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高速腾飞,对经济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校经济类专业作为培养经济类人才的摇篮,理应承担起为社会输送合格、高素质经济人才的责任。不幸的是,目前在素质教学环境下的高校经济类专业的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些教学方面的安排和计划还是有待商榷的。比如,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课余时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依据教材的适当发散教学也还不够。本文中,笔者分析了当前高校中经济类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追本溯源,通过问题寻找对策,提出了一些提高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 经济类专业 教学 高校 素质教育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universities economic class specialized teaching under the Quality education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urrent economic specialty in universities teaching, and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college economy class profess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approaches, and everybody discusses together.
1.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高校经济类专业呼唤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是任何教学不可动摇的根本,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并不是一个有才无品的机械的劳动者,而是品德兼有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在经济类专业中,品德尤其重要。学习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将来大多从事于金融有关的行业,而这是一个面对诱惑比较多的行业。在日复一日的与金钱打交道的过程中,如何能做到克己奉公,公正无私,能抵御金钱的不良诱惑,这是经济类的学生在校要学的一课,也是我们的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所具备的功能。从我国目前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状况来看,是具有两面性的。好的一方面是,素质教育开展以来,各项措施的实施已初见成效,学生创新能力的得到提高,学生知识面逐渐拓宽,学生视野的开阔得多,都是素质教育实施后取得的成果。但是另一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素质教育有些措施只涉及到高校一些表层的东西,表层下的实质并没有完全动摇到,我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这是高校教育出现以来形成的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想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转变过来,明显是不现实的,这也是我们的高校素质教育必然会受困的地方。所以,在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高校经济类的专业呼唤着教学改革,期待经济类专业的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计划经济为素材,而是应该更贴近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的环境,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来逐步完成。
2.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点,具有不同的教育规律,教学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对与经济类专业学生而言,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基本构架,所以,一套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高校经济类专业的教学还存在一些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不相符合之处。目前,在我国大学从事本科经济类教学工作的教师或是教授,对经济有着透彻而深刻的人并不多,大多只是对经济方面的理论知识有较多的掌握,对现代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有着系统认识的教育者或是自觉的研究和实践的更是屈指可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需要的是经济学科内容是多元化、互相交融、时时更新的,如此闭塞的教学者传授的知识充其量只是搞理论研究而已,遇到实际的经济问题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了。那么,这样的高校经济类专业的教学显然是不称职的。笔者认为,现在探讨本科专业教学方法体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而首先要做的是问题出在哪里,才能对症下药。下面是在素质教育环境下的我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对学生课外时间的有效利用
高校的经济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学习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所有的教学都是以课堂为中心展开的,出在一种封闭式的教学环境中。与其他专业的教学模式比较起来,经济类专业的教学在高校中基本是归于文科类的,所有的学习都是根据课本来的,根据课本来记忆、来理解。而没有像工科专业那样,会有一些试验课,通过实际的操作来理解所学内容。经济类的专业虽不能像工科专业一样,通过机械的操作来完成对学科的深刻认识,但这并不是意味着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就不需要走出课堂。恰恰相反,经济类的学科是应用性极强的,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的,而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所以这种只围绕课堂的教学方法显然是有悖于我们的教学目标的。虽然,个别课程也组织一些教学参观、实践或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但这远远不够,只能起到点缀的作用。这种参观式的教学有时只要为了证明课本知识的正确性而已,并没有对学生认识现实中的经济活动起到作用,而且这种参观会导致教师对课外教学实践的忽视,他们往往会认为这种参观就算课外实践教学了。考虑到今天的经济是往多元化发展,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越来越多,如果只是学生还只是满足于课堂,课外时间没有很好的加以利用,来补充经济上实践的部分,这样下去的教学结果令人担忧。
2.2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的教育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还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育,即使在高校中,这种教学模式也是占主体地位的。原因是双方面的,学生从小接受的就是这种模式,已经习惯,不可能马上转变过来;而教师也大多也是整堂课都是一个人在讲,完成他的教学任务。这样一个双方不能良好互动的状态,是历史残留问题,这就相当于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基本是教师在唱独角戏。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了。在我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主角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十分普遍,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这种教学方法对建立关于经济学科的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一定程度上打开学生的思维也是有作用的,但是缺陷也是不可否认的:一方面,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的思维需要紧跟着老师的思维转动,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完全处在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思维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将教学的过程变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学生只是一个接受书本知识的对象,教学目标不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变成了传授知识。这样下来,学生只会一味的死记硬背,自我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不利。 2.3忽视对教材缺陷的弥补
有一句话叫: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说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哪怕是名家编写的教材,也可能有疏忽或是不完备之处。如果只是一味的根据课本教学,而不能跳出课本的范围,我们的学生永远是在编者之下的,但是我们的教育是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需要的是更为广泛的知识。目前高校经济类的教材都有一些问题:一是许多教材都是根据一些名著编写的,但是由于教材篇幅有限,只能取众多名著中的一些片段。所以,在教材中对一些经典理论只能简而概之,但是这种简化会使得学生觉得晦涩难懂,无法把握理论的精髓。二是任何经济理论都有其成立的客观条件,一些教材内容是从西方引进的,与我国国情相许甚远,经济理论不再适用。这样的知识如果没有经过额外的解释传授学生,会使学生头脑僵化,不会随即应变,也不能对理论知识应用到合适的地方,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改进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学的有效途径
3.1提高教师素质
经济学时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是系统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对经济形势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所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应该是首要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就经济类专业专业的教育者来说,教师应该对如今的经济形势有着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能够及时了解。现在是我国经济腾飞的时代,,经济类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中,不断有新的经济问题出现,这叫需要知识的传授者能较快的真对这些经济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并将这些新知识并交给学生。教师的道德素质可以说是一个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所在,而人格魅力也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对教师的思想教育也不可以放松,使得教师成为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唱主角,学生当观众”的这种沿袭多年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显然是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改变过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山,教师在传授学习内容时,可以举出一个案例,然后然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知识来理解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甚至天马行空都可以,只要是学生经过自我独立出来的观点都是值得认同,然后教师再引出隐含在案例中的经济中,学生通过这样的自我探索式的方法学习到的知识,必定印象深刻,而且理解透彻。
3.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中,也是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的。对同一个经济方面的案例,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而且也可以跳脱出经济学的思维,从其他方面入手来买解决经济问题。经济类的学科不像数学一样,有一个确定的答案,经济学的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问题。背景不同、视角不同、关注的点不同,所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要鼓励积极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用不同的碰撞来启发思维,形成创新能力。
总之,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类专业的教育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对素质教育环境下的经济类专业的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本文中提到了一些针对现有问题研究方法,但这远远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新手段、新方法来解决经济类专业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环境下的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会越来越科学,高校也会为社会培养更为优秀的经济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美]苏智欣.等中美高等学校学科教育比较研究[J].肖干田,译.西藏大学学报,1998(2):125.
[2]逄锦聚.从宏观与微观结合上把握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5(12):8-10.
[3]张锦梅,等.浅论经济学教学要把握的“三个结合”[J].高等农业教育,2005(7):62-63.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关键词】 经济类专业 教学 高校 素质教育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universities economic class specialized teaching under the Quality education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urrent economic specialty in universities teaching, and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college economy class profess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approaches, and everybody discusses together.
1.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高校经济类专业呼唤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是任何教学不可动摇的根本,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并不是一个有才无品的机械的劳动者,而是品德兼有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在经济类专业中,品德尤其重要。学习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将来大多从事于金融有关的行业,而这是一个面对诱惑比较多的行业。在日复一日的与金钱打交道的过程中,如何能做到克己奉公,公正无私,能抵御金钱的不良诱惑,这是经济类的学生在校要学的一课,也是我们的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所具备的功能。从我国目前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状况来看,是具有两面性的。好的一方面是,素质教育开展以来,各项措施的实施已初见成效,学生创新能力的得到提高,学生知识面逐渐拓宽,学生视野的开阔得多,都是素质教育实施后取得的成果。但是另一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素质教育有些措施只涉及到高校一些表层的东西,表层下的实质并没有完全动摇到,我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这是高校教育出现以来形成的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想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转变过来,明显是不现实的,这也是我们的高校素质教育必然会受困的地方。所以,在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高校经济类的专业呼唤着教学改革,期待经济类专业的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计划经济为素材,而是应该更贴近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的环境,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来逐步完成。
2.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点,具有不同的教育规律,教学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对与经济类专业学生而言,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基本构架,所以,一套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高校经济类专业的教学还存在一些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不相符合之处。目前,在我国大学从事本科经济类教学工作的教师或是教授,对经济有着透彻而深刻的人并不多,大多只是对经济方面的理论知识有较多的掌握,对现代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有着系统认识的教育者或是自觉的研究和实践的更是屈指可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需要的是经济学科内容是多元化、互相交融、时时更新的,如此闭塞的教学者传授的知识充其量只是搞理论研究而已,遇到实际的经济问题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了。那么,这样的高校经济类专业的教学显然是不称职的。笔者认为,现在探讨本科专业教学方法体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而首先要做的是问题出在哪里,才能对症下药。下面是在素质教育环境下的我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对学生课外时间的有效利用
高校的经济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学习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所有的教学都是以课堂为中心展开的,出在一种封闭式的教学环境中。与其他专业的教学模式比较起来,经济类专业的教学在高校中基本是归于文科类的,所有的学习都是根据课本来的,根据课本来记忆、来理解。而没有像工科专业那样,会有一些试验课,通过实际的操作来理解所学内容。经济类的专业虽不能像工科专业一样,通过机械的操作来完成对学科的深刻认识,但这并不是意味着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就不需要走出课堂。恰恰相反,经济类的学科是应用性极强的,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的,而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所以这种只围绕课堂的教学方法显然是有悖于我们的教学目标的。虽然,个别课程也组织一些教学参观、实践或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但这远远不够,只能起到点缀的作用。这种参观式的教学有时只要为了证明课本知识的正确性而已,并没有对学生认识现实中的经济活动起到作用,而且这种参观会导致教师对课外教学实践的忽视,他们往往会认为这种参观就算课外实践教学了。考虑到今天的经济是往多元化发展,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越来越多,如果只是学生还只是满足于课堂,课外时间没有很好的加以利用,来补充经济上实践的部分,这样下去的教学结果令人担忧。
2.2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的教育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还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育,即使在高校中,这种教学模式也是占主体地位的。原因是双方面的,学生从小接受的就是这种模式,已经习惯,不可能马上转变过来;而教师也大多也是整堂课都是一个人在讲,完成他的教学任务。这样一个双方不能良好互动的状态,是历史残留问题,这就相当于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基本是教师在唱独角戏。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了。在我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主角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十分普遍,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这种教学方法对建立关于经济学科的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一定程度上打开学生的思维也是有作用的,但是缺陷也是不可否认的:一方面,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的思维需要紧跟着老师的思维转动,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完全处在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思维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将教学的过程变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学生只是一个接受书本知识的对象,教学目标不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变成了传授知识。这样下来,学生只会一味的死记硬背,自我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不利。 2.3忽视对教材缺陷的弥补
有一句话叫: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说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哪怕是名家编写的教材,也可能有疏忽或是不完备之处。如果只是一味的根据课本教学,而不能跳出课本的范围,我们的学生永远是在编者之下的,但是我们的教育是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需要的是更为广泛的知识。目前高校经济类的教材都有一些问题:一是许多教材都是根据一些名著编写的,但是由于教材篇幅有限,只能取众多名著中的一些片段。所以,在教材中对一些经典理论只能简而概之,但是这种简化会使得学生觉得晦涩难懂,无法把握理论的精髓。二是任何经济理论都有其成立的客观条件,一些教材内容是从西方引进的,与我国国情相许甚远,经济理论不再适用。这样的知识如果没有经过额外的解释传授学生,会使学生头脑僵化,不会随即应变,也不能对理论知识应用到合适的地方,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改进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学的有效途径
3.1提高教师素质
经济学时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是系统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对经济形势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所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应该是首要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就经济类专业专业的教育者来说,教师应该对如今的经济形势有着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能够及时了解。现在是我国经济腾飞的时代,,经济类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中,不断有新的经济问题出现,这叫需要知识的传授者能较快的真对这些经济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并将这些新知识并交给学生。教师的道德素质可以说是一个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所在,而人格魅力也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对教师的思想教育也不可以放松,使得教师成为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唱主角,学生当观众”的这种沿袭多年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显然是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改变过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山,教师在传授学习内容时,可以举出一个案例,然后然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知识来理解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甚至天马行空都可以,只要是学生经过自我独立出来的观点都是值得认同,然后教师再引出隐含在案例中的经济中,学生通过这样的自我探索式的方法学习到的知识,必定印象深刻,而且理解透彻。
3.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中,也是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的。对同一个经济方面的案例,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而且也可以跳脱出经济学的思维,从其他方面入手来买解决经济问题。经济类的学科不像数学一样,有一个确定的答案,经济学的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问题。背景不同、视角不同、关注的点不同,所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要鼓励积极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用不同的碰撞来启发思维,形成创新能力。
总之,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类专业的教育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对素质教育环境下的经济类专业的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本文中提到了一些针对现有问题研究方法,但这远远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新手段、新方法来解决经济类专业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环境下的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会越来越科学,高校也会为社会培养更为优秀的经济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美]苏智欣.等中美高等学校学科教育比较研究[J].肖干田,译.西藏大学学报,1998(2):125.
[2]逄锦聚.从宏观与微观结合上把握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5(12):8-10.
[3]张锦梅,等.浅论经济学教学要把握的“三个结合”[J].高等农业教育,2005(7):62-63.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