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孙犁先生(节选)

来源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zzh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我的家庭鼓励了我这妄想。父亲为我开列了一个很长的书目,并四处奔走想办法从已经关闭的市级圖书馆借出那些禁读的书。在父亲喜欢的作家中,就有孙犁先生。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他的朋友、《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徐光耀老师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那年我16岁。现在想来,以那样的年龄说出这样一番话,实在有点不知深浅。但能够说明的,是孙犁先生的作品在我心中的位置。
  时至今日,我想说,徐光耀是我文学的启蒙老师。他在那个鄙弃文化的时代里对我的写作可能性的果断肯定和直接指导,使我敢于把写小说设计成自己的重要生活理想;而引我去探究文学的本质,去领悟小说审美层面的魅力,去琢磨语言在千锤百炼之后所呈现的润泽、力量和奇异神采的,是孙犁和他的小说。
  那时还没有“追星族”这种说法,况且把孙犁先生形容成“星”也十分滑稽。我只像许多文学青年一样,迷恋他的文字带给我们的所有愉悦,却没有去认识这位大作家的奢望。但是一个机会来了。1979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做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菁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这就是我的机会,而我却面露难色。可以说,这是我没有见过世面的本能反应;也因为,我听人说起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都不敢乱叫。向我介绍孙犁的同志很注意细节的渲染,而细节是最能给人以印象的。我无法忘记这点:连孙犁的鸟都怕孙犁。韩映山看出了我的为难,指着他家镜框里孙犁的照片说:“孙犁同志……你一见面就知道了。”
  我带了信,在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
  (选自铁凝《铁凝散文》)
  [【点读】]
  朱自清先生写《背影》,给国人留下了一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成了文学史上的经典;现在的文坛掌门初次拜见孙犁先生,给国人留下了一个“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的文艺界前辈的形象。这个经典的形象,就来自于铁凝“初见”孙犁先生。
  作者在写见到孙犁先生前,做足了心理准备——从表达角度而言,就是层层铺垫:从徐光耀到韩映山,从《铁木前传》到孙犁照片,直到在李克明陪同下走进“高墙大院”,才有了从当初“面露难色”到当下“如释重负”的变化。这次曲折的“初见”又是何等地顺利、美好,值得珍藏,必须反复回味。
其他文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此调查数据分析統计图选自《“00后”画像报告》,中国青年报社与腾讯QQ于5月4日联合发布)  “遇到困难时,你会向谁求助?”作为“00后”的你,这张图表唤起了你的什么回忆,或者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者给你带来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018年
期刊
请以“幸福的约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3)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作文题目“幸福的约束”,将生活情境、写作目的、读者对象、作者身份等暗含在简洁的命题中,题目干净清爽,没有审题障碍,给考生留足了思考的空间。“约束”是一种客观存在,“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幸福”与“约束”以偏正短语组合,
期刊
清风在绿叶间簌簌流动,花香在屋檐下悄悄荡漾,院子里茂叶修竹、绿意葱茏,一切都是那么惬意,那么宁静。这就是坐落在塔山脚下的德清县社会福利院,这里现有老年公寓楼4幢。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三楼大厅,看到两鬓斑白的爷爷奶奶们正围坐在一起,聊得不亦乐乎,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  旁边一位安静的老奶奶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她身着黑白碎花的上衣,一条灰色简约的中裤;手里拿着一把竹编的大蒲扇,安详地坐在窗边的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去年夏天,重庆某地67岁的何奶奶没等到9岁孙子团团来过暑假,就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亲自去接,没想到孙子不愿意去,在地上打滚哭闹,说奶奶家没有Wi-Fi和智能手机。父母无可奈何。何奶奶对此很伤心费解,自己会讲故事会唱歌还做得一手美食,团团是她一手带大的,如今到底输在了哪里?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甲同学说:暑假那么长,那么无聊,没有
期刊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都上中学了,怎么还这么幼稚!”大人说。  “我本来就是个孩子啊……”我心想。  “别以为自己是个初中生了,就什么事都能做!”大人说。  “可我已经长大了呀……”我心想。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像这样的情况往往有不少。对此,你有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  要求:(1)自拟题目;(2)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3)不少
期刊
校园橱窗里张贴着《未来作家报》征文大赛的启事:“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默默见证着你的故事,每天背的书包,陪你迈出每一步的鞋子,记录你所有光阴的手表……让它们成为故事的讲述者,它们会说一个关于你的怎样的故事呢?也许,那辆自行车会讲你这个少年追风的足迹,一枚硬币会讲你买早餐时不经心的善意之举,留着你牙印的笔会讲你轻轻写下却又重重涂掉的心事……用你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口吻、独白的形式讲述关于你的故事,让我们发现你
期刊
诗云,一个诗一样灵动、云一样飘逸的女生。她的文字和她成长的足迹,正如她的名字,温婉,恬美。  小小年纪的她,特别爱念《浣花溪记》中的句子:“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徐诗云觉得,由浣花溪水制成的笺纸如值得人把玩的老玉,写来骨肌清明,读来唇齿有味。  说起徐诗云和浣花笺的缘分,不能不提她早已过世的太爷。太爷毕业于
期刊
在浩瀚的宇宙中,每个人都是恒沙微尘,微不足道。 然而,即使是再平凡渺小的尘埃,也会创造出永恒瞬间。  ——题记  合上书,淡淡的忧伤在寂静的夜晚蔓延开,蔓延开。偶尔几颗镶嵌在夜空的明星,闪烁着泪光,仿佛在倾诉着自己的渺小。  看惯了主角光环的作品,自认为《平凡的世界》也会像其他小说一样,以喜剧结尾。可是路遥先生偏偏在最后几个章节,让无情的洪水吞噬了我最敬佩、最钟爱的田晓霞。天性可爱单纯的晓霞和朴实
期刊
这是全民阅读的时代,这是人人使用微信朋友圈的时代。生活中,常常可见以下情景:  S想好好读些书。回到家,S点开了微信朋友圈。  请根据这个情景进行写作。  提示:①你可以用任何一种人称代替S。②你可以就这个情景链接生活,叙述故事;也可以根据这个情景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创作;还可以针对情景中反映的现象展开论述……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期刊
新的九月,伴着凉爽的清风,踏着轻盈的脚步,愉快地来到了校园。而我,在这金风送爽的丰收时节,跨入了充满期待的初中之旅。  新的校园,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初中生活让我“沉醉”其中,特别是我印象最深的如“天使”般的徐老师。  徐老师是我们七(2)班的班主任,瞧!她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镶嵌在一张秀气的瓜子脸上,一头带着卷儿的乌黑长发轻柔地披散在肩上,一袭素色长裙飘飘,啊,美若天仙!  残酷的军训是我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