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针对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从教学中与普通高中区别开来,因材施教,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数学课的教学要求.提出让学生学到必需的、够用的、有价值的教学知识,立足效果.使得数学教学趋于大众化、贴近专业化、呈现多样化.为学生就业做好数学方面的准备,从而显著的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中职与普通高中在数学课教学中有很大的区别。数学课在普通高中作为一门主科,学生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浓。而中职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中职教学在进行课教学的同时,实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等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实施教学活动。这也意味着他们经过三年的中职教育.将由一个学生转变成一个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劳动者。因此,中职的数学课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补充和提高。同时也要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增补,制定不同专业的数学大纲,使调整数学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从而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数学的需求程度。
关键字:中职学生;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多样化;就业导向
一、 职校生思维能力现状
中职学生最怕学习数学,数学成绩也最不尽人意。他们的学习方法通常比较简单、死板,记忆方面大多也以机械记忆为主,常常能把课本内容整段背出,有的学生甚至还能把例题的解题过程一字不漏地复述一遍,可谓“记忆超群”。但事实上许多中职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常常不尽如人意,解题过程虽然全部正确,但却不会变通,遇到没有见过的新题型,常常摸不着方向,无从下手。
1.表象的模糊性。表象是感觉、知觉留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是学生进行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经常发现职校生在感知事物时所获取的表象极具模糊性,对教师演示的教学模型不能作有目的地观察,不能进行有意识的识记,难以形成清晰的表象储存在记忆里;对要求观察的对象不能抓住与本质相联系的特征,因而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概括,在解题时也无法从记忆中搜索相关的知识帮助解题。
2.思维的迟缓性。在现实的教学中发现,思维敏捷的学生往往思维迅速、简洁,他们很快就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大大简化解题的思路。更让人担忧的是,职校生的思维普遍比较迟钝,思维过程也不够简捷。
3.思维的不灵活性。中职生一般习惯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而当前教学的弊端之一也就是讲题型、套方法,重结论,轻过程,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方法的思考过程,助长差生的思维呆板、不灵活性。事实表明,中职生面对数学问题往往只能从一种角度去思考,找到一种解法已经很困难。而有的中职生明明进入死胡同,但还是硬着头皮蛮干,不善于改变思维,转换解题方法。
二、增强和改善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求知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新鲜而又切合学生实际的导入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在抛物线这一节的教学导入中,我根据不同的专业设计了不同的导入。其中在汽车修理与装潢这个班,我紧紧地抓住他们的专业特色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我在屏幕上展示出一张非常漂亮的轿车图片并说到:同学们,你们是学汽修的,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们,汽车的车灯为什么能由亮变暗呢?你们知道它是根据什么原理设计的吗?学生就开始讨论了,最后我说:这个原因数学能够告诉你,我们一起学了今天的内容“抛物线”就能知道为什么了。又如在学习指数、对数函数图像及性质这一节时,结合平时生活中的例子,即存款利息及购买汽车分期付款、等额还款数额的计算,告诉学生学过这一节后,他们自己也会计算等等。让学生意识到学好数学对于学习专业的重要作用。
(二)开展多元评价体制,提高数学课堂效益
中职生自卑心理较强,总觉得自己学习不如别人,老师和同学看不起自己,对前途不抱或不敢抱太大的希望,有的甚至得过且过,对学习产生抗拒感。这种消极心理给他们接受教育形成了一定的障碍,不能很好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特别是前后联系紧密的数学学科,有些学生前面没学好,后面的知识就更难掌握了。作为中职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开展多元化化评价体制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将过去单纯的理论考试改为过程考核、理论考核两项,一改过去那种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为行程性考核,将传统评价中“重结果轻过程”改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体制。过程考核又包括课堂学习状况、作业、平时测验等,其中课堂学习情况分用来奖给课堂发言积极、自律性强、参与度高的个人和小组;作业分用来奖给作业完成得好、作业清楚的学生;平时测验分用来奖给考核优秀、进步快的学生,最后教师在期终将各项过程考核分汇总折算成分数,这样就为期终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奠定了基础。理论考核命题原则是7:2:1,其中基本题约占70%,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约占20%,让优秀生与中等生做;拔高题约占10%,这种题有较大难度,供优等生做,当然拔高题也可作为中等生、困难生的附加题,这样就可让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施展才能的空间。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还始终必须做到公正、公平、合理,同时还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标准。因为评价一个学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学生的进步情况,而不是只看它的结果。这种多元评价体制,既重视结果评价又注重过程评价,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充分鼓励学赶超先进,从而提高整体水平。
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学习方法
1 改革教学内容
首先,新的职业和就业领域中,岗位对个人技能的要求由专一型向复合型转化,由恒常不变向更新多变转化,由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化,这就要求职教数学课程的开发与设置须选择更为灵活的策略,以适应知识、技能更新换代及周期缩短的特点。有调查表明,人的职业技能85%以上是在工作岗位上形成的。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把那些只是为了体现学科本身的体系、逻辑,或者是借以用来表明学科的水准、高度而学生确实学无致用又力所不及的内容放进课程,那些完全可用计算机(器)来完成的繁琐计算、推理、证明等,也没有必要用来挤占学生的时间,更没有必要用偏题、怪题来为难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聪明才智用在动手实践中,用在创造、创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上,尽量考虑到市场需求的实际,做到以实用为本,以够用为度。
2 改革教学要求
由于中职复杂的教学情况(专业不同、学情不同、市场需求不同等),教学要求不能一刀切。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学基础差异也较大,若在教学中对学生发出同一号令,使用同一把尺子,就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因此在教学上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在开学初应针对各个专业、各个班级按市场要求、学生实际等相关要求制订教学计划,明确各班级、各学生的教学要求。对于一般学生,学会计算的方法,会运用计算工具,能解决应用问题就很好了。经过一至两年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数学思维习惯,这样就能达到使学生具有初步数学建模能力的目标。其实,对于中职生来说,解题可以使用计算器、计算机以及各种绘图工具。会使用工具就是本事,能使用工具解决问题就是大本事,我就是这样对学生要求的。
3 改革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是个体潜在的动力。中职数学课堂,尤其要重视兴趣的作用。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有失败的学习经历,他们讨厌、憎恨甚至恐惧数学。现在职校里大部分同学都处于这种状况。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联系生活实际,多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课,时时刺激注意,处处诱发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总之,保证我们这些中职的学生有较高的课堂参与度是我们教学的前提,而只有合适的内容、合适的要求、合适的方法才是他们能接受的。
总而言之,作为中职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全面细致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不仅要了解各个学生数学基础及薄弱环节,还需要分析好各个学生这些薄弱点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每隔一段时间,及时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做到教师和学生不断改进教学、学习方法,真正使得学生数学成绩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1、傅绍培《加强师生合作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中等教育探究》2006
2、任禄平《浅谈提高职高数学的有效性》,《社会科学二辑期刊》2011
3、杨竹青《提高职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考试周刊》2012
4、董志峰《浅谈如何提高职业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社会科学二辑期刊》2012
中职与普通高中在数学课教学中有很大的区别。数学课在普通高中作为一门主科,学生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浓。而中职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中职教学在进行课教学的同时,实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等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实施教学活动。这也意味着他们经过三年的中职教育.将由一个学生转变成一个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劳动者。因此,中职的数学课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补充和提高。同时也要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增补,制定不同专业的数学大纲,使调整数学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从而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数学的需求程度。
关键字:中职学生;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多样化;就业导向
一、 职校生思维能力现状
中职学生最怕学习数学,数学成绩也最不尽人意。他们的学习方法通常比较简单、死板,记忆方面大多也以机械记忆为主,常常能把课本内容整段背出,有的学生甚至还能把例题的解题过程一字不漏地复述一遍,可谓“记忆超群”。但事实上许多中职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常常不尽如人意,解题过程虽然全部正确,但却不会变通,遇到没有见过的新题型,常常摸不着方向,无从下手。
1.表象的模糊性。表象是感觉、知觉留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是学生进行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经常发现职校生在感知事物时所获取的表象极具模糊性,对教师演示的教学模型不能作有目的地观察,不能进行有意识的识记,难以形成清晰的表象储存在记忆里;对要求观察的对象不能抓住与本质相联系的特征,因而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概括,在解题时也无法从记忆中搜索相关的知识帮助解题。
2.思维的迟缓性。在现实的教学中发现,思维敏捷的学生往往思维迅速、简洁,他们很快就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大大简化解题的思路。更让人担忧的是,职校生的思维普遍比较迟钝,思维过程也不够简捷。
3.思维的不灵活性。中职生一般习惯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而当前教学的弊端之一也就是讲题型、套方法,重结论,轻过程,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方法的思考过程,助长差生的思维呆板、不灵活性。事实表明,中职生面对数学问题往往只能从一种角度去思考,找到一种解法已经很困难。而有的中职生明明进入死胡同,但还是硬着头皮蛮干,不善于改变思维,转换解题方法。
二、增强和改善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求知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新鲜而又切合学生实际的导入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在抛物线这一节的教学导入中,我根据不同的专业设计了不同的导入。其中在汽车修理与装潢这个班,我紧紧地抓住他们的专业特色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我在屏幕上展示出一张非常漂亮的轿车图片并说到:同学们,你们是学汽修的,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们,汽车的车灯为什么能由亮变暗呢?你们知道它是根据什么原理设计的吗?学生就开始讨论了,最后我说:这个原因数学能够告诉你,我们一起学了今天的内容“抛物线”就能知道为什么了。又如在学习指数、对数函数图像及性质这一节时,结合平时生活中的例子,即存款利息及购买汽车分期付款、等额还款数额的计算,告诉学生学过这一节后,他们自己也会计算等等。让学生意识到学好数学对于学习专业的重要作用。
(二)开展多元评价体制,提高数学课堂效益
中职生自卑心理较强,总觉得自己学习不如别人,老师和同学看不起自己,对前途不抱或不敢抱太大的希望,有的甚至得过且过,对学习产生抗拒感。这种消极心理给他们接受教育形成了一定的障碍,不能很好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特别是前后联系紧密的数学学科,有些学生前面没学好,后面的知识就更难掌握了。作为中职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开展多元化化评价体制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将过去单纯的理论考试改为过程考核、理论考核两项,一改过去那种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为行程性考核,将传统评价中“重结果轻过程”改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体制。过程考核又包括课堂学习状况、作业、平时测验等,其中课堂学习情况分用来奖给课堂发言积极、自律性强、参与度高的个人和小组;作业分用来奖给作业完成得好、作业清楚的学生;平时测验分用来奖给考核优秀、进步快的学生,最后教师在期终将各项过程考核分汇总折算成分数,这样就为期终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奠定了基础。理论考核命题原则是7:2:1,其中基本题约占70%,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约占20%,让优秀生与中等生做;拔高题约占10%,这种题有较大难度,供优等生做,当然拔高题也可作为中等生、困难生的附加题,这样就可让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施展才能的空间。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还始终必须做到公正、公平、合理,同时还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标准。因为评价一个学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学生的进步情况,而不是只看它的结果。这种多元评价体制,既重视结果评价又注重过程评价,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充分鼓励学赶超先进,从而提高整体水平。
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学习方法
1 改革教学内容
首先,新的职业和就业领域中,岗位对个人技能的要求由专一型向复合型转化,由恒常不变向更新多变转化,由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化,这就要求职教数学课程的开发与设置须选择更为灵活的策略,以适应知识、技能更新换代及周期缩短的特点。有调查表明,人的职业技能85%以上是在工作岗位上形成的。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把那些只是为了体现学科本身的体系、逻辑,或者是借以用来表明学科的水准、高度而学生确实学无致用又力所不及的内容放进课程,那些完全可用计算机(器)来完成的繁琐计算、推理、证明等,也没有必要用来挤占学生的时间,更没有必要用偏题、怪题来为难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聪明才智用在动手实践中,用在创造、创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上,尽量考虑到市场需求的实际,做到以实用为本,以够用为度。
2 改革教学要求
由于中职复杂的教学情况(专业不同、学情不同、市场需求不同等),教学要求不能一刀切。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学基础差异也较大,若在教学中对学生发出同一号令,使用同一把尺子,就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因此在教学上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在开学初应针对各个专业、各个班级按市场要求、学生实际等相关要求制订教学计划,明确各班级、各学生的教学要求。对于一般学生,学会计算的方法,会运用计算工具,能解决应用问题就很好了。经过一至两年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数学思维习惯,这样就能达到使学生具有初步数学建模能力的目标。其实,对于中职生来说,解题可以使用计算器、计算机以及各种绘图工具。会使用工具就是本事,能使用工具解决问题就是大本事,我就是这样对学生要求的。
3 改革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是个体潜在的动力。中职数学课堂,尤其要重视兴趣的作用。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有失败的学习经历,他们讨厌、憎恨甚至恐惧数学。现在职校里大部分同学都处于这种状况。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联系生活实际,多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课,时时刺激注意,处处诱发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总之,保证我们这些中职的学生有较高的课堂参与度是我们教学的前提,而只有合适的内容、合适的要求、合适的方法才是他们能接受的。
总而言之,作为中职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全面细致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不仅要了解各个学生数学基础及薄弱环节,还需要分析好各个学生这些薄弱点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每隔一段时间,及时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做到教师和学生不断改进教学、学习方法,真正使得学生数学成绩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1、傅绍培《加强师生合作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中等教育探究》2006
2、任禄平《浅谈提高职高数学的有效性》,《社会科学二辑期刊》2011
3、杨竹青《提高职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考试周刊》2012
4、董志峰《浅谈如何提高职业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社会科学二辑期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