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近世国画文章大家

来源 :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myc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楼笙华 又名楼森华,现为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画大讲堂》主讲,中国开放大学中国画教程副主编,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品鉴赏与修复学术主持,浙江大学艺术鉴赏与收藏投资高级研修班主讲,浙江省收藏协会理事,《浙江收藏》副主编,黄宾虹国画院院长。
  现任职于中国美术学院,曾在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宁波师范学院执教中外美术史和艺术概论。
  个展:
  2014 《秋山问道》山水画个展
  2013 《听此太古音》楼森华山水画展(中国美术学院)
  2012 《古雅之道》楼森华水墨画个展(宁波)
  2012 《钱塘时代》楼森华油画个展(中国美术学院)
  2011 《十二月》楼森华油画个展(中国美术学院)
  2008 《澄怀观道》楼森华山水画个展(中国美术学院)
  2000 《楼森华水墨与油画》个展(台湾大学)
  1997 《回望传统》中国画个展(宁波展览馆)等
  近世国画文章大家,五百年间名世者黄宾虹有云:上古书画同源,仰观俯察,以造六书,取乎象形,自有丹青之画,书与画分,后世因重文而轻艺,有士夫之画,画与图分……又云:自来书画同源,书是文字,单体为文,孳生为字,以加偏旁。文字所不能形容者,有图画以形容之,尤易明晓。故图画者,文字之馀,百工之母也。今求画学之途径,非讨论文字,无以明画之理,非研究习字,无以得画之法……学画之用笔,用墨,章法,皆源于书法。舍文字书法,而徒沾沾于缣墨朱粉中以寻生活,适成其为拙而已,未可以语国画者也。
  其语何出!六朝谢赫著画有“六法”,所谓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元初赵孟頫言书画同体(即后世曲解为“书画同源”),明季董其昌借禅宗以分画有“南北宗”。至于后世影响甚巨,此后史学家竞相引证。赵孟頫有诗证曰:《题柯九思画竹》“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此论以理论高度指明了绘画的技术要旨。无论这“本来同”的是源、是体、还是法。后来释语者皆不甚了了,所取也就为不同之已所用。
  黄师曾语:“故学古人,重神似不重貌似,面貌随时可变,精神千古不移。”此所谓精神者,实笔墨也。还说:国画正宗。约有三类:一曰文人画,二曰名家画,三曰大家画。而续古画又分四品,一曰能品,二曰妙品,三曰神品,四曰逸品。“古人有置逸品于神、妙、能三品之外者,亦有跻逸品於神、妙、能三品之上者,由神、妙、能三品入者,此大家、名家之画也;不由神、妙、能三品入者,此文人之画也。”而黄师所说文人乃词章家、金石家。
  黄师其青年乃至盛年皆创书画同源说,姑且不论此论短长正误,其艺术创作成就却是巨而丰,高而迈的。反顾画史,赵孟頫之书画同体,其所依据者实为唐代张彦远,张之《历代名画记》不仅使谢赫“六法”得以方便传播,其首倡“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逸士高人”。意在抬高画家地位,并“书画异名而同体之论”。张彦远此书有: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又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又周宫教国子以六书。其三曰象形,则画之意也,是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张彦远之此“体”以“图形”为本,其所比附“字学六体”中“鸟书”一体及“六书”中“象形”一体近似画体,所以张彦远所论绝无“书画同笔同法之意”。倒是其“同体”说在论“论顾陆张吴用笔”。①有“书画同源之意”,由此知中国文字之为象形字,见《宣和画谱》记黄启宝:“书画本出一体”,盖虫、鱼、鸟迹之书皆画也,故自科斗而后,书画始分,是以夏商鼎彝间,尚及见其典型焉,及宋人郑樵始将张彦远之“书画同体”论悄悄改为“书画同出”。“出,生也”,“生,起也”,明代口语便将“起”与“源”连缀成词。明季、何良俊《四友斋画记》即有:“夫书画本同出一源,盖画即六书之一,所谓象形者是也”,清代张庚《画论论性情》则释读汉杨雄,杨子云曰:“书,心画也,心画形,而人之邪正分焉”。画与书一源,亦心画也,握管者可不念乎,后来的邹一桂更明确指出了“六书始于象形,象形乃绘事之权舆,”并且书是为“济画之不足”,宗画史传言,张彦远论“用笔”使“书与画”相联系,宋人郭熙《林泉高致》亦有“笔与墨人之浅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纵,又焉得成绝妙也哉,此亦非难,近取诸书法正与此类也……”。
  自此张彦远之“工善者多善书”至郭熙“善书者往往善画”衍变为后来之“善书必能画,善画必能书”之论,至元季,理论上已完成了“书画家的双重身份论”为后世援画入书,以书入画提供了全部依据,赵孟頫即是以书入画之证者。石如飞白木如籀… …如果我们有察微之心眼,也不难看出后来的黄宾虹的书法成就,便有以画入书的奥妙所在。其晚生者林散之更承其衣钵,甚至于墨法也用在其草书中了。元季柯九思有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与之相左,我们也对现当代美术稍稍作一回顾,便有西学归来创艺术革新论者如林风眠,就明确反对绘画过分追求书法的线条韵味,认为笔墨技巧反而会掩盖绘画的基本功能,及至其后学吴冠中所言“笔墨等于零”之论。我们不论艺术大家的理论如何,其实践之成功者皆为“戴着镣铐的舞蹈”的论点倒是有资可证的。
  明季董其昌谓:“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 ,陈继儒则以“古人金石钟鼎隶篆往往如画,而画家写水、写兰、写竹、写梅、写葡萄多兼书法”,肯定“书画同源”的历史维度。至于清代郑板桥有“山谷写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古人谓竹为写其通于书也,故石室先生以书法作画,山谷道人以画法作书,东坡居士则云兼而有之”。“作书如作画者得墨法,作画如作书者得笔法”,“书画同源,只在善用笔而已”此类言论在清人论画中更是随处可见,是知此时“书画同源”与“书画同法”已归为同意。
  时转民国至人民共和,黄宾虹倡“诗文家之画,书法家之画,金石家之画”,画事精能,画法之精,通于书法,有谓:“平、留、圆、重五种笔法,善笔法者,譬如破屋漏痕,其为留也,不疾不徐;不粘不脱,古人之工画者,笔皆用隶;行云流水,宛转自如,玉以刚折,金以柔全,转处用柔,所谓如折钗股;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近代童书业也明确非议董其昌之论画分“南北宗”。
  在我看来,无论是倡南画用笔圆柔,北画用笔方刚,南画用墨兼浓淡干湿、晕染、积墨。北画用墨有湿无干和晕染,无积墨,都只是在这个“书画同源”论里打转转,无非”以书入画或以画之笔法、墨法入书”之论,是传统,非传统。似传统,似非传统,艺术理论或创作的历史就在这冥冥漠漠中前行着……。
其他文献
蔡金蕉 林国强 倪亦将
期刊
周韩琪 今年11岁,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爱上艺术的,从小我就很喜欢涂涂画画,小时候家里写春联的时候我都会去看,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在心里暗暗地说我也要写出这么漂亮的字,等我长大了,家里门上贴的要是我的字。于是,我自己选择了学习书画。直到今天,每逢春节,家里贴的都是我写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来要我写呢。当然,艺术是无止的,书法更是博大精深的。我学的连皮毛的都没有,书法老师也常教导我们要多去了解中
期刊
释文:初学字时,不可尽其形势,先想字成,意在笔前。一遍正其手脚,二遍须学形势,三遍须令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每加抽拔,使不声涩。  ――王羲之《笔势论》
期刊
教材分析:  《与几米同行——漫画自画像》是根据浙版美术教材第七册《漫画与生活》的教学内容拓展延伸的,漫画是一种“笑的艺术”,被称之为没有国界的世界语言,现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尤其被儿童所喜爱。台湾漫画家几米的漫画绘本,有着较强的儿童情怀,天真浪漫的想法,描绘出了一个个最美的梦想。丰富多彩的漫画,配上短短的文字,震撼了国内外许多人的心灵,引起大小不同读者共鸣。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得报
期刊
赖 慧  201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国画系;  2008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8级国画系汇报展;  2010年国画作品《一岁一枯荣》获得“首届全国高校美术设计大奖赛” 一等奖;  2011年国画作品《一岁一枯荣》获得黑龙江“纪念建党九十周年黑龙江省美术、书法、摄影艺术展”优秀奖。
期刊
来景德镇画瓷多少次已经记不清了,但这一次我对画青花瓷与釉画以及其语言形式体现的感受最为深刻。这是甲午年的立夏气节,在我的脑海里,水墨画在瓷上的表现形式似乎一直可以转化成一个特殊的绘画语言形式。经过对釉画的多次试验,我深深感悟到,釉画绘画是可以用水墨画的绘画方式和釉色窑变体现瓷釉的形式表现,也就是说,釉画是青花料和釉里红经过高温烘烤以及化学反应而形成的特有表现之一。我在寻找釉画形式表现的过程,也是我
期刊
朱中元 我叫朱中元,今年8岁,我从很小就很喜欢画画,因此我就要要求爸爸妈妈送我去缘墨斋书画学习书画,至今有3年了,在此期间,我也参加了《第25届国际少年儿童书画大赛》、《第18届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还有在学校各类画画比赛,我都取得较好的成绩。我非常高兴,非常感谢缘墨斋老师的指导与培养。在以后,我会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期刊
吴丽珠 女,1940年生,祖籍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吴丽珠女士,是当代蜚声海内外的杰出国画家。有关她传奇式的艺术人生,她在攀登艺术高峰过程中经历的艰辛和磨难,以及她所达到的造诣和成就,已经有许多详尽的评价,可谓“前人之述备矣”。最近,我从友人手中得到她即将出版的画集书样,拜谈再三,在赞赏之余,不禁浮想联翩。在当今国画界普遍为甚嚣尘上的
期刊
小桥、假山、亭子、水池、广场构成了江南园林式的校园——这就是美丽的秀洲区王店镇建设中心小学。学校创办于1955年,地处秀洲区西南部王店镇下属的常睦桥社区,距离嘉兴市区有二十四、五千米,是一所纯农村中心小学,学区与桐乡、海宁接壤。现有36个教学班,1455名学生,教师84人。  学校创办以来,经历了几度风雨,几度辉煌。近几年来,2名教师分别荣获第二届和第三届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1名校长获区先锋
期刊
摘 要:农村美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教学。鉴于此,笔者提出了改进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等教学方略,以期提高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的效度与深度。  关键词:美术 欣赏课 教学策略  一、现状直击:美术欣赏课教学存在的误区  美术欣赏课怎么上,重点在哪里?欣赏什么,怎么欣赏?反观我们的日常教学欣赏课中,发现很多的时候欣赏课都是成闲置状态即使有也是走马观花问题多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