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点茶道见闻录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k29001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有《入梅》诗写道:
  微雨轻云已入梅,石榴萱草一时开。
  碑偿宿诺淮僧去,卷录新诗蜀使回。
  墨试小螺看斗砚,茶分细乳玩毫杯。
  客来莫诮儿嬉事,九陌红尘更可哀!
  正值中华传统茶道文化复兴之时,宋代点茶道以及诸如烧香、插花、挂画、抚琴等雅事,更受到民众普遍关注。宋代点茶道以及审美趣味会呈现给我们怎样的心灵感受呢?
  点茶法缘起
  唐代盛行煎茶法,晚唐文士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记载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到了唐末五代情况发生改变,点茶法出现了。
  点茶法很可能形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因为偏安一隅,战乱较少,经济相对发达,促使各项艺能发生变化。五代时人陶谷在《清异录》中记载说:“沙门福全能注汤幻字成诗一句,如并点四碗,共一首绝句,泛乎汤表。檀越日造门求观汤戏。”这是目前所看到的有关于“点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点茶法是从煎茶法简化而来的,开始的时候点茶法茶末也较粗,将茶末投入茶碗,沸汤冲瀹即可,这种简易“冲泡”法自古就有,唐代陆羽称之为“痷茶”,并加以斥责。随着点茶法的普及,茶末越来越细,;中瀹茶汤时的“茶乳”“汤花”得到文人雅士以及僧侣的喜好,于是分茶、斗茶的技艺便应运而生了。
  五代时期流行分茶法,北宋时期点茶法、分茶法、斗茶法并行,到了南宋时期,则以点茶法为主流了,这主要是受到宋徽宗《大观茶论》的影响。而在民间,分茶、斗茶之风依然热烈,我们看南宋画家刘松年《斗茶图》、《茗园赌市图》也就可见一斑了。
  建安斗试
  随着北苑贡茶的兴盛,民间点茶斗茶之风大兴。蔡襄在《茶录》中记载说:“茶色贵白……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建安人开试,以青白胜黄白。”“建安民间皆不入香,恐夺其真。若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日相去一水两水。”这里所说的“开试”、“斗试”,都是点茶以较胜负的意思,因而称作斗茶。
  斗茶又称茗战、点试、斗试、斗碾等,和点茶技法接近。唐代冯贽《记事珠》中说:“斗茶,建人谓斗茶为茗战。”所谓斗茶,就是通过对茶汤香气、滋味以及是否“咬盏”,来斗出高下。蔡襄在《茶录》里说:“建安斗試,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斗茶最早起源于唐代福建建安民间,范伸淹《斗茶歌》描写就是建安民间斗茶状况。
  生成盏、水丹青、茶百戏
  据陶谷《清异录》记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幻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分茶也称茶百戏,又有水丹青、汤戏、茶戏等名称,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幻化成物象的分茶技法。
  关于分茶,陶谷《清异录》里还有这样一段记载:“沙门福全能注汤幻字成诗一句,如并点四碗,共一首绝句,泛乎汤表。檀越日造门求观汤戏。”福全曾有诗咏道:“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功夫学不成。却笑当年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可见分茶是通过汤瓶在茶盏中注水,“别施妙诀”,使茶纹水脉成为各种物象、以及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甚至可以幻化出诗句来,堪称绝妙。
  龙团凤饼
  宋朝盛行点茶法,产于建安北苑的团饼茶受到推崇。宋代顾文荐《负喧杂录-建茶品第》中说:“本朝开宝末下南唐,太平兴国初时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明确说明北苑团茶从南唐就开始制造,宋初只是沿用旧例而已。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至于唐末,然后北苑出为之最。是时,伪蜀词臣毛文锡作《茶谱》,亦第言建有紫笋,而腊面乃产于福。五代之季,建属南唐。岁率诸县民,采茶北苑,初造研膏,继造腊面。”“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
  汤瓶贵于小
  北宋时期,随着煎茶、点茶、饮茶方式的改变,茶道器具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宋代煎茶、点茶并行,有两种瓶:一种是汤瓶,一种是煎茶瓶。煎茶瓶用来煎水烹茶,汤瓶用来候汤点茶。汤瓶以金、银材质最佳,也有用石材、瓷器的。铜铁不用。汤瓶以小为贵。蔡襄《茶录》里说:“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赵佶《大观茶论》也说:“瓶宜金银,小大之制,惟所裁给。”
  银瓶有银匠手工打造,可以将瓶口收束细直,以便“点茶注汤有准”。杨诚斋《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写到:“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则为我们描绘出一副分茶时手持银瓶注水点茶的优美画面。
  建盏重兔毫
  点茶时先将茶盏用沸汤烫过,称作“熁盏”,再用茶勺将茶末舀在茶碗里,然后用汤瓶注水并用茶筅击打以出汤花。击打出的汤花焕若积雪,又称沫饽。这时候如果再用青色茶碗衬托,就显不出这种素洁雪白的汤花了,需要用绀黑的茶碗来衬托茶汤。所以宋人最重建盏,又以兔毫盏最受宋人推崇。宋人蔡襄在《茶录》中写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今福建建瓯)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禅门茶风
  点茶在宋代成为时尚,也成为继唐代煎茶道之后的另一种茶道方式:点茶道。所谓点茶道,就是煎水点茶方法的意思,包括分茶和斗茶。点茶不仅在宋代宫廷、民间以及文人雅士之间流行,在禅寺丛林尤为兴盛,并形成了一套丛林吃茶清规,也称禅门煎点礼仪。
  禅门饮茶起源于初唐时期,泰山降魔藏禅师为开创者,此后被百丈怀海禅师纳入禅僧日常修习生活之中,后人尊之为“百丈清规”或“古清规”,也称《禅门规式》,可见其重视程度了。宋代宗赜禅师辑编《禅苑清规》,不但保留了《古清规》的相关内容,也将宋代丛林禅寺制定的“丛林清规”“禅林日用”等收集进来,可以看作是宋代禅寺的“清规总编”,对唐宋以来禅门“煎点礼仪”都做了详细记录。   宋代禅寺中既有茶礼,也有汤礼,合起来称作“茶汤礼”。煎水、点茶、煎汤、食用茶点,这是宋代社会饮茶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宗门将之礼仪化并写入清规,融入到禅僧的日常修行生活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茶礼”和“汤礼”。此外,茶榜、茶状,以及茶鼓、茶板、照牌、茶盏、茶橐子、茶筅、汤瓶等,都是禅门茶礼中常用道器,都有专门的意义。由此可看出宋代点茶道兴盛的一个方面。
  宋代点茶步骤
  宋代点茶器具、点茶方法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宫廷贵胄、文人雅士、禅宗寺院、山林隐逸、民间这五种。蔡襄《茶录》中则分为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斗试这七个主要步骤。宋徽宗《大观茶论》则将点茶分为辨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调膏、注汤、击拂、点茶这九个主要步骤。
  南山流宋代点茶道在深入研究宋代茶录、茶谱、诗词文赋、以及禅寺清规的基础上,结合出土茶器具以及国内外有关论文专着,将宋代点茶分为九个步骤:
  备器
  茶席布置:茶几,茶架子,茶床,茶碗、茶罐、茶筅、茶巾、茶勺、风炉、汤瓶、水注等。
  行礼
  席主、茶童入席,坐定后,行礼。
  抹拭茶碗、茶匙
  取茶巾,折迭茶巾,抹拭茶碗、茶匙。
  熁盏、润筅
  取汤瓶,向茶碗冲入约四分沸水,取茶筅,润筅,熁盏;
  投茶、调膏
  取茶罐,用茶匙舀取约一勺半茶粉。汤瓶缓注少许沸水,茶筅调膏,以极匀细为好;
  击拂茶汤
  汤瓶注汤三次,约四分满,右手执茶筅,左手回護茶碗,轻匀击拂茶汤,以出沫饽汤花为佳。
  侧盏赏茶
  茶汤点好后,席主捧起茶盏,稍稍左侧,以观茶汤咬盏情况;
  奉茶。饮茶
  茶童取奉茶盘,席主将茶盏交于茶童,茶童奉荼。
  礼谢、收具
  主客行礼,茶童收拾器具,退席
  熁盏,就是以开水烫盏(以炭火熁盏,这是熁的本意),这样容易击拂出汤花,以“质厚难冷”的建盏最受推崇。调膏是宋代点茶一个重要环节,宋徽宗《大观茶论》里说:“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调膏后注汤有一汤(蔡襄《茶录》)三汤(南山流点茶法)或七汤(宋徽宗《大观茶论》)的区别,渐加击拂,以出沫饽汤华为佳。饮茶时分取上层乳花饮之。乳花是沫饽汤华乳化而成,滋味甘香,饮之宜人。《桐君录》:“茗有饽,饮之宜人,虽多不为过也。”
  以上只是南山流宋代点茶道的基本步骤和做法,至于炙茶、碾茶、罗茶、汲水、添炭、候汤等,可在大型展演或雅集时进行,一般自饮或待客场合则可以省略。
其他文献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唐宋两朝总被反复比较,唐朝的盛世繁華与宋代的“积贫积弱”形成鲜明的反差。但历史现实却告诉我们,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盛唐。根据英国人安格斯·麦迪森编著的《世界经济千年统计》中描述:“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  再从历史的角度探查,一般认为中国最长的朝代是汉朝,但汉朝被王莽隔断了14年。宋代虽然
期刊
茶,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在产与销、买与卖之间,总是有一个群体在控制着茶叶流动的方向。这一群体,便是茶商。在超稳定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同知茶善品、好舞文弄墨的文人士大夫相比,他们长期以来都居于末流,饱受冷眼乃至歧视。然而,自明代始,特殊的政治与经济土壤,孕育了以地缘关系为基础、以乡情为纽带而联结起来的商人组织。其中,以晋商、徽商、粤商、闽商为代表的著名商帮,或翻山越岭,或挂帆济海,掌控着茶叶从南
期刊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现代人的愿景,早在几百年前商品经济发展时,商人的腳步就已经通达全世界,不论是汪洋澎湃的大海,还是浩瀚无垠的沙漠,无论多开么苛刻的自然条件、荒凉得人迹罕至,总能看见商人的身影。因为商人奉行的环境越是恶劣,回报也越丰厚。  由地缘和宗族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商帮,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并成为影响世界、影响历史的一支重要力量。商帮的力量有多雄厚?举例说,根据学者的统计,犹太人中的几大
期刊
2018年1 1月18日,第二届“茗师匠心”安溪铁观音茶王争霸赛颁奖典礼在福州圆满举办。一年两度的茶赛盛事,受到了众多茶友的热切关注。茶商茶农踊跃参与,所选茶样均精挑细选,百里挑一,匠心独具,品质超群。通过茶王赛的举办,市场对安溪铁观音产品品质的认可度进一步增强,也促进了茶师人才培养,为安溪铁观音的再次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安溪县政府副县长王晓杰先生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今年安溪铁观音秋茶的优秀品质
期刊
从古到今,慢生活一直是文人雅士们的追求,以智慧、朴素、从容、优雅的品性去享受生活的静、清、和、美。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真正能担得起风雅二字的,大概只有宋朝,这个弥漫着淡淡烟灰色,以文艺著称的朝代。宋人的生活中,雅事有四件:烧香、挂画、插花和点茶。而这些雅事,无一例外都需要在一定空间里进行,无论是人文空间之中,还是自然天地之间。  当今茶空间的设计与装饰,大有复古宋之关学风潮。宋风的茶空间,是宁静却不
期刊
因为有明媚的阳光,你会在早春的空气中,呼吸到泥土夹杂繁花的芬芳,有时还会带上青草的生命气息。  这是每一年轮回的春天,高山不显衰老,只是每一季的人间都不一样。新茶上市了,早早铺面而来的是各地春茶采摘的消息,似乎人们的热情与这个时节的温度一样充满关联,惊蛰惊动了万物虫乌,把人们那颗期待新茶的心也一并鼓动起来。  这时候的茶芽鲜亮壮硕充满生命的力量,似乎蕴藏着无限可能,它可以成为叶,可以成为枝,甚至你
期刊
第十四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举行  11月15日,“第十四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开幕式暨2018中国茶业品牌盛典”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盛大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南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南平市农业局、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本届年会以“产业兴旺品牌发展醉美武夷茶香世界”为主题,围绕品牌发展、产品创新、诚信建设、标准制定、行业交流等内容为议题,针对中国茶产业
期刊
“喫茶”是日本日常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也是文艺爱好者到日本的必选的体验之一。街头巷尾,藏着许多精彩有趣的喝茶好去处。不仅可以寻访到历史遗迹一般古老的茶屋,还能在街头遇见比可能比网红咖啡店还要酷的轻便茶屋。  提到手冲咖啡,大家也许不陌生,但是手冲茶怕是知道的茶友就不多了。在日本东京,有一家“东京茶寮”,就用了这种“手冲”概念。  关于手冲茶  日本人爱喝茶的风气,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但他们又把茶的
期刊
三月多雨的天气总让人有种不够敞亮之感,趁着微雨的天气,赴好友小美的一场白茶之约。  抵达时,茶已经开汤,两泡茶,一左一右摆在茶桌上,小美笑着说:“估摸着你也快到了,我们几个朋友就先入正题,让你踩着点喝上第一泡。先尝尝这两款老白茶,大家一起盲评完我再揭晓答案。”  于是话不多说,入座喝茶。  第一道出湯,居左侧的汤色浅橙黄,入口略有陈香,蜜香浓郁绵甜,滋味醇爽润滑;右侧色泽橙黄,入口陈香显,汤感绵绸
期刊
章朗  清晨,老人们都围在火塘边,山上风走云动,茶罐睡意惺忪。鸟,噙着成段的卦辞。有歌,一天生活才算真正开始。天空晃荡着,饱满的蓝深不见底。像30岁那年第一次看见大海,禁不住发出与年龄相违的惊叹。引燃的香火是一截古老的时间,适合泡一壶茶。  进茶山的小路,已经松弛,好在大多数茶叶已经下树。章朗的村民也学会了与一碗茶水聊天。闲不住的,有人取马蜂首级,有人剥橄榄树皮,还有人腌制鲜花。自酿的米酒,容易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