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话是作文的基础。本文总结了进行写话的起步训练的方法:从课文插图入手,引导学生写话;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仿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想象写话;利用节假日资源,拓展写话空间;走进自然、训练写话;从课外阅读入手,阅读帮写话,写话促阅读。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写话 起步训练
新课标在对低年级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的目标。写话是作文的基础,我们可以把“写话”理解为低年级的作文。那么应如何进行低年级写的起步训练呢?我认为:尽管教材是从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开始安排看图写话,要求学生“看图写几句话”此时才明确提出要求,但我们绝不能从这才开始训练学生写话,而应把新课标对写话的要求落实到每一课、每一个“语文园地”,由易到难,由写一句话到写两句话、由写两句话到写三句话……如果平时前面“写一句话”都不去训练,那么到“语文园地四”怎么会写几句话呢?我们要充分利用人教版教材极其重视“积累”这一显著特点,为写话服务。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积累,在积累语言中进行语言实践,下面结合人教版二年级教材,介绍几种如何进行写话的起步训练。
一、从课文插图入手,引导学生写话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看,直观生动形象的东西比较容易激发他们写话的欲望。因此,写话起步阶段可以从图入手,人教版教科书图文并茂,教师完全可以挖掘图中的写话资源,为学生所用。如教师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让学生选一幅或一幅图中选其中部分内容写一写,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写多少,大可不必提要求,这样降低难度、纯粹凭个人兴趣、爱好和感受去写话,不受任何约束,学生就愿写、乐写、爱写,写出的内容也颇具个性。如上完《秋天的图画》就可设计“把你从图中看到的最喜欢的景色写下来(一句、二句都可以)。又如《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有两幅图可选其中一幅,既可写充满绿意、婀娜婆娑小柳树,也可写挂满累累果实的红枣树。可以说每篇课文的插图都是我们进行读写结合的最佳资源和有效途径。只是我们是否想用和怎样用心设计的问题。
二、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让每个学生成为小诗人、小作家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模仿是儿童的心理需求,是学习写话的必要手段。如教学《假如》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再写一段或几段(例句见教材)。“小诗人,你们学着课文的样儿把下面的诗补充完整吧!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
我要……
又如,《植物妈妈有办法》就可这样设计“你还知道植物妈妈还有什么办法送出自己的孩子吗?如果不知道,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再按书中样子说一说、写一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写好了,你就是个大诗人了。”
三、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每个学生放飞想象
学生正处于做梦的年龄,喜欢幻想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充分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相结合。自由想象、自由表达,会大大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降低写话难度。如教学《黄山奇石》可设计让学生仔细观察“猴子观海”,想象并描写猴子观海时的顽皮动作等。又如,《拔苗助长》可设计“种田人看到禾苗都死了,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说一说,再写下来”,许多课文结束后,都设置了类似这样的极富思考性的拓展题,要求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问题都用黄颜色涂上圈,以此提醒学生的注意)。因此,我们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作为读写结合训练点。
四、充分利用节假日资源,拓展写话空间,形成系列
我国是一个传统节日较多的国家,在各个节日中人们总是会有一些传统的活动。结合节日 的活动,让学生们更多地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巨大魅力,感受生活本身的丰富内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项课程资源。如“教师节”这天就可设计“教师节,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六一儿童节”你玩的愉快吗?请用几句话把他写下来。“植树节”给小树写警示语。环保日可设计:观察你家周围的环境怎样,有什么想法?把他写下来。母亲节可设计:“给妈妈写句悄悄话”或“母亲节你想为妈妈做些什么?”端午节可让学生写一写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这些活动如果能积极发动家长参与,教学效益将事半功倍。
五、关注新闻,留心生活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时时处处有新闻。报纸、电视、宽带网,社会现象……新闻是小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永不枯竭的资源。我自任教低年级以来,就要求学生每周都要摘抄1~2条新闻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每周一各小组选代表在班上与同学们交流,这样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思想品德高尚了,识字多了,错别字少了,写的兴趣浓了,习作的能力提高了。
六、走进自然,训练写话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自然万物,气象万千,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源泉。春天百花齐放、争香斗艳;夏日骄阳似火、树木葱茏;秋季大地金黄、瓜果飘香;冬时寒风刺骨、白雪飘飘,均可成为学生的写话内容。只要我们事先去安排,精心去设计,引导学生细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学生自然有兴趣去写、有东西可写。如在上完二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后设计了:《春天的发现》并要求学生利用休息的日子由家长带领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并把观察到的景色用一段话写下来。上完《雷雨》一课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了观察天气并指导学生写出了观察日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七、从课外阅读入手
“积累与表达”这两项内容将伴随学生语文学习的始终,教师可以从课外阅读入手,将写话与之有机结合,做到“阅读帮写话,写话促阅读”。最初阶段以针对不同阅读内容,设计一些比较开放性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地表达阅读感受,比如:“读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些什么?”“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个人物或哪件事?为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等等。
必须说明的是,新教材提前作文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满足儿童用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需要,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但限于低年级孩子的生理、心理水平和识字量,只能是涂鸭式的作文,是以激活孩子的表达欲望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为目的,标准不能过高,要求不能死板,更不能搞“作文先导”,削弱识字和阅读教学。否则就会徒劳地增加低年级学生负担,扑灭孩子的习作兴趣,效果适得其反,所以低段起步时仍以“把话写完整”作为基本要求。尽管孩子们的写话有许多语句不通顺,前后不连贯,标点符号乱用,有许多错别字,但孩子们是在非常放松、自由而有趣的心态下写作,作文中总有一句或几句话是完整的,这样既实现了作文的知识能力目标,又完成了作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想,只要我们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不拔高目标,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积累,让学生感觉有东西可写、感到有趣、树立了习作的自信心,便达到了低级阶段的目标,至于错别字、标点、语句法规,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识字量、阅读量的增加,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都将会得到逐步解决。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发展都有其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写话 起步训练
新课标在对低年级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的目标。写话是作文的基础,我们可以把“写话”理解为低年级的作文。那么应如何进行低年级写的起步训练呢?我认为:尽管教材是从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开始安排看图写话,要求学生“看图写几句话”此时才明确提出要求,但我们绝不能从这才开始训练学生写话,而应把新课标对写话的要求落实到每一课、每一个“语文园地”,由易到难,由写一句话到写两句话、由写两句话到写三句话……如果平时前面“写一句话”都不去训练,那么到“语文园地四”怎么会写几句话呢?我们要充分利用人教版教材极其重视“积累”这一显著特点,为写话服务。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积累,在积累语言中进行语言实践,下面结合人教版二年级教材,介绍几种如何进行写话的起步训练。
一、从课文插图入手,引导学生写话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看,直观生动形象的东西比较容易激发他们写话的欲望。因此,写话起步阶段可以从图入手,人教版教科书图文并茂,教师完全可以挖掘图中的写话资源,为学生所用。如教师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让学生选一幅或一幅图中选其中部分内容写一写,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写多少,大可不必提要求,这样降低难度、纯粹凭个人兴趣、爱好和感受去写话,不受任何约束,学生就愿写、乐写、爱写,写出的内容也颇具个性。如上完《秋天的图画》就可设计“把你从图中看到的最喜欢的景色写下来(一句、二句都可以)。又如《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有两幅图可选其中一幅,既可写充满绿意、婀娜婆娑小柳树,也可写挂满累累果实的红枣树。可以说每篇课文的插图都是我们进行读写结合的最佳资源和有效途径。只是我们是否想用和怎样用心设计的问题。
二、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让每个学生成为小诗人、小作家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模仿是儿童的心理需求,是学习写话的必要手段。如教学《假如》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再写一段或几段(例句见教材)。“小诗人,你们学着课文的样儿把下面的诗补充完整吧!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
我要……
又如,《植物妈妈有办法》就可这样设计“你还知道植物妈妈还有什么办法送出自己的孩子吗?如果不知道,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再按书中样子说一说、写一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写好了,你就是个大诗人了。”
三、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每个学生放飞想象
学生正处于做梦的年龄,喜欢幻想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充分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相结合。自由想象、自由表达,会大大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降低写话难度。如教学《黄山奇石》可设计让学生仔细观察“猴子观海”,想象并描写猴子观海时的顽皮动作等。又如,《拔苗助长》可设计“种田人看到禾苗都死了,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说一说,再写下来”,许多课文结束后,都设置了类似这样的极富思考性的拓展题,要求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问题都用黄颜色涂上圈,以此提醒学生的注意)。因此,我们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作为读写结合训练点。
四、充分利用节假日资源,拓展写话空间,形成系列
我国是一个传统节日较多的国家,在各个节日中人们总是会有一些传统的活动。结合节日 的活动,让学生们更多地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巨大魅力,感受生活本身的丰富内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项课程资源。如“教师节”这天就可设计“教师节,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六一儿童节”你玩的愉快吗?请用几句话把他写下来。“植树节”给小树写警示语。环保日可设计:观察你家周围的环境怎样,有什么想法?把他写下来。母亲节可设计:“给妈妈写句悄悄话”或“母亲节你想为妈妈做些什么?”端午节可让学生写一写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这些活动如果能积极发动家长参与,教学效益将事半功倍。
五、关注新闻,留心生活
在这个信息的时代,时时处处有新闻。报纸、电视、宽带网,社会现象……新闻是小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永不枯竭的资源。我自任教低年级以来,就要求学生每周都要摘抄1~2条新闻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每周一各小组选代表在班上与同学们交流,这样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思想品德高尚了,识字多了,错别字少了,写的兴趣浓了,习作的能力提高了。
六、走进自然,训练写话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自然万物,气象万千,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源泉。春天百花齐放、争香斗艳;夏日骄阳似火、树木葱茏;秋季大地金黄、瓜果飘香;冬时寒风刺骨、白雪飘飘,均可成为学生的写话内容。只要我们事先去安排,精心去设计,引导学生细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学生自然有兴趣去写、有东西可写。如在上完二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后设计了:《春天的发现》并要求学生利用休息的日子由家长带领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并把观察到的景色用一段话写下来。上完《雷雨》一课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了观察天气并指导学生写出了观察日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七、从课外阅读入手
“积累与表达”这两项内容将伴随学生语文学习的始终,教师可以从课外阅读入手,将写话与之有机结合,做到“阅读帮写话,写话促阅读”。最初阶段以针对不同阅读内容,设计一些比较开放性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地表达阅读感受,比如:“读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些什么?”“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个人物或哪件事?为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等等。
必须说明的是,新教材提前作文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满足儿童用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需要,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但限于低年级孩子的生理、心理水平和识字量,只能是涂鸭式的作文,是以激活孩子的表达欲望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为目的,标准不能过高,要求不能死板,更不能搞“作文先导”,削弱识字和阅读教学。否则就会徒劳地增加低年级学生负担,扑灭孩子的习作兴趣,效果适得其反,所以低段起步时仍以“把话写完整”作为基本要求。尽管孩子们的写话有许多语句不通顺,前后不连贯,标点符号乱用,有许多错别字,但孩子们是在非常放松、自由而有趣的心态下写作,作文中总有一句或几句话是完整的,这样既实现了作文的知识能力目标,又完成了作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想,只要我们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不拔高目标,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积累,让学生感觉有东西可写、感到有趣、树立了习作的自信心,便达到了低级阶段的目标,至于错别字、标点、语句法规,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识字量、阅读量的增加,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都将会得到逐步解决。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发展都有其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