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上购买了陈慧的新书《世间的小儿女》,收到时已是晚上十点,我还是抓紧时间看了第一个故事。陈慧文如其人,语言朴实,通俗易懂,几乎不用成语,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容易看得进去。陈慧经历独特,是浙江余姚市梁弄菜市场的流动摊贩,摆摊之余进行写作,被称为“菜场作家”。
《养母》一文中,养母时常抱怨养父,因为他抽烟、喝酒、不上进,但就是离不开他。因为他在养母剖腹产遭遇劫难时,对着医生重重一跪,跪出了千山万水的恩情。《大院里的阳光》中,烂醉如泥的父亲范德轩,将懂事的儿女锦玲和锦宁辛苦挣来的钱拿去买酒。《寿二爷》中,寿二爷一辈子独身,原因是他把工作让给了弟弟福满。弟弟娶妻生子,日子过得圆满,对寿二爷照顾不周。寿二爷快咽气时,对弟弟只说了一句话:“唉,福满呀,我好后悔呀!”弟弟问他后悔什么,寿二爷摇摇头,眼睛一闭去了。
除了发生在家乡江苏如皋的沧桑往事,陈慧还记录了很多她在浙江余姚梁弄菜市场摆摊时的见闻。《宋家阿公》中,宋阿公之所以和陈慧成为好友,主要是因为她见到他总是真诚、亲切地打招呼,这让孤单的老人感到温暖。他还在一次路人对她的责难中帮忙解围。《戆头》则写了戆头戆脑的庚宝,把好不容易娶到的妻子气跑了。不知道如何好好工作挣钱和如何教育孩子的庚宝,让人哭笑不得。
看完《陶姨》是一个周五的下午,7月的台风“烟花”已过去,窗外有阳光和虫鸣莺啼。《陶姨》讲的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为护远嫁女儿的周全,带着丈夫从东北来到江苏摆摊卖包子的故事。“人在现实的世界里,总有许多身不由己。”
《世间的小儿女》以纪实散文的方式,辅之小说的技巧,写透了草根百姓的人情世故、酸甜苦辣和生老病死。看她的书,好像在看老家村里人、身边人以及自己的故事。她“用五味杂陈的生活输入,用不加修饰的文字输出,记录一丝一缕的柔情”,排遣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寂寞,还有读者的孤单,感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千千万万的读者。因为很多普通百姓的生活体验是相通的,很容易产生共鸣。
“陈慧的笔力硬,有冷锋芒,没有什么故作浪漫的柔婉样子。陈慧的优势,是用质朴的语言写她的身边世界,写原生态的底层生活,这是坐在书斋里的作家写不出来的,也是沉迷于虚拟空间的网络写手写不出来的。”宁波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袁志坚在书评《生存的底线和文学的合理性》一文中这样写道,“陈慧的文字和她的生活状态一样,真实得有些粗粝,却有一股活力。那是绝处逢生的微光迸射,由内而外,倔强不屈。或者是独处幽暗的热血潜流,难以抑制,有木刻般的冷峻。”
在我眼里,陳慧就像一名混迹菜市场的女侠。她推着卖货的小推车,缓缓走过喧嚣的人群,如同一滴水融入了小河。只是在潮声褪去的时候,她打开底层生活绚丽的百宝箱,把笔变成一把剑,翩翩起舞,直指人心。她笔下的故事缓缓流出,调之以自己的悲悯和柔情,化作一股中年的酒香,或一缕夏日小河边木槿花素雅的芬芳,让人沉醉,让人想要流泪。
(陈慧的故事详见《莫愁·智慧女性》2021年第8期《小贩阿三和作家三三》一文)
编辑 王冬艳 [email protected]
《养母》一文中,养母时常抱怨养父,因为他抽烟、喝酒、不上进,但就是离不开他。因为他在养母剖腹产遭遇劫难时,对着医生重重一跪,跪出了千山万水的恩情。《大院里的阳光》中,烂醉如泥的父亲范德轩,将懂事的儿女锦玲和锦宁辛苦挣来的钱拿去买酒。《寿二爷》中,寿二爷一辈子独身,原因是他把工作让给了弟弟福满。弟弟娶妻生子,日子过得圆满,对寿二爷照顾不周。寿二爷快咽气时,对弟弟只说了一句话:“唉,福满呀,我好后悔呀!”弟弟问他后悔什么,寿二爷摇摇头,眼睛一闭去了。
除了发生在家乡江苏如皋的沧桑往事,陈慧还记录了很多她在浙江余姚梁弄菜市场摆摊时的见闻。《宋家阿公》中,宋阿公之所以和陈慧成为好友,主要是因为她见到他总是真诚、亲切地打招呼,这让孤单的老人感到温暖。他还在一次路人对她的责难中帮忙解围。《戆头》则写了戆头戆脑的庚宝,把好不容易娶到的妻子气跑了。不知道如何好好工作挣钱和如何教育孩子的庚宝,让人哭笑不得。
看完《陶姨》是一个周五的下午,7月的台风“烟花”已过去,窗外有阳光和虫鸣莺啼。《陶姨》讲的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为护远嫁女儿的周全,带着丈夫从东北来到江苏摆摊卖包子的故事。“人在现实的世界里,总有许多身不由己。”
《世间的小儿女》以纪实散文的方式,辅之小说的技巧,写透了草根百姓的人情世故、酸甜苦辣和生老病死。看她的书,好像在看老家村里人、身边人以及自己的故事。她“用五味杂陈的生活输入,用不加修饰的文字输出,记录一丝一缕的柔情”,排遣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寂寞,还有读者的孤单,感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千千万万的读者。因为很多普通百姓的生活体验是相通的,很容易产生共鸣。
“陈慧的笔力硬,有冷锋芒,没有什么故作浪漫的柔婉样子。陈慧的优势,是用质朴的语言写她的身边世界,写原生态的底层生活,这是坐在书斋里的作家写不出来的,也是沉迷于虚拟空间的网络写手写不出来的。”宁波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袁志坚在书评《生存的底线和文学的合理性》一文中这样写道,“陈慧的文字和她的生活状态一样,真实得有些粗粝,却有一股活力。那是绝处逢生的微光迸射,由内而外,倔强不屈。或者是独处幽暗的热血潜流,难以抑制,有木刻般的冷峻。”
在我眼里,陳慧就像一名混迹菜市场的女侠。她推着卖货的小推车,缓缓走过喧嚣的人群,如同一滴水融入了小河。只是在潮声褪去的时候,她打开底层生活绚丽的百宝箱,把笔变成一把剑,翩翩起舞,直指人心。她笔下的故事缓缓流出,调之以自己的悲悯和柔情,化作一股中年的酒香,或一缕夏日小河边木槿花素雅的芬芳,让人沉醉,让人想要流泪。
(陈慧的故事详见《莫愁·智慧女性》2021年第8期《小贩阿三和作家三三》一文)
编辑 王冬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