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国家针对全国体育教育事业提出了很多改革性、指导性的相关政策建议,其中明确要求要将体育课与课外锻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创新发展,从而帮助广大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针对此方面的内容,结合目前国内体育课与课外锻炼的实际教学情况,找出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进而提升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体育教学稳步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课外锻炼;途径
中国作为传统体育大国已经向体育强国迈进,发展体育事业离不开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体育教学。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党中央的精神指示,全国教育系统已将强化体育课与课外锻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对全国各大学校具体工作落实做出了重要指示。这一重要举措的实施,将对我国广大青少年学生产生深远的积极意义。长期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而且让学生认识到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可以练就好的身体,增强自身体质,从而培养了好的锻炼习惯,形成了积极健康的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就体育教育发展而言,其中强化体育课与课外锻炼可以说是最为主要的实现途径,从宏观意义上有利于我们国家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最终在学生中实现一个人人懂体育知识、人人知道体育锻炼意义、人人主动参与锻炼的良好氛围。
一、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意义与作用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强调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体育教育上积极鼓励各个学校参与到创新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中,而且明确了良好地开展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对学生整体素质评价的直接关联性。因为良好适当的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是一种外在能力向内在能力的延伸和培养,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不但可以锻炼肢体,而且可以培养身体的协调性,以及观察事物的耐心,提高思维活跃度,促进肢体的敏捷协调,并在心理上也有很好的积极作用,而这些都是体育教育所独有的。将体育教育和课外锻炼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工作常抓不懈,也为国家的发展储备了更多的优秀人才。
热爱运动,养成好的锻炼习惯,这都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的重要因素,而要实现这些就要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着手。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对生活和学习的热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升心情愉悦度,从而更好地投入日常生活学习中,产生积极正能量。特别是在学生心理引导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心态,从而克服一些心理障碍。
二、当前体育课与课外锻炼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兴趣
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当前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兴趣,主要是由于他们缺少锻炼时间及伙伴的陪同。另外,因为在我国现行的教育环境下体育教育常常被放在一个不太重要的位置上,这就导致出现一个老师不重视、学生不重视的情况,很多学生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对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认识不足,甚至视体育锻炼为一种单纯的肢体活动。有些学生由于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没有运动天赋,体质不好,从而产生退缩心理,不仅不喜欢上体育课,对课外锻炼也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不爱运动的习惯,对体育锻炼产生厌倦与恐惧心理。
(二)教学手段与方式不够新颖
就目前来看,很多学校在体育教育中依然沿用一些效用比较低下的教育方式、方法,严重缺乏创新,一些好的教学方式得不到及时的应用,这样的现象也反映出当前我们在教育中对体育教育严重忽视。其主要原因还是大家主观认识上对体育不重视,因为与文化课相比,体育并没有被纳入各项考試的重点考核内容,这样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当下,自然就容易导致这种不均衡的现象。因为长期处在一个停滞状态,所以很多体育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的关键点,从而让所教内容与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出入,作为学生就不能从中获益,而且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往往是如出一辙,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出每个不同学生的体育潜能,学生学习起来较为被动,学生缺乏课外锻炼的兴趣,导致体育课和体育课外锻炼完全脱节。
(三)缺乏科学的锻炼模式
从体育课的课程上可以明显看出,目前很多学校没有一个相对全面具体的课程安排,很多的体育课就仅仅采取一种简单的运动,或者干脆以学生的自由活动为主,没有组织性和程序化的约束,导致实效无法体现。还有一点就是,学校体育课没有采用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模式,大部分体育老师都是在进行着类似的教学内容,低年级如此,高年级亦是如此。究其原因,最关键的是没有将课外锻炼纳入体育教学重点之中,从而导致很多体育课没有进行有效的课外锻炼,很多时候只能停留在一般性的自由活动,或者没有规律的肢体活动。
(四)观念滞后
因为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体育老师还保留着以教师为教育主体的方式,从而忽略了学生在课上的主体作用,因此严重影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学生缺乏主动性与创新能力,从而忽视学生体育课与课外锻炼的重要性。因此,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体育老师自身的角色观念要转变,要将自己的角色放到一个观察者和指引者的位置上,而让学生成为课上的主体,这样通过全新的寓教于乐方式,激发内在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加课外锻炼的习惯。
三、强化体育课与课外锻炼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一些权威性的研究表明: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并将锻炼作为一项终生“事业”去执行,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興趣。兴趣往往被称为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有了兴趣就可以将被动学习化作主动学习,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将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作为一个主导方向去实现。
影响兴趣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是前提。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让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好处。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很多不是靠先天性,而是靠后天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现代社会由于竞争激烈,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是额外地增加孩子的课外学习负担,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忽略了鼓励孩子多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培养孩子的锻炼意识。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过程,这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为此,只有广大体育老师开拓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才能将体育教学工作引向好的方向,让学生更好地形成一种以兴趣为主的学习。所以,要在体育课课外锻炼方面积极创新好的方式、方法,提升整个体育教学的水平。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知识的传授者,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开拓进取,勇于实践,根据学生的现状,研发新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不断地发现日常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从而积极改善。积极参与培训,接受继续教育,开阔眼界,学习别人好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扩展课外锻炼途径,让学生树立信心,采取肯定式的教学,适当用表扬代替批评,更多地去发现学生的进步,从而让学生感受更多成功的喜悦,而且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接受度相对比较高的方式,比如更多地引入游戏和比赛。另外,还要更多地针对学生的个人喜好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体育中的一些特长,从而提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三)优化体育课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模式
当前学校课程设置中,在小学阶段还是较为重视体育的,每周都有3~4节体育课,再加上每天的早操以及半个小时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的锻炼时间是足够的,但是据了解,某些学校并未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原因多样,有师资配备不够、学校场地缺乏等。对于这种状况,当地教育部门需引起重视,并为各学校配备相應师资,派体育教师外出学习,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学以致用。
要从教学的模式上做出改变,更多地强调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要有目的地开展一些体育锻炼,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可以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创造安全的锻炼环境,调节学生的情绪,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学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育教育带来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做到在学生精神上的重塑,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价值观,比如通过一些团队协作的方式让学生懂得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而且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得到一个提升,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锻炼中。
(四)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
从大环境考虑就要从整体的文化氛围出发,要在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中营造一个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要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体育锻炼可以带来健康的身体。加强校园内的体育文化建设,以文化宣传栏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体育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体育信息。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存在一种魅力,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体育课的锻炼中采取一种比赛竞技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课后的多彩生活。
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教师也要从自身出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要明确自身责任,积极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另外,要加大体育学习的宣传,在学生周围营造好的体育学习环境氛围,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指导和督促学生进行锻炼,增强体质,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增加体育器材、场地以及课外锻炼途径等方式,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志鹏.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途径与实现方式[J].学周刊,2015(36):150.
[2]喻堅.中小学“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困境和化解建议[J].教育探索,2015(3):17-19.
[3]何昌贵.南昌市城区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
[4]马宁.重新审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J].体育学刊,2006(1):138-140.
编辑 郭小琴
关键词:体育课;课外锻炼;途径
中国作为传统体育大国已经向体育强国迈进,发展体育事业离不开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体育教学。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党中央的精神指示,全国教育系统已将强化体育课与课外锻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对全国各大学校具体工作落实做出了重要指示。这一重要举措的实施,将对我国广大青少年学生产生深远的积极意义。长期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而且让学生认识到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可以练就好的身体,增强自身体质,从而培养了好的锻炼习惯,形成了积极健康的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就体育教育发展而言,其中强化体育课与课外锻炼可以说是最为主要的实现途径,从宏观意义上有利于我们国家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最终在学生中实现一个人人懂体育知识、人人知道体育锻炼意义、人人主动参与锻炼的良好氛围。
一、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意义与作用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教育强调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体育教育上积极鼓励各个学校参与到创新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中,而且明确了良好地开展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对学生整体素质评价的直接关联性。因为良好适当的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是一种外在能力向内在能力的延伸和培养,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不但可以锻炼肢体,而且可以培养身体的协调性,以及观察事物的耐心,提高思维活跃度,促进肢体的敏捷协调,并在心理上也有很好的积极作用,而这些都是体育教育所独有的。将体育教育和课外锻炼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工作常抓不懈,也为国家的发展储备了更多的优秀人才。
热爱运动,养成好的锻炼习惯,这都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的重要因素,而要实现这些就要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着手。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对生活和学习的热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升心情愉悦度,从而更好地投入日常生活学习中,产生积极正能量。特别是在学生心理引导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心态,从而克服一些心理障碍。
二、当前体育课与课外锻炼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兴趣
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当前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兴趣,主要是由于他们缺少锻炼时间及伙伴的陪同。另外,因为在我国现行的教育环境下体育教育常常被放在一个不太重要的位置上,这就导致出现一个老师不重视、学生不重视的情况,很多学生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对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认识不足,甚至视体育锻炼为一种单纯的肢体活动。有些学生由于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没有运动天赋,体质不好,从而产生退缩心理,不仅不喜欢上体育课,对课外锻炼也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不爱运动的习惯,对体育锻炼产生厌倦与恐惧心理。
(二)教学手段与方式不够新颖
就目前来看,很多学校在体育教育中依然沿用一些效用比较低下的教育方式、方法,严重缺乏创新,一些好的教学方式得不到及时的应用,这样的现象也反映出当前我们在教育中对体育教育严重忽视。其主要原因还是大家主观认识上对体育不重视,因为与文化课相比,体育并没有被纳入各项考試的重点考核内容,这样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当下,自然就容易导致这种不均衡的现象。因为长期处在一个停滞状态,所以很多体育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的关键点,从而让所教内容与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出入,作为学生就不能从中获益,而且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往往是如出一辙,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出每个不同学生的体育潜能,学生学习起来较为被动,学生缺乏课外锻炼的兴趣,导致体育课和体育课外锻炼完全脱节。
(三)缺乏科学的锻炼模式
从体育课的课程上可以明显看出,目前很多学校没有一个相对全面具体的课程安排,很多的体育课就仅仅采取一种简单的运动,或者干脆以学生的自由活动为主,没有组织性和程序化的约束,导致实效无法体现。还有一点就是,学校体育课没有采用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模式,大部分体育老师都是在进行着类似的教学内容,低年级如此,高年级亦是如此。究其原因,最关键的是没有将课外锻炼纳入体育教学重点之中,从而导致很多体育课没有进行有效的课外锻炼,很多时候只能停留在一般性的自由活动,或者没有规律的肢体活动。
(四)观念滞后
因为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体育老师还保留着以教师为教育主体的方式,从而忽略了学生在课上的主体作用,因此严重影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学生缺乏主动性与创新能力,从而忽视学生体育课与课外锻炼的重要性。因此,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体育老师自身的角色观念要转变,要将自己的角色放到一个观察者和指引者的位置上,而让学生成为课上的主体,这样通过全新的寓教于乐方式,激发内在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加课外锻炼的习惯。
三、强化体育课与课外锻炼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一些权威性的研究表明: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并将锻炼作为一项终生“事业”去执行,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興趣。兴趣往往被称为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有了兴趣就可以将被动学习化作主动学习,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将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作为一个主导方向去实现。
影响兴趣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是前提。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让学生体会到体育锻炼的好处。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很多不是靠先天性,而是靠后天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现代社会由于竞争激烈,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是额外地增加孩子的课外学习负担,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忽略了鼓励孩子多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培养孩子的锻炼意识。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过程,这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为此,只有广大体育老师开拓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才能将体育教学工作引向好的方向,让学生更好地形成一种以兴趣为主的学习。所以,要在体育课课外锻炼方面积极创新好的方式、方法,提升整个体育教学的水平。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知识的传授者,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开拓进取,勇于实践,根据学生的现状,研发新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不断地发现日常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从而积极改善。积极参与培训,接受继续教育,开阔眼界,学习别人好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扩展课外锻炼途径,让学生树立信心,采取肯定式的教学,适当用表扬代替批评,更多地去发现学生的进步,从而让学生感受更多成功的喜悦,而且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接受度相对比较高的方式,比如更多地引入游戏和比赛。另外,还要更多地针对学生的个人喜好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体育中的一些特长,从而提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三)优化体育课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模式
当前学校课程设置中,在小学阶段还是较为重视体育的,每周都有3~4节体育课,再加上每天的早操以及半个小时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的锻炼时间是足够的,但是据了解,某些学校并未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原因多样,有师资配备不够、学校场地缺乏等。对于这种状况,当地教育部门需引起重视,并为各学校配备相應师资,派体育教师外出学习,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学以致用。
要从教学的模式上做出改变,更多地强调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要有目的地开展一些体育锻炼,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可以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创造安全的锻炼环境,调节学生的情绪,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学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育教育带来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做到在学生精神上的重塑,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价值观,比如通过一些团队协作的方式让学生懂得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而且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得到一个提升,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锻炼中。
(四)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
从大环境考虑就要从整体的文化氛围出发,要在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中营造一个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要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体育锻炼可以带来健康的身体。加强校园内的体育文化建设,以文化宣传栏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体育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体育信息。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存在一种魅力,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体育课的锻炼中采取一种比赛竞技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课后的多彩生活。
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教师也要从自身出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要明确自身责任,积极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另外,要加大体育学习的宣传,在学生周围营造好的体育学习环境氛围,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指导和督促学生进行锻炼,增强体质,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增加体育器材、场地以及课外锻炼途径等方式,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志鹏.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途径与实现方式[J].学周刊,2015(36):150.
[2]喻堅.中小学“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困境和化解建议[J].教育探索,2015(3):17-19.
[3]何昌贵.南昌市城区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
[4]马宁.重新审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J].体育学刊,2006(1):138-140.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