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的接受适应都需要在不断的实践、积极的反思中逐步实现。尤其是积极主动的教学反思对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优化课堂教学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新课程教学 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对培养对象的培养目标定位的变化,所以它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的选择整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有相应的转变。当然这种转变对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的老师、学生来讲,应该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的接受适应都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积极的教学反思中逐步实现。尤其是积极主动的教学反思对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优化课堂教学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谈几点反思与认识。
1 关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否落实到位的反思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课程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学观念的改革。而观念的改革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变化,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应该落实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所以教学反思要对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进行认真的分析;尤其是要注重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要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不是既符合课标要求,又切合学生实际;分析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是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是否做到了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评价作用效果如何。教师只有经常性的、全面地反思才能有助于自己教学观念的真正转变。
2 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反思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过程。有的老师会问:重视开展探究式教学就一定需要每节课都探究吗?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动手做就是探究吗?如果不能分组做实验就一定不能进行探究吗?在课堂上,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提示:下面我们就一起进行探究,大家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探究。从这些问题中不难看出,老师对探究式教学还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生动手、讨论、热热闹闹就是探究。其实探究不是口头说的,而是一种思想和行动,而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非要学生动手、讨论。如果学生动手、讨论的问题没有深度,只是一种形式,那就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甚至连起码的教学任务也不能完成。因此教师应当全面领会新课标提出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真正把握探究教学的实质,将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3 关于师生互动的认识
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下,教师要精心设问,以此引发学生思考,积极创设一个宽松的情境,努力营造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将思维发散开来,大胆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切忌过早评价或强行向学生推出正确答案,更不能越俎代庖。
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交流互动是主客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彼此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4 关于“问题设计”的反思
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发现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学习也就只能是表面和形式的。所以课堂教学设计要特别注重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课堂设计都应该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过程表现为一种问题——回答——再问题的环状链接。
5 关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反思
传统的化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应拘泥于一种教学模式,要多给学生以主动权,让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方式来完成学习;要注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可以促使学生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之,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自己固有的教学定势,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水平,为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新课程教学 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对培养对象的培养目标定位的变化,所以它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的选择整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有相应的转变。当然这种转变对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的老师、学生来讲,应该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的接受适应都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积极的教学反思中逐步实现。尤其是积极主动的教学反思对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优化课堂教学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谈几点反思与认识。
1 关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否落实到位的反思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课程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学观念的改革。而观念的改革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变化,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应该落实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所以教学反思要对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进行认真的分析;尤其是要注重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要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不是既符合课标要求,又切合学生实际;分析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是否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是否做到了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评价作用效果如何。教师只有经常性的、全面地反思才能有助于自己教学观念的真正转变。
2 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反思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过程。有的老师会问:重视开展探究式教学就一定需要每节课都探究吗?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动手做就是探究吗?如果不能分组做实验就一定不能进行探究吗?在课堂上,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提示:下面我们就一起进行探究,大家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探究。从这些问题中不难看出,老师对探究式教学还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生动手、讨论、热热闹闹就是探究。其实探究不是口头说的,而是一种思想和行动,而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非要学生动手、讨论。如果学生动手、讨论的问题没有深度,只是一种形式,那就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甚至连起码的教学任务也不能完成。因此教师应当全面领会新课标提出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真正把握探究教学的实质,将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3 关于师生互动的认识
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下,教师要精心设问,以此引发学生思考,积极创设一个宽松的情境,努力营造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将思维发散开来,大胆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切忌过早评价或强行向学生推出正确答案,更不能越俎代庖。
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交流互动是主客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彼此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4 关于“问题设计”的反思
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发现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学习也就只能是表面和形式的。所以课堂教学设计要特别注重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课堂设计都应该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过程表现为一种问题——回答——再问题的环状链接。
5 关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反思
传统的化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应拘泥于一种教学模式,要多给学生以主动权,让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方式来完成学习;要注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可以促使学生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之,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自己固有的教学定势,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水平,为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