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ong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认识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误区,充分开发和利用小学数学课程资源,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关键词】数学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主要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使用的工具及其自然物品,从来源可分为来自校内的、社会的和家庭三方面的教学资源。从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物质的和精神文化产品两方面的资源,可以说,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丰富而又极其珍贵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把课程资源的资源要素发掘出来,真正为学校教育服务
  目前对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是管理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借用手续繁杂,缺乏使用培训,对学校的仪器、设备不爱惜,缺乏应有的保养措施,使仅有的资源损坏严重,或有了不会用,只好搁置观赏。二是教师利用意识不强,怕麻烦,图省事,使仅有的教学资源造成浪费。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重在挖掘教材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还在使用国家统一教材,这就使与城市孩子具有不同经验的山区孩子,由于教材中采用的例子和情境图往往是他们不熟悉的,而影响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减弱他们探求知识的渴望。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努力实现从教材执行者向教材研究者、开发者的转变,要善于处理教材,要学会“变教材”。⑴要增加联系实际内容,从生活中收集相关的数学知识,把身边的数学材料引进课堂,给传统的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⑵要删改教材中不切实际的内容,使题材具有时代感,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鼓励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积累一些数学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⑶要精选在现代或未来生活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如估算、统计等,加大渗透思想方法的力度。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应多样化,用表格、图画、文字叙述等形式反映数量关系,有助于提高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特级教师蒋康华老师在执教《正、反比例的意义》一课时,原教材要三节课完成教学任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各一节,对比练习一节。蒋老师把本课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变正、反比例意义的教学在一课时间同时进行,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有的教师针对学生爱玩扑克和骰子,设计了一些游戏,让这些工具成为课程资源,成为孩子们学习数学、提高数学能力的好朋友。有一位农村老师在上“平移与旋转”教学内容时,本来这个教学内容是比较容易的,只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举些平移与旋转现象说明其实质就行,但授课教师依据教材“游乐园”的情境图照本宣科,讲解电梯、摩天轮、旋转门的运作现象解释平移与旋转,学生听得一头雾水,直到后面结合实例判断环节学生才明白了一些,这就说明教师在备课时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走出教材的狭隘视野,广开思路,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整合教材,汇集众家之长,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条件,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具的辅助显成效
  教具的辅助对教学十分重要,不仅能吸引学生兴趣,同时还有利于教师通过教具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以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当今教学理念日益更新的课改实践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创设既合理又富有活力的学习情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数学课堂中,我们最常用的资源可分为三类:⑴实物材料及设备,如计数器、钉字板、三角板、圆规、平面图形、立体模型及校园设施。⑵音像资料与信息技术:光盘、录音、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录制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作为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问题情境等。⑶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文遗产)来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具的使用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贴近生活、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广泛运用教具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的问题。⑴过于追求时尚。目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思想:“教具用得越多越好、形式越多越妙”。所以教师为能在课堂中吸引学生兴趣,想方设法选择一些新奇教具,诸如新颖的模型、精美的图片、先进的多媒体课件等。至于教具运用的合理性,学生能否接受,都一概不去考虑。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和兴趣仅仅在各式各样的教具本身,使得教具在辅助教学方面失去了它真正的功能。⑵忽视实用效果。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管课堂教学是否需要,将过多的教具统统搬进课堂。其结果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偏离主题,教具原本应有的辅助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反而喧宾夺主,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⑶浪费教学资源。有时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可以通过语言、手势等简便的直观手段说明问题,但有的教师却刻意地去制作、准备一些教具;有时采用一般传统教具,如简笔画,既实用又方便,有的教师却非要去制作复杂的多媒体课件等。这样不顾实际情况的需要去制作教具,一方面舍弃了许多教师自身的教学特长和经验,另一方面造成更多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具从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氛围等出发,在教学中教具的使用应符合教学目的,把握适时适度,在教具的展示时间上要恰到好处,还要直观易懂。最重要的要资源共享,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应开展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资源共享。例如,开展一些有益的竞赛、展览、观摩活动,促进经验的交流;同教材、同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一些信息资源可实现共享;建立教学网站,将一些有共性的资料汇总放入,便于教师下载。运用多种方式将资源集中在一起,既节省了教师的时间,也使学生能够充分享用各种有趣、有用的教具,享受现代技术带来的便利。
  总而言之,教师不拘泥于教材,善用教材,活用教材,收集生活中可利用的一切资源为课堂服务,这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让我们积极动脑,用方法、用爱心、用行动来提高我们的课堂调控艺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傅道春主编: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2.周成平主编:外国优秀教师是如何教学的,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3.周成平主编: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小学数学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
  (作者单位:547600广西凤山县民族小学)
其他文献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众多伟大的诗人光照千古,他们的美诗佳词就像天空中的明星,璀璨夺目。诗中的音乐美、画面美、思想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视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能够促进智育和德育的发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那么,我们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古典诗词这种文学样式的优势渗透审美教育呢?  一、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
期刊
素材,就是别人的故事,别人的人生,自然界的物和事。把别人的故事,自然界的物和事写进你的作文,成就你自己的作文;把别人的人生和自然界的事和物纳入你的笔端,成就你自己的文采,这就是《作文素材》的魅力。心灵因作文而充实,作文因素材而美丽。  素材是作文的基础。对于素材匮乏的学生来说,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很难写好作文的。素材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从生活中来;二是从阅读中来。要写好作文,语言材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一、在对比中
期刊
评语是对一篇文章的优缺点所做的分析指点和综合评定,是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评语对学生认识自己文章的优缺点、提高写作水平和明辨是非能力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重视批语,将评语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探讨。  一、以鼓励为主  学生的特点是好胜心强,喜欢表扬鼓励。因此,对学生作文的评语内容要以鼓励为主,哪怕是一个词用得恰到好处,或是一个句子写得略有文采,
期刊
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如《诗经》《史记》就是其中流传的比较优秀的作品。就中国文化而言,唐朝时流行写诗,如绝句(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律诗(如杜甫的《客至》);宋朝流行词,有很多的词牌名(如菩萨蛮).元朝时著名的是曲(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有很多的曲牌名和曲调名。  古诗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找准困扰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搞好古诗文
期刊
【摘要】倡导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学习过程。追求的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师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体验不断加深,师生都焕发出学习的智慧和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动态生成 预设 感悟  倡导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动态是指
期刊
作文是对客观事物的反应,现实生活才是作文的唯一源泉,离开了现实生活就谈不上什么作文了。所以说,我们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辅导作文。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语文教师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到头来学生还是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积累了一些作文教学经验,现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对学生进行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当我投入到新课程教学中时,“语文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心际;“一堂课怎样讲才有语文味?”成了我在语文实践教学中探究的问题。而今,重读新课标,反思新课程之际,我愿将自己努力构建“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的一些思考与尝试进行阐述,以期与同仁分享。
期刊
【背景分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传统的一个教学内容,许多名师将它作为典型研究课例,以不同视角作过精彩演绎。有的以数学文化的视角为圆的认识打开另一片天空;有的创设现实中投圈是否公平这一问题情境,展开对圆的探索。其实对于圆的认识这样一节研究课,已经被上课者挖掘得非常彻底了,甚至于教师们欣赏圆的认识这节课也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了。我们知道,圆的科学定义是:在平面内,到达一个定点距离等于定长
期刊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这是广大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初中学科教学中,数学教学的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很多初中数学教师都感到十分困惑。下面,就数学教学问题谈谈笔者肤浅的看法。  一、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突破传统,树立新的数学教学观  要积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