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数学文化的灌输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科发展等意义重大。目前,很多教师不重视数学文化,采用的依旧是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文章研究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旨在创新教学模式,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其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1-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1.044
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令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成为教师和家长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将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等融入课本知识点,让呆板理性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数学文化的概念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当前,很多学者都对数学文化进行了科学性和理论性的定义。广义上的观念认为数学文化包含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狭义上的观念认为数学文化主要是指数学思想、精神、方法、思维和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1]。
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
(一)顺应课程变革的需要
新课标把数学教学目标里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增加了对学生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注意灌输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注重各科之间知识的融合[2]。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是顺应新课标要求的明智之举。
(二)小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3]
数学知识的学习基本上贯串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夯实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课堂中单纯地灌输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很难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如果从数学文化的视角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推理计算能力的同时,感受数学丰富的文化底蕴,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思维的奇妙,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三)促进教师数学专业素养的提升
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的做法,对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数学文化在教学中能否得到成功渗透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就是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师本身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数学的发展史,了解目前最前沿的学术动态,还需要广泛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容,深入体会数学文化的内涵,才能游刃有余地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从而打造优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数学教学中文化因素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自身数学文化素养的欠缺
信息时代,知识飞速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质,掌握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才能游刃有余地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教师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不高,势必会影响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通过调查发现,年长的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普遍学历不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对数学文化的认识较为浅薄;年轻的教师虽然认同数学文化,但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严重制约着数学文化教学的发展。
(二)渗透数学文化的意识薄弱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部分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文化的重视度比较低。部分教师认为数学文化太过抽象,离实际教学较远,对学生来讲可有可无,我们只需把课本上的基本知识点和考试经常出现的考题讲明白即可。現在数学课本上的数学文化知识点基本以阅读拓展的方式出现,很多教师采用让学生读一读稍作了解的方式来教学,更有甚者直接忽略这部分内容,认为这部分内容浪费课堂时间。教师不重视数学文化方面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教学评价环节缺少数学文化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基本以教学评价标准为导向。现阶段教师的评价体系中缺乏对文化因素的考核,教师在课堂中的数学文化渗透效果比较抽象,很难找到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另外,数学文化虽然已经出现在学生的试题中,但是数量较少,常规的数学知识依旧是测试的重点,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考核指标。基于此,大部分教师坚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灌输和常规习题的训练上,把数学当作一种计算工具,制约着数学文化在课堂中的渗透。
四、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措施
数学文化作为数学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各个层面采取措施去促进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
(一)在课堂导入环节渗透数学文化
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精彩的导入。教师在导入环节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对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很大。小学生在经历过愉快的课间活动后,并不能立刻投入到上课的氛围中。为帮助学生成功转移注意力,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让导入变得生动有趣,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文化被潜移默化地融入教材内容中,以“生活中的数学”“你知道吗”等方式出现。这些内容生动有趣,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如教学“认识算盘”时,可先讲解我国古代计数工具的发展史,既能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文化
数学号称“思维的体操”,其知识本身包含大量的推理与运算,素来以“枯燥乏味”著称。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课堂专注力和自控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地创设兴趣点,把抽象的概念和运算讲具体。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和文化因素充分融合起来,以情境创设、故事讲述等方式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点变得生动活泼,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介绍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的原理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体会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教学“克和千克”时,可引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斤和两作为拓展和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体会到质量单位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三)在设计练习题时融入数学文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现在很多学生存在一个观念误区,认为数学只是一些枯燥数字和符号的组合,不具备生活意义。小学生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不应该脱离生活情境存在,数学应该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师每天除了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常规作业外,可以适当设计一些与数学文化相关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联。
如学习完“平均分”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平均分水果、分筷子,感受“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学完“认识时间”后,可以让学生回家自己辨认钟表时间;学完“角”后,布置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各种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让他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四)在教学评价环节融入数学文化
目前,数学文化没有得到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评价环节对此并无明确要求。一般来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以教学评价标准为导向的。可以在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增加与数学文化相关的考评指标,也可以在学生的成绩考核里加大数学文化所占的比重。如果教师的绩效考核指标对数学文化作了明确要求,会促使教师在思想上重视数学文化。
数学试题的内容不应该是枯燥烦琐的理论知识,它需要体现人文情怀。在设置数学试题时,可以把数学文化的內容充分融入进去,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可以在试题中增加数学史的内容;也可以设置拓展类的题目,让学生通过黄金分割点、对称和旋转等,设计美丽的图案;还可以把“体育运动、超市购物、参观博物馆”等生活场景用来出与数学有关的考题。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附加类型的题目来考查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如可以通过求多边形的面积来考察学生的转化思想等。评价模式的变革带动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文化教学的发展。
(五)在数学实践作业中融入数学文化
新课改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在每个学期至少布置一次数学实践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思考、探索、实践。这种类型的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布置的实践作业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重要性。
如在教学完“复试条形统计图”后,可安排学生开展一次“营养午餐”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三餐入手,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课前首先播放营养专家的建议,然后提供统计表,让学生自己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继而提出问题后解决问题。这类作业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整体素养帮助很大。
五、结语
数学文化已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是大势所趋。广大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充分挖掘数学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打造高效课堂,让枯燥、理性的数学知识变得活泼、感性,让学生们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顾沛.南开大学数学课程十年来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校研究,2011(9):92.
[2]吴谦.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3]高红琴.分析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文化启蒙[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64.
[责任编辑 张宏丽]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1-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1.044
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令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成为教师和家长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将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等融入课本知识点,让呆板理性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数学文化的概念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当前,很多学者都对数学文化进行了科学性和理论性的定义。广义上的观念认为数学文化包含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狭义上的观念认为数学文化主要是指数学思想、精神、方法、思维和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1]。
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
(一)顺应课程变革的需要
新课标把数学教学目标里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增加了对学生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注意灌输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注重各科之间知识的融合[2]。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是顺应新课标要求的明智之举。
(二)小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3]
数学知识的学习基本上贯串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夯实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课堂中单纯地灌输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很难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如果从数学文化的视角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推理计算能力的同时,感受数学丰富的文化底蕴,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思维的奇妙,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三)促进教师数学专业素养的提升
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的做法,对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数学文化在教学中能否得到成功渗透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就是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师本身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数学的发展史,了解目前最前沿的学术动态,还需要广泛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容,深入体会数学文化的内涵,才能游刃有余地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从而打造优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数学教学中文化因素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自身数学文化素养的欠缺
信息时代,知识飞速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质,掌握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才能游刃有余地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教师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不高,势必会影响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通过调查发现,年长的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普遍学历不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对数学文化的认识较为浅薄;年轻的教师虽然认同数学文化,但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严重制约着数学文化教学的发展。
(二)渗透数学文化的意识薄弱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部分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文化的重视度比较低。部分教师认为数学文化太过抽象,离实际教学较远,对学生来讲可有可无,我们只需把课本上的基本知识点和考试经常出现的考题讲明白即可。現在数学课本上的数学文化知识点基本以阅读拓展的方式出现,很多教师采用让学生读一读稍作了解的方式来教学,更有甚者直接忽略这部分内容,认为这部分内容浪费课堂时间。教师不重视数学文化方面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教学评价环节缺少数学文化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基本以教学评价标准为导向。现阶段教师的评价体系中缺乏对文化因素的考核,教师在课堂中的数学文化渗透效果比较抽象,很难找到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另外,数学文化虽然已经出现在学生的试题中,但是数量较少,常规的数学知识依旧是测试的重点,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考核指标。基于此,大部分教师坚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灌输和常规习题的训练上,把数学当作一种计算工具,制约着数学文化在课堂中的渗透。
四、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措施
数学文化作为数学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各个层面采取措施去促进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
(一)在课堂导入环节渗透数学文化
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精彩的导入。教师在导入环节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对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很大。小学生在经历过愉快的课间活动后,并不能立刻投入到上课的氛围中。为帮助学生成功转移注意力,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让导入变得生动有趣,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文化被潜移默化地融入教材内容中,以“生活中的数学”“你知道吗”等方式出现。这些内容生动有趣,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如教学“认识算盘”时,可先讲解我国古代计数工具的发展史,既能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文化
数学号称“思维的体操”,其知识本身包含大量的推理与运算,素来以“枯燥乏味”著称。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课堂专注力和自控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地创设兴趣点,把抽象的概念和运算讲具体。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和文化因素充分融合起来,以情境创设、故事讲述等方式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点变得生动活泼,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介绍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的原理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体会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教学“克和千克”时,可引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斤和两作为拓展和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体会到质量单位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三)在设计练习题时融入数学文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现在很多学生存在一个观念误区,认为数学只是一些枯燥数字和符号的组合,不具备生活意义。小学生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不应该脱离生活情境存在,数学应该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师每天除了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常规作业外,可以适当设计一些与数学文化相关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联。
如学习完“平均分”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平均分水果、分筷子,感受“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学完“认识时间”后,可以让学生回家自己辨认钟表时间;学完“角”后,布置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各种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让他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四)在教学评价环节融入数学文化
目前,数学文化没有得到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评价环节对此并无明确要求。一般来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以教学评价标准为导向的。可以在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增加与数学文化相关的考评指标,也可以在学生的成绩考核里加大数学文化所占的比重。如果教师的绩效考核指标对数学文化作了明确要求,会促使教师在思想上重视数学文化。
数学试题的内容不应该是枯燥烦琐的理论知识,它需要体现人文情怀。在设置数学试题时,可以把数学文化的內容充分融入进去,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可以在试题中增加数学史的内容;也可以设置拓展类的题目,让学生通过黄金分割点、对称和旋转等,设计美丽的图案;还可以把“体育运动、超市购物、参观博物馆”等生活场景用来出与数学有关的考题。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附加类型的题目来考查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如可以通过求多边形的面积来考察学生的转化思想等。评价模式的变革带动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文化教学的发展。
(五)在数学实践作业中融入数学文化
新课改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在每个学期至少布置一次数学实践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思考、探索、实践。这种类型的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布置的实践作业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重要性。
如在教学完“复试条形统计图”后,可安排学生开展一次“营养午餐”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三餐入手,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课前首先播放营养专家的建议,然后提供统计表,让学生自己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继而提出问题后解决问题。这类作业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整体素养帮助很大。
五、结语
数学文化已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是大势所趋。广大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充分挖掘数学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打造高效课堂,让枯燥、理性的数学知识变得活泼、感性,让学生们在良好的文化熏陶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顾沛.南开大学数学课程十年来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校研究,2011(9):92.
[2]吴谦.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3]高红琴.分析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文化启蒙[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64.
[责任编辑 张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