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已走上高速发展道路,生态护坡的技术设备和施工工艺都获得了长足进步。但相比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来说,我国生态护坡施工工艺仍存在明显不足,所以,我国需在引进国外先进施工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河道情况及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对生态护坡技术进行进一步创新,研发出更适合我国生态环境且独具特色的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根据我国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只有坚持采用多样化护坡形式,才能促进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河道整治;生态护坡技术;应用中图分類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8-209
前言
目前,由于我国河道护坡主要是硬质护坡,硬质护坡采用混凝土或者浆砌石材料,改变了原来水土之间的物理循环路径,硬质护坡河道自净能力差,管护不力容易造成黑臭水体,破坏水环境。随着传统河道护坡带来的生态弊端逐渐凸显,环保发展的理念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迫使水利设计者需要探索新的治理路径,打造生态和谐的水生环境。目前河道整治措施大部分采用混凝土及浆砌石挡墙型式的硬质护坡,不仅自重大,抗拉强度不高、早期强度低,而且硬质护坡不符合生态发展的理念,体积大、热量大,不够美观,达不到“水清、岸绿、流畅、景美”的河道生态化治理目标。
1国内护坡技术的应用现状
过去的河道护坡及堤防主要采用混凝土、浆砌石等硬质护坡。硬质材料耐久性好、抗冲刷耐腐蚀。但硬质护坡也有不少缺陷,主要有以下方面。
(1)美观性不足,人为改造了河道原有的水土和谐的自然景观。(2)硬质护坡破坏沿岸生物的生存环境。(3)硬质护坡截断了水流下渗过滤的途径,降低河道自净能力。(4)硬质护坡采用的添加剂引起水化学反应,污染河道。
2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分析
2.1自然原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以自然原型河道为基础正式开展护坡施工,不仅能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同时也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自然原型河道护坡施工过程中,首先需保证河道安全,并根据河道护坡施工的基本要求,充分应用能够适应河道生长的水生植物,优化施工设计结构。河道原有水生植物的应用有助于净化河道内污染物,增强河道净化能力。在选择植物品种时,可从植物环境适应性及净化功能方面出发,优先选择适应河道环境,净化功能较强的植物。这样不仅能美化河道,还能增强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其次,以自然原型河道为基础的生态护坡施工技术还能有效稳固堤岸。为进一步实现该技术对堤岸的稳固作用,施工人员在选择植物过程中,需尽量混搭配置乔木灌木,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置,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生长优势,增强堤岸稳固效果。
2.2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为避免生态环境被破坏,在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须充分发挥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该技术的原理便是利用植物根系的庞大力量提升土壤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的概率。该技术还能改善河道边坡土壤状态,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而在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施工中,植物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选择植物时,首先需充分考虑施工当地的具体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根系较发达的原生植物。
2.3生态混凝土护坡施工要点
在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施工中,多孔混凝土的应用十分广泛。施工时,可在空隙部位添加保水剂,在利用周围植被和河流水分的基础上,对岩石和土壤进行有效连接。此类护坡结构抗洪作用显著,生态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也能充分减少水土流失的概率。同时,施工单位还可在护坡上种植相关植被树木,进一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河道状况,保护环境。目前,生态砖也已在河道护坡建设施工中得到充分应用,砖砌施工技术不仅能增强生态护坡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能提高施工材料与周围环境的匹配性,展现生态特色,提升当地景观及生态护坡效果,有效规避水土流失问题。
2.4网格型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在网格型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需充分利用混凝土等施工材料,合理规划网格结构,有效开展生态护坡设计工作。同时,还可选取网格中间位置完成植被种植,进一步构建优化网格生态护坡模式,促进其综合效益的增长。相比其他生态护坡形式来说,网格生态护坡技术的使用价值更为突出,其适应性也相对较强。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网格型生态护坡施工技术难度较小,成果较明显且观赏价值显著,但其技术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网格型生态护坡的具体施工应立足于工程的基本需求,施工单位须充分考虑分析护坡项目建设的资金承受能力,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判断此项技术的适用性。以规模较大的排水灌区域为例,若资金充足,可首选网格型生态护坡办法,在保护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植被稳定性,促进生态平衡发展。
2.5因地制宜,加强多元化生态护坡建设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数量与日俱增,但不同区域的气候及地理条件却千差万别。在此基础上,不同地区在选择河道生态护坡形式时,应结合当地具体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水文地质条件,综合选择最佳方案。在确定生态护坡形式时,需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在分析当地生态系统实际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当地生态护坡施工结构。同时,施工单位需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考察,进一步分析当地水土流失的实际状态,并针对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制定相关修复办法。最后,还需充分掌握当地土壤情况及植被生长特点,合理选择植被种类,制定科学搭配方案,在保证护坡效果的同时,维护当地植被多样性,加强多元化生态护坡建设,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如今,我国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日趋成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根据现场条件,综合选择生态护坡施工形式,生态护坡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优势也愈发凸显。随着生态护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应在实际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更多有效参考依据,促进工程施工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邓国发.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32):288
[2]徐君.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护坡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19(1):194.
(莱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山东 烟台 261400)
关键词:河道整治;生态护坡技术;应用中图分類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8-209
前言
目前,由于我国河道护坡主要是硬质护坡,硬质护坡采用混凝土或者浆砌石材料,改变了原来水土之间的物理循环路径,硬质护坡河道自净能力差,管护不力容易造成黑臭水体,破坏水环境。随着传统河道护坡带来的生态弊端逐渐凸显,环保发展的理念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迫使水利设计者需要探索新的治理路径,打造生态和谐的水生环境。目前河道整治措施大部分采用混凝土及浆砌石挡墙型式的硬质护坡,不仅自重大,抗拉强度不高、早期强度低,而且硬质护坡不符合生态发展的理念,体积大、热量大,不够美观,达不到“水清、岸绿、流畅、景美”的河道生态化治理目标。
1国内护坡技术的应用现状
过去的河道护坡及堤防主要采用混凝土、浆砌石等硬质护坡。硬质材料耐久性好、抗冲刷耐腐蚀。但硬质护坡也有不少缺陷,主要有以下方面。
(1)美观性不足,人为改造了河道原有的水土和谐的自然景观。(2)硬质护坡破坏沿岸生物的生存环境。(3)硬质护坡截断了水流下渗过滤的途径,降低河道自净能力。(4)硬质护坡采用的添加剂引起水化学反应,污染河道。
2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分析
2.1自然原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以自然原型河道为基础正式开展护坡施工,不仅能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同时也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自然原型河道护坡施工过程中,首先需保证河道安全,并根据河道护坡施工的基本要求,充分应用能够适应河道生长的水生植物,优化施工设计结构。河道原有水生植物的应用有助于净化河道内污染物,增强河道净化能力。在选择植物品种时,可从植物环境适应性及净化功能方面出发,优先选择适应河道环境,净化功能较强的植物。这样不仅能美化河道,还能增强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其次,以自然原型河道为基础的生态护坡施工技术还能有效稳固堤岸。为进一步实现该技术对堤岸的稳固作用,施工人员在选择植物过程中,需尽量混搭配置乔木灌木,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置,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生长优势,增强堤岸稳固效果。
2.2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为避免生态环境被破坏,在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须充分发挥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该技术的原理便是利用植物根系的庞大力量提升土壤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的概率。该技术还能改善河道边坡土壤状态,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而在植物固土型生态护坡施工中,植物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选择植物时,首先需充分考虑施工当地的具体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根系较发达的原生植物。
2.3生态混凝土护坡施工要点
在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施工中,多孔混凝土的应用十分广泛。施工时,可在空隙部位添加保水剂,在利用周围植被和河流水分的基础上,对岩石和土壤进行有效连接。此类护坡结构抗洪作用显著,生态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也能充分减少水土流失的概率。同时,施工单位还可在护坡上种植相关植被树木,进一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河道状况,保护环境。目前,生态砖也已在河道护坡建设施工中得到充分应用,砖砌施工技术不仅能增强生态护坡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能提高施工材料与周围环境的匹配性,展现生态特色,提升当地景观及生态护坡效果,有效规避水土流失问题。
2.4网格型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在网格型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需充分利用混凝土等施工材料,合理规划网格结构,有效开展生态护坡设计工作。同时,还可选取网格中间位置完成植被种植,进一步构建优化网格生态护坡模式,促进其综合效益的增长。相比其他生态护坡形式来说,网格生态护坡技术的使用价值更为突出,其适应性也相对较强。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网格型生态护坡施工技术难度较小,成果较明显且观赏价值显著,但其技术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网格型生态护坡的具体施工应立足于工程的基本需求,施工单位须充分考虑分析护坡项目建设的资金承受能力,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判断此项技术的适用性。以规模较大的排水灌区域为例,若资金充足,可首选网格型生态护坡办法,在保护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植被稳定性,促进生态平衡发展。
2.5因地制宜,加强多元化生态护坡建设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数量与日俱增,但不同区域的气候及地理条件却千差万别。在此基础上,不同地区在选择河道生态护坡形式时,应结合当地具体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水文地质条件,综合选择最佳方案。在确定生态护坡形式时,需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在分析当地生态系统实际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当地生态护坡施工结构。同时,施工单位需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考察,进一步分析当地水土流失的实际状态,并针对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制定相关修复办法。最后,还需充分掌握当地土壤情况及植被生长特点,合理选择植被种类,制定科学搭配方案,在保证护坡效果的同时,维护当地植被多样性,加强多元化生态护坡建设,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如今,我国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日趋成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根据现场条件,综合选择生态护坡施工形式,生态护坡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优势也愈发凸显。随着生态护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应在实际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更多有效参考依据,促进工程施工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邓国发.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32):288
[2]徐君.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护坡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19(1):194.
(莱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山东 烟台 26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