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在对学生实施体育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挖掘学生的潜能,以便学生在参与与自身性格、心理和能力相匹配的学习活动中发光发亮。
关键词:小学体育;个性;差异
随着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在目前的体育教育指导中,教师应当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中心教育理念,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工作,使得学生在情感上获得满足,更加主动地追随教师的脚步,完成体育训练工作。与此同时,个性化的教育指导,也能够帮助学生彰显自身的个性,促使教师辅助学生挖掘自身的魅力,使得学生逐步肯定个人存在的价值,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
一、关注差异,实现独特个性培养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属于自身的性格特点,有的学生的性格相对外向,表现出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有的学生则相对内向,表现出安静的性格特点,而学生的性格特点差异是教师在实施教育管理工作时应当考虑的关键要素。但是,从目前小学体育学科的教育反馈中我们能够看出,许多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是“一刀切”,而这样的教育管理方式,无疑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独特性质无法得到有效施展。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具体性格,为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活动,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足球运动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日常的教育观察能够发现,有的学生偏好通过激烈的竞赛增强团队之间的合作能力,而有的学生则期望通过理论学习的方式,认识到合作精神的重要意义。因此,结合合作意识的教育目的,教师为学生设定差异性的学习任务,具体而言,任务一:学生组织竞赛活动,基于实践竞赛的方式体会合作精神;任务二: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学习,并對足球竞赛的视频进行观看,从而逐步体会其中暗含的合作元素。随后,教师将上述两种任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任务的选择,从而在符合自身性格特点的学习方式中,完成对合作精神的学习。
显而易见,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并且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能够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意义,增强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价值,使得学生在参与学习任务中逐步提高练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实现自身个性的发展。
二、针对评价,强化学生个性成长
学生心理结构间的差异性,使得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评价语言反馈效果不同,如对于心理相对脆弱的学生,会由于批判性的评语而产生消极的情绪,而心理相对坚强的学生,会由于批判性的评价而获得动力,更加主动地改进自身的问题。因此,为了让体育学科教学中的评价环节彰显价值,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学生实施不同的评语内容。
例如,在对学生教授了排球运动后,教师先通过问卷调查、日常观察等形式,分析出不同学生所具有的不同心理素质,区分出哪些学生的心理较为脆弱,哪些学生的心理较为坚强。之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教师向学生实施特定的评语,如对于心理脆弱的学生,教师对学生实施激励性的评语,而对于心理相对坚强的学生,教师实施批判性的评语,指出学生的成长空间,让学生练习排球运动的能力逐步增强。
不难看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向学生阐述差异性的评语内容,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练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爱上体育练习。
三、视频教育,引导学生自主认知
与几十名学生的数量相比,教师的数量是远远不及的,长期教育资源的短缺,是制约个性化教育进程的一大重要因素。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无法在课堂中对每一个学生实施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致使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对滞后。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微课等视频教育资源带入体育教学中,成为教师拓展学生学习路径的有效方式。因此,在教授体育运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等视频教育资源的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例如,在向学生教授篮球运动时,教师可以先在课下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使得每一个微课视频中包含对篮球运动动作技巧的讲解。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教授三步上篮、定点投球等动作技巧,让全体学生对这些动作技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随后,教师将提前制作的微课视频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的视频,如对于三步上篮动作技巧学习质量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对讲解三步上篮动作技巧的微课视频进行观看,从而在弥补不足中提升学习的质量。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中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并不是三两节课的简单教育就可以落实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在之后的体育运动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继续展开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探索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策略,在提升教育精准性中展开品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周蕊,陈军.小学体育教学如何以生为本[J].中国教师,2016(S2):157.
[2]于鹏.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J].内蒙古教育,2016(33):95.
关键词:小学体育;个性;差异
随着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在目前的体育教育指导中,教师应当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中心教育理念,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工作,使得学生在情感上获得满足,更加主动地追随教师的脚步,完成体育训练工作。与此同时,个性化的教育指导,也能够帮助学生彰显自身的个性,促使教师辅助学生挖掘自身的魅力,使得学生逐步肯定个人存在的价值,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
一、关注差异,实现独特个性培养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属于自身的性格特点,有的学生的性格相对外向,表现出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有的学生则相对内向,表现出安静的性格特点,而学生的性格特点差异是教师在实施教育管理工作时应当考虑的关键要素。但是,从目前小学体育学科的教育反馈中我们能够看出,许多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是“一刀切”,而这样的教育管理方式,无疑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独特性质无法得到有效施展。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具体性格,为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活动,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足球运动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日常的教育观察能够发现,有的学生偏好通过激烈的竞赛增强团队之间的合作能力,而有的学生则期望通过理论学习的方式,认识到合作精神的重要意义。因此,结合合作意识的教育目的,教师为学生设定差异性的学习任务,具体而言,任务一:学生组织竞赛活动,基于实践竞赛的方式体会合作精神;任务二: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学习,并對足球竞赛的视频进行观看,从而逐步体会其中暗含的合作元素。随后,教师将上述两种任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任务的选择,从而在符合自身性格特点的学习方式中,完成对合作精神的学习。
显而易见,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并且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能够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意义,增强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价值,使得学生在参与学习任务中逐步提高练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实现自身个性的发展。
二、针对评价,强化学生个性成长
学生心理结构间的差异性,使得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评价语言反馈效果不同,如对于心理相对脆弱的学生,会由于批判性的评语而产生消极的情绪,而心理相对坚强的学生,会由于批判性的评价而获得动力,更加主动地改进自身的问题。因此,为了让体育学科教学中的评价环节彰显价值,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学生实施不同的评语内容。
例如,在对学生教授了排球运动后,教师先通过问卷调查、日常观察等形式,分析出不同学生所具有的不同心理素质,区分出哪些学生的心理较为脆弱,哪些学生的心理较为坚强。之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教师向学生实施特定的评语,如对于心理脆弱的学生,教师对学生实施激励性的评语,而对于心理相对坚强的学生,教师实施批判性的评语,指出学生的成长空间,让学生练习排球运动的能力逐步增强。
不难看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向学生阐述差异性的评语内容,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练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爱上体育练习。
三、视频教育,引导学生自主认知
与几十名学生的数量相比,教师的数量是远远不及的,长期教育资源的短缺,是制约个性化教育进程的一大重要因素。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无法在课堂中对每一个学生实施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致使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对滞后。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微课等视频教育资源带入体育教学中,成为教师拓展学生学习路径的有效方式。因此,在教授体育运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等视频教育资源的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例如,在向学生教授篮球运动时,教师可以先在课下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使得每一个微课视频中包含对篮球运动动作技巧的讲解。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教授三步上篮、定点投球等动作技巧,让全体学生对这些动作技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随后,教师将提前制作的微课视频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的视频,如对于三步上篮动作技巧学习质量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对讲解三步上篮动作技巧的微课视频进行观看,从而在弥补不足中提升学习的质量。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中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并不是三两节课的简单教育就可以落实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在之后的体育运动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继续展开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探索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策略,在提升教育精准性中展开品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周蕊,陈军.小学体育教学如何以生为本[J].中国教师,2016(S2):157.
[2]于鹏.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J].内蒙古教育,2016(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