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认识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误区,充分开发和利用小学数学课程资源,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关键词】数学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主要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使用的工具及其自然物品,从来源可分为来自校内的、社会的和家庭三方面的教学资源。从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物质的和精神文化产品两方面的资源,可以说,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丰富而又极其珍贵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把课程资源的资源要素发掘出来,真正为学校教育服务
目前对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是管理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借用手续繁杂,缺乏使用培训,对学校的仪器、设备不爱惜,缺乏应有的保养措施,使仅有的资源损坏严重,或有了不会用,只好搁置观赏。二是教师利用意识不强,怕麻烦,图省事,使仅有的教学资源造成浪费。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重在挖掘教材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还在使用国家统一教材,这就使与城市孩子具有不同经验的山区孩子,由于教材中采用的例子和情境图往往是他们不熟悉的,而影响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减弱他们探求知识的渴望。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努力实现从教材执行者向教材研究者、开发者的转变,要善于处理教材,要学会“变教材”。⑴要增加联系实际内容,从生活中收集相关的数学知识,把身边的数学材料引进课堂,给传统的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⑵要删改教材中不切实际的内容,使题材具有时代感,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鼓励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积累一些数学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⑶要精选在现代或未来生活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如估算、统计等,加大渗透思想方法的力度。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应多样化,用表格、图画、文字叙述等形式反映数量关系,有助于提高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特级教师蒋康华老师在执教《正、反比例的意义》一课时,原教材要三节课完成教学任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各一节,对比练习一节。蒋老师把本课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变正、反比例意义的教学在一课时间同时进行,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有的教师针对学生爱玩扑克和骰子,设计了一些游戏,让这些工具成为课程资源,成为孩子们学习数学、提高数学能力的好朋友。有一位农村老师在上“平移与旋转”教学内容时,本来这个教学内容是比较容易的,只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举些平移与旋转现象说明其实质就行,但授课教师依据教材“游乐园”的情境图照本宣科,讲解电梯、摩天轮、旋转门的运作现象解释平移与旋转,学生听得一头雾水,直到后面结合实例判断环节学生才明白了一些,这就说明教师在备课时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走出教材的狭隘视野,广开思路,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整合教材,汇集众家之长,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条件,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具的辅助显成效
教具的辅助对教学十分重要,不仅能吸引学生兴趣,同时还有利于教师通过教具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以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当今教学理念日益更新的课改实践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创设既合理又富有活力的学习情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数学课堂中,我们最常用的资源可分为三类:⑴实物材料及设备,如计数器、钉字板、三角板、圆规、平面图形、立体模型及校园设施。⑵音像资料与信息技术:光盘、录音、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录制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作为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问题情境等。⑶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文遗产)来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具的使用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贴近生活、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广泛运用教具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的问题。⑴过于追求时尚。目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思想:“教具用得越多越好、形式越多越妙”。所以教师为能在课堂中吸引学生兴趣,想方设法选择一些新奇教具,诸如新颖的模型、精美的图片、先进的多媒体课件等。至于教具运用的合理性,学生能否接受,都一概不去考虑。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和兴趣仅仅在各式各样的教具本身,使得教具在辅助教学方面失去了它真正的功能。⑵忽视实用效果。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管课堂教学是否需要,将过多的教具统统搬进课堂。其结果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偏离主题,教具原本应有的辅助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反而喧宾夺主,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⑶浪费教学资源。有时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可以通过语言、手势等简便的直观手段说明问题,但有的教师却刻意地去制作、准备一些教具;有时采用一般传统教具,如简笔画,既实用又方便,有的教师却非要去制作复杂的多媒体课件等。这样不顾实际情况的需要去制作教具,一方面舍弃了许多教师自身的教学特长和经验,另一方面造成更多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具从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氛围等出发,在教学中教具的使用应符合教学目的,把握适时适度,在教具的展示时间上要恰到好处,还要直观易懂。最重要的要资源共享,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应开展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资源共享。例如,开展一些有益的竞赛、展览、观摩活动,促进经验的交流;同教材、同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一些信息资源可实现共享;建立教学网站,将一些有共性的资料汇总放入,便于教师下载。运用多种方式将资源集中在一起,既节省了教师的时间,也使学生能够充分享用各种有趣、有用的教具,享受现代技术带来的便利。
总而言之,教师不拘泥于教材,善用教材,活用教材,收集生活中可利用的一切资源为课堂服务,这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让我们积极动脑,用方法、用爱心、用行动来提高我们的课堂调控艺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傅道春主编: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2.周成平主编:外国优秀教师是如何教学的,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3.周成平主编: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小学数学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
(作者单位:547600广西凤山县民族小学)
【关键词】数学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主要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使用的工具及其自然物品,从来源可分为来自校内的、社会的和家庭三方面的教学资源。从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物质的和精神文化产品两方面的资源,可以说,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丰富而又极其珍贵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把课程资源的资源要素发掘出来,真正为学校教育服务
目前对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是管理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借用手续繁杂,缺乏使用培训,对学校的仪器、设备不爱惜,缺乏应有的保养措施,使仅有的资源损坏严重,或有了不会用,只好搁置观赏。二是教师利用意识不强,怕麻烦,图省事,使仅有的教学资源造成浪费。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重在挖掘教材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还在使用国家统一教材,这就使与城市孩子具有不同经验的山区孩子,由于教材中采用的例子和情境图往往是他们不熟悉的,而影响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减弱他们探求知识的渴望。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努力实现从教材执行者向教材研究者、开发者的转变,要善于处理教材,要学会“变教材”。⑴要增加联系实际内容,从生活中收集相关的数学知识,把身边的数学材料引进课堂,给传统的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⑵要删改教材中不切实际的内容,使题材具有时代感,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鼓励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积累一些数学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⑶要精选在现代或未来生活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如估算、统计等,加大渗透思想方法的力度。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应多样化,用表格、图画、文字叙述等形式反映数量关系,有助于提高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特级教师蒋康华老师在执教《正、反比例的意义》一课时,原教材要三节课完成教学任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各一节,对比练习一节。蒋老师把本课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变正、反比例意义的教学在一课时间同时进行,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有的教师针对学生爱玩扑克和骰子,设计了一些游戏,让这些工具成为课程资源,成为孩子们学习数学、提高数学能力的好朋友。有一位农村老师在上“平移与旋转”教学内容时,本来这个教学内容是比较容易的,只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举些平移与旋转现象说明其实质就行,但授课教师依据教材“游乐园”的情境图照本宣科,讲解电梯、摩天轮、旋转门的运作现象解释平移与旋转,学生听得一头雾水,直到后面结合实例判断环节学生才明白了一些,这就说明教师在备课时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走出教材的狭隘视野,广开思路,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整合教材,汇集众家之长,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条件,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具的辅助显成效
教具的辅助对教学十分重要,不仅能吸引学生兴趣,同时还有利于教师通过教具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以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当今教学理念日益更新的课改实践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创设既合理又富有活力的学习情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数学课堂中,我们最常用的资源可分为三类:⑴实物材料及设备,如计数器、钉字板、三角板、圆规、平面图形、立体模型及校园设施。⑵音像资料与信息技术:光盘、录音、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录制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作为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问题情境等。⑶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文遗产)来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具的使用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贴近生活、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广泛运用教具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的问题。⑴过于追求时尚。目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思想:“教具用得越多越好、形式越多越妙”。所以教师为能在课堂中吸引学生兴趣,想方设法选择一些新奇教具,诸如新颖的模型、精美的图片、先进的多媒体课件等。至于教具运用的合理性,学生能否接受,都一概不去考虑。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和兴趣仅仅在各式各样的教具本身,使得教具在辅助教学方面失去了它真正的功能。⑵忽视实用效果。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管课堂教学是否需要,将过多的教具统统搬进课堂。其结果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偏离主题,教具原本应有的辅助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反而喧宾夺主,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⑶浪费教学资源。有时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可以通过语言、手势等简便的直观手段说明问题,但有的教师却刻意地去制作、准备一些教具;有时采用一般传统教具,如简笔画,既实用又方便,有的教师却非要去制作复杂的多媒体课件等。这样不顾实际情况的需要去制作教具,一方面舍弃了许多教师自身的教学特长和经验,另一方面造成更多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具从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氛围等出发,在教学中教具的使用应符合教学目的,把握适时适度,在教具的展示时间上要恰到好处,还要直观易懂。最重要的要资源共享,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应开展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资源共享。例如,开展一些有益的竞赛、展览、观摩活动,促进经验的交流;同教材、同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一些信息资源可实现共享;建立教学网站,将一些有共性的资料汇总放入,便于教师下载。运用多种方式将资源集中在一起,既节省了教师的时间,也使学生能够充分享用各种有趣、有用的教具,享受现代技术带来的便利。
总而言之,教师不拘泥于教材,善用教材,活用教材,收集生活中可利用的一切资源为课堂服务,这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让我们积极动脑,用方法、用爱心、用行动来提高我们的课堂调控艺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傅道春主编: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2.周成平主编:外国优秀教师是如何教学的,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3.周成平主编: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小学数学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
(作者单位:547600广西凤山县民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