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目前迫切需要加紧、加强对新经济方面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要突出新经济对人才的新要求。
如今的招聘市场,一边是各种急需员工的企业,甚至出了只需要介紹合格的应聘者,就有奖励的广告;另一边却又挤满了苦苦寻觅工作的人。如此矛盾的场景也引出了企业人才招引难的话题。造成企业人才招引难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人才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新冠肺炎疫情又对就业市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对此,《青商》记者专访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江苏省金融研究院院长吴先满。
“劳动者就业技能的养成以及高校的专业培养教育要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吴先满认为,江苏省目前迫切需要加紧、加强对新经济方面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要突出新经济对人才的新要求。
《青商》:从我们所接触到的企业来看,人才是不少民营企业的痛,比如地处苏南县区的民营企业招不到高端管理人才;大学生不愿意往苏北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去;民企竞争不过国企;技能类蓝领工人存在缺口……您觉得造成这些企业人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吴先满:这些人才问题在江苏确实存在。产生这些企业人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才信息上的不对称,也有人才流动渠道的不畅,还有就业市场与人才需求之间无法匹配以及现有一些人才市场之间的联通、联动不够、不畅等等。当然,企业的人才问题也存在体制机制性方面的原因,要靠全面深化改革予以解决。
《青商》:针对因人力资源周期性流动而产生的矛盾,您认为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解决这样的矛盾?
吴先满:无论是全国,还是长三角、江苏省,人力资源周期性比较集中地流向某一个或某一些领域十分常见的,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在人才领域的具体表现。例如,目前的人才就比较多地流向拥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就是所谓新经济的单位、地区和领域;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组织趋于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劳动者就业技能的养成以及高校的专业培养教育要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对于江苏而言,目前迫切需要加紧加强对新经济方面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要突出新经济对人才的新要求,以便让大学生们出了校门就能适应企业、社会的需要;而企业也要对现有的员工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让企业员工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人才需求。
最近,杭州95后“快递小哥”李庆恒获评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这件事在社会上引发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杭州在人才政策上的不拘一格实际上体现出的就是当地对新经济、新业态的一种全面拥抱的态度。江苏省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吸引,也出台了不少非常好的政策。在这一良好的基础上,不妨再大胆一些,突破原有对高层次人才的固有印象,不拘一格地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中来。
《青商》:针对民营企业的人才需求,各地政府都在拿出真金白银吸引人才,企业的人才困境有所缓解,但高端人才不愿意来,蓝领工人又不能“招来即用”。针对这样的问题,您认为企业、学校、政府应该如何协调?
吴先满:这是人才结构性问题。企业人才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民营企业人才需求也是这样,既需要一些高端人才,也需要一般性人才,而且对后一类人才需求量更大。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学校、政府等均需要有所作为。
针对目前企业遇到的蓝领工人无法“招来即用”的问题,目前较为紧迫的事情是要加强人才的职业与技能培训。这其中,企业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学校,自己也要加入其中,在人才的职业与技能培训上进行一定的投入。针对这些进行人才培训的企业,政府也要给予扶持,如加大对这一类项目的补贴等。
针对企业在高端人才上引进难的问题,学校与科研部门应该多加研究,在学生的培养教育方面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政府相关部门则需对现有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排查,如出现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即时解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2020年初以来的新情况,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主要还是要围绕高端人才的收入待遇提高、生活工作环境改善上,要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进来后,留得住,放胆地干事创业。
《青商》: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市场和企业人才需求方面会产生哪些影响?
吴先满: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市场和企业人才需求产生的影响十分复杂。这当中,一些农民工未能找到工作;一些企业也由于疫情未能找到合适的人才……综合地看,经济总体下行压力加大,会增加某些就业人员找工作的难度,稳就业成为政府当下非常紧要的工作。但是,困难中依然蕴藏着诸多新的机遇——新基建、新消费扩张,生态旅游增长,夜经济活跃,地摊市场、“马路经济”再现等,这些极利于就业的稳定与扩大。
现在,江苏省整体经济在稳健地进入常态的循环轨道,对于就业的稳定与扩大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整个社会甚至国际社会对医疗卫生、健康保健的产品、服务的需求大幅度地扩展、提升,发达的江苏医疗卫生事业与产业亦亟待补充、扩大和提升,这对医疗卫生人才形成了巨大的需求。江苏省要抓住这一机遇,乘势而上。
《青商》:因为疫情的缘故,今年就业市场将会出现较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依旧存在招不到合适人才的困难。您认为,产生这样的矛盾与偏差主要的原因是?如何才能解决这样的矛盾?
吴先满:民营企业人才问题相对而言会更加突出一些。从民营企业自身而言,企业首先需要加强与高校、专科学校、科研单位、人才市场、政府部门等多方面联系,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种政策与信息,求得多种力量的帮助,以便渡过当前的难关。其次还要思考疫后包括整个“十四五”发展规划期间企业自身的人才发展战略与策略。
解决民营企业人才问题,除了民营企业自身在人才待遇、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力度以外,各种人才市场以及平台组织要多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学校、科研机构不妨与更多的民营企业达成合作,创立校企合作联盟、科企合作联盟,使民营企业人才的供给与需求能够结合得更加贴切、精准;政府部门则要更多地深入调研,关心民营企业人才问题,在企业与学校、科研机构等组织之间牵线搭桥,并给予资金支持。
《青商》:在您看来,就业者应当如何寻找就业的突破口?
吴先满:就业者要做好准备,一方面,要关注自身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调整,储备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要多去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要积极参加人才交流活动与人才招聘会,参加企业或政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青商》:针对县区企业人才招引难问题,您认为有没有破解之法?
吴先满:针对县区企业人才招引难问题,我的建议是:首先,可以在一些大型的人才市场包括综合性的人才市场和专业性的人才市场开辟县区企业人才专门的窗口和通道;其次,加强省内人才市场的联网,借助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克服人才信息不对称问题;再次,人才市场与人社管理部门可以主办一些县区企业人才招聘会,拓宽县区企业人才交流、流动的渠道和机会。
如今的招聘市场,一边是各种急需员工的企业,甚至出了只需要介紹合格的应聘者,就有奖励的广告;另一边却又挤满了苦苦寻觅工作的人。如此矛盾的场景也引出了企业人才招引难的话题。造成企业人才招引难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人才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新冠肺炎疫情又对就业市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对此,《青商》记者专访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江苏省金融研究院院长吴先满。
“劳动者就业技能的养成以及高校的专业培养教育要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吴先满认为,江苏省目前迫切需要加紧、加强对新经济方面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要突出新经济对人才的新要求。
《青商》:从我们所接触到的企业来看,人才是不少民营企业的痛,比如地处苏南县区的民营企业招不到高端管理人才;大学生不愿意往苏北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去;民企竞争不过国企;技能类蓝领工人存在缺口……您觉得造成这些企业人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吴先满:这些人才问题在江苏确实存在。产生这些企业人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才信息上的不对称,也有人才流动渠道的不畅,还有就业市场与人才需求之间无法匹配以及现有一些人才市场之间的联通、联动不够、不畅等等。当然,企业的人才问题也存在体制机制性方面的原因,要靠全面深化改革予以解决。
《青商》:针对因人力资源周期性流动而产生的矛盾,您认为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解决这样的矛盾?
吴先满:无论是全国,还是长三角、江苏省,人力资源周期性比较集中地流向某一个或某一些领域十分常见的,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在人才领域的具体表现。例如,目前的人才就比较多地流向拥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就是所谓新经济的单位、地区和领域;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组织趋于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劳动者就业技能的养成以及高校的专业培养教育要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对于江苏而言,目前迫切需要加紧加强对新经济方面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要突出新经济对人才的新要求,以便让大学生们出了校门就能适应企业、社会的需要;而企业也要对现有的员工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让企业员工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人才需求。
最近,杭州95后“快递小哥”李庆恒获评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这件事在社会上引发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杭州在人才政策上的不拘一格实际上体现出的就是当地对新经济、新业态的一种全面拥抱的态度。江苏省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吸引,也出台了不少非常好的政策。在这一良好的基础上,不妨再大胆一些,突破原有对高层次人才的固有印象,不拘一格地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中来。
《青商》:针对民营企业的人才需求,各地政府都在拿出真金白银吸引人才,企业的人才困境有所缓解,但高端人才不愿意来,蓝领工人又不能“招来即用”。针对这样的问题,您认为企业、学校、政府应该如何协调?
吴先满:这是人才结构性问题。企业人才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民营企业人才需求也是这样,既需要一些高端人才,也需要一般性人才,而且对后一类人才需求量更大。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学校、政府等均需要有所作为。
针对目前企业遇到的蓝领工人无法“招来即用”的问题,目前较为紧迫的事情是要加强人才的职业与技能培训。这其中,企业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学校,自己也要加入其中,在人才的职业与技能培训上进行一定的投入。针对这些进行人才培训的企业,政府也要给予扶持,如加大对这一类项目的补贴等。
针对企业在高端人才上引进难的问题,学校与科研部门应该多加研究,在学生的培养教育方面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政府相关部门则需对现有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排查,如出现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即时解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2020年初以来的新情况,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主要还是要围绕高端人才的收入待遇提高、生活工作环境改善上,要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进来后,留得住,放胆地干事创业。
《青商》: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市场和企业人才需求方面会产生哪些影响?
吴先满: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市场和企业人才需求产生的影响十分复杂。这当中,一些农民工未能找到工作;一些企业也由于疫情未能找到合适的人才……综合地看,经济总体下行压力加大,会增加某些就业人员找工作的难度,稳就业成为政府当下非常紧要的工作。但是,困难中依然蕴藏着诸多新的机遇——新基建、新消费扩张,生态旅游增长,夜经济活跃,地摊市场、“马路经济”再现等,这些极利于就业的稳定与扩大。
现在,江苏省整体经济在稳健地进入常态的循环轨道,对于就业的稳定与扩大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整个社会甚至国际社会对医疗卫生、健康保健的产品、服务的需求大幅度地扩展、提升,发达的江苏医疗卫生事业与产业亦亟待补充、扩大和提升,这对医疗卫生人才形成了巨大的需求。江苏省要抓住这一机遇,乘势而上。
《青商》:因为疫情的缘故,今年就业市场将会出现较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依旧存在招不到合适人才的困难。您认为,产生这样的矛盾与偏差主要的原因是?如何才能解决这样的矛盾?
吴先满:民营企业人才问题相对而言会更加突出一些。从民营企业自身而言,企业首先需要加强与高校、专科学校、科研单位、人才市场、政府部门等多方面联系,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种政策与信息,求得多种力量的帮助,以便渡过当前的难关。其次还要思考疫后包括整个“十四五”发展规划期间企业自身的人才发展战略与策略。
解决民营企业人才问题,除了民营企业自身在人才待遇、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力度以外,各种人才市场以及平台组织要多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学校、科研机构不妨与更多的民营企业达成合作,创立校企合作联盟、科企合作联盟,使民营企业人才的供给与需求能够结合得更加贴切、精准;政府部门则要更多地深入调研,关心民营企业人才问题,在企业与学校、科研机构等组织之间牵线搭桥,并给予资金支持。
《青商》:在您看来,就业者应当如何寻找就业的突破口?
吴先满:就业者要做好准备,一方面,要关注自身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调整,储备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要多去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要积极参加人才交流活动与人才招聘会,参加企业或政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能力。
《青商》:针对县区企业人才招引难问题,您认为有没有破解之法?
吴先满:针对县区企业人才招引难问题,我的建议是:首先,可以在一些大型的人才市场包括综合性的人才市场和专业性的人才市场开辟县区企业人才专门的窗口和通道;其次,加强省内人才市场的联网,借助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克服人才信息不对称问题;再次,人才市场与人社管理部门可以主办一些县区企业人才招聘会,拓宽县区企业人才交流、流动的渠道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