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已于2000年进入老年型国家,再过30多年,将迎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人口结构老龄化已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诸多挑战,或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问题。人口老龄化将通过消费结构、就业结构等方面影响着我国的产业结构。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发展比较优势产业与加快第三产业的转型相结合。利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的升级。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升级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人口结构迅速老化,“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成为经济“新常态”的九大特征之一。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末,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 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4.9%。根据联合国2012 年的预测,2050 年这一比重将到30%~40%,届时,每3 个人中就有1 个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2014 年末,我国65 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已上升至10.1%。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的发展,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人口老龄化在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从分地区的情况看,我国东部地区人口老年化进程快于中、西部地区。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已逐步转变为老年社会的年龄结构。。中国人口老龄化与人口不断膨胀并存,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方式,使控制人口数量与缓解人口老化之间存在突出的矛盾,人口老龄化更具有“中国特色”,也使得中国的人口问题变得扑朔迷离。
二、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劳动力的供给角度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劳动力人口年龄偏大占比加大,将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双重影响。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短期内我国劳动力资源数量与青壮年劳动力相对充足,劳动力老化程度和总抚养比均相对较低,能够保持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增长率,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协调发展与合理布局。但从长期来看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由于文化素质与劳动技能偏低的制约, 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受制于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不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劳动了的需求。
(二)劳动力的消费结构方面
不同年龄段的消费结构和消费量不同,消费方式也大有区别。对于老年人口来说,其消费倾向、消费行为等方面都具有与其他年龄人口不同的特点,这也决定了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结构。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这种消费结构性将影响到产业结构的演化。因此,老龄化的人口结构状况和变动趋势必将通过消费结构的变化引致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动。因人口老龄化而带动的以老年人服务为目标的老年产业的需求,将有效地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有助于调整国民经济增加值的产业结构,并有力促进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实质上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实现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三、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 产业结构的政策分析
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从劳动力供给、消费结构等方面影响着产业结构,我国产业升级的节奏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显得过于缓慢。针对这些情况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重视人力资本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随着老龄化的出现,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济发展也由对“人口红利”的依赖转向对“人力资本”的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向了依靠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上来也要加快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充分发挥劳动力的潜能。,我国应继续加大对教育及科研行业的投入,把原来追求劳动力数量转换为强调劳动力质量,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创新性人才,提高劳动力的充分利用率,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加速推动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人口老龄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会有力地促进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目前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中,社区、家庭和个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一般占50%以上,我国目前只占20%左右。人口老龄化带动发展的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老年医疗、老年保险等行业除外),包括社区服务业、家庭服务业、个人服务娱乐等,服务项目比较简单易做。这些行业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比较低,适合质量不高的劳动力就业需求。但这也同时决定这些行业的发展主要由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来推动,而与劳动力质量提高的关系不大,将可能促使我國第三产业现存的增加值和就业人员两方面的增长很不协调的局面继续扩展,不容易消除“人数增长较快而每人产值增长较慢”的特征。
(三)大力发展人口老龄化相关产业老龄产业伴随老龄化现象应运而生的,也是老年人口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研制、开发、生产适宜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产品,鼓励和引导老年用品市场的发展。老年人口虽然购买力不强,但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银色浪潮”所形成的需求是不能忽视的。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宏观调控或政府主导的力量,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入民间资本,为老龄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老龄事业的投资。
(四)推进市场化、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体现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为农村地区养老社会化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 杨雪,侯力.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宏观和微观影响研究.人口学刊.2007(7).
[2] 钟若愚.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及借鉴.中国人口科学.2005(12).
作者简介:孔仲岩(1990-),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升级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人口结构迅速老化,“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成为经济“新常态”的九大特征之一。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末,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 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4.9%。根据联合国2012 年的预测,2050 年这一比重将到30%~40%,届时,每3 个人中就有1 个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2014 年末,我国65 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已上升至10.1%。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的发展,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人口老龄化在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从分地区的情况看,我国东部地区人口老年化进程快于中、西部地区。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已逐步转变为老年社会的年龄结构。。中国人口老龄化与人口不断膨胀并存,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方式,使控制人口数量与缓解人口老化之间存在突出的矛盾,人口老龄化更具有“中国特色”,也使得中国的人口问题变得扑朔迷离。
二、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劳动力的供给角度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劳动力人口年龄偏大占比加大,将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双重影响。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短期内我国劳动力资源数量与青壮年劳动力相对充足,劳动力老化程度和总抚养比均相对较低,能够保持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增长率,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协调发展与合理布局。但从长期来看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由于文化素质与劳动技能偏低的制约, 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受制于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不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劳动了的需求。
(二)劳动力的消费结构方面
不同年龄段的消费结构和消费量不同,消费方式也大有区别。对于老年人口来说,其消费倾向、消费行为等方面都具有与其他年龄人口不同的特点,这也决定了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结构。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这种消费结构性将影响到产业结构的演化。因此,老龄化的人口结构状况和变动趋势必将通过消费结构的变化引致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动。因人口老龄化而带动的以老年人服务为目标的老年产业的需求,将有效地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有助于调整国民经济增加值的产业结构,并有力促进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实质上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实现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三、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 产业结构的政策分析
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从劳动力供给、消费结构等方面影响着产业结构,我国产业升级的节奏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显得过于缓慢。针对这些情况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重视人力资本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随着老龄化的出现,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济发展也由对“人口红利”的依赖转向对“人力资本”的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向了依靠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上来也要加快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充分发挥劳动力的潜能。,我国应继续加大对教育及科研行业的投入,把原来追求劳动力数量转换为强调劳动力质量,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创新性人才,提高劳动力的充分利用率,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加速推动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人口老龄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会有力地促进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目前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中,社区、家庭和个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一般占50%以上,我国目前只占20%左右。人口老龄化带动发展的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老年医疗、老年保险等行业除外),包括社区服务业、家庭服务业、个人服务娱乐等,服务项目比较简单易做。这些行业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比较低,适合质量不高的劳动力就业需求。但这也同时决定这些行业的发展主要由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来推动,而与劳动力质量提高的关系不大,将可能促使我國第三产业现存的增加值和就业人员两方面的增长很不协调的局面继续扩展,不容易消除“人数增长较快而每人产值增长较慢”的特征。
(三)大力发展人口老龄化相关产业老龄产业伴随老龄化现象应运而生的,也是老年人口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研制、开发、生产适宜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产品,鼓励和引导老年用品市场的发展。老年人口虽然购买力不强,但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银色浪潮”所形成的需求是不能忽视的。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宏观调控或政府主导的力量,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入民间资本,为老龄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老龄事业的投资。
(四)推进市场化、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体现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为农村地区养老社会化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 杨雪,侯力.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宏观和微观影响研究.人口学刊.2007(7).
[2] 钟若愚.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研究:综述及借鉴.中国人口科学.2005(12).
作者简介:孔仲岩(1990-),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