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幼儿游戏与幼儿的发展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h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孩子从婴儿时期进入幼儿时期后, 由于自身动作及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以及独立性的增长, 渴望参加社会活动的愿望便逐渐产生。但因受本身知识、经验和生活能力的限制, 又使他们不可能真正地参与到成人的活动之中来, 所以游戏便成了最受孩子欢迎的活动。孩子通过游戏对其身体的认知、社会认知以及情绪与情感等等的发展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幼儿在的游戏需要镇南关能否得到满足,游戏能否真正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取决于成人社会的支持与保障,但目前学前教育中有一种忽视游戏的倾向。因而承认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并保证这种需要能得到满足,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幼儿观和教育观,要求我们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式及手段,保障幼儿能有愉快而有益的自由活动,使其在游戏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幼儿游戏的特点
  (一)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的活动。
  游戏是适应幼儿心理需要的一种自主的活动,它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和宽松的气氛。因此, 幼儿乐意参与其中, 并会积极主动地在游戏中发挥主体作用。游戏的进行在于游戏本身,幼儿游戏是为了好玩, 而并非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它更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在这种游戏中, 游戏的主体并非是带着某种特定的目的去游戏的, 他们的兴趣只在于游戏的过程本身。
  (二) 游戏具有较强的易变性和一定的社会性。
  与真实的生活活动相比, 幼儿的游戏总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展开的。这种游戏虽然是虚拟的和想象的, 但也有社会生活的基础,即幼儿的游戏也具有它的社会性, 一定的时代、地区、文化、习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影响幼儿的游戏,游戏是周围生活的反映。
  (四) 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
  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刻意要达到的目的, 所以就减轻了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给游戏者带来的紧张和心理上的压力。幼儿的游戏一般都会是成功的, 即使不成功也会因为这种游戏是假的而更容易使游戏者接受失败。因而在游戏中, 幼儿的成功体验总能强于失败的体验, 幼儿总是处于愉悦的情绪体验之中的。
  二、幼儿游戏的价值
  (一)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幼儿身体的发展和体质的增强,不仅需要合理的营养与充足的睡眠, 而且需要适当的锻炼。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肢体,包括其动作的协调性与运动技能。幼儿在户外进行的攀爬、追逐、跳绳、滑滑梯、荡秋千、拍皮球等运动性游戏, 可以锻炼幼儿大肌肉群的运动能力, 促进幼儿对运动控制的能力、协调性与灵活性等。游戏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可以使幼儿情绪愉快,因而有益于幼儿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幼儿的游戏除了能引起情绪上的愉悦外,往往会有不少新的发现就说吹肥皂泡吧,勤于思索的孩子就会纳闷儿:为什么泡泡一定是圆的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漂亮色彩呢?这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科学道理这样,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好奇竟同科学道理结合在一起时,心理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二)有益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一方面,游戏可以丰富并巩固幼儿的知识。幼儿在游戏中对游戏材料的摆弄和操作, 有助于丰富和巩固幼儿对有关物体的性质及物体间相互关系的认识; 幼儿在与伙伴共同做游戏的过程中, 能够获得并加深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另一方面,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总是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他们积极地感知和观察游戏中的玩具和游戏伙伴, 记忆游戏中各自的角色、游戏的内容和游戏的情节。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记忆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等均能得到锻炼。再一方面,游戏还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中,幼儿要学会自我成长、自我探索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游戏总是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融为一体的。游戏锻炼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判断能力。比如,在游戏的过程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才能体会游戏所带来的乐趣,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手段之一。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以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 。幼儿不仅从外界吸取知识经验,而且还想把自己头脑中的丰富想象表达出来,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 可见创造能使游戏顺利开展是游戏发展的动力,同样游戏能调动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游戏既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同时智力的提高又能够有能力来顺利进行游戏
  (三)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首先,把游戏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首先应当给游戏下定义。这是认识游戏必须解决的前提性、基本性的问题。游戏,一直是诸多学科长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之一。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对游戏做了实证性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定义与界说。如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和德国思想家席勒认为游戏是消耗乘 余能量的一种方式。幼教之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
  其次,游戏是幼儿从事社会性交往的主要形式, 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社会性交往的技能, 有助于幼儿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 有利于幼儿学习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 这会为幼儿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我们在帮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创新,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充分体验创新的乐趣如在搭积木时,他们能搭建出更漂亮的图形。幼儿在游戏时往往还会有美的创造如他们在折叠手工纸粘贴树叶,制作玩具 捏橡皮泥等过程中都能显示出他们智慧和审美观。我们还可以在变废为宝中,教会孩子成功地做房子或者鲜花,又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加强。
  (四)提升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在游戏中, 幼儿的成功体验多于失败的体验, 这有利于使幼儿产生成就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们可以通过对漂亮玩具的认识和摆弄, 通过在美化了和人性化了的环境中的游戏, 来培养幼儿对自然、对社会生活、对艺术的认识和感受能力, 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角色游戏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一些需要大肌肉群参与其中的游戏还有利于使幼儿释放他们的焦虑、愤怒和紧张等消极情绪。但是在此时我们也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那就是教师要根据游戏的开展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教育过程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游戏过程里,教师应是游戏伙伴首先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 在教育的范畴里,游戏意味着教育的要求与幼儿的意愿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游戏。之所以受幼儿的喜爱,取决于它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身体和精神上能够得到放松。在游戏中可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各种能力的发展。游戏还可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观念。所以我们在幼儿教学中,要把对游戏的环节加以重视,充分体现游戏的价值,此时教师参与到游戏中要根据不同的游戏情况而定,一般是当游戏过程出现困难或不顺利的时候,及时参与到游戏中,促进情节的发展。如:在开展“美味早餐”主题的游戏时,出现了全体幼儿当“服务员”忙于制作早餐没有人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早餐品种,我就以“客人”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引导“服务员”向大家介绍各种早餐的特点。即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又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创造幼儿游戏条件
  为了实现游戏在幼儿教育作用的最大化,首先,有必要号召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从心理上意识到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意义;其次,为了保障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要尽可能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幼儿园要为幼儿游戏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建设安全舒适的游戏场地,制作和购买优质的玩具教具,并且要对场地和玩具定期消毒;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和日常生活尽量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每天保证幼儿有一定的专门游戏时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教师对于幼儿的游戏加以适当的引导,而非干涉,在游戏中教师是参与者 合作者幼儿的游戏伙伴,这是保障幼儿游戏的心理条件;在家庭里,有条件的要尽量为幼儿开辟游戏区,让幼儿有专门的游戏场地 ,为幼儿的游戏投入一些资金,让幼儿在家里也能享受到游戏的快乐;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做幼儿游戏的伙伴,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更加要多与幼儿游戏;社区的文化生活活动应该要充分考虑到幼儿游戏的需要,社区的建设要有一定可供幼儿游戏的器材,提供特定的场地供幼儿
  进行室内外游戏;基于现在家庭独生子女比较多的现象,社区不定期地召集幼儿到一起游戏,组织一些集体幼儿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游戏过程里,教师应是游戏伙伴首先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 在教育的范畴里,游戏意味着教育的要求与幼儿的意愿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游戏。之所以受幼儿的喜爱,取决于它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身体和精神上能够得到放松,在游戏中可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各种能力的发展 游戏还可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观念 所以我们在幼儿教学中,要把对游戏的环节加以重视,充分体现游戏的价值游戏与幼儿的生活、学习是息息相关的,游戏在促进幼儿的身体语言智力情感创造力等各个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对于幼儿园教育,要尽可能地使幼儿学习生活游戏化,让游戏渗透到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游戏的价值和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问题。  关键词:应用 数学  一、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初中数学大纲中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
期刊
【摘要】:在进行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发生变化,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倡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和豁达、平和、宁静的心境。  【关键词】:环境教育 环境意识  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来进行这方面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点入手:  首先,在
进入初中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因此重视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要点及内容谈几点拙见。  一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各种物质文化的传播渠道、速度都得到扩宽与提速,社会成员对新鲜事物的消费需求与消费层次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目前各国政府都致力于对本国公民需求的消
现代数学教学越来越着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未来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技术革命的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下面谈谈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
期刊
英语教学是学生掌握英语语言项目的过程,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交际统一整体。一个灵活、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对象,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习目标;可以提高学生认知领域里的思维活动,能力领域里的训练活动,情感领域里的心理活动。因此,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灵活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上探索和运用新的、好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必要的更是必需的。根据自己
【摘要】在很多人看来,上语文课历来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多上一节少上一节课对学生的成绩而言是没有什么关系的。甚至有的学生因为特别原因一个没有上过语文课但他的语文成绩依旧如故。一些学生也认为语文课是所有的课程中最无聊最没劲的,因而对语文缺少激情缺乏兴趣。但我们试想,又有那些人会对一个本来就缺乏趣味的课堂会听得津津有味呢?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如何让学生改变以往对语文的看法,如何将生动有趣这位
目前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初中教师都很积极地参见了这场改革。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觉得怎样在实验教学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最大关键。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提出,一方面是物理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
期刊
目的:通过对海洛因代谢物6-单乙酰吗啡及阿片类治疗药剂纳洛酮的色谱过程的筛选,分离两种物质且其线性、重复性、回收率满足要求.方法: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选择不同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