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解读,分享了自己解决学生之间打架问题的经验和心得,以启发读者要用科学、正确的观点和态度来处理学生之间的打架问题。
关键词:打架;同学;矛盾;仇恨;化解
6月7日,我校六年级一名学生因与同学打了架,吃晚饭时,家长无意间教育他说:“要是我听说你与别人打架,不管是你打别人,还是别人打你,我都要打你。”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其实家长根本不知道打架的事。因惧怕挨打,晚上连忙躲到同学家里。我不由得把它与我从前处理的一件事联系起来。
那是八年前我任六年級二班班主任的事了,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一个周五下午放学后,我班学生杨荣成出校门不到十分钟,突然上气不接下气地奔跑回校。他脸色煞白,向我报告说,有人拦在桥头要打他。杨荣成在全校可是以打架出名的呀!从一年级起他语文成绩就一直很差,语文老师拿他无可奈何。他打人下手重,下手狠,得手后就跑,为此被老师教育过多次。我急忙到桥头去看,原来是杨荣成打了同学邱光荣,邱光荣约要好的同学来打杨荣成,杨荣成也找同学来打邱光荣,就这样,今天你胜过我,明天我胜过你,谁也不服谁,连初中和社会上的小青年也参与进来了。平时在校,他俩若无其事地相处,出了校门,又开始打架。波平如镜的水面下,涌动着危险的激流。情形危急。我把他二人都叫来单独谈话,他们都觉得自己很委屈,都只是指责对方的不是。怎样才能成功地化解他们的仇恨,怎样教育同学们呢?我想了很多很多,很久好久,查阅了不少资料。
这天下午,我把六年级的两个班八十多名同学组织在一间六八教室里,上了一节班会课,给他们讲述了以下三个故事。
海格力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一天他行走在一条崎岖狭窄的山路上,忽然一个袋子挡在路上,海格力斯很生气,踢了它一脚,不想它却一下子胀大了。海格力斯发火了,狠狠地又踢了一脚,这东西胀得更大,把路堵住了。海格力斯大怒,喘着粗气,操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棒奋力击打,结果道路被堵得死死的。海格力斯累得坐在那里直喘气。他毫无办法。这时走来一位年长的智者,他告诉海格力斯,这叫仇恨袋,你越打它,它胀得越大,如果不打它,它就会慢慢地缩小。海格力斯听从智者的劝告,静坐一旁,不再伤害它,袋子才慢慢地变小,海格力斯才得以过去。其实仇恨就是这样,是人际关系相互不能容忍时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报复心理,你报复他,他也报复你,并逐渐升级。
三国时期,凌统和甘宁都是东吴大将,他们都为东吴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凌统总想找机会报甘宁的杀父之仇。早年,甘宁是黄祖的部下,东吴孙权攻打黄祖,甘宁射杀了凌统的父亲凌操。后来,甘宁弃黄祖投奔了东吴。吴主孙权为防万一,令凌统以国家为重,不得记仇,然而凌统每当想起父亲的死时,就怒火中烧,恨得咬牙切齿。甘宁时时处处防备凌统。一次,两人在主将吕蒙举行的酒宴上,凌统面带杀气,乘酒兴舞起刀来,想借机杀掉甘宁。甘宁急忙请求舞双戟助兴。吕蒙见状,连忙操刀持盾舞起来,用身体把两人隔开,才避免了一场流血冲突。孙权为防凌统再生事端,就令甘宁带兵屯于半州,使二人离得远远的。后来,在对魏作战中,凌统被围困,形势危急,甘宁冒死解救了凌统,仇恨有所减轻。在濡须之战中,凌统与曹将乐进交战时,战马被曹营里的人放冷箭射中,凌统被掀翻在地。乐进正要结果凌统,忽然门面中了一箭。于是双方罢战,各自抢回受伤的将领。凌统感谢吴主孙权的救命之恩,孙权告之是甘宁相救,于是两人从此结为生死之交。世界上还有什么仇恨超过杀父之仇呢?杀父之仇尚可以和解,还有什么仇恨不可以和解呢?
从前,老师的父亲与邻居表叔亲如兄弟,可是后来却因一些邻里之间的小事产生了矛盾,矛盾越结越多,越来越严重,常因地界、屋檐水、丢失东西之类的事生对方的气,互相猜疑,甚至发生争吵,弄得不可开交。老师的父亲在家里不说邻居表叔的姓名,开口就叫烂黑心。一件偶然的事和解了两个人、两个家庭的矛盾。2004年清明节前,正是蚕豆成熟的时候,邻居表叔两岁的孙子吃了嫩蚕豆患了胡豆黄,红血球数量急剧减少,生命垂危,急需输血,301医院无法抢救,要求立即转到县医院。夜深人静,电闪雷鸣,眼看就要下大雨了,这时表叔在窗外哀求:“请你快救救我那个孙子啊!”在漆黑的夜里,老师冒着大雨用摩托把孩子和他的母亲送到70公里外的县医院,孩子终于得救了。从此以后,我们两家和好了,吃好的总在一起。阳光和温度能融冰化雪,一次真诚的帮助能和解深沉的矛盾。
不论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谁都不愿被伤害,没有人能从对别人的伤害中获得快乐。卡内基说:“生气和仇恨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只要有伤害,就会有仇恨。谁也不想树立一个死敌,追求自由平等、友好和平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我们都应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想一想,主动礼让一步,矛盾和仇恨就能缓解。如果还能在对方困难和危难时刻给对方以帮助,让他感动,矛盾和仇恨就能化解。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说得好:“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下午的阳光从大玻璃窗里照进来,80多个同学把六八教室挤得满满的,大家都热得冒汗。已经下课了,可一直很安静,都专心地听。
最后,我要求双方走上讲台握手言和。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第一个,第二个,一个一个走上讲台,十多双小手牵成一排,“对不起,请原谅!”……同学们爆以热烈的掌声。冰雪消融,如释重负,我舒心的走出了教室。
(作者单位:四川省会东县江西街乡中心校)
关键词:打架;同学;矛盾;仇恨;化解
6月7日,我校六年级一名学生因与同学打了架,吃晚饭时,家长无意间教育他说:“要是我听说你与别人打架,不管是你打别人,还是别人打你,我都要打你。”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其实家长根本不知道打架的事。因惧怕挨打,晚上连忙躲到同学家里。我不由得把它与我从前处理的一件事联系起来。
那是八年前我任六年級二班班主任的事了,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一个周五下午放学后,我班学生杨荣成出校门不到十分钟,突然上气不接下气地奔跑回校。他脸色煞白,向我报告说,有人拦在桥头要打他。杨荣成在全校可是以打架出名的呀!从一年级起他语文成绩就一直很差,语文老师拿他无可奈何。他打人下手重,下手狠,得手后就跑,为此被老师教育过多次。我急忙到桥头去看,原来是杨荣成打了同学邱光荣,邱光荣约要好的同学来打杨荣成,杨荣成也找同学来打邱光荣,就这样,今天你胜过我,明天我胜过你,谁也不服谁,连初中和社会上的小青年也参与进来了。平时在校,他俩若无其事地相处,出了校门,又开始打架。波平如镜的水面下,涌动着危险的激流。情形危急。我把他二人都叫来单独谈话,他们都觉得自己很委屈,都只是指责对方的不是。怎样才能成功地化解他们的仇恨,怎样教育同学们呢?我想了很多很多,很久好久,查阅了不少资料。
这天下午,我把六年级的两个班八十多名同学组织在一间六八教室里,上了一节班会课,给他们讲述了以下三个故事。
海格力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一天他行走在一条崎岖狭窄的山路上,忽然一个袋子挡在路上,海格力斯很生气,踢了它一脚,不想它却一下子胀大了。海格力斯发火了,狠狠地又踢了一脚,这东西胀得更大,把路堵住了。海格力斯大怒,喘着粗气,操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棒奋力击打,结果道路被堵得死死的。海格力斯累得坐在那里直喘气。他毫无办法。这时走来一位年长的智者,他告诉海格力斯,这叫仇恨袋,你越打它,它胀得越大,如果不打它,它就会慢慢地缩小。海格力斯听从智者的劝告,静坐一旁,不再伤害它,袋子才慢慢地变小,海格力斯才得以过去。其实仇恨就是这样,是人际关系相互不能容忍时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报复心理,你报复他,他也报复你,并逐渐升级。
三国时期,凌统和甘宁都是东吴大将,他们都为东吴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凌统总想找机会报甘宁的杀父之仇。早年,甘宁是黄祖的部下,东吴孙权攻打黄祖,甘宁射杀了凌统的父亲凌操。后来,甘宁弃黄祖投奔了东吴。吴主孙权为防万一,令凌统以国家为重,不得记仇,然而凌统每当想起父亲的死时,就怒火中烧,恨得咬牙切齿。甘宁时时处处防备凌统。一次,两人在主将吕蒙举行的酒宴上,凌统面带杀气,乘酒兴舞起刀来,想借机杀掉甘宁。甘宁急忙请求舞双戟助兴。吕蒙见状,连忙操刀持盾舞起来,用身体把两人隔开,才避免了一场流血冲突。孙权为防凌统再生事端,就令甘宁带兵屯于半州,使二人离得远远的。后来,在对魏作战中,凌统被围困,形势危急,甘宁冒死解救了凌统,仇恨有所减轻。在濡须之战中,凌统与曹将乐进交战时,战马被曹营里的人放冷箭射中,凌统被掀翻在地。乐进正要结果凌统,忽然门面中了一箭。于是双方罢战,各自抢回受伤的将领。凌统感谢吴主孙权的救命之恩,孙权告之是甘宁相救,于是两人从此结为生死之交。世界上还有什么仇恨超过杀父之仇呢?杀父之仇尚可以和解,还有什么仇恨不可以和解呢?
从前,老师的父亲与邻居表叔亲如兄弟,可是后来却因一些邻里之间的小事产生了矛盾,矛盾越结越多,越来越严重,常因地界、屋檐水、丢失东西之类的事生对方的气,互相猜疑,甚至发生争吵,弄得不可开交。老师的父亲在家里不说邻居表叔的姓名,开口就叫烂黑心。一件偶然的事和解了两个人、两个家庭的矛盾。2004年清明节前,正是蚕豆成熟的时候,邻居表叔两岁的孙子吃了嫩蚕豆患了胡豆黄,红血球数量急剧减少,生命垂危,急需输血,301医院无法抢救,要求立即转到县医院。夜深人静,电闪雷鸣,眼看就要下大雨了,这时表叔在窗外哀求:“请你快救救我那个孙子啊!”在漆黑的夜里,老师冒着大雨用摩托把孩子和他的母亲送到70公里外的县医院,孩子终于得救了。从此以后,我们两家和好了,吃好的总在一起。阳光和温度能融冰化雪,一次真诚的帮助能和解深沉的矛盾。
不论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谁都不愿被伤害,没有人能从对别人的伤害中获得快乐。卡内基说:“生气和仇恨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只要有伤害,就会有仇恨。谁也不想树立一个死敌,追求自由平等、友好和平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我们都应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想一想,主动礼让一步,矛盾和仇恨就能缓解。如果还能在对方困难和危难时刻给对方以帮助,让他感动,矛盾和仇恨就能化解。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说得好:“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下午的阳光从大玻璃窗里照进来,80多个同学把六八教室挤得满满的,大家都热得冒汗。已经下课了,可一直很安静,都专心地听。
最后,我要求双方走上讲台握手言和。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第一个,第二个,一个一个走上讲台,十多双小手牵成一排,“对不起,请原谅!”……同学们爆以热烈的掌声。冰雪消融,如释重负,我舒心的走出了教室。
(作者单位:四川省会东县江西街乡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