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常常发现小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之时,存在着形形式式的运动心理阴影。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阴影,势必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机能的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对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运动心理阴影这问题作一些探索。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心理
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在这段时期,他们的身体组织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骨骼在急速生长,手、脚,特别脚骨长得最快,胸骨横径在加宽,女孩子的胯骨也在增大。肌肉随着骨骼的变化而发达起来。心肺迅速增大,特别是心肺容积和血管容积、以及肺活量,都较出生时增长了近一倍。由于心肺容积增大,使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性从事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但是,与成年人相比,他们的骨骼、肌肉成长尚未健全,心肌收缩力量较弱,心脏的神经调节机能还不够完善。总的来说,从生理机质上看,他们与成年人相比仍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的。
一、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处于发育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具有半少年半儿童的心理特征,既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又不乏对成人的依赖性,既开始产生一定的自觉性,又在不自觉中仍时时表露其幼稚性。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这几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思想还不稳定、不成熟,所以,虽然模仿力极强,但是学得快,忘得也快。总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不强,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等等。体育课多为户外的活动课,若不能把握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就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正确地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帮助他们克服和消除运动心理阴影的重要前提,因为从体育锻炼的心理素质要求来看,开朗活泼、勇敢参与、积极进取,才是一个成长良好的人所应具有的,任何的消极、被动都无利于人的正常身心发育。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人格、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体育运动对于他们的成长无疑是极端重要的。另外,从人体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机体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生理需要,活动具有生物学的涵义。所谓“生命在于运动”,没有运动也就没有生命。然而体育运动心理是受着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的,特别是来自于家庭、社会,以及人自身的一些消极势力,是足以在未成年的小学生当中造成不同程度的运动心理阴影的。我们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任务就在于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阴影,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以培养其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其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心理素质,以达到“增强体质,陶冶精神”的最终目标,为21世纪的中华民族培养出体格强健、心理素质过硬的一代新人。
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消除运动心理阴影
围绕学生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心理阴影的问题,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能视此为小问题,或个别现象,而不加以重视解决,更不能对存在心理阴影的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公开批评,因为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非但阴影无法消除,反而会有扩散之危险。
如何行之有效地帮助这部分学生消除运动心理阴影呢?本人认为,既要点面结合地抓,又要因人而异地教;既须深入细致地进行心理疏导,又须正确无误地给予技术指导。
所谓点面结合地抓,那就是要让学生普遍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教师每学期都应坚持上一两节,甚至更多一些理论课,从道理上向学生们宣讲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发育、智力发展、性格形成、精神陶冶等方面的意义;讲世界体育的发展;讲今天我国体育的伟大成就等等,以此激励广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另外,在每堂新授课也不妨结合体育界的新人新事,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例如,上短跑课可以讲讲美国的刘易斯,上长跑课也提提中国的“马家军”,让学生们在心中树起榜样,激励他们克服消极因素,积极投身体育运动。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还应努力营造一种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气氛。小学生毕竟还是小学生,只有让他们“乐学”——乐于学,也快乐地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有针对性地结合游戏开展饶有趣味的体育活动,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心理阴影,积极投身于热烈的大集体中。
然而,只是面上的工作还不足以消除部分学生的运动心理阴影,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具体到每个具有心理阴影的学生身边,了解造成他们运动心理阴影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加以心理疏导。例如,对于保守型的学生,要根据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他在体育方面的上进心,指出他在能力上的优势,并时时根据他的实际承受能力,给他提出新要求、新任务,也不妨在需要学生演示动作时找他出来,客观上给他显示自己的机会,并多给他赞扬,刺激他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于消除学生运动心理阴影是极有效果的。因为对于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运动机能的差别在后天培养上的差别还不是非常明显,成绩的高低,关键问题乃在于心理的影响。但是对于一些学生仅有心理疏导还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通过在练习中确保其动作的正确性、安全度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例如,前面提到的“小心型”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紧张、拘促的心理反应,同时还要对他们的练习多加注意,多予以必要的技术保护,特别是在一些器械项目上,教师站在一旁,报以一个信任的目光,一句勉励的话语,对他们来说无疑都是极大的心理安全点,会提高他们的动作成功率,从而逐步消除紧张的心态。
总之,体育锻炼是人类促进自身健康的一种高级形式。毛泽东主席在建国之初就曾经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今天阔步迈向21世纪的中国更需要一代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良好的跨世纪人才。让我们从小学生抓起,培养起一代有良好身体素质、竞争意识、进取精神。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心理
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在这段时期,他们的身体组织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骨骼在急速生长,手、脚,特别脚骨长得最快,胸骨横径在加宽,女孩子的胯骨也在增大。肌肉随着骨骼的变化而发达起来。心肺迅速增大,特别是心肺容积和血管容积、以及肺活量,都较出生时增长了近一倍。由于心肺容积增大,使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性从事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但是,与成年人相比,他们的骨骼、肌肉成长尚未健全,心肌收缩力量较弱,心脏的神经调节机能还不够完善。总的来说,从生理机质上看,他们与成年人相比仍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的。
一、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处于发育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具有半少年半儿童的心理特征,既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又不乏对成人的依赖性,既开始产生一定的自觉性,又在不自觉中仍时时表露其幼稚性。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这几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思想还不稳定、不成熟,所以,虽然模仿力极强,但是学得快,忘得也快。总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能力不强,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等等。体育课多为户外的活动课,若不能把握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就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正确地把握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帮助他们克服和消除运动心理阴影的重要前提,因为从体育锻炼的心理素质要求来看,开朗活泼、勇敢参与、积极进取,才是一个成长良好的人所应具有的,任何的消极、被动都无利于人的正常身心发育。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人格、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体育运动对于他们的成长无疑是极端重要的。另外,从人体生理学和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机体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生理需要,活动具有生物学的涵义。所谓“生命在于运动”,没有运动也就没有生命。然而体育运动心理是受着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的,特别是来自于家庭、社会,以及人自身的一些消极势力,是足以在未成年的小学生当中造成不同程度的运动心理阴影的。我们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任务就在于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阴影,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以培养其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其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心理素质,以达到“增强体质,陶冶精神”的最终目标,为21世纪的中华民族培养出体格强健、心理素质过硬的一代新人。
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消除运动心理阴影
围绕学生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心理阴影的问题,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能视此为小问题,或个别现象,而不加以重视解决,更不能对存在心理阴影的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公开批评,因为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非但阴影无法消除,反而会有扩散之危险。
如何行之有效地帮助这部分学生消除运动心理阴影呢?本人认为,既要点面结合地抓,又要因人而异地教;既须深入细致地进行心理疏导,又须正确无误地给予技术指导。
所谓点面结合地抓,那就是要让学生普遍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教师每学期都应坚持上一两节,甚至更多一些理论课,从道理上向学生们宣讲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发育、智力发展、性格形成、精神陶冶等方面的意义;讲世界体育的发展;讲今天我国体育的伟大成就等等,以此激励广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另外,在每堂新授课也不妨结合体育界的新人新事,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例如,上短跑课可以讲讲美国的刘易斯,上长跑课也提提中国的“马家军”,让学生们在心中树起榜样,激励他们克服消极因素,积极投身体育运动。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还应努力营造一种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气氛。小学生毕竟还是小学生,只有让他们“乐学”——乐于学,也快乐地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有针对性地结合游戏开展饶有趣味的体育活动,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心理阴影,积极投身于热烈的大集体中。
然而,只是面上的工作还不足以消除部分学生的运动心理阴影,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具体到每个具有心理阴影的学生身边,了解造成他们运动心理阴影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加以心理疏导。例如,对于保守型的学生,要根据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他在体育方面的上进心,指出他在能力上的优势,并时时根据他的实际承受能力,给他提出新要求、新任务,也不妨在需要学生演示动作时找他出来,客观上给他显示自己的机会,并多给他赞扬,刺激他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于消除学生运动心理阴影是极有效果的。因为对于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运动机能的差别在后天培养上的差别还不是非常明显,成绩的高低,关键问题乃在于心理的影响。但是对于一些学生仅有心理疏导还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通过在练习中确保其动作的正确性、安全度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例如,前面提到的“小心型”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紧张、拘促的心理反应,同时还要对他们的练习多加注意,多予以必要的技术保护,特别是在一些器械项目上,教师站在一旁,报以一个信任的目光,一句勉励的话语,对他们来说无疑都是极大的心理安全点,会提高他们的动作成功率,从而逐步消除紧张的心态。
总之,体育锻炼是人类促进自身健康的一种高级形式。毛泽东主席在建国之初就曾经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今天阔步迈向21世纪的中国更需要一代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良好的跨世纪人才。让我们从小学生抓起,培养起一代有良好身体素质、竞争意识、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