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居藏罗雪堂书札考释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ing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龚心铭一通
  
  顷奉
  赐示,兼拜
  隆贶,谢谢。印文当一考之。附呈日本宇治桥断碑一纸,日本唐招提寺瓦拓本
  一纸,元移相哥大王印一纸(此印已著入拙著(《淮安金石录》中),祈
  检存,弟行期在廿四五之数,再面谈一切。此请
  景张先生道安
  弟制振玉顿首
  案,景张为龚心铭字。心铭光绪十八年进士、翰林院编修。著有《浦口汤泉小志》《怀麓斋古玺印集》《楚金爰考》,后书修订本手稿现存可居先生许。此札编《罗雪堂合集》时,文立心浮眼躁,加以照片字小,误释景张之张为厝,即以为系致邹安者,竟并电脑扫描件亦未复查,今蒙可居先生提示,方知其误,而《合集》已无法改正矣,谨志吾过。《合集》类此之误,当非仅此一端,海内外方家大雅,若踵可居先生后有以教我,则岂区区文立一人之幸也哉!当日并其年代亦误考,未注意其署名之制,粗浮之病,无可解说。雪堂母丧在光绪二十九年癸卯正月(一九零三),父丧在三十一年乙巳十月(一九零五),故此函当作于此间。
  
  拙作此文,本刊第八至本期连载,因考释者及手民之误,有失考及失校者,兹汇正于此。第八期因制版问题,除第一札外,格式均误,幸原文尚在,可以覆案,并以后各期均不误,读者可仿佛之,纠列甚费事,因略焉。
  第八期
  六十八页小引第十一行“收藏家方若罗恽者”应于“方若”前加“龚心铭”
  七十一页倒七行
  “不知口君” 口疑为“兒”即“倪”
  七十二页正文一行 “沈盦大人鉴” “盦”应作“庵”
  七十五页七行
  “小世兄竞染致殇” “染”下应加“疫”
  二十二行
  “当寄奉不误”漏“。”号
  二十三行
  “尊簠。”“。”号应为“,”号
  札尾
  漏排“承购宸翰,至感,千祈早日付邮,至感。价示知为叩。”
  
  
  致方若一通
  
  药雨先生有道:久不奉书于左右,因道途碌碌,非敢慢也。昨返寓小憩,比不审起居何似,近得何古物,至以为念。近新口出北宋钱数万,多常品,惟至和篆书,至字有作者,为《古泉汇》所无,不知尊藏有之否。又蜀王衍之乾德,是否罕见,价值若干,又辽钱中之咸雍、寿昌、乾统、天庆,价值若干,乞示知。东人有此钱,适为寒斋所无,欲购得之也。以前弟未见过,东人以为奇品,洵然否?此申,即请著安,维新寒珍重 弟玉再拜
  案,方若字药雨,收藏家。此函当作于雪堂寓京都时。
  
  第九期
  六十四页 二行
  “沈庵大人鉴” “庵”应为“盦”
  五行
  “诸” 后不另顶格
  六十五页 二行
  “沈庵大人鉴” “庵”应为“盦”
  六十八页 末行
  (存此……)
  ()去掉
  六十九页 首行
  “变成何状?”“?”号改为“,”号
  七十页
  倒四行
  “厂肆古物大有可观”“物”后加“,”号
  第十期
  八十页
  七行
  “容寄奉” 句尾加“,”号
  八二、八三页
  第四第五两函位置应该互乙,即第五函应为第四函,第四函应为第五函
  八二页
  十一行
  “《高昌壁画菁华》一卷(此一月前印)”应为
  “《高昌壁画菁华》一卷(已印成,此一月前印)”
  八五页
  十行
  “ā金亦不案期致送” “ā”应为“修”
  第十一期
  六十三页 倒四行
  “其如屋富人茕何”“茕”应为“穷”
  六十四页第三札倒一行 “宝公同此不另”“宝”应为“授”
  六十四页第四札倒一行 “五儿聘妇急病口口,附闻”应为“五儿聘妇急病夭,特附 闻”
  
  
  致罗恽一通
  
  原觉仁兄大人阁下:昨各件已交秦君,渠愿留石田二卷、铜人及八大山人字册、陈恭尹书、蓝田叔画六件,出价一千二百元,校原价减二百五十元;柳帖渠嫌虫蚀填墨,仅出价三百元,去原价不及半,故已代取回。兹饬力奉闻。若愿售,明日即可取价。此请旅安 弟玉再拜
  案,罗恽字原觉,收藏家,曾藏《朝元仙杖图》并影印出版。
  
  可居藏罗雪堂书札考释跋
  王贵忱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承海城于思泊师介绍,得以获识历史学家罗继祖先生(字奉高,晚号鲠翁)。继祖先生是罗雪堂冢孙,生前是吉林大学教授,著述宏富,是著名辽金史专家。贵忱与先生交,垂三十年,晚近十余年中时有请教问学,得其教益良多。又承先生介绍,得与其弟子萧文立先生订交,亦十余年前事矣。
  文立先生从鲠翁游达十年之久,直窥雪堂文库堂奥,所得亦独多。曾整理罗雪堂致王观堂书札七百通,成《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一书,又编《永丰乡人家书手简留真》,并编校二百五十万字的《雪堂类稿》面世,顷又与张本义先生合编(《罗雪堂合集》三十八函,宣纸线装出版,其中雪堂先生书信三集,都千馀通,全部影印,并由文立先生考释,由以见其对罗王之学用功之勤和收获之大。正是由于文立先生获亲雪堂先生手迹多,善于辨认其行草书,为鲠翁所倚重。笔者亦曾多次向文立先生请教阅读雪堂草书的难题。今鄙藏雪堂草书信札,得其释定,窃以为幸事。谨略记原委如此,并致谢意云!
其他文献
我国古代漆器门类中的大漆髹饰家具(以下简称“漆饰家具”)。是中、高档传统家具中发展历史最为悠久的品种。相对于硬、柴木家具而言,它荷载的各种信息更加丰富,实乃研究历代上层社会生活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    有明一代,上层社会所使用的中、高档家具大多数为漆饰者。明早期至中期自不必说,直至嘉靖末年,据明人在《天水冰山录》中记载,当时从内阁首辅严嵩家中查抄出了八千多件家具,其中涉及硬木材质者只有“素漆(即
期刊
澹归和尚海幢寺碗是岭南藏界的名品,一直为晚近以来的藏家所珍视。几年前的一个夏日,有幸在北京竞得一只(图1),铜耳红木盒,盒盖镌刻邓尔疋书“清康熙海幢寺碗”,白瓷,釉色微青,红釉书“海幢寺”三字于外壁,口沿酱釉,底款为青花双圈及描押印。高6.5cm,口径14.8cm,足径6.9cm。  回来后翻查资料,见《广东文物》、《广东民间藏珍》均曾著录有海幢寺碗。《广东文物》是1940年广东文物展的图录,著录
期刊
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2月18日17点,美国的洛克菲勒中心将举行一场“华丽的Tiffany”的专拍。在这场拍卖会上出现的Tiffany作品,并没有出现我们所熟知的首饰作品。灯饰、染色玻璃窗户、花瓶、银具、餐具等奢侈品拼组了这场拍卖会的视觉盛宴。  这次拍卖今出现的拍品全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设计品。当时是T1ffa ny父子的设计“非常活跃”的年代。虽然Tiffany直到今天也依然在生产此类
期刊
总特征:高价位拍品市场投入量减少2006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平稳发展    11月底,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处于第一集团的中贸圣佳、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华辰四大拍卖公司,秋季大型拍卖会前后陆续收槌,这四大公司经营的内容,涵盖了拍卖的各大门类,比较能反映出目前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全面情况,以及明年的发展与走势,鉴于此,我们今年仅就以上四家公司的情况做回顾与展望,分析其中的精彩与隐忧。中贸圣佳
期刊
清凉寺墓地位于陕、晋、豫三省交界的山西省芮城县东北部,发现于1955年。墓地北以绵延起伏的中条山脉与运城盆地为邻;向南不远即为滚滚东去的黄河干流,并与河南省隔河相望。附近是从北到南逐渐降低的倾斜坡地,土质肥沃,古今富庶。  墓地在两条山涧夹峙的台塬上,在绿树的掩映中,一座起建于元代清凉古寺显得格外醒目,大雄宝殿尚有元代遗风。寺院以北地势隆起为山脊,再往北即为中条山区。出土玉器的地点在清凉寺东北一块
期刊
人类学家许文生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去世,当时遗体被送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为孙中山先生遗体做防腐处理的医生就是在解剖系任讲师的PAUL HUSTON STEVENSON,他的汉语名字是许文生,也有资料译做史蒂文森等。他是一位人类学家,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生理学杂志》上先后发表过三篇研究报告,并在最后一篇文章中公布了他计算中国人体表面积的“许氏公式”。此后六十多年间国内的生
期刊
齐白石与传统绘画中的草虫      “顾恺之论画以人物为上,次山,次水,次狗马,台榭,不及禽鸟。故张舜宾(彦远)评画以禽鸟为下,而蜂蝶蝉虫又次之。” 宋人董道《广川画跋》所言不仅记述了草虫在以往中国画史上的地位,而且表明了“蜂蝶蝉虫”之类的草虫在顾恺之时代,尚未形成中国画的一个类别,但至晚到了唐代,在论述当时绘画的时候已经独立成科。五代时期,在“徐黄体异”的时代表述中,与黄筌的珍禽瑞鸟、奇花怪石
期刊
“飞龙进宝”大钱,家父马定祥断其为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岩改名刘龚时特铸的庆典钱,是我国历代古钱中奇珍之品(见家父1988年发表《飞龙进宝析》考证文章),王贵忱先生等海内外著名泉家都认同我父的考证。家父集研钱币六十载,在世之时一直未能获得此种珍钱引以为憾。但想不到,时隔半个世纪之久,我在泉友同好的帮助之下,幸运地得到了这种稀世之物“飞龙进宝”大钱,也可谓完了家父之愿。由于本人得此钱的过程颇有传奇色彩,
期刊
11月24日,中国嘉德2006秋季拍卖会结束,总成交4.47亿元,继续高居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业榜首。嘉德首次推出的中国古代书法专场——“食筍斋珍藏中国书法”,百分之百成交传达出书法收藏市场趋热的信号。“古代书画”专场中,值得关注的是除大家公认的一流大名家之外,多幅明清两代的其他名家精品亦成为一个市场亮点。“存仁堂藏瓷器工艺品”专场总成交1566.7万元,成交比率高达83.72%。而从整体上说,中国
期刊
林直勉(1889—1 934)原名培光,字绍轩,晚号鲁直。东莞人。是民国时期的广东书法家。陈永正在其著作《岭南书法史》中把林归到“政坛上的书家”一节。林直勉首先以辛亥革命前辈的身份为人们所认识,其次才是他的书法。其实,他在书法上的造诣和对广东书坛的影响都超过了同时的其他“政坛书家”。  林直勉1910年在香港加入同盟会,任《少年中国晨报》编辑,策动广东新军起义,失败后避逃香港。1911年筹备并参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