导师制。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在实行班级制和辅导员制的同时,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本科生指导老师的制度。导师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制订成才计划,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全面快速成长。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模式
历史学院现有教师32名,7名管理人员,25名专职教师。2010级新生175人,实行全程导师制,每名导师负责5~6名学生。本科生导师的聘任实行双向选择,由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根据2010级学生志愿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为其指定,原则上由历史学院教师担任。待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导师人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微调,由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选拔
为了确保本科生导师作用的发挥,历史学院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教师的专长、业务水平以及投入时间的情况安排了本科生导师,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本科生导师首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年终教学评价中不合格的教师不得聘任为本科生导师;原则上导师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历史学院现任教师。(2)本科生导师必须能够熟悉学校的教学管理、培养方案及相关方面的规章制度。(3)本科生导师必须能够重视学生的思想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发学生立志成才。
三、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
自2010年9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以来,历史学院进行了下面的工作:(1)制定了本科生导师的职责,组织本科生导师和学生共同学习,以便导师明确自身的职责,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接受导师的指导,同时促进本科生导师和辅导员教师工作的沟通交流。(2)组织本科生导师学习学校的教学管理文件、培养方案及相关方面的规章制度,同时组织教师学习大学生学习守则,以便本科生导师能够更好地指导本科生进行专业学习、选课、学业辅导和生活辅导。(3)每学期初由本科生导师制订工作计划,并在全体教师会上宣读,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本科生导师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期末本科生导师要进行工作汇报。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以来,历史学院本科生导师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针对学生的专业成绩情况,在与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各位本科生导师分别组织进行了专业学习经验交流会、专业技能培训及竞赛活动、专业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等。(2)做好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和心理困难等特殊学生的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与特殊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并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现状,确定努力的方向。(3)引导学生制定每学期的学习计划,并在期末进行自我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年的规划。(4)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
四、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效果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与2007级、2008级、2009级学生相比,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2010级新生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了,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具体表现如下:(1)学习方面。相较于以往,2010级新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不及格人数大幅度降低,积点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全国英语四级考试中,过关率达到了90%。(2)社会实践方面。2010级新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利用专业特长为淮阴师院其他学院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到社区开展心理服务活动,获得好评。旅游管理学生到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等进行义务讲解。历史师范班则利用周末和假期深入农村,义务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获得社会良好反响。(3)积极谋划人生。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学生能够制订自己的学期计划、学年计划和人生规划,并且能够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计划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如一些学生主动报名参加社会工作师的资格考试,各种各样的考证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一些学生则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去上海、南京等城市去上雅思、托福等辅导班,为自己在未来就业道路上增加筹码。(4)师生交流方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使得师生交流更加密切多样化。以前,学生只能利用课间短暂的时间与老师交谈,现在学生定期与导师们见面谈话,平时则电话、短信联系紧密,QQ、E-mail互动频繁,师生关系也倍加融洽。
五、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的思考及存在的问题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后,历史学院2010级学生精神面貌出现极大改观,学习成绩稳步上升,专业定位较准和心态良好,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以下因素:(1)导师制能较好实现因材施教。实行导师制后,导师可以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避免了班级授课制的“一拉平”弊病,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科学地培养。(2)导师制能较好促进专业学习。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不少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导师言行中反映出对本专业的热爱和执著,能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学生也能通过参与导学活动更深入具体地了解本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思想,提高学习积极性;而导师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也使不少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生帮助更大。
一年来,历史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1)师生比偏低。历史学院仅在2010级中实行导师制,师生比大概在1∶5~1∶6之间,以后将陆续推广到全院四个年级800多学生中,届时导师数量严重不足,师生比将达到1∶30左右,导师们将无法和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也没有时间对所带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导师制作用的发挥将有所抑制。而个别导师教学工作量大,对导师工作的投入很不充分,导师工作也流于形式。(2)学生和导师互动意识淡薄。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历史学院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更习惯于洗耳恭听,老师更习惯于谆谆教诲,天长日久,老师与学生难以建立双向互动关系。(3)考核指标难以量化,激励措施不足。在历史学院导师制实施方案中,有关考核办法的规定内容难以量化,而且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影响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对导师工作的考核,只能相对进行评估,有时可能有失公允,同时也存在激励措施不足问题。与承担教学与科研相比,历史学院本科生导师的报酬偏低,义务工作的成分更多一些,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导师,学院更多时候只能是精神鼓励。
六、对策与建议
1.强化本科生导师的遴选。遴选本科生导师时,不仅要从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作出规定,还可以在教师学历标准及业务素质达到同等标准下,更多的侧重于教师的政治水平、师德素养、人格魅力等方面作为选拔标准,把真正关爱学生、热爱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并能够有效贯彻执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师选出来充实到本科生导师队伍中。
2.打破传统观念,加强师生互动。勇于打破高校目前存在的师道尊严、师教生学的传统观念,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时时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状况从学生那里汲取新的灵感和挑战;而学生不仅要听从老师的教诲,更要在实践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时时反馈给导师,通过双方良性的互动以达到教学相长。
3.有必要利用庞大的退休教师队伍来解决导师队伍不足的难题。退休教师相对来说时间比较充裕,对教师职业具有深厚的感情,并且通常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学生沟通经验,可以对学生的学业、思想及心理等方面给予全面的关心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早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好退休教师队伍,一方面将极大地丰富指导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各方面的学术气氛、思想、治学态度和方法的陶冶,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4.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指导和监督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运行。把导师的工作和报酬、职称评聘或职务晋升结合起来,导师在受聘期间,应享受导师津贴,导师工作应按指导学生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计入教学工作量,同教学工作量一样享受校内津贴等福利制度。对于成绩突出的导师应在年度评优、在职进修、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学生的表现要与课外创新学分、三好测评、奖学金评定、入党、免试研究生等挂钩,充分调动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本科生导师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历史学院一年来的实践表明,本科生导师制还有很多工作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相信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化,本科生导师制在历史学院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历史学院的本科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起到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凡东,卢秉利,燕霞.本科生导师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及构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96.
[2]刘春丽,黄才国,冯伟华,等.本科生导师工作之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2):235.
[3]朱江.试析本科生导师制度及实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43.
[4]甄宏君.学分制条件下实行导师制的几点体会[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2):89-91.
[5]刘月秀,谭仕林,徐正春.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115-117.[责任编辑 魏杰]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实施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277-02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形式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新机制,淮阴师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从2010级起试行本科生导师制。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在实行班级制和辅导员制的同时,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本科生指导老师的制度。导师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制订成才计划,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全面快速成长。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模式
历史学院现有教师32名,7名管理人员,25名专职教师。2010级新生175人,实行全程导师制,每名导师负责5~6名学生。本科生导师的聘任实行双向选择,由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根据2010级学生志愿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为其指定,原则上由历史学院教师担任。待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导师人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微调,由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选拔
为了确保本科生导师作用的发挥,历史学院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教师的专长、业务水平以及投入时间的情况安排了本科生导师,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本科生导师首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年终教学评价中不合格的教师不得聘任为本科生导师;原则上导师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历史学院现任教师。(2)本科生导师必须能够熟悉学校的教学管理、培养方案及相关方面的规章制度。(3)本科生导师必须能够重视学生的思想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发学生立志成才。
三、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
自2010年9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以来,历史学院进行了下面的工作:(1)制定了本科生导师的职责,组织本科生导师和学生共同学习,以便导师明确自身的职责,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接受导师的指导,同时促进本科生导师和辅导员教师工作的沟通交流。(2)组织本科生导师学习学校的教学管理文件、培养方案及相关方面的规章制度,同时组织教师学习大学生学习守则,以便本科生导师能够更好地指导本科生进行专业学习、选课、学业辅导和生活辅导。(3)每学期初由本科生导师制订工作计划,并在全体教师会上宣读,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本科生导师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期末本科生导师要进行工作汇报。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以来,历史学院本科生导师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针对学生的专业成绩情况,在与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各位本科生导师分别组织进行了专业学习经验交流会、专业技能培训及竞赛活动、专业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等。(2)做好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和心理困难等特殊学生的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与特殊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并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现状,确定努力的方向。(3)引导学生制定每学期的学习计划,并在期末进行自我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年的规划。(4)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
四、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效果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与2007级、2008级、2009级学生相比,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2010级新生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了,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具体表现如下:(1)学习方面。相较于以往,2010级新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不及格人数大幅度降低,积点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全国英语四级考试中,过关率达到了90%。(2)社会实践方面。2010级新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利用专业特长为淮阴师院其他学院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到社区开展心理服务活动,获得好评。旅游管理学生到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等进行义务讲解。历史师范班则利用周末和假期深入农村,义务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获得社会良好反响。(3)积极谋划人生。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学生能够制订自己的学期计划、学年计划和人生规划,并且能够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计划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如一些学生主动报名参加社会工作师的资格考试,各种各样的考证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一些学生则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去上海、南京等城市去上雅思、托福等辅导班,为自己在未来就业道路上增加筹码。(4)师生交流方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使得师生交流更加密切多样化。以前,学生只能利用课间短暂的时间与老师交谈,现在学生定期与导师们见面谈话,平时则电话、短信联系紧密,QQ、E-mail互动频繁,师生关系也倍加融洽。
五、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的思考及存在的问题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后,历史学院2010级学生精神面貌出现极大改观,学习成绩稳步上升,专业定位较准和心态良好,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以下因素:(1)导师制能较好实现因材施教。实行导师制后,导师可以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避免了班级授课制的“一拉平”弊病,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科学地培养。(2)导师制能较好促进专业学习。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不少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导师言行中反映出对本专业的热爱和执著,能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学生也能通过参与导学活动更深入具体地了解本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思想,提高学习积极性;而导师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也使不少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生帮助更大。
一年来,历史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1)师生比偏低。历史学院仅在2010级中实行导师制,师生比大概在1∶5~1∶6之间,以后将陆续推广到全院四个年级800多学生中,届时导师数量严重不足,师生比将达到1∶30左右,导师们将无法和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也没有时间对所带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导师制作用的发挥将有所抑制。而个别导师教学工作量大,对导师工作的投入很不充分,导师工作也流于形式。(2)学生和导师互动意识淡薄。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历史学院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更习惯于洗耳恭听,老师更习惯于谆谆教诲,天长日久,老师与学生难以建立双向互动关系。(3)考核指标难以量化,激励措施不足。在历史学院导师制实施方案中,有关考核办法的规定内容难以量化,而且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影响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对导师工作的考核,只能相对进行评估,有时可能有失公允,同时也存在激励措施不足问题。与承担教学与科研相比,历史学院本科生导师的报酬偏低,义务工作的成分更多一些,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导师,学院更多时候只能是精神鼓励。
六、对策与建议
1.强化本科生导师的遴选。遴选本科生导师时,不仅要从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作出规定,还可以在教师学历标准及业务素质达到同等标准下,更多的侧重于教师的政治水平、师德素养、人格魅力等方面作为选拔标准,把真正关爱学生、热爱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并能够有效贯彻执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师选出来充实到本科生导师队伍中。
2.打破传统观念,加强师生互动。勇于打破高校目前存在的师道尊严、师教生学的传统观念,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时时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状况从学生那里汲取新的灵感和挑战;而学生不仅要听从老师的教诲,更要在实践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时时反馈给导师,通过双方良性的互动以达到教学相长。
3.有必要利用庞大的退休教师队伍来解决导师队伍不足的难题。退休教师相对来说时间比较充裕,对教师职业具有深厚的感情,并且通常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学生沟通经验,可以对学生的学业、思想及心理等方面给予全面的关心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早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好退休教师队伍,一方面将极大地丰富指导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各方面的学术气氛、思想、治学态度和方法的陶冶,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4.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指导和监督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运行。把导师的工作和报酬、职称评聘或职务晋升结合起来,导师在受聘期间,应享受导师津贴,导师工作应按指导学生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计入教学工作量,同教学工作量一样享受校内津贴等福利制度。对于成绩突出的导师应在年度评优、在职进修、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学生的表现要与课外创新学分、三好测评、奖学金评定、入党、免试研究生等挂钩,充分调动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本科生导师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历史学院一年来的实践表明,本科生导师制还有很多工作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相信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化,本科生导师制在历史学院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历史学院的本科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起到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凡东,卢秉利,燕霞.本科生导师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及构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96.
[2]刘春丽,黄才国,冯伟华,等.本科生导师工作之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2):235.
[3]朱江.试析本科生导师制度及实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43.
[4]甄宏君.学分制条件下实行导师制的几点体会[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2):89-91.
[5]刘月秀,谭仕林,徐正春.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115-117.[责任编辑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