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盛唐诗人的生存忧患及其文化意义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aoq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文学史上,盛唐诗人的生活态度是比较独特的,这是一群既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远大政治目标的理想型诗人,又是一群有着深深生存忧患的苦闷型诗人,在他们的生平经历和诗歌主题中,生存忧患表现得相当普遍,这种忧患感来自于诗人理想的幻灭,情感的失落,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外在的“反实现”因素及诗人与生俱来的政治先天不足。
其他文献
20世纪的道德教育具有主知主义的倾向,忽视道德实践,成为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反思传统道德教育,有必要明确当代道德教育的实践性,明确道德实践本身具有的目的与
1902年由漕运总督陈夔龙创办于清江浦的江北大学堂是清末新政时期江苏官方最早创立的四所高等学堂之一,也是当时全国最早创办的为数不多的官办高等学堂之一,1903年江北大学堂更
唐诗中名词性意象并置现象的存在,是缘于古汉语超越分析性语法的特点,同时也取决于唐代诗人追求静态意境的伟大创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