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桥梁建设当中,钻孔灌注桩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方式,因为它承载力比较大、抗震效果好、施工时候的噪音也比较小、可以很好的解决特殊地基沉载力等一些优点,所以钻孔灌注桩现在被应用的非常广泛。但是桥梁钻孔灌注桩是属于水下的隐蔽工程,对于它的施工质量效果一般情况都不能够直接观察,所以成柱的质量也经常会存在一些不可预见性。所以为了能够使桥梁钻孔灌注桩的质量得到保证,那么对钻孔灌注桩成柱过程当中的各道施工工艺进行深入仔细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对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并以实例介绍了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要点及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供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 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大多数的钻孔灌注桩在水下进行施工,其过程难以观察,成桩之后也无法开挖实施验收。施工过程中某个环节存在问题,将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进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对投资者产生很大的经济损失,并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
一、关于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
1.施工前的准备。根据施工方案检查施工准备情况检查灌注桩使用水源,泥浆循环系统应设置沉淀池、泥浆池;导管应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并做水密性承压试验;灌注混凝土的料斗尺寸应与方案中初灌量的要求相符合;原材料应按规范要求严把质量关,杜绝不合格材料使用于工程;督促承包商按照一放二复的测量程序实施放样复核工作。确保桩位的偏差符合规范要求;钻机就位前,检查护筒埋设高度、位置是否满足设汁要求;钻机就位后,检查其水平、稳固情况;钻杆应保持铅锤线,成孔时应适当抽检进、出泥浆指标,发现超标时及时调整:施工单位须配备专职记录人员,及时记录成孔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记录必须真实、准确。
2.清除孔底沉渣是清孔的主要目的,因为影响灌注桩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之—就是孔底的沉渣。清孔的原理是:利用在流动时泥浆的动能对桩孔底部的沉渣形成冲击,这样一来,沉渣中的砂粒、岩粒等就处于悬浮状态了,然后悬浮着的沉渣被具有黏结力的泥浆胶体随着泥浆的循环流动,最终被带出桩孔,从而清理干净桩孔内的沉渣,这就是泥浆的排渣和清孔作用。确保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清孔和泥浆的制备,这一点从混凝土钻孔桩施工中泥浆在护壁和清孔作用中可以看出。所以,泥浆的控制指标在施工规范中有如下规定:不大于6%的含砂率;不小于90%的胶体率;17-20的黏度等,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这些都是必须严格控制的,要采取专门泥浆制备选用高塑性黏土或膨润土,不可以就地取材,根据工艺、施工机械及穿越土层等因素进行配合比设计,拌制泥浆。
3.钢筋笼骨架的定制以及下放工作。钢筋笼上每间隔2-2.5m需要增加设置一道加劲箍筋,并且在吊点处增设加强筋。在加强筋上面设置十字交叉钢筋以提升加强筋的刚度,从而提高其抗变形能力,等到钢筋笼入井的时候,割除十字交叉筋。钢筋笼尽可能一次整体入孔,如果钢筋笼太长无法一次整体入孔的话,也尽可能减少分段,以缩短入孔时间;分段的钢筋笼必须设置临时固定杆,并且准备好足够的焊接设备,尽可能减少焊接的时间;两钢筋笼对接的时候,必须确保上下节中心线在同一垂直线。如果能整体入孔的话,应当在钢筋笼内部增设临时固定杆以确保能够整体入孔,入孔之后再将临时固定杆件拆除。应当选择好吊点位置,如果钢筋笼比较短的话,可以使用一个吊点,如果较长的话,应当使用二个吊点。
4.混凝土灌注操作技术
(1)灌注首批混凝土。混凝土灌注量与混凝土面至孔底高度、泥浆至混凝土面高度、导管内径、桩孔直径及泥浆的密度有关,首批灌注的混凝土量随孔径增大而增多,由于混凝土量大所以搅拌时间会很长,所以离析现象就可能会出现,在下落过程中由于和易性变差,首批混凝土受的阻力就变大,导管中常出现堵满混凝土,漏斗内甚至还有部分混凝土。设备的起重能力此时应加大,以便能将混凝土迅速的加入漏斗,然后再稍拉导管,用卷扬机拉紧漏斗晃动来解决起重能力不足的情况,这样混凝土就能顺利下滑至孔底,接着进行后续灌注。
(2)混凝土的后期灌注。由于孔内压力较小,在混凝土灌注后期,往往下部混凝土比上部密实,这时为增大落差应将漏斗稍提,使其密实度提高。必须在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的同时加快灌注速度,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的灌注质量,灌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应做好,密切配合灌注过程中各道工序。
二、关于实例分析
1.工程简介,某桥梁全长28.82km,钻孔灌注桩桩径有1m、1.2m、1.5m、2m四种类型。从勘探资料来看,灰岩岩溶裂隙较发育,岩溶裂隙发育于岩层中上部,层面埋深2.3-70.6m,覆盖型岩溶是主要的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勘察钻孔见洞率达59.26%,溶洞一般发育在基岩面附近0.5-10m,呈单个或者串珠状发育,溶洞发育1-9层,洞高为0.05-20.7m。地下水位高,水系连通,岩溶区其基岩面起伏较大,给钻孔桩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引起漏浆、坍孔、地面塌陷、混凝土灌注超方等问题。
2.岩溶发育地区地质特点对钻孔桩的影响。第一岩溶地貌的主要构成为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三种,这三种岩石类型密度与强度都较大,冲击钻机工作负荷极大,如遇溶洞,引发大面积塌陷的几率非常高,导致钻机倾覆,容易造成施工事故。第二岩溶地区地下水含量非常高,在进行钻孔时,涌水量经常超出预计,无论是对于钻孔,还是混凝土的灌注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3.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特点。相对于普通地区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岩溶地区钻孔极易发生坍塌。如果覆盖层密度不够,在进行钻孔时轻则造成塌孔,重则造成地面大面积沉降,损坏钻机。第二钻孔完成后,清孔工作开展困难,因石灰岩,白云岩具有较好的透水性,需要对泥浆的性能指标进行严格控制,防止漏浆与塌孔事故的出现。同时,在钻孔过程中或在清孔暂停时,由于内部压强的剧烈变化,也容易造成塌孔。 4.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在岩溶地区施工时,为保证钻孔桩施工质量,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1)钢护筒施工质量控制。在岩溶低于钻孔时,钢护筒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跟进可以极有效避免塌孔、斜孔的出现,特别是在大型溶洞之上进行钻孔施工时,尤其要控制钢护筒施工质量,主要体现在:第一钢护筒的埋设位置需要精确规划,保证位置合理,要求钢护筒中心竖直线与桩中心线重合。第二钢护筒的打入深度越接近基岩持力层,钢护筒防护效果越好。第三在钢护筒跟进时,其倾斜角度保证在1%内,并控制好岩面接触孔隙。
(2)钻孔施工质量控制。在岩溶发育地区进行钻孔桩施工时,要特别注意钻进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塌孔、串孔、斜孔、卡钻、掉钻、地面沉陷等现象。在对岩土过渡段钻孔时,刃脚塌孔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在进行溶洞上端破除时,要防止钻头断裂、卡钻或吊绳断裂;在进行溶洞部分穿越时,钻头极易发生倾斜,从而导致斜孔的出现,钻头穿越溶洞时要注意大绳的摆动情况,以便判断是否歪钻。由于岩溶地区岩层面错综复杂,有竹笋状、斜坡面、波浪形岩面,桩基施工至溶洞位置时容易造成偏孔。若出现斜钻偏孔的情况时,应按1:1的比例回填粘土和片石至弯孔处1.5-2.0m以上,重新冲砸。片石的强度要求高于桩基偏孔处岩层强度,经过反复填孔冲砸才能有效处理偏孔。若岩层与片石硬度不一致,冲击过程中仍旧是偏向于硬度小的回填物方向,施工过程中采用此方法也存在着回填次数多、冲孔时间长、纠偏效果不明显等弊端,此时应对斜岩采取灌注高标号水下混凝土,高度以超过斜岩面1.5-2.0m为宜,以保证在冲孔过程中冲击面始终保持平衡,从而达到纠偏的目的。
(3)清孔成孔之后,先使用反循环回转钻机的泵吸、气举等功能将孔进行首次清理,然后使用大功率空气压缩机对内壁进行二次清理,确保孔内干净。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于柱桩不应大于50mm,摩擦桩不应大于100mm。
5.岩溶地区岩溶桩基施工处理
(1)岩溶桩基施工总体原则。每个墩台桩基施工前技术人员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地质剖面图,根据勘查资料分析判断溶洞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预案。并向钻机作业队操作人员就地质情况、准备工作、处理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交底。岩溶桩基施工采取“先长桩后短桩、先外围桩后中间桩”的方法,同时按照先易后难的总体施工原则,即把岩面情况较平、无溶洞或只有单只小溶洞的桩基先施工成孔,基本摸清溶洞地质情况、掌握溶洞处理措施后,再处理较大溶洞。岩溶桩基在钻孔施工中经常出现塌孔、串孔、斜孔、卡钻、掉钻、地面沉陷等现象。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混凝土流失较大,经常出现混凝土面突然下降等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回填片石碎石加粘土、水泥、注浆以及钢护筒跟进的施工方法对溶洞进行处理,加大处理力度,从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钻孔桩施工进度。
(2)冲程控制在钻至离溶洞顶部1m左右时,需减小冲程,逐渐将洞顶击穿,防止大力冲程对溶洞结构破坏,导致溶洞坍塌。同时要防止卡钻,并准备足够片石和粘土。在击穿洞顶前,需要时刻关注钢护筒内泥浆面变化,对浆面下降的情况下,要及时补浆,根据溶洞大小按6:4的比例回填片石、粘土及水泥,同时冲击挤压密实,直至漏浆情况消失即可转入正常钻进。
6.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及控制。在岩溶地区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由于地质原因,难免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对于常见问题如果能够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避免后期对工程整体质量的影响。
(1)塌孔塌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孔口坍塌。另一种是孔内坍塌。塌孔事故应力求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保证钻孔时泥浆质量的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并有足够的水头高度;起落钻头时对准钻孔中心,在不同土层中选用不同的冲程;塌孔不严重者可回填粘土和水泥后加大泥浆比重、加高水头,继续钻进;塌孔严重者应使用片石、粘土、水泥回填,换孔位钻进,待其它孔位完成后再复钻。
(2)混凝土面下降一般为灌注过程下降和灌注完成后下降两种。灌注过程下降为随着混凝土面的上升,混凝土对孔壁压力增加,极易造成普通封堵溶洞位置孔壁破裂,混凝土挤入溶洞,混凝土面下降。灌注结束后混凝土面下降为溶洞位置混凝土渗漏造成混凝土面下降。混凝土面下降的处理及控制办法有:第一加大导管埋深,溶洞桩基一般埋深4-8m,个别桩基在不影响混凝土灌注的情况下尽量加大埋深。混凝土使用缓凝剂,延长初凝时间。第二灌注结束后导管不宜马上拆卸,4m底管应埋至混凝土面下至少半小时,如无明显下降再开始拆管。第三溶洞桩基应超灌2-3m,以防灌注结束后混凝土渗漏造成混凝土面下降,导致桩长不足,影响桩头施工质量。
7.成品桩基质量检测。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检测,确保钻孔桩质量合格。针对岩溶地区的特点,通常短桩采用低应变动力检测的方法,长桩或直径大于2m采用超声波检测的方法,超声波检测方法能够很好地检查桩基质量。
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强化质量管理意识,要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进一步提高现场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预防为主,精细施工过程管理,唯有如此才能确保钻孔灌注桩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成德.论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J].华章,2013,20:361-363.
[2]陈皎.关于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21:391.
[3]李鹏亮.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及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9:145.
[4]赵毅,彭晨.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171.
【关键词】 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大多数的钻孔灌注桩在水下进行施工,其过程难以观察,成桩之后也无法开挖实施验收。施工过程中某个环节存在问题,将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进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对投资者产生很大的经济损失,并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
一、关于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
1.施工前的准备。根据施工方案检查施工准备情况检查灌注桩使用水源,泥浆循环系统应设置沉淀池、泥浆池;导管应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并做水密性承压试验;灌注混凝土的料斗尺寸应与方案中初灌量的要求相符合;原材料应按规范要求严把质量关,杜绝不合格材料使用于工程;督促承包商按照一放二复的测量程序实施放样复核工作。确保桩位的偏差符合规范要求;钻机就位前,检查护筒埋设高度、位置是否满足设汁要求;钻机就位后,检查其水平、稳固情况;钻杆应保持铅锤线,成孔时应适当抽检进、出泥浆指标,发现超标时及时调整:施工单位须配备专职记录人员,及时记录成孔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记录必须真实、准确。
2.清除孔底沉渣是清孔的主要目的,因为影响灌注桩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之—就是孔底的沉渣。清孔的原理是:利用在流动时泥浆的动能对桩孔底部的沉渣形成冲击,这样一来,沉渣中的砂粒、岩粒等就处于悬浮状态了,然后悬浮着的沉渣被具有黏结力的泥浆胶体随着泥浆的循环流动,最终被带出桩孔,从而清理干净桩孔内的沉渣,这就是泥浆的排渣和清孔作用。确保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清孔和泥浆的制备,这一点从混凝土钻孔桩施工中泥浆在护壁和清孔作用中可以看出。所以,泥浆的控制指标在施工规范中有如下规定:不大于6%的含砂率;不小于90%的胶体率;17-20的黏度等,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这些都是必须严格控制的,要采取专门泥浆制备选用高塑性黏土或膨润土,不可以就地取材,根据工艺、施工机械及穿越土层等因素进行配合比设计,拌制泥浆。
3.钢筋笼骨架的定制以及下放工作。钢筋笼上每间隔2-2.5m需要增加设置一道加劲箍筋,并且在吊点处增设加强筋。在加强筋上面设置十字交叉钢筋以提升加强筋的刚度,从而提高其抗变形能力,等到钢筋笼入井的时候,割除十字交叉筋。钢筋笼尽可能一次整体入孔,如果钢筋笼太长无法一次整体入孔的话,也尽可能减少分段,以缩短入孔时间;分段的钢筋笼必须设置临时固定杆,并且准备好足够的焊接设备,尽可能减少焊接的时间;两钢筋笼对接的时候,必须确保上下节中心线在同一垂直线。如果能整体入孔的话,应当在钢筋笼内部增设临时固定杆以确保能够整体入孔,入孔之后再将临时固定杆件拆除。应当选择好吊点位置,如果钢筋笼比较短的话,可以使用一个吊点,如果较长的话,应当使用二个吊点。
4.混凝土灌注操作技术
(1)灌注首批混凝土。混凝土灌注量与混凝土面至孔底高度、泥浆至混凝土面高度、导管内径、桩孔直径及泥浆的密度有关,首批灌注的混凝土量随孔径增大而增多,由于混凝土量大所以搅拌时间会很长,所以离析现象就可能会出现,在下落过程中由于和易性变差,首批混凝土受的阻力就变大,导管中常出现堵满混凝土,漏斗内甚至还有部分混凝土。设备的起重能力此时应加大,以便能将混凝土迅速的加入漏斗,然后再稍拉导管,用卷扬机拉紧漏斗晃动来解决起重能力不足的情况,这样混凝土就能顺利下滑至孔底,接着进行后续灌注。
(2)混凝土的后期灌注。由于孔内压力较小,在混凝土灌注后期,往往下部混凝土比上部密实,这时为增大落差应将漏斗稍提,使其密实度提高。必须在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的同时加快灌注速度,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的灌注质量,灌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应做好,密切配合灌注过程中各道工序。
二、关于实例分析
1.工程简介,某桥梁全长28.82km,钻孔灌注桩桩径有1m、1.2m、1.5m、2m四种类型。从勘探资料来看,灰岩岩溶裂隙较发育,岩溶裂隙发育于岩层中上部,层面埋深2.3-70.6m,覆盖型岩溶是主要的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勘察钻孔见洞率达59.26%,溶洞一般发育在基岩面附近0.5-10m,呈单个或者串珠状发育,溶洞发育1-9层,洞高为0.05-20.7m。地下水位高,水系连通,岩溶区其基岩面起伏较大,给钻孔桩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引起漏浆、坍孔、地面塌陷、混凝土灌注超方等问题。
2.岩溶发育地区地质特点对钻孔桩的影响。第一岩溶地貌的主要构成为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三种,这三种岩石类型密度与强度都较大,冲击钻机工作负荷极大,如遇溶洞,引发大面积塌陷的几率非常高,导致钻机倾覆,容易造成施工事故。第二岩溶地区地下水含量非常高,在进行钻孔时,涌水量经常超出预计,无论是对于钻孔,还是混凝土的灌注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3.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特点。相对于普通地区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岩溶地区钻孔极易发生坍塌。如果覆盖层密度不够,在进行钻孔时轻则造成塌孔,重则造成地面大面积沉降,损坏钻机。第二钻孔完成后,清孔工作开展困难,因石灰岩,白云岩具有较好的透水性,需要对泥浆的性能指标进行严格控制,防止漏浆与塌孔事故的出现。同时,在钻孔过程中或在清孔暂停时,由于内部压强的剧烈变化,也容易造成塌孔。 4.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在岩溶地区施工时,为保证钻孔桩施工质量,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1)钢护筒施工质量控制。在岩溶低于钻孔时,钢护筒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跟进可以极有效避免塌孔、斜孔的出现,特别是在大型溶洞之上进行钻孔施工时,尤其要控制钢护筒施工质量,主要体现在:第一钢护筒的埋设位置需要精确规划,保证位置合理,要求钢护筒中心竖直线与桩中心线重合。第二钢护筒的打入深度越接近基岩持力层,钢护筒防护效果越好。第三在钢护筒跟进时,其倾斜角度保证在1%内,并控制好岩面接触孔隙。
(2)钻孔施工质量控制。在岩溶发育地区进行钻孔桩施工时,要特别注意钻进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塌孔、串孔、斜孔、卡钻、掉钻、地面沉陷等现象。在对岩土过渡段钻孔时,刃脚塌孔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在进行溶洞上端破除时,要防止钻头断裂、卡钻或吊绳断裂;在进行溶洞部分穿越时,钻头极易发生倾斜,从而导致斜孔的出现,钻头穿越溶洞时要注意大绳的摆动情况,以便判断是否歪钻。由于岩溶地区岩层面错综复杂,有竹笋状、斜坡面、波浪形岩面,桩基施工至溶洞位置时容易造成偏孔。若出现斜钻偏孔的情况时,应按1:1的比例回填粘土和片石至弯孔处1.5-2.0m以上,重新冲砸。片石的强度要求高于桩基偏孔处岩层强度,经过反复填孔冲砸才能有效处理偏孔。若岩层与片石硬度不一致,冲击过程中仍旧是偏向于硬度小的回填物方向,施工过程中采用此方法也存在着回填次数多、冲孔时间长、纠偏效果不明显等弊端,此时应对斜岩采取灌注高标号水下混凝土,高度以超过斜岩面1.5-2.0m为宜,以保证在冲孔过程中冲击面始终保持平衡,从而达到纠偏的目的。
(3)清孔成孔之后,先使用反循环回转钻机的泵吸、气举等功能将孔进行首次清理,然后使用大功率空气压缩机对内壁进行二次清理,确保孔内干净。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于柱桩不应大于50mm,摩擦桩不应大于100mm。
5.岩溶地区岩溶桩基施工处理
(1)岩溶桩基施工总体原则。每个墩台桩基施工前技术人员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地质剖面图,根据勘查资料分析判断溶洞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预案。并向钻机作业队操作人员就地质情况、准备工作、处理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交底。岩溶桩基施工采取“先长桩后短桩、先外围桩后中间桩”的方法,同时按照先易后难的总体施工原则,即把岩面情况较平、无溶洞或只有单只小溶洞的桩基先施工成孔,基本摸清溶洞地质情况、掌握溶洞处理措施后,再处理较大溶洞。岩溶桩基在钻孔施工中经常出现塌孔、串孔、斜孔、卡钻、掉钻、地面沉陷等现象。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混凝土流失较大,经常出现混凝土面突然下降等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回填片石碎石加粘土、水泥、注浆以及钢护筒跟进的施工方法对溶洞进行处理,加大处理力度,从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钻孔桩施工进度。
(2)冲程控制在钻至离溶洞顶部1m左右时,需减小冲程,逐渐将洞顶击穿,防止大力冲程对溶洞结构破坏,导致溶洞坍塌。同时要防止卡钻,并准备足够片石和粘土。在击穿洞顶前,需要时刻关注钢护筒内泥浆面变化,对浆面下降的情况下,要及时补浆,根据溶洞大小按6:4的比例回填片石、粘土及水泥,同时冲击挤压密实,直至漏浆情况消失即可转入正常钻进。
6.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及控制。在岩溶地区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由于地质原因,难免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对于常见问题如果能够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避免后期对工程整体质量的影响。
(1)塌孔塌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孔口坍塌。另一种是孔内坍塌。塌孔事故应力求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保证钻孔时泥浆质量的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并有足够的水头高度;起落钻头时对准钻孔中心,在不同土层中选用不同的冲程;塌孔不严重者可回填粘土和水泥后加大泥浆比重、加高水头,继续钻进;塌孔严重者应使用片石、粘土、水泥回填,换孔位钻进,待其它孔位完成后再复钻。
(2)混凝土面下降一般为灌注过程下降和灌注完成后下降两种。灌注过程下降为随着混凝土面的上升,混凝土对孔壁压力增加,极易造成普通封堵溶洞位置孔壁破裂,混凝土挤入溶洞,混凝土面下降。灌注结束后混凝土面下降为溶洞位置混凝土渗漏造成混凝土面下降。混凝土面下降的处理及控制办法有:第一加大导管埋深,溶洞桩基一般埋深4-8m,个别桩基在不影响混凝土灌注的情况下尽量加大埋深。混凝土使用缓凝剂,延长初凝时间。第二灌注结束后导管不宜马上拆卸,4m底管应埋至混凝土面下至少半小时,如无明显下降再开始拆管。第三溶洞桩基应超灌2-3m,以防灌注结束后混凝土渗漏造成混凝土面下降,导致桩长不足,影响桩头施工质量。
7.成品桩基质量检测。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检测,确保钻孔桩质量合格。针对岩溶地区的特点,通常短桩采用低应变动力检测的方法,长桩或直径大于2m采用超声波检测的方法,超声波检测方法能够很好地检查桩基质量。
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强化质量管理意识,要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进一步提高现场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预防为主,精细施工过程管理,唯有如此才能确保钻孔灌注桩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成德.论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J].华章,2013,20:361-363.
[2]陈皎.关于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21:391.
[3]李鹏亮.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及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9:145.
[4]赵毅,彭晨.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