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们认为只要做好“长短结合、量质齐升”,就一定能为中国经济“下半场”注入强大动力。
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时认为,世界经济面临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IMF同时表示:“预计2020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只有中国。”这一判断,引发了海内外对于中国经济走势的高度关注。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凭借着有效应对,为复工复产及经济社会复苏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六稳”“六保”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相关政策措施,也在为中国经济重拾稳中有进积极态势提供强大支撑。因此,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下半场”都值得期待。
重要指标频现积极信号
中国经济为何能再次带给人们信心呢?很多重要数据出现积极变化便是证据。
例如,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23.4亿元,由4月份同比下降4.3%转为增长6.0%;再如,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9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而全国发电量正在以更快速度增长,6月上旬,全国全口径发电量同比增长约9.1%;又如,6月份,制造业PMI为50.9%,供需两端持续回暖,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连续4个月回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近期中国经济重要指标频繁显现积极信号,充分反映出中国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
“一方面,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强大的要素保障条件;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则是影响经济社会运转的最主要因素。面对疫情,中国采取了及时果断的防控措施,科学防控疫情、有序复工复产,同时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强化了‘六稳’‘六保’措施,从而为上半年经济恢复奠定了基础。”张立群说。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经济学家谢尔盖·卢科宁预计,尽管指标不高,但中国今年仍将是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国家,而东亚和亚太地区,也将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政策稳健预期持续向好
今年以来,一系列有效政策对中国经济带来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在精准扶贫方面,中国银保监会、国务院扶贫办等四部门出台举措,进一步扩大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对象,延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款困难的扶贫小额信贷还款期限;在帮扶外贸企业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通过十条具体措施帮助外贸企业更好打通国内市场;在财政支持方面,今年中央财政通过新增赤字和特别国债两个“1万亿元”,支持地方落实帮扶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民众的措施,加强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用于抗疫相关支出……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在二季度率先发力,消费从三季度开始也会出现更加明显的回补,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因此,在扩大内需战略下,拉动经济增长将会由消费和投资协同发力。
“在投资端,逆周期政策发力之下基建单月同比已经转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稳步推进;在消费端,限额以上企业零售已经明显修复至接近去年同期增速水平,线上零售继续高速增长。展望下半年,我们预计在宽财政、扩信用的背景下,个人消费、政府投资、企业投资都将持续回升。”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说。
积极转型发展质量更高
中国经济“下半场”值得期待,不仅在于经济数字,更在于增长动能的转换与发展质量的提高。
“数字经济全面提速,智能化、科技型产品较快增长,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网络问诊等快速扩张,无人零售、直播带货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将有力支撑经济发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分析经济新动能时说。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需要释放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大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活力。“我相信这轮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如果能得到有效贯彻和真实落实,对于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潜力,会是一种极大的促进,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也会率先走出衰退,率先抵消疫情冲击。”
“一系列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的针对性政策,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思维。”张立群说。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经济“下半场”的任务,短期来看,在于妥善应对疫情本身冲击,切实提振有效需求,避免企业陷入“供过于求”的困境,帮助各经济主体最大程度恢复至正常状态;长期来看,则需要各方加快完善新时代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提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居民消费等需求重点项。张立群表示,只要做好“长短结合、量质齐升”,就一定能为中国经济“下半场”注入强大动力。
延伸
阅读
下半年全球经济仍有诸多不确定性
文│唐建健(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主要国家政策空间较窄的影响,全球经济显著放缓将出现二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4.8%左右;欧美成为疫情的重灾区,预计发达国家经济增长-8%;发展中国家增长-2.9%。
全球经济今年的表现如此糟糕,到目前为止还未走出谷底,仍存诸多不确定性——
首先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一是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不断创新高。东亚及欧洲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全球疫情仍未出现拐点,美国疫情反反复复,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疫情暴发期。二是对疫情的未知仍远大于已知,下半年会不会再次暴发是未知数,甚至未来几年会不会持续出现反复都存不确定性。三是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因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中断、国际贸易停滞等正在发酵,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已成定局。发达经济体很可能普遍陷入“三低两高”(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杠杆、高负债)的发展困境。
其次是中美经贸摩擦的不确定性。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兩个国家,大国竞争将成为常态化,不仅仅是贸易领域,未来还将在其他各方面处于竞争和摩擦状态。美国全面遏制中国已经成为其中长期战略,中美贸易摩擦趋于长期性和复杂性。美国政府明确提出中美成为“长期战略竞争关系”,未来中美脱钩的风险有所加大。
再次是欧洲债务危机及新兴市场风险再次抬头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欧洲债务危机有再次爆发的风险。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在负利率的基础上,欧元区不断持续加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几乎所有国家都推出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这些刺激政策在短期可能对缓解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有好处,但欧洲近些年以来持续低迷的经济增长无力支持日益高企的债务压力,债务风险迟早会再次出现。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风险值得高度关注。疫情冲击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滑坡和政府收支压力加大。应对冲击的政策空间有限,市场的脆弱性导致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国际市场有所波动,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脆弱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
最后是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不仅深刻影响了普通民众生活,也正成为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催化剂。疫情如果导致全球性经济和金融危机,各国都想把危机转嫁出去,一定会纷纷推出贸易保护主义等以邻为壑的政策,导致地缘政治紧张。其演进逻辑为:公共卫生危机—国内经济滑坡及社会问题—转移国内矛盾—地缘政治冲突。
(编辑 周静 [email protected])
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时认为,世界经济面临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IMF同时表示:“预计2020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只有中国。”这一判断,引发了海内外对于中国经济走势的高度关注。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凭借着有效应对,为复工复产及经济社会复苏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六稳”“六保”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相关政策措施,也在为中国经济重拾稳中有进积极态势提供强大支撑。因此,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下半场”都值得期待。
重要指标频现积极信号
中国经济为何能再次带给人们信心呢?很多重要数据出现积极变化便是证据。
例如,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23.4亿元,由4月份同比下降4.3%转为增长6.0%;再如,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9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而全国发电量正在以更快速度增长,6月上旬,全国全口径发电量同比增长约9.1%;又如,6月份,制造业PMI为50.9%,供需两端持续回暖,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连续4个月回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近期中国经济重要指标频繁显现积极信号,充分反映出中国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
“一方面,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强大的要素保障条件;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则是影响经济社会运转的最主要因素。面对疫情,中国采取了及时果断的防控措施,科学防控疫情、有序复工复产,同时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强化了‘六稳’‘六保’措施,从而为上半年经济恢复奠定了基础。”张立群说。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经济学家谢尔盖·卢科宁预计,尽管指标不高,但中国今年仍将是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国家,而东亚和亚太地区,也将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政策稳健预期持续向好
今年以来,一系列有效政策对中国经济带来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在精准扶贫方面,中国银保监会、国务院扶贫办等四部门出台举措,进一步扩大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对象,延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款困难的扶贫小额信贷还款期限;在帮扶外贸企业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通过十条具体措施帮助外贸企业更好打通国内市场;在财政支持方面,今年中央财政通过新增赤字和特别国债两个“1万亿元”,支持地方落实帮扶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民众的措施,加强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用于抗疫相关支出……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在二季度率先发力,消费从三季度开始也会出现更加明显的回补,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因此,在扩大内需战略下,拉动经济增长将会由消费和投资协同发力。
“在投资端,逆周期政策发力之下基建单月同比已经转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稳步推进;在消费端,限额以上企业零售已经明显修复至接近去年同期增速水平,线上零售继续高速增长。展望下半年,我们预计在宽财政、扩信用的背景下,个人消费、政府投资、企业投资都将持续回升。”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说。
积极转型发展质量更高
中国经济“下半场”值得期待,不仅在于经济数字,更在于增长动能的转换与发展质量的提高。
“数字经济全面提速,智能化、科技型产品较快增长,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网络问诊等快速扩张,无人零售、直播带货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将有力支撑经济发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分析经济新动能时说。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需要释放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大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活力。“我相信这轮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如果能得到有效贯彻和真实落实,对于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潜力,会是一种极大的促进,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也会率先走出衰退,率先抵消疫情冲击。”
“一系列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的针对性政策,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思维。”张立群说。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经济“下半场”的任务,短期来看,在于妥善应对疫情本身冲击,切实提振有效需求,避免企业陷入“供过于求”的困境,帮助各经济主体最大程度恢复至正常状态;长期来看,则需要各方加快完善新时代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提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居民消费等需求重点项。张立群表示,只要做好“长短结合、量质齐升”,就一定能为中国经济“下半场”注入强大动力。
延伸
阅读
下半年全球经济仍有诸多不确定性
文│唐建健(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主要国家政策空间较窄的影响,全球经济显著放缓将出现二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4.8%左右;欧美成为疫情的重灾区,预计发达国家经济增长-8%;发展中国家增长-2.9%。
全球经济今年的表现如此糟糕,到目前为止还未走出谷底,仍存诸多不确定性——
首先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一是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不断创新高。东亚及欧洲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全球疫情仍未出现拐点,美国疫情反反复复,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疫情暴发期。二是对疫情的未知仍远大于已知,下半年会不会再次暴发是未知数,甚至未来几年会不会持续出现反复都存不确定性。三是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因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中断、国际贸易停滞等正在发酵,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已成定局。发达经济体很可能普遍陷入“三低两高”(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杠杆、高负债)的发展困境。
其次是中美经贸摩擦的不确定性。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兩个国家,大国竞争将成为常态化,不仅仅是贸易领域,未来还将在其他各方面处于竞争和摩擦状态。美国全面遏制中国已经成为其中长期战略,中美贸易摩擦趋于长期性和复杂性。美国政府明确提出中美成为“长期战略竞争关系”,未来中美脱钩的风险有所加大。
再次是欧洲债务危机及新兴市场风险再次抬头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欧洲债务危机有再次爆发的风险。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在负利率的基础上,欧元区不断持续加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几乎所有国家都推出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这些刺激政策在短期可能对缓解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有好处,但欧洲近些年以来持续低迷的经济增长无力支持日益高企的债务压力,债务风险迟早会再次出现。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风险值得高度关注。疫情冲击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滑坡和政府收支压力加大。应对冲击的政策空间有限,市场的脆弱性导致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国际市场有所波动,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脆弱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
最后是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不仅深刻影响了普通民众生活,也正成为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催化剂。疫情如果导致全球性经济和金融危机,各国都想把危机转嫁出去,一定会纷纷推出贸易保护主义等以邻为壑的政策,导致地缘政治紧张。其演进逻辑为:公共卫生危机—国内经济滑坡及社会问题—转移国内矛盾—地缘政治冲突。
(编辑 周静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