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构建新型的艺术设计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刻不容缓,而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艺术设计教学原则对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模式的开展与推广至关重要。本文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论述了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在综合化艺术设计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运用以及对培养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艺术设计 教育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哲学和现代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主流理论。在综合化艺术设计教育创新过程中,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与教学设计原则,是当前设计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科技、艺术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普遍需要,艺术设计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从设计教育本身来说,当前国内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在办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结构、以及设计教育方法等方面都是研究如何掌握知识与技能,而没有上升到知识创新的要求。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是18世纪建立起来的哲学理论,又称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则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许多西方教育一直在运用这一理论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前苏联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维果兹基等人建立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研究了社会文化背景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意义,尤其是维果兹基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中的作用,发展了建构主义的内涵。
建构主义教学观与传统教学观具有较大的差异,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认知主体的能动性,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自内而外的、由认知主体主动发起的,而不依靠外部灌输。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学习就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对当前所学知识实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的,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有独到之处,存在着差异,这与传统教育按一个标准来传授知识显然是不同的。
二、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在艺术设计的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运用
当前构建新型的艺术设计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刻不容缓。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艺术设计教学原则对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模式的开展与推广至关重要,能更好地为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模式的动态发展、动态更新打好开放性的基础,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1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强调“合作”的作用
传统教育理论下的教学往往以“讲授法”为主,这种教学不适合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则强调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社会相互作用对知识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理解学习内容,建构知识的意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建立起学习群体,通过这样的协作环境,以设计课题为中心,共同完成“合作性”学习。先接触新的设计概念,然后再相互交流、每个学生都将自己对某一侧面情境的认识表达出来,同时对其他学生的认知进行评价,相互探讨设计思想、表现手段与语言,以达到对问题的全面认识。一般来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频率越高,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将这种“协作学习”的教学原则运用到设计教学中,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既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某一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从而促进了思维向更高水平发展。
2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倡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发现学习是当代建构主义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来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问题。由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不是从外部直接灌输给学生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生成过程。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大脑中认知结构的加工改造后才能被学生真正认识与掌握,不可由他人代替,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进行解构与重构、选择与调整,以完成“意义建构”,由此完成了从接受式学习到发现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转变。在发现学习中,要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师提出与设计相关的带有教学目标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来发现概念和原理。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和引导,以加强学习理论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直至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策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整个概念,全面构筑学生“如何去学”的设计学科方法论。建构主义者认为“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不再把知识看作是有关绝对现实的知识,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每个教师与学生对同一知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着独特性。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艺术设计各学科课程整合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的作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则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同时,建构主义也为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实践指导,由于建构主义在教学应用中的优越性,建构主义对现代教育技术必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动画艺术是计算机、声像、通信技术的综合体,具有多媒体演示特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演示工具能创设多重的设计教学的“情境”,这种“情境’能帮助学生直观、立体、多层次地了解和掌握设计元素,开拓设计思路与启迪构思技巧。艺术设计各学科教学改革与课程整合需要及时掌握与吸纳设计前沿最新信息以及设计思维方式,打破学科界限,形成学科间充分互动的知识网络。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技术活化和技术整合到学习中指明了方向,对创建宽松适宜的课程创新环境作用显著,有利于优化设计学结构与内容,最终完成教学内容要解决的问题,建立综合的跨学科环境。
4 艺术设计人才创新能力依赖于思维的创造力
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是各种思维方式和能力的综合,也是各个学科知识的综合与运用,设计思维的综合性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而建构主义强调的以实践为主进行复合多重的思维训练与设计教学中的综合教学也是一致的,为此,应推翻习以为常的单向思维方式,掌握系统思维的创造思维方法,培养多元思考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系统思维是一种双向多维的、抽象与具象、感性与理性、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散思考与推理构思方法的综合创造思维方式,这种系统思维方式必将取代重复性、模仿性的非创造性活动。
5 师资素质是影响设计人才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中的支架式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要为学生建构知识意义或理解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是为了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保证了意义建构这一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者与学习者同时站在问题的起点,向目标前进,利用社会环境这一丰富资源,让学生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增加学生的信息来源。因而教师的素质需要全面提高,设计师资的知识结构显然很重要,这将决定学生认识能力、创新能力发展的方式和速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造就了艺术设计的繁荣,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培养既懂艺术设计又精于科学技术的艺术设计复合型、高层次应用专业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前现代化设计教育中,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越来越体现出其强大的优势,势必推动21世纪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艺术设计 教育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哲学和现代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主流理论。在综合化艺术设计教育创新过程中,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与教学设计原则,是当前设计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科技、艺术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普遍需要,艺术设计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从设计教育本身来说,当前国内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在办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结构、以及设计教育方法等方面都是研究如何掌握知识与技能,而没有上升到知识创新的要求。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是18世纪建立起来的哲学理论,又称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则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许多西方教育一直在运用这一理论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前苏联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维果兹基等人建立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研究了社会文化背景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意义,尤其是维果兹基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中的作用,发展了建构主义的内涵。
建构主义教学观与传统教学观具有较大的差异,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认知主体的能动性,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自内而外的、由认知主体主动发起的,而不依靠外部灌输。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学习就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对当前所学知识实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的,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有独到之处,存在着差异,这与传统教育按一个标准来传授知识显然是不同的。
二、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在艺术设计的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运用
当前构建新型的艺术设计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刻不容缓。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艺术设计教学原则对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模式的开展与推广至关重要,能更好地为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模式的动态发展、动态更新打好开放性的基础,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1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强调“合作”的作用
传统教育理论下的教学往往以“讲授法”为主,这种教学不适合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则强调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社会相互作用对知识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理解学习内容,建构知识的意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建立起学习群体,通过这样的协作环境,以设计课题为中心,共同完成“合作性”学习。先接触新的设计概念,然后再相互交流、每个学生都将自己对某一侧面情境的认识表达出来,同时对其他学生的认知进行评价,相互探讨设计思想、表现手段与语言,以达到对问题的全面认识。一般来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频率越高,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将这种“协作学习”的教学原则运用到设计教学中,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既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某一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从而促进了思维向更高水平发展。
2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倡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发现学习是当代建构主义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来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问题。由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不是从外部直接灌输给学生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生成过程。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大脑中认知结构的加工改造后才能被学生真正认识与掌握,不可由他人代替,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进行解构与重构、选择与调整,以完成“意义建构”,由此完成了从接受式学习到发现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转变。在发现学习中,要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师提出与设计相关的带有教学目标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来发现概念和原理。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和引导,以加强学习理论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直至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策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整个概念,全面构筑学生“如何去学”的设计学科方法论。建构主义者认为“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不再把知识看作是有关绝对现实的知识,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每个教师与学生对同一知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着独特性。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艺术设计各学科课程整合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的作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则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同时,建构主义也为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实践指导,由于建构主义在教学应用中的优越性,建构主义对现代教育技术必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动画艺术是计算机、声像、通信技术的综合体,具有多媒体演示特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演示工具能创设多重的设计教学的“情境”,这种“情境’能帮助学生直观、立体、多层次地了解和掌握设计元素,开拓设计思路与启迪构思技巧。艺术设计各学科教学改革与课程整合需要及时掌握与吸纳设计前沿最新信息以及设计思维方式,打破学科界限,形成学科间充分互动的知识网络。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技术活化和技术整合到学习中指明了方向,对创建宽松适宜的课程创新环境作用显著,有利于优化设计学结构与内容,最终完成教学内容要解决的问题,建立综合的跨学科环境。
4 艺术设计人才创新能力依赖于思维的创造力
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是各种思维方式和能力的综合,也是各个学科知识的综合与运用,设计思维的综合性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而建构主义强调的以实践为主进行复合多重的思维训练与设计教学中的综合教学也是一致的,为此,应推翻习以为常的单向思维方式,掌握系统思维的创造思维方法,培养多元思考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系统思维是一种双向多维的、抽象与具象、感性与理性、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散思考与推理构思方法的综合创造思维方式,这种系统思维方式必将取代重复性、模仿性的非创造性活动。
5 师资素质是影响设计人才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中的支架式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要为学生建构知识意义或理解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是为了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保证了意义建构这一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者与学习者同时站在问题的起点,向目标前进,利用社会环境这一丰富资源,让学生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增加学生的信息来源。因而教师的素质需要全面提高,设计师资的知识结构显然很重要,这将决定学生认识能力、创新能力发展的方式和速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造就了艺术设计的繁荣,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培养既懂艺术设计又精于科学技术的艺术设计复合型、高层次应用专业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前现代化设计教育中,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越来越体现出其强大的优势,势必推动21世纪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