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诗的教学要从儿童诗的特点出发,理解儿童诗的含义以及特征。儿童诗的主体阅读对象是儿童,应从儿童诗的节奏、意境、情感、想象来解读儿童诗的语言。教学儿童诗的写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寻找素材,鼓励亲子创作感受诗情,让学生借助统编本教材中的儿童诗例续编诗作。在赏析与写作中,学生会提升语言品位,体会儿童诗的音韵美,品味儿童诗的精巧构思,体悟儿童诗的独到视角。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融情入景的活泼形式引导学生走近儿童诗,学写儿童诗。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统编本教材选编了大量的优秀儿童诗作品,让儿童诗教学成为常态化的工作。作为一名教者,应该注重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审美情趣,把情感的张力与诗文的意境有机融合,让学生实现从赏析到创作的飞跃。
一、认识:理解儿童诗的定位
关于儿童诗的定位,诗人詹冰有这样一句话:“儿童诗就是专门为儿童写的诗,儿童能够看得懂的诗。”显而易见,儿童诗是以儿童为主体对象的诗歌形式。儿童属性是儿童诗区别于成人诗歌的一个本质特点。它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鉴赏为意旨,进而描绘儿童眼中的世界,抒发儿童内心的感受。儿童诗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要与其他的文学表达形式进行区分。笔者从如下三点“区别”谈谈对儿童诗的理解。
1.儿童诗区别于童谣
童谣,是一种民间文学形式,通常能体现当地的民俗特色,一代代人口耳相传,在儿童中传唱。童谣常与游戏结合,语言活泼,朗朗上口,作品倾向于娱乐性。而儿童诗则可以分为“有韵之体”和“无韵之诗”。在新文学运动之后,形式上更加灵动活泼,冲破了旧诗体的束缚。儿童诗讲究通过日常的生活观察,发现富有意味的生活素材,来描绘贴近儿童内心思想的意境,阐述儿童世界的美好。
2.儿童诗区别于适合儿童的诗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文质兼美的诗篇,其中不乏一些适合儿童阅读赏析的佳作。在统编本的教材中增加了古诗的篇目,从侧面反映了经典国学对于青少年语文涵养的意义。然而,适合儿童学习的古诗不等同于儿童诗。在古诗文的创作中,尤其在盛行骈文的时代,过于迁就句式工整,堆砌辞藻成风,很难写就儿童自由灵动的本性。作品内容往往反映的是成人世界的景象,很少有作品真正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
3.儿童诗区别于唯有儿童创作的诗
儿童诗是以儿童立场思考而成的诗。儿童诗人是创作队伍中的一分子,他们以自己的所见为基础,用儿童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看法。儿童诗的作者也可以是热爱儿童文学的成人、专职的儿童文学作家或是教育工作者。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创作队伍,给予了儿童诗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为儿童诗的发展增添了力量。
综上所见,“儿童诗是新诗的一种,它有着优美的意境、跳跃的节奏、丰富的想象,更有着儿童的视角与情趣,是一种儿童文学的形式”。儿童诗的特征是用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用童趣的语言创造丰富多彩的意境,描绘儿童世界的精彩,透过一个个构思巧妙的意象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真谛。
二、品味:解读儿童诗的语言
儿童诗的语言应当接近儿童的生活,用艺术的方式生动再现童年乐趣。因为读者的年龄特征,作品要凸显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特点。在教学中,教者应当重视学生体悟语言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去感知作品的内涵表达。
1.把握儿童诗的节奏美
节奏,是诗的生命。在教学儿童诗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可以帮助学生更完整地领悟文本的语言美。教学中,要避免学生一字一顿的读,词语连读是讀出节奏感的基础。在理解诗意之后,要学会在长句中标注停顿符号来帮助练读。传统诗歌讲求押韵,这在儿童诗中同样受用。在教学中寻找韵脚,体会作者的独到匠心,阅读才会更有成效。
长句朗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属于起步阶段,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停顿,如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夜色》中的句子:“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教学时教师先范读,学生就能初步感知长句的停顿窍门。这首儿童诗中,还有一个特点是句末押韵,“小、瞧、跳、笑、觉”都是押ɑo韵,读起来显得俏皮又可爱,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好尾韵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关注作者写法上的巧妙。
2.体味儿童诗的意境美
儿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儿童诗创作的原型。感受儿童诗所描绘的意境,应当从儿童的生活出发,通过感悟生活中的相似情境,来品味诗歌传递的意境美,从而更好地品味儿童诗的画面感。在统编本教材中,有不少诗作以儿童生活为题材,展现了儿童诗生动活泼的意境特点。
如统编本一年级下册《一个接一个》《怎么都快乐》,在教学这两首儿童诗时,教师可先以一年级上册所学的《明天去远足》作为铺垫,以体会儿童内心想法为线索引导学生想一想诗中的孩子为什么而失眠,自己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会。在由“品读—思考—用情读”的方式中深化学生对主人公的体验。再拓展教学这两首同样描述儿童认知活动的叙事诗《一个接一个》《怎么都快乐》,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一个接一个》是通过一个个生活场景的还原联结而成,很容易引起小读者的共鸣,让他们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童真童趣。《怎么都快乐》通过各种游戏的画面让学生感知一个人的安静自在,多个人的有趣热闹。两首儿童诗展现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孩提生活,但快乐是共通的,从而达到物我相融的理想境界。
3.感受儿童诗的情感美
情感,赋予了儿童诗扎根土壤的情怀。爱,是创作的源泉,将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幸福化为文字,是联结作者与读者思想的桥梁。儿童诗中的情感教育提升了读者的审美情趣,凸显了诗歌文字的温度和阅读思维的深度。
如陈念慈的《关不住的爱》:
妈妈的爱/像我家的水龙头/关紧了/它还是流/一滴水,看不见/两滴水,也看不见/水满了/我看见了/我看见了妈妈的爱/妈妈的爱好深哦! 在诗人的眼里,水滴都是有感情的。生活中,每一个孩子都被浓浓的母爱包围,以最平凡的事物切入,培养学生的诗性,提升学生的诗情。在教学中,以水滴慢慢滴下的慢镜头视频导入,引导学生从声音、视觉角度观察,学生发现在喧嚣的日常生活中,自己常常忽视了水滴是有声音的,缓慢而低沉,就如妈妈平时的呵护一样,不被我们关注,却时时在发生,由此课堂提炼出了诗歌的核心表达——润物细无声的爱。儿童诗让母爱视觉化,学生在品读中重温了生活中洋溢着的母爱的画面。
4.绽放儿童诗的想象美
儿童的世界充满想象,畅游在想象的海洋里,花会歌唱,柳会舞蹈,万物皆有灵性。正是源于对自然万物的联想,给了诗歌想象拓展的空间。康德有这样一句话:“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想象力去完善儿童的认知,去让他们感受想象世界的奇妙美好。
如张春德的《仙人掌》:
住在沙漠里/沙漠里水不多/只好伸出很多手/向四面八方说/给我水喝。
仙人掌的生活地域和其独特的生存方式给予了儿童丰富的想象,诗人用儿童的思维把仙人掌的根茎想象成了无数双手,仿佛在讨水喝,构思巧妙,合情合理。在教学前,教师布置学生通过网络、实物、图片的形式观察仙人掌,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为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沙漠的特点以及仙人掌的需求。引导学生想象无数双手伸展的动态美,仙人掌内心的独白,以“因为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统编本教材选编了大量的优秀儿童诗作品,让儿童诗教学成为常态化的工作。作为一名教者,应该注重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审美情趣,把情感的张力与诗文的意境有机融合,让学生实现从赏析到创作的飞跃。
一、认识:理解儿童诗的定位
关于儿童诗的定位,诗人詹冰有这样一句话:“儿童诗就是专门为儿童写的诗,儿童能够看得懂的诗。”显而易见,儿童诗是以儿童为主体对象的诗歌形式。儿童属性是儿童诗区别于成人诗歌的一个本质特点。它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鉴赏为意旨,进而描绘儿童眼中的世界,抒发儿童内心的感受。儿童诗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要与其他的文学表达形式进行区分。笔者从如下三点“区别”谈谈对儿童诗的理解。
1.儿童诗区别于童谣
童谣,是一种民间文学形式,通常能体现当地的民俗特色,一代代人口耳相传,在儿童中传唱。童谣常与游戏结合,语言活泼,朗朗上口,作品倾向于娱乐性。而儿童诗则可以分为“有韵之体”和“无韵之诗”。在新文学运动之后,形式上更加灵动活泼,冲破了旧诗体的束缚。儿童诗讲究通过日常的生活观察,发现富有意味的生活素材,来描绘贴近儿童内心思想的意境,阐述儿童世界的美好。
2.儿童诗区别于适合儿童的诗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文质兼美的诗篇,其中不乏一些适合儿童阅读赏析的佳作。在统编本的教材中增加了古诗的篇目,从侧面反映了经典国学对于青少年语文涵养的意义。然而,适合儿童学习的古诗不等同于儿童诗。在古诗文的创作中,尤其在盛行骈文的时代,过于迁就句式工整,堆砌辞藻成风,很难写就儿童自由灵动的本性。作品内容往往反映的是成人世界的景象,很少有作品真正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
3.儿童诗区别于唯有儿童创作的诗
儿童诗是以儿童立场思考而成的诗。儿童诗人是创作队伍中的一分子,他们以自己的所见为基础,用儿童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看法。儿童诗的作者也可以是热爱儿童文学的成人、专职的儿童文学作家或是教育工作者。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创作队伍,给予了儿童诗多元化的发展空间,为儿童诗的发展增添了力量。
综上所见,“儿童诗是新诗的一种,它有着优美的意境、跳跃的节奏、丰富的想象,更有着儿童的视角与情趣,是一种儿童文学的形式”。儿童诗的特征是用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用童趣的语言创造丰富多彩的意境,描绘儿童世界的精彩,透过一个个构思巧妙的意象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真谛。
二、品味:解读儿童诗的语言
儿童诗的语言应当接近儿童的生活,用艺术的方式生动再现童年乐趣。因为读者的年龄特征,作品要凸显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特点。在教学中,教者应当重视学生体悟语言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去感知作品的内涵表达。
1.把握儿童诗的节奏美
节奏,是诗的生命。在教学儿童诗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可以帮助学生更完整地领悟文本的语言美。教学中,要避免学生一字一顿的读,词语连读是讀出节奏感的基础。在理解诗意之后,要学会在长句中标注停顿符号来帮助练读。传统诗歌讲求押韵,这在儿童诗中同样受用。在教学中寻找韵脚,体会作者的独到匠心,阅读才会更有成效。
长句朗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属于起步阶段,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停顿,如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夜色》中的句子:“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教学时教师先范读,学生就能初步感知长句的停顿窍门。这首儿童诗中,还有一个特点是句末押韵,“小、瞧、跳、笑、觉”都是押ɑo韵,读起来显得俏皮又可爱,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好尾韵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关注作者写法上的巧妙。
2.体味儿童诗的意境美
儿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儿童诗创作的原型。感受儿童诗所描绘的意境,应当从儿童的生活出发,通过感悟生活中的相似情境,来品味诗歌传递的意境美,从而更好地品味儿童诗的画面感。在统编本教材中,有不少诗作以儿童生活为题材,展现了儿童诗生动活泼的意境特点。
如统编本一年级下册《一个接一个》《怎么都快乐》,在教学这两首儿童诗时,教师可先以一年级上册所学的《明天去远足》作为铺垫,以体会儿童内心想法为线索引导学生想一想诗中的孩子为什么而失眠,自己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会。在由“品读—思考—用情读”的方式中深化学生对主人公的体验。再拓展教学这两首同样描述儿童认知活动的叙事诗《一个接一个》《怎么都快乐》,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一个接一个》是通过一个个生活场景的还原联结而成,很容易引起小读者的共鸣,让他们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童真童趣。《怎么都快乐》通过各种游戏的画面让学生感知一个人的安静自在,多个人的有趣热闹。两首儿童诗展现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孩提生活,但快乐是共通的,从而达到物我相融的理想境界。
3.感受儿童诗的情感美
情感,赋予了儿童诗扎根土壤的情怀。爱,是创作的源泉,将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幸福化为文字,是联结作者与读者思想的桥梁。儿童诗中的情感教育提升了读者的审美情趣,凸显了诗歌文字的温度和阅读思维的深度。
如陈念慈的《关不住的爱》:
妈妈的爱/像我家的水龙头/关紧了/它还是流/一滴水,看不见/两滴水,也看不见/水满了/我看见了/我看见了妈妈的爱/妈妈的爱好深哦! 在诗人的眼里,水滴都是有感情的。生活中,每一个孩子都被浓浓的母爱包围,以最平凡的事物切入,培养学生的诗性,提升学生的诗情。在教学中,以水滴慢慢滴下的慢镜头视频导入,引导学生从声音、视觉角度观察,学生发现在喧嚣的日常生活中,自己常常忽视了水滴是有声音的,缓慢而低沉,就如妈妈平时的呵护一样,不被我们关注,却时时在发生,由此课堂提炼出了诗歌的核心表达——润物细无声的爱。儿童诗让母爱视觉化,学生在品读中重温了生活中洋溢着的母爱的画面。
4.绽放儿童诗的想象美
儿童的世界充满想象,畅游在想象的海洋里,花会歌唱,柳会舞蹈,万物皆有灵性。正是源于对自然万物的联想,给了诗歌想象拓展的空间。康德有这样一句话:“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想象力去完善儿童的认知,去让他们感受想象世界的奇妙美好。
如张春德的《仙人掌》:
住在沙漠里/沙漠里水不多/只好伸出很多手/向四面八方说/给我水喝。
仙人掌的生活地域和其独特的生存方式给予了儿童丰富的想象,诗人用儿童的思维把仙人掌的根茎想象成了无数双手,仿佛在讨水喝,构思巧妙,合情合理。在教学前,教师布置学生通过网络、实物、图片的形式观察仙人掌,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为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沙漠的特点以及仙人掌的需求。引导学生想象无数双手伸展的动态美,仙人掌内心的独白,以“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