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诀——安身立命:三省吾身,改过之法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平心静气地正视自己,冷静客观地反省自己,是一个人修性养德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断改正,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明朝万历年间,袁了凡出生在一个江南小镇,由于家境清贫,只得学医谋生。一次,他在慈云寺遇到一位精通算命之术的孔先生。孔先生说他本是读书做官的命,第二年就可以考上秀才,劝他读书。袁了凡把孔先生请回家,先以家人的八字请他算,果然灵验如神。然后又以自己的八字请他详批终身。孔先生一点也不含糊,算定袁了凡第二年县考童生第14名,府考第71名,提学考第9名;又算定他某年考取廪生,某年会当贡生;而且算定他不能考中进士,只能在中举人后到四川某县做3年半小官,53岁那年8月14日丑时死在家中,没有子孙。
  后来,三场考试的名次,果然与孔先生的推算一样;考取廪生和当贡生的事也一一应验。因此,袁了凡深信人生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丝毫不可勉强。从此,他不作任何妄想,一切听天由命。后来因事到南京栖霞山中,遇到一位高僧云谷禅师,给他详细解说了“命运由自己掌握,幸福由自己创造”的道理,勉励他不要做听天由命的凡夫,而要做改变命运的豪杰。
  在禅师点化下,袁了凡终于醒悟了。从此,他每天从思想上、语言上、行为上检查自己的过错,把自己做的好事和坏事填写在“功过格”中,时刻不忘为收获人生的幸福而给予一切生命以幸福。经过十几年的行善积德,改过自新,他终于克服了不良习气,重塑了高尚人格,从而彻底改变了命运:孔先生算他礼部考试考第三,他却考了第一;算他考不中进士,他却考中了进士,并当了宝坻县县令;算他没有儿子,他却有了两个儿子;算他只能活53岁,他却活了74岁。在69岁那年,他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改变命运的心得写成家训,用来教育儿子怎样做人。他把这本家训取名为《了凡四训》,而它成为了古人家训的典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渴望改变命运的人。
  从袁了凡先生改变命运的故事,我们可以明白:要改变命运,要战胜自我,必须时刻反省自我。否则,虽然看似在努力学习,看似在奋力拼搏,但由于受习惯支配而不自觉,最终仍然不能逃出命运的手心。
  海涅曾经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清清楚楚地照出我们的错误,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自省就是“照镜子”,以便清洁自己的思想灵魂,从而修正自己的行为。廉颇因嫉妒而不容蔺相如,但他能及时反思,明白文臣与武将不能不和,使赵国得以安定,也成就了“负荆请罪”的千古佳话。以己为镜,清楚认识自己,才能及时反思,清醒认识错误,才能避免人生中的败笔。一个成熟的人,都希望走向完善,希望有一个美好完满的人生。虽然这种愿望不容易实现,但这种信心一定不能丧失,而要达到这种理想境界的途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自省,不断修正。
  当然,并不是只有犯错误才去反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蕴藏着奥妙微深的哲理。苏洵曾三次科场受挫,他深刻反视,使他“知取仕之难,遂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最终成为一位优秀的散文家。辛弃疾一生大都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他审视社会,反视自己,深知国危难,在正与邪的搏击中升华自己,以己之力为复国战斗。他们都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明白什么应该做,时刻清楚自己的使命,留一只眼睛给自己,无时无刻不警惕自己,在迷离的现实中找到那盏指路明灯,坚守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选择。他们都把自己当作镜子,常常细细推敲、慢慢琢磨,在是与非的交错中反省、冥思,照出内心的本质,才得以为自己打造一颗启明星,给自己寻找一条成功路,不再在茫然中失措,在遗憾中沉默,在失败中消沉落没。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里说的“知”和“明”,用古人的话来解释,就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广泛学习知识,才能正确认识事物,正确认识他人;只有经常自我反省,才能真正认识自我,从而挑战自我、重塑自我。有了这种“知彼知己”的智慧,才能创造“百战不殆”的人生。
其他文献
平王东迁后,周王室掌控天下的能力逐渐下降,各路诸侯开始明争暗斗,强者想当老大,弱者但求自保,历史就此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几个回合拼杀下来,那些有点本钱的诸侯感到,单凭蛮力相搏,一时难以奏效,于是转而搜罗人才。这时,历史舞台上呈现出一幅鲜明的图像:前方争夺城池;后方争夺人才。  在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人才的流动完全不受疆界和部族的限制,楚国的人才可以为晋国所用,晋国的人才可以为秦国所用。那时的文臣
期刊
【那些正在消失的传统老手艺】这是对一个时代的怀念,对一种质朴生活的怀念,更是对一种细致精专的生活态度的重新认知。  酒叫小吊,就是慢慢品尝的意思,我轻品了一小口,清茶夹杂着酒香,顺着喉咙流进胃,涌向肺,渗入每一根毛细血管,一种难以言表的滋味,却上心头。  ◎精专工艺  在农村,吊酒,这一古老的操作方法,还在延续。  实际上,酒是在灶上煮出来的,说煮酒,很合实情。煮酒前,拌过酒药的小麦,在一只大缸里
期刊
了凡先生,人如其名,他对世间凡人修身立命的感悟,于轻笺素卷之中娓娓道来,四章承百家精典之言,墨香隽永,文字如星,指照心路,故事简短而意味深长。了凡先生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又说,“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还说“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  让
期刊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同为咳嗽,症状也不尽相同,有的干咳无痰,有的咳嗽痰黄,有的伴有咽痒咽痛。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解决。  ◎咳嗽痰黄  痰黄说明是肺热之症,选择的穴位当然要有泻肺热的作用,鱼际是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少商为手太阴肺经的井穴,两穴都有泻肺热的功效。  鱼际穴位于手掌大鱼际部的中点处,靠近第一掌骨的边缘,点此穴时,拇指要立起用指尖用力点按,更易出现明显的酸胀感。  少商是手
期刊
唐太宗李世民喜欢与大臣探讨历代盛衰兴亡的原因,也经常谈到用人的问题。有一次,唐太宗对魏征说:“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  魏征完全认同唐太宗的看法,他进一步补充说:“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魏征此言,一语道破古今明君用人的奥秘,可谓总结历代用人经验的概括性论断。  ◎吴起杀妻求将惹非议  《资治通鉴》记载,“吴起
期刊
◎修己:古代儒商的学养之路  到底要做什么样的功课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儒商呢?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儒商也是这种学习方式。首先学习“经”,“经”就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道德经》里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为它讲的是自然规律、讲的是生命的规律。通过学习生命和自然规律,掌握了趋势,就好像我们卖股票一样,如果掌握了趋势,知道了什么时间涨什么时间跌,那炒股就非常顺手。我
期刊
几千年前,古希腊有一座著名的建筑,门楣上写道:“认识你自己”,提醒人们,最难认识的就是自己。这句睿智的话直到现在,还留在那里,成为警醒世人的一句著名箴言。可是直到现在,人类仍然难做到这一点。  名著《荆棘鸟》中也有相似的话:“每一个男人,每一个女人,都不会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真身。”因为不晓得自己究竟是怎样的,所以,才在世界不断的搜寻,用外物拼凑相似的自身,却是越寻越远。  那么,就在心里放一面镜子
期刊
那就是从前的你  一天,艾子乘船在海上漫游。天渐渐黑下来了,艾子将船停泊在一个岛屿附近,在船上休息。  夜深了,四周很安静,没有风,月亮照在水面上,艾子感到十分惬意,坐在船头毫无睡意。忽然,艾子听到有哭声,他感到十分奇怪,这周围空荡荡的,并无其他什么人。艾子仔细聆听,原来,声音是从水底下传来的,伴着哭泣声,还有阵阵说话声。  艾子清楚地听到一个声音说:“小兄弟,你听说了吗?龙王昨天传出命令,水族中
期刊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礼义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两千多年来,修身正己立德一直是中国人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官德文化  中国文化本身就是围绕“人与修身立德”而展开的,换句话说,修身正己立德就是中国人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根本。以儒家思想为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不孤,必有邻”“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能正其身,如正人
期刊
“命由我造,反躬自省;福自己求,求之有道。”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 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  ……  当苦于自身的命运不济,当日积月累的身心困苦无法释然,当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踯躅不前,当结束一天的奔波与劳累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