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中暑”不可小觑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tercoffe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越来越热。几天前,老张约了两个朋友到大排档吃饭,他一个人先到,占了离空调近的一张桌子。这时候来了5个陌生人,在他占的桌子坐下,随后老张的两个朋友陆续到了,可对方却没有要挪位的意思。他很生气,就要求对方走开,双方吵了起来。他像一头发怒的狮子,再也控制不住情绪,由口角到动手,结果双方挂彩了。这些天,老张一直在懊悔:“为什么我会为这点小事大动肝火?”他担心自己是不是有心理问题,于是向医生求助。医生详细了解情况后认为,老张的性格是容易冲动型的,但他应该不存在心理问题,而像是因为天气热引起的“情绪中暑”。
  夏天是炎热的季节,也是个让人烦躁的时节。近日因高温中暑而进医院的患者迅速增加,与此同时,许多人亦出现心烦、躁动、易怒等“无名火”现象,而由于心烦气燥而引发争吵、斗殴等过激行为也增多不少,这一切都与“情绪中暑”有关,医学上称之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
  “情绪中暑”3表现
  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是气温超过35℃,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出现头晕、头胀、精神萎靡、胃口不好等症状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多。那么,如何知道是否“情绪中暑”?可以从下面3种典型症状来判断——
  ◎情绪烦躁,常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家人或同事发火,而自己则觉得心烦意乱,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
  ◎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清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
  ◎行为古怪,经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动作,如反复洗手、洗脸等。
  不适应环境致“中暑”
  人为什么会发生“情绪中暑”呢?
  首先,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外界温度高,能促使心 率加快,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
  其次,与人的出汗多少、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关。因为天热人容易出汗,加上睡眠和食欲不好,使得体内电解质代谢产生障碍,因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令人发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比如夏天很多人用饮料、水果、啤酒等替代正常的每日三餐,脱水和水、电解质失衡是比较常见的,这样容易造成人体大脑中枢神经情绪的自动调节失衡,而位于下丘脑的情感中枢和应激中枢也会在一定范围内失调。
  归根结底一句话,出现“情绪中暑”,是因为人体对环境不适应。
  情绪“避暑”有3招
  不要小看“情绪中暑”,它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特别是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如果爱发脾气,很可能会引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或血压升高;对于本身就有某些疾病的患者,一旦受到不良刺激,常会使病情加重。夏日高温季节,情绪“避暑”不妨试试以下3招:
  ◎重视饮食起居。大热天时,应尽量增加休息时间。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多饮水,以改善血液循环。注意饮食合理搭配。
  ◎避免在最炎热的时候外出,同时也不要在空调房内待得过久。居室注意通风,特别是早晚室外气温相对低时,宜打开门窗。
  ◎注意心理调适。炎炎夏日更宜“静心、安神、戒躁、息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以“冷处理”。学会一些幽默和放松的方式,来保持一种良好的情绪。
  编辑/严敏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运动有益身体健康,但也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如果锻炼的方法不合适,不但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对身体有害。美国《预防》杂志近日刊文,指出几种容易犯错的锻炼方式。  一是站立弯腰够脚尖。很多人喜欢俯身去够脚尖,认为这样可以有效舒展后跟腱。其实,这种锻炼方法会使整个身体重力都集中在背部,对背部造成很大压力,使椎间盘超负荷承压。可以采用坐姿,俯身够脚趾,相对来说更安全。  二是弓步压腿步子太小。这会对弯
人生百年期,转眼少变老。人的一生有1/3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作为一种睡眠用具,枕头的重要可以说不言而喻。我国民间有“青年靠吃,老年靠睡”的说法,可见老年人睡眠不可少,睡眠是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的睡眠能激活中老年人体内各种活性酶,从而加速新陈代谢,延缓衰老。由于老年人睡眠功能退化,夜间较难入睡或易早醒,加上老年人常有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等,睡不好的危害更大。  因此,老
心脏不停跳动,血液不停流动,器官协同配合,把营养、能量等带到全身,把废物、毒素排出体外,身体便始终处于正常状态。  长期不动,疾病之源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主动去“动”的时间在不断减少,尤其到了中老年阶段,更因心理、生理的双重压力变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摔着、碰着。这往往形成“越不动越不敢动、越不敢动越不动”的恶性循环,导致肌肉萎缩,肌腱和韧带弹性下降,关节僵硬。  长期的静态,会导致心脏送血量
在科室留言板上有一则顺口溜:  老人餐后腹绞痛,症状由轻日加重;害怕进食苦消瘦,常规治疗不见功。  临床鉴别是基础,肠道缺血莫放松;血管造影金标准,动脉硬化是元凶。  这是怎么一回事?还得从老张饭后腹痛说起。  我们知道,胃肠道和体内其他脏器一样,必须从血液中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身体里有三条大血管来供应胃肠道所需:肠系膜上动脉(负责小肠和右半侧结肠),肠系膜下动脉(供应左半侧结肠),腹腔动脉(
2003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17届国际营养学大会提出了“食物是最好的药物”的理论,食药兼用的理念,也贯穿中国几千年的饮食文化。看似简单的买菜做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奥妙。从广义的角度来看,食物与药物一样,来源于大自然,同时也能治疗疾病。直到今天,仍有很多食物被当作中药广泛使用,如大枣、莲子、山药、白扁豆、山楂等;同样,也有不少中药被人们当作食品来服用,如枸杞子、首乌粉、冬虫夏草、金银花、西洋参等。食物是
随着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朋友都会问,得了高血压应当怎么吃?吃什么可以降血压?芹菜行么?醋泡黑豆行么?  说到这里,就想起来某次在南京,和司机聊过的一段故事。  司机问,高血压会遗传么?我说,如果有高血压的家族史,特别是家族中很多亲人患有高血压,那么表明自己患高血压的风险很可能也比其他人高。  司机说:我父亲患有高血压,兄弟姐妹5人,其中4人都有高血压,只有我一个人正常。我就总是担心,什么时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尴尬经历:晚上时常被尿憋醒;时刻都有上厕所的冲动;更有甚者,在你匆匆赶往洗手间途中,像儿时那样,不经意间内裤尽湿?其实这些可能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简称OAB)的表现,是由于膀胱充盈期逼尿肌不随意收缩造成的。  膀胱过度活动症在中国的发病率并不低,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升高的特点,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老年女性平均发病率达20%左右。但是目前,我国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就诊率低,一方面很多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补钙也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如何正确补钙,很多人在认识方面还有不足。其实,补钙不应该只是盯着钙片、骨头汤,或者维生素D,因为人体对钙的吸收和代谢与很多因素有关,一些看似与钙毫无关系的东西,恰恰对补钙、防治骨质疏松有重要作用。总的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既要摄入充足钙,又要注意饮食调配,为钙吸收创造良好环境,使营养素协同“作战”。    1.低钠饮食  钠来源于食盐和各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