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低成本STEM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教学设计】   一、适用教材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情教育读本(小学版)。   适用年级:4~6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发展与变化、红色景观、名胜风景、生态环境、客家风情等),课堂上展示、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课后写总结和收获。   (2)了解家乡的红色资源,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2.能力目标   (1)创设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相关联的
[摘 要]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特别是在新课改的引领下,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角色要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环境下重新定位,寻求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制高点和教学模式的生长点,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在聋校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出的深度融合为基础,以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深度融合的前提和保障,以混合式学习作为深度融合的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是美存在的重要领域,艺术学科的特点客观地决定了音乐教育必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也是音乐课程中最重要的理念。《音乐课程标准》把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体现了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本质。音乐是最能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始终抓住“音乐美”这个珍贵的内核,选择营养含量高的“美”的作品,并深刻挖掘出音乐作品本身的审美因
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常遭遇这样的苦恼:学生对朗读文章不感兴趣;不能独立地分析问题时,习惯照搬资料上的结论;表达缺少条理,对自己的不足缺少反思;不善于倾听;依赖老师的讲解,习惯避难就易、遇难则放;不善思考、不善提问;不会评价等。但这些烦恼可以说是“庸人自扰”,因为学生不完善的表现是对教师能力的挑战,局限在这些苦恼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只能越来越困惑和不安。作为教师,有时需要“无为而治”。毕竟,学生
一、历史学科课堂提问的形式   1.延展式提问   即根据延伸和展开已经了解或掌握的历史知识,提出相关的问题。如在教学《法律的起源》时,在学生基本了解了法律的来源后,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中西方思想家对于法律起源的不同观点,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思想家能提出不一樣的观点呢?”学生需要从中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对比与分析,才能总结出答案;如在教学《海洋文明》时,在学生了解了希腊和罗马地理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林肯郡格兰瑟姆市国王学校堪称是全英国最牛的学校了,该校8名学生的智商高达160和161,已经和爱因斯坦或霍金的智商不相上下!国王学校也因此被英国媒体形容为“拥有最多天才的学校”。  有1030名学生的国王学校具有数百年历史,是英国17世纪著名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牛顿的母校。该校80名学生集体接受了一次“门萨”智商测试,测试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结果显示,80名学生中竟有32
当前,“快乐教学”在教育界已成为素质教育者的共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历史课的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实施“快乐教学”,因为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然而,怎样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有效地实施“快乐教学”呢?具体来说,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谈话法    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影视作品或小说谈起,唤起学生的回忆,从而增强感性认识,然后再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通过深入实施开展“全员育人导师制”模式,构建“三位一体”关爱机制,完善育人导师机制,以“导师关爱 家长 学校”帮扶模式,对建档立卡家庭和城镇困难群体家庭就读子女实施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和心贴心的導师结对,构建“零遗漏”“全覆盖”关爱体系。深入开展“重关爱、促发展、助力脱贫”行动,重点落实分学段分解“2 10”关爱措施,开展励志谈话、政策宣传、脱贫指导,精准实施“人生引导、政策宣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改革创新是最大的政策。为此,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教育局大胆创新,结合区情实际于2013年4月率先在全市启动了“中小学3361师训强教工程”。按照“设立好目标、采用好模式、确立好内容、遴选好专家、建立好机制,促进整体提升”的原则,以师资培训为引擎,学校为基地,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全面实施区域教育整体综合改革,全力提高碧江教育软实力,打造铜仁文化教育品牌,让优质教育进入平常百姓家。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新教材中,诗歌鉴赏已成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诗歌鉴赏的一般过程可概括为:先通过美读“感知形象”,再通过意象“再造形象”,然后联系创作背景或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品析”的审美过程。    一、美读    美读,就是有感情地诵读。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手与心谋、眼与口一,把诗歌的神情理趣、兴味灵气活现于外和融会于心。“美读得其法,不但能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