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注重将美术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注意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它要求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中学习美术、感悟生活。而传统的美术教学审美视野狭窄、远离儿童的生活经验。为此,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注意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注重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的教学才是具有强烈生命力的教学。
那么,如何使小学美术教学走向生活化呢?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首先,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总是东看看西望望,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如在教学三年级的《纸拖鞋》时,我先让学生在家里仔细观察拖鞋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哪些颜色,最喜欢哪种式样;再加上课前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正确的观察方法的指导下,学生们也形成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渐渐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发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为学生的创造、表现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美之有形,美之有物。
其次,我尤其重视让学生留心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达到物尽其用。如在教学美术第二册时,学生们翻阅了课本后,就发现了这学期要注意搜集一些石子、瓶盖、包纸、纽扣、珠子、彩色塑料管,各种形状的纸盒、塑料袋、图钉、果冻盒、蛋壳,圈筒卫生纸的卷筒……为了激发学生的搜集兴趣,可以在班组中设置几个纸筒,让学生把平时搜集的可以进行分类,并定期展示,对表现积极的同学,可以鼓励表扬,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因学生找不到课堂上急需的材料而耽误教学进程,又可以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搜集材料,来创造美好习惯与意识。
二、从生活中感悟美,寻找素材
杜威說,“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更强调:“生活即教育。”因而可这样认为,充实生活素材就是充实教育素材,丰富课程资源。我们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择活动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本身应该熟悉生活,恰当选择最利于开展课题研究的典型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对现有教材内容作适当调整,要为突出主体性,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我们可以叫他们从生活中去寻找美,感悟美,为创作寻找素材。如引导他们发现自然美,花是自然界中色彩最丰富的生物:红玫瑰、黄菊花、蓝杜鹃、白水仙、紫罗兰、黑牡丹。此外,树木、动物等等。带孩子去自然界,给他们讲解各种颜色及构成的画面,让他们发现和感悟到生活是如此的美。给予孩子一定的引导,他们就能从中吸取美的养料。
三、运用美术,美化生活
将美术应于生活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造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运用美术的生活环境。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校园艺术节的宣传画,布置节日中的教室,给班级出黑板报。设计班级中的学习园地,布置自己的房间,让学生把从美术课上的知识、技能运用在生活中,来美化生活,还可以由课内向课外适当拓展。如学习了《做面具》一课后,我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选取适当的内容,制作面具,进行课本剧表演。学习了《美丽的印纹》一课,我让学生把印出来的纹样制作成精美的书签,夹在自己的书中;学习《有趣的玩具》一课后,学生选用了旧手套、袜子、毛巾、衣服等材料,利用捆扎、填充、缝纫、装饰等方法,做成了各种各样小动物的形象,用旧牛仔裤制作了各式各样的小挂袋,学生把这些玩具挂在家里,美化着自己的生活。
四、让美术回归生活
学以致用,学习是为生活而学习,创造是为生活而创造,美术作品的创作本是为生活而创作。用各种方式努力使作品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自己的作品。作品创作为生活带来美的变化及其美的感受,同时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自信。如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美术创作,将作品用来布置生活、美化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实用价值,感受到美来源生活,又要回归生活。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发,有效地去利用好美术的生活资源,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就在生活中,到生活中也能学到美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持久的兴趣,让美术走向生活化,学用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能学会用的效果。
那么,如何使小学美术教学走向生活化呢?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首先,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总是东看看西望望,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如在教学三年级的《纸拖鞋》时,我先让学生在家里仔细观察拖鞋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哪些颜色,最喜欢哪种式样;再加上课前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正确的观察方法的指导下,学生们也形成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渐渐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发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为学生的创造、表现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美之有形,美之有物。
其次,我尤其重视让学生留心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达到物尽其用。如在教学美术第二册时,学生们翻阅了课本后,就发现了这学期要注意搜集一些石子、瓶盖、包纸、纽扣、珠子、彩色塑料管,各种形状的纸盒、塑料袋、图钉、果冻盒、蛋壳,圈筒卫生纸的卷筒……为了激发学生的搜集兴趣,可以在班组中设置几个纸筒,让学生把平时搜集的可以进行分类,并定期展示,对表现积极的同学,可以鼓励表扬,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因学生找不到课堂上急需的材料而耽误教学进程,又可以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搜集材料,来创造美好习惯与意识。
二、从生活中感悟美,寻找素材
杜威說,“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更强调:“生活即教育。”因而可这样认为,充实生活素材就是充实教育素材,丰富课程资源。我们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择活动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本身应该熟悉生活,恰当选择最利于开展课题研究的典型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对现有教材内容作适当调整,要为突出主体性,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我们可以叫他们从生活中去寻找美,感悟美,为创作寻找素材。如引导他们发现自然美,花是自然界中色彩最丰富的生物:红玫瑰、黄菊花、蓝杜鹃、白水仙、紫罗兰、黑牡丹。此外,树木、动物等等。带孩子去自然界,给他们讲解各种颜色及构成的画面,让他们发现和感悟到生活是如此的美。给予孩子一定的引导,他们就能从中吸取美的养料。
三、运用美术,美化生活
将美术应于生活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造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运用美术的生活环境。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校园艺术节的宣传画,布置节日中的教室,给班级出黑板报。设计班级中的学习园地,布置自己的房间,让学生把从美术课上的知识、技能运用在生活中,来美化生活,还可以由课内向课外适当拓展。如学习了《做面具》一课后,我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选取适当的内容,制作面具,进行课本剧表演。学习了《美丽的印纹》一课,我让学生把印出来的纹样制作成精美的书签,夹在自己的书中;学习《有趣的玩具》一课后,学生选用了旧手套、袜子、毛巾、衣服等材料,利用捆扎、填充、缝纫、装饰等方法,做成了各种各样小动物的形象,用旧牛仔裤制作了各式各样的小挂袋,学生把这些玩具挂在家里,美化着自己的生活。
四、让美术回归生活
学以致用,学习是为生活而学习,创造是为生活而创造,美术作品的创作本是为生活而创作。用各种方式努力使作品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自己的作品。作品创作为生活带来美的变化及其美的感受,同时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自信。如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美术创作,将作品用来布置生活、美化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实用价值,感受到美来源生活,又要回归生活。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发,有效地去利用好美术的生活资源,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就在生活中,到生活中也能学到美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持久的兴趣,让美术走向生活化,学用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能学会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