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代上层社会生活中的大漆髹饰家具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qjxti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漆器门类中的大漆髹饰家具(以下简称“漆饰家具”)。是中、高档传统家具中发展历史最为悠久的品种。相对于硬、柴木家具而言,它荷载的各种信息更加丰富,实乃研究历代上层社会生活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
  
  有明一代,上层社会所使用的中、高档家具大多数为漆饰者。明早期至中期自不必说,直至嘉靖末年,据明人在《天水冰山录》中记载,当时从内阁首辅严嵩家中查抄出了八千多件家具,其中涉及硬木材质者只有“素漆(即髹漆后未加纹饰者)、花梨木等凉床四十张”。素漆凉床与花梨木凉床的变卖价格是相等的,每张作价均为银一两,而带描金的漆凉床作价为二两五钱,相差已很悬殊,若是漆地嵌螺钿者作价则更高。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问世的社会写实性小说《金瓶梅词话》中,主人公西门庆在做了朝廷高官以后,其书房里清一色都是高档的漆饰家具。全书描述的漆饰家具多达四五十件,却几乎找不到硬木家具的踪迹。
  不仅明代上层社会中的官员家中如此,故宫博物院所藏带有明宫款识的家具皆为漆饰者,也反映出明朝皇室对它们的重视和喜爱。据万历末年工部给事中何士晋在《工部厂库须知》中记载,为了制作这些“上用”家具,宫廷内府每年都要派官员到留都南京的工部厂库里选取大量的优质杉木,用专船分两次经大运河运到北京,成本相当之高。及至天启朝,明熹宗朱由校既喜欢做木工,“又好油漆匠”(见《酌中志》,明·刘若愚撰)。他亲手制作梳匣等漆木器,种类繁多,并都施以五彩,巧夺天工,可见他对漆饰家具的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天启年间,著名的漆工杨明在为《髹饰录》一书作序时,描述当时漆饰艺术的繁荣:“……于此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矣!”欣赏古代艺术品不能脱离它们的时代背景,我们今天既赞叹于明代五彩纹饰瓷器的精美绝伦,对同样精美的明代五彩纹饰家具也应充分地肯定其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
  明代漆饰家具的造型艺术研究过去往往被忽视。作为明代上层社会主要使用的中、高档家具,漆饰家具的造型必然是家具设计的重点之一,最优美的造型和新品种往往创自于漆饰家具。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与传统文化艺术的弘扬,许多过去在时尚更替中被淘汰到乡村僻壤的明代漆饰家具又被集中贩运到了城市之中,使人眼界大开。它们的造型风格与明代刻本插图中的家具毫无二致,明代古籍中一些令人费解的有关描述也因之豁然开朗。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实事求是地对过去在缺乏明代家具实物的情况下所做出的研究结论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正。
  
  例如,(图1)的衣箱样式,笔者在众多的明代刻本插图以及家具冥器中尚未见到,而万历丙午年(1606)刻本《鲁班经匠家镜》中所载的衣箱样式(图2)与其存在着隔代的风格差异。明代衣箱的底座又称“车脚”,高度均在一寸半左右,相当矮小,(图1)的底座则明显偏高了,已经具有清代的风格。(图3)是一件发现于山西南部的描金漆饰衣箱,造型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其纹饰图案中妇女的装束与嘉靖二十八年(1549)重建的山西汾阳圣母殿壁画(图4)风格一致,漆地的老化程度也与这一时期相当,是一件品相保存十分难得的实物标本。(图5)是一件发现于山西、内蒙古交界地区带有万历年款的填漆戗金宫廷方顶箱,极其珍贵,它的造型和大小同另外两件带万历年款的宫廷方顶箱(图6)、(图7)基本一致。(图7)的原配底座缺失,后配底座的样式与(图1)相似,而与同类器物的原配底座相比,其风格差异已经毋庸赘言。
  又如,敬天法祖是封建王朝的伦理道德基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明代上层社会祭祀神佛、祖先用的佛橱、神橱都是精工髹饰的。明末鉴赏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一书中说:“佛橱、佛桌用朱黑漆”;“或以小佛橱供鎏金小佛于上”。佛橱、神橱在《大明会典》中称为“椟式神龛”(见图8,柜橱在古代又称为“椟”),档次已经很高,殿宇式的佛龛、神龛即使在明代官员的家中使用也属于僭越,这与清代时不同。
  
  (图9)是一件在万历年间制作的小型佛橱,朱地彩绘描金,图案描绘了明中期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按:他又自号桃花庵主、六如居士、逃禅仙吏等,可见他既信奉佛教而又性格不羁)盘左腿伽趺坐于禅椅之上,伸出右手接经书的情景。唐伯虎与一个名叫九娘的女子相爱之事,在他去世以后被附会为有九个夫人,逐渐演绎出“唐伯虎点秋香”的一段佳话。画中九个女子的妆束无主婢之分,为妻妾群,而唐伯虎身穿粉红色襦袍,暗喻其酷爱桃花。画面构图采用了明后期正在风靡热传中的名人题材,这在当时十分新颖、时尚。此佛橱小巧精致,朱漆鲜洁纯正,与(图10)的佛桌堪为佳配。这类器物因无硬木材质者,一直很少受到关注与研究,贩者往往诌为官皮箱或书箱等,不可不区分之。
  明代漆饰家具是见证当时上层社会生活的重要器物,有关实例不胜枚举。目前它们已经十分濒危,亟需加以保护和研究,而当前的市场价格与其在明代家具中的应有地位也极不相称,实乃一道尚未炒作的古代艺术收藏品“晚餐”,后味无穷,值得关注和期待。
  
其他文献
上海国拍秋拍概况    2006年11月11日至12日,为期2天的上海国拍200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上海大剧院拉开了序幕。本次拍卖会,共分为油画,瓷玉器杂件,古籍善本,中国书画第一、第二专场,共计拍品700余件。在5个专场拍卖中,在众多海内外买家参与竞买下,总成交金额3167.52万元,平均成交率53%。中国书画第一专场成交额567.7万元,成交率54%;中国书画第二专场成交额195.7万元,成交
期刊
存世孤品国币样币220万创造中国辅币拍卖世界纪录名家递藏光绪十六年贵州黔宝,经三次著录,203.5万元成交    近现代机制币仍是一大主打,历年来屡居专场成交榜首。嘉德今次秋拍古钱、金银锭、金银币专场成交前11名,全属近现代机制币。编号4074民国十八年孙中山像国币拾分、贰拾分、伍拾分精铸(PROOF)样币一组三枚220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辅币拍卖的世界纪录。这三枚是奥地利维也纳造币厂试铸样币,是
期刊
北京匡时秋拍3天6个专场共拍出成交总额2.42亿。古代佛教文物专场和中国古瓷玉工艺品场是北京匡时本届秋拍的重头戏,海内外买家纷至沓来,这两个专场成交超过一亿四千万,佛教文物专场果然续领风骚。  佛教文物专场共成交5898万元,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即是“明永乐铜鎏金文殊菩萨像”,这尊做工精致、鎏金完美的佛像,是600余年前明代中央政府赐赠藏传佛教高僧的珍贵礼物,是中国佛教金铜佛造像史上罕见的精品。本品估
期刊
华辰春拍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五个专场取得了9474.6万元的成交额,总成交率47%。在艺术品拍卖尚处于调整后的观望期,这一结果令人满意。    油画及雕塑专场:名家亦被挑剔,“70后”与“架上”日渐升温    首先登场的“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成交率55.9%,成交额达2261.6万元。整场成交形势表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当代艺术领军人物的作品及吴冠中等超一流大师的作品仍旧是“硬通货”。此次上拍的
期刊
2006年的秋拍过半。在今年7月春拍的最后一场大戏中,西泠印社的中国油画首拍,不仅老油画流标连连,就连正红火的当代艺术也频频流标。回顾今年春拍,包括北京嘉德、匡时、保利、翰海、华辰,上海朵云轩、天衡、道明等北京、上海西画拍卖都传来成交不理想的消息,不仅成交量、成交率出现下滑,一大批曾经成为市场“香饽饽”的名家作品出现流拍,如靳尚谊、陈逸飞、杨飞云、夏俊娜、刘小东、段正渠、孙为民、詹建俊、罗中立等等
期刊
十万山人孙星阁(1897—1996),粤之揭阳人。昔岁随章太炎游。擅写梅,用笔纵横浑厚,不可端倪。好游名山大川,因以十万山人为号焉。所作山水,多写平生游历异景,一木一石自出胸臆,萧然远俗,不拘所宗,获赏于朱孝臧、于右任。曾写梅以寄郁达夫,郁氏报之以诗:“十年不同山人面,寄得梅花来故人。梦里不知春色相,图中犹见老精神。笔花数点开天地,玉影一枝净无尘。子固补之多应俗,梅花君是旧前身。”今此诗不见录于《
期刊
江南的“西泠秋拍”共征集作品2200余件,经过筛选,最后确定1800件精品、分七个专场进行拍卖。本次依旧推出近现代十位大师的代表作品,古代专场依然是西泠的重中之重,推出的“扬州八怪”单元是一个热眼主题,而“犀象印萃”篆刻专场是“西泠拍卖”首次推出却酝酿已久的印章专场,800方印章正是出自名家高人之手,吴昌硕、童大年、赵叔孺、王福庵、方介堪、陈巨来、来楚生、邓散木、韩登安等尽列其中。  本次推出的十
期刊
就发展时间和影响力而言,岭南画派无疑是现代中国画史上最受关注的画派之一。“二高一陈”所倡导的“艺术革命”口号和融合东洋西洋绘画手法以改造传统国画的实践,从观念和审美上撼动了传统文化的根基,推动了“新国画”的发展。在这种富于挑战冲动和革命思想的新文化传统鼓励下,地处岭南的画人,一代代上下内外求索,努力标示出作为时代和作为这一特殊地域的个性艺术家的意义。叶绿野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家。    叶老19
期刊
那时候罐儿胡同的罐斋黄永玉家,真的窄逼得像一只罐子,来客得坐在他为刻木刻淘到的梨木段子上;倒也“一使两用”。我说话声大,他常要指指薄墙的隔壁,示意小心隔墙有耳。  上个世纪70年代,所谓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还在“一锅粥”那阵子,号称“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举得最高最高”的“女皇”江青江“旗手”,搞了一次非常“史无前例”的“批黑画”。如大画家齐白石的高徒著名画家许麟庐,画过一幅《荷花鳜鱼》(一丛荷花
期刊
佛山博物馆藏蒋莲绘画数十幅,多是册页、团扇,也有立轴和扇面,其中精品尤多,其精工设色的仕女和山林文人都极尽其妙。但蒋莲其人,人们识之不多,是为晚清广东小名家之一。  蒋莲,字君先、香湖,别署芗湖居士、芗湖道人,道光年间曾居羊城浴桐小馆,又有蓬莱别馆。香山(今中山)小榄人。活跃于道光年间,据《广东书画录》约生于公元1796年,享年约40余岁。但广州美术馆藏有其作于1865年的《高山流水图》,广东省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