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阅读课的“语文味儿”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把语文课上得有实效,就要讲语文课的语文味儿,语文阅读教学的语文味儿,应在于对文本的有效解读,在于阅读课堂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有损语文味儿的现象,笔者试做分析:或片面追求风格,误伤语文课的语文味儿;或教学用语失当,触伤了学生的自尊;或理解有失偏颇,刻意地追求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
  【关键词】语文味儿 有效性
  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怎样刻出人的脸。雕刻家回答,把不是脸的地方去掉。这个故事也很适合语文教学:怎样能让语文课呈现出语文的美,就应该把不是语文的地方去掉。非常佩服于漪老师关于语文课的一段精辟入理的论述:“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带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味盎然,获得艺术享受。”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感到语文课还是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或片面追求风格,误伤语文课的语文味儿;或用语失当,触伤了学生的自尊;或理解有失偏颇,刻意地追求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或过于随意,伤及文本本身的美。这些欠美伤美的败笔,造成了语文味儿的欠失。对此,笔者作以下分析。
  一、片面追求语言风格,伤及文本解读的语文味儿
  有的老师钟情于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追求一种舞台效应,反而造成语文味儿的缺失。因为只有在该幽默的时候才幽默,该风趣的时候才风趣,风趣幽默要切合文本本身。如果文本的感情基调是伤感的,你却要来个“幽它一默”,那可能是对“美”的一种亵渎。正如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所言:“插科打诨,须作得技巧,又下得技巧——若略涉安排勉强,使人肌上生栗,不如安静过去。”比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对学生对话的点评随口说了一句歇后语“屁股上挂水壶——有一定的水平”,引得学生哄堂大笑,这对文本的感情性来说不是大煞风景吗?听课的老师又怎能不“肌上生栗”呢?凡事要有个度,如果一味风趣幽默,也会影响表达的准确性,甚至伤害了对文本的解读。如教学《 <陈毅市长>选场》,有位老师在谈及陈毅说服了齐仰之时,随意地说“陈毅忽悠了齐仰之”,其中“忽悠”一词就用得不妥,既有伤陈毅的形象,也不符合文本实际,实际上是陈毅的正直、坦诚、睿智幽默感到了爱国化学家齐仰之。还有位老师在解说陈毅做齐仰之的思想转化工作难度之大时,引用了古时衙门官场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俗语,而且说“要想突破齐仰之的三道防线,对马上将军陈毅来说,真是太难了”。这里虽有风趣的成分,能博得学生一笑,却是对话语的不负责任——陈毅,一代儒将,曾任共和国的外交部长,怎能一句“马上将军”了事?且引用官场俗语也有失大雅。
  二、教学语言失当,有伤阅读课的“语文味儿”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语言是鼓励性的、赏识性的,且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位老师在学生读完课文后,说了这样一段过度的话:“同学们七嘴八舌读完了以后,我有一个问题,这里的“七嘴八舌”用得有失水平——学生听了这个词后会怎样想呢?也有的老师无意中会揭学生的短,或揭学生的老底,如“王林同学上次默写这几首诗的时候,我记得是出现了五个错别字,我们今天还是请他来默写这几首诗,看看他的表现如何?”其实你的目的如何,王林同学大概也不能接受,甚至产生反感——你是在接他的短。在如一种说法:“你上次考得好,你自己也知道其中的原因,如果不是靠那位尖子生,你可能不会考出那样好的成绩,这次你可能不会很幸运了,要靠自己努力啊!”这样的话虽说语重心长,可是这位同学会作何感想呢?
  教给学生以一定的语言能力,首先教师要有一定的语言水平。不是说语文课就需要专业术语满天飞,但语文教师需要专业化的语言,不能土俗、随意,没有“语文味儿”。当然语言功夫也不是短时间就可以炼成的,我们也不一定非得拥有多高水平的口才,但作为语文老师,话到嘴边,确实应该三思——思考用哪种方法才能表达得恰到好处。新课程标准提出“不能用专业术语来考学生”,但不是说就可以不讲“专业术语”,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笔者认为还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的。学生一时不能领会一些概念的意思,我们可以换一种比较通俗的说法(但不是土俗)。比如在七年级,你让学生把反问句变为肯定句,学生听来可能不甚理解,就可以这样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你能换一种说法么?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比如表达“自己不明白,怎能让人家明白”这个意思,可以这样说;也可以说“自己稀里糊涂,怎能让人洞若观火”;还可以说“以己昏昏,怎能使人昭昭”。比较来说第一种说法就很土俗。
  点拨语言不到位,也影响了语文课的美。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点拨到位。如若不能认真听取学生发言,或教师自己还没弄清楚问题的答案,就不要轻率地进行点拨。如教学《白杨礼赞》,学生质疑:课文第三段中有一句话:“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的一排——不,或者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这句话中的“一排”“三五株”“一株”,呈递减排列,连“一株”白杨树都足以使人改变“恹恹欲睡的情绪”,充分表现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意义,递减的排列实质上愈深化了内容的表达。
  三 随意解读文本,破坏了文本自身的美
  新课程倡导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就是对学生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尊重。但不是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必须重视对文本本身的尊重,不是学生的任意发挥都可以报之以不负责任的肯定。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威尼斯商人》一文,其中对夏洛克这个人物性格的解读就离题太远。夏洛克本是世界“五大吝啬鬼形象”之一,是一个贪婪、吝啬、爱财如命的高利贷者,教师理应引导学生对这个主导性格进行深入的理解。可还没有让学生把握要领,就过渡到夏洛克作为一个犹太人而遭受歧视,应予以同情等方面的理解上,有的同学甚至“生成”到民族仇恨、教会斗争的层面上,并妄加讨论,实在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更不能放任自流,任意生成。比如南京师范大学吴永军教授在他的讲座《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中所提到的一个笑话,有位老师教学《塞翁失马》,学生生成的问题竟有“塞翁失马”的马是公马还是母马。像这样的生成还有什么语文味儿呢?正像吴教授所说:这是瞎生成,这不是“语文”,连“关于语文”都不是。笔者也曾听一位老师上《送你一束转基因花》,由“基因”一词生发开去,大谈“基因”、“物种退化”、“混血儿”、“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等等,一堂课大部分时间花在这些与文本没什么关系的讨论上,看起来很热闹,但这可不是一盘大杂烩啊?大杂烩怎能是语文味儿呢?
  对文本解读的语文味儿,还要求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文学底子,不能一味追求文化色彩,让学生艰深莫测,如坠云里雾中。比如一位老师教学《论美》一文,举出一些实例来论证“内在美”的重要。其中谈到“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是一位扁鼻、阔嘴、突眼、拖着罗汉肚子的重量级丑星,可是他的哲学思想永远放射着光辉。”“启蒙大师伏尔泰天生胎气不足,狐狸似的长鼻、金鱼眼和老妪般的瘪嘴,使他堪称世界上最丑的人,可他是百科全书似的思想家。”“伟大的德国诗人康德身高一米五二,右肩内曲,左肩下塌,眉宽,颧突,面色潮红。真是其貌不扬,可他的名气却四海传扬。”荀子说:“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老师的这段话可谓文化味儿十足,也是用心良苦。但是学生没有这样的文化积淀,因此就不能产生共鸣。超乎学生已有知识或理解能力之上,也是一种对文本的解读,也有损语文课的语文味儿。
  语文阅读教学要想表现出浓浓郁郁的语文味儿,需要语文老师把话说得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解读得美,师生在课堂上有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语文老师需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把不是“脸”的地方去掉,正确准确地解读文本,形象生动地美化教学语言,让学生获取美感享受,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受到优美语言的熏陶感染。
  【参考文献】
  1.于漪著《我和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吴非著《不跪着教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辉《关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学习》《江苏教育》2007年第二期
  4.吴永军《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省骨干教师提高培训讲座
  5.吴忠豪《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连云港市第三届小学语文有效教育研讨会讲座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镇中
  311800)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目标概括来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提倡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高中物理是一个较难科目。学习高中物理不能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课改的深入,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现阶段怎样才能有序高效的进行物理教学呢?  一、熟悉教材  新课程理念指出一切教学的中心是新课程标准,教材只是实现这一中心目标的物质资
期刊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本节课创设储蓄罐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小组合作意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内容】  和差问题  【教学目的
期刊
在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中,基本上由教师控制着整个课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仅是被动学习、封闭式学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下面就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势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谈谈本人
期刊
做班主任近10年了,每天在忙碌中也不断的思索,如何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同时又让自己更轻松。才发现班主任工作其学问真是博大精深,一路走来,有时觉得自己当班主任是游刃有余,无比成功自信满满,可有时却又截然相反,觉得自己当班主任很无能,学生的那么多缺点我都束手无策,无可奈何。所以班主任工作的经验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下面我只从六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见解,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在探索中让班主任工作更
期刊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教材编写原则也明确强调了思想性原则:英语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此可见,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起着手足轻重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1.根据教材,渗透德育内容  初中
期刊
编号:G40(2012)4-01-03  作者:王培军  课堂改革,越来越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变传统的一言堂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我要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的越好,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越能得到充分发挥。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想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必须做好几个关注:  一、关注课堂的教学活动积极调动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一、情感是学生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因素  有人曾调查了参加第一到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科学竞赛的学生对九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情况,其中居于前四位是科学、数学、语文、外语
期刊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幼儿教育的对象都是3-7岁的孩子,
期刊
音乐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音乐教师关于“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理念不应该停留在笼统的认识上,需要教师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目光,行动起来,把它真正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  一、围绕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音乐教育要符合学生的音乐接受心理,我认为要让学生在音乐课中动起来,就应先从学生音乐心理特征出发。只有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紧紧抓住和围绕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期刊
摘要:案例教学把真实而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体现了新课改的的要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例”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目的,在实行智育的同时实施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关键词:中学 新课改 反思 感悟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