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是电台播音员的奚洁,失眠严重时整夜睡不着觉,全身乏力,不思饮食,心律失常。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渐渐康复的她,开始意识到失眠可能与婚姻有关。
当她到《心理访谈》求助时,她将婚姻中的三任丈夫选了三种水果作代表。那么,她的三任丈夫是什么样的人,她又是被什么样的婚姻“偷”走了睡眠呢?
橘子:我的第一任丈夫
十多年前,奚洁第一次结婚时,睡眠一直挺好的。婚后不久,她就发现自己嫁给了一个有暴力倾向的男人。她说:“如果让我用一种水果来形容,这个丈夫应该属于橘子类型的。橘子男人是坏脾气的善良者,他总在惹人气急的时候,又悄悄把降火妙药放在你身边。”当他对奚洁拳打脚踢一顿后,又特别诚恳地请求原谅,然后去为妻子做饭。经常是把妻子打得很惨又后悔了,拼命把自己的头往墙上撞。奚洁看到他这样,心就软了,抱着他的头不让撞。
有一次,奚洁去丈夫单位参加舞会,看到丈夫的不少同事在尽情地跳,就说咱们也上吧,他说不行。奚洁其实也不会跳,但看着那场面,也想痛痛快快玩一回。过了一会儿,奚洁看丈夫怎么也不跳,就说不跳咱回家吧。回家后,奚洁咕哝了一句:“咱连舞都没跳成就回来了,真是个老古董。”没想到,正在吸烟的丈夫猛吸两口,把烟头吸得红红的,突然就照着奚洁的脸上扔过来,接着是一顿毒打。说起这件事,奚洁至今还觉得心往一块儿揪。
三年多夫妻生活,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度过。奚洁的失眠从此开始。丈夫的脾气发完了,对她又好了。但事发当天那一晚,奚洁绝对睡不着,挨打的情景一遍遍在脑子里重演。她劝自己放松,说他已经好了,以后再不会这样了。可是他的脾气又重犯时,眼睛里的凶光,使奚洁特别恐惧。就这样,奚洁的睡眠一点点被偷去。
猕猴桃:我的第二任丈夫
离婚一年半后,奚洁与第二个丈夫结婚了。这是与第一个丈夫性格完全相反的人,脾气特别好,如果选一种水果代表的话,就像猕猴桃。奚洁说他是个死要面子的人,看上去好的时候,里头已经烂了。他是奚洁弟弟的朋友,比奚洁小8岁。他了解奚洁第一次婚变的过程,奚洁离婚后,就不停地给她写诗,一来安抚她的心灵创伤,二来表示自己的心迹。他告诉奚洁:“我们俩挺合适的,脾气应该合得来。”奚洁说:“我不想找一个比自己年龄小的人。”可是他会列举出古今中外很多名人,说他们的妻子都比丈夫年龄大,不也一样成就了事业?这确实让奚洁感到是发自他内心的感情。他让奚洁有了生活的安全感,她不会再遭遇曾经有过的伤害了。
婚后,他说自己是学自动化的,想开一个电脑店。当时,奚洁手里没一点儿积蓄,就从朋友那里借了四万多块钱,给他办起了电脑店。尽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她想到生活有奔头,也相信他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也就暂时告别了失眠。
但好景不长。一次,他们与朋友在一起吃饭时,他生气了,回家后就突然提出离婚。奚洁当时就懵了,因为她觉得,作为女人,第一次离婚已经不幸了,再有第二次真是不可思议。她怕被人说成是离婚专业户:要不是自己不好的话,怎么两个男人都不合适呢?她非常难过,夜里经常哭,失眠又开始了。说离婚吧,她非常害怕;说不离婚吧,她也害怕:自己比他大8岁,如果这样下去,10年以后他不再要自己了,那时自己已经老到什么程度了?与其这样,还不如趁早离婚算了。想到一个单身女人要在社会上艰难生活,想到将来将面临很多的事情,她的失眠日益加剧。有一天,当她想清楚是他提出来的离婚,而自己不离又不行的时候,她就告诉他想好了,去办手续吧。没料到,他当时就哭了,说以后没人管他了,哭哭啼啼怎么也不去办。看他特别可怜的样子,奚洁疑惑了,心想:“他跟我结婚,是否因为我的社会关系多,他在利用我?”她一下子又觉得不安全了,开始怀疑“猕猴桃”了。果然,丈夫不像从前那样全身心投入经营,而是学会了打麻将。为此事他们吵了一架后,奚洁赌气住到单位里。
第二天一早,奚洁经过家门,顺便给他买了块馅饼。一进门,竟看见他和一个女人躺在床上……奚洁心跳加快,但一点儿都不生气。心想,就让这个女的留下来照顾他吧,因为他很可怜,他总在依赖别人生活。
苹果:我的第三任丈夫
两次婚变后,奚洁真不想再结婚了,因为她觉得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然而不久,奚洁又结婚了,而且至今关系很好。她说第三任丈夫就是水果中的苹果,是平稳的男人。苹果的储存期长,不易变质,苹果男人属于居家好男人。她说现在的丈夫很有教养,是好男人里最好的。他想做好儿子,想做好爸爸,想做好丈夫,他对任何人都负责。七年多了,两人连嘴都没拌过。每年的情人节,丈夫都会问:“你对我还满意吗?我怎么做你会觉得更好?”尽管如此,奚洁晚上仍然睡不着觉,这是什么原因呢?
专家点评
著名心理学家杨凤池教授分析说,像奚洁这样因婚姻创伤产生失眠的情况,是经历心理创伤后的应急障碍,其典型症状就是噩梦、失眠,脑子里总有一些恐怖画面不断闪回。奚洁的婚姻创伤,因为当时没有恰当地做出处理,已经逐渐演化成为慢性应急障碍。它表现为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这些创伤性的恐怖画面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脑海中,让人处于紧张状态。奚洁目前的婚姻已是比较好的状态了,为什么十多年前的旧伤还会影响今天的睡眠?这是因为十多年前的创伤性场面,在不断强化她,就像很深的伤口,不容易愈合。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刻意不去想它,把它压到意识的深层。人们在清醒的情况下,可以用很强的抑制力不想这件事,但是躺到床上,尤其是很疲倦的时候,人的控制能力减弱,痛苦的画面和感受又会浮现出来。这感觉一旦表现强烈,就会影响到睡眠。
杨教授对奚洁说:美好的婚姻是对婚姻创伤最好的医治。前两个丈夫特别差劲,现在的丈夫又超过一般的好,在这样好的背后,你有一种非客观现实的感觉。你说这些年来,每年的情人节,丈夫都会问你对他还满意吗?他怎么做你会觉得更好?在他看来是否太累呢?因为他始终不知道,要怎样做才会使你满意。可以看得出,你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压力。再想想,前两次婚姻中你对自己要求也很高,那为什么不能使你感到幸福呢?答案是:你对施加的暴力表现了太大的宽容。第一任丈夫打你以后,他要去撞墙,你还同情他,去抱他。他向你道歉,你也能原谅。第二任丈夫伤害你以后,你看见他与外遇的女人躺在床上,竟一点儿都不生气,还希望她留下来照顾他。这两任丈夫对你第三次选择婚姻会产生什么影响,你能意识到吗?你觉得夫妻之间应该这样吗?这种夫妻间的不平衡能称得上是夫妻吗?在你的三次婚姻中,你对夫妻双方各自应扮演什么角色,做什么事情,你的心态并没有变化。
第一次婚姻,先生对你施加暴力;第二次婚姻,先生对你施加软暴力;第三次婚姻,即你认为完全幸福的婚姻,也可能存在一些让你感觉不太满意的东西,但是跟前两个一比,已经很好了,不要再不知足了,你就把自己的一些不满和委屈压抑下去了。尽管你否认它的存在,但是以前让你睡不着的因素,在现在的婚姻里还存在,这就是你的失眠一直持续的原因。
如何改变?应该跟婚龄较长的姐妹们去交流。最好找比较好的朋友,在她家里住两天,看看她们是如何生活的,然后比较自己的家庭,看有哪些可以改善,可能会豁然开朗。不要有这样的错觉:假如我是先生,我爱太太,那我从头到脚把她的一切全承担下来。同样,作为一个太太,爱她先生,也不是从头到脚把他的一切包揽下来。夫妻关系要讲究平衡,双方既然是互相爱慕,每一方都认为付出比索取还要快乐的话,那么双方最终的结果是趋于平衡的,就是我为你做的事情,等于你为我做的事情。尽管你一再说现在的丈夫很好,但还是从你对丈夫的评价和你说自己很累这样的只言片语中,感觉到你好像应该给自己松松绑。内心轻松了,就能安然入睡。内心有莫名的焦虑和紧张,躺在床上总觉得不能平静,就容易失眠。
(摘自《青年心理》
当她到《心理访谈》求助时,她将婚姻中的三任丈夫选了三种水果作代表。那么,她的三任丈夫是什么样的人,她又是被什么样的婚姻“偷”走了睡眠呢?
橘子:我的第一任丈夫
十多年前,奚洁第一次结婚时,睡眠一直挺好的。婚后不久,她就发现自己嫁给了一个有暴力倾向的男人。她说:“如果让我用一种水果来形容,这个丈夫应该属于橘子类型的。橘子男人是坏脾气的善良者,他总在惹人气急的时候,又悄悄把降火妙药放在你身边。”当他对奚洁拳打脚踢一顿后,又特别诚恳地请求原谅,然后去为妻子做饭。经常是把妻子打得很惨又后悔了,拼命把自己的头往墙上撞。奚洁看到他这样,心就软了,抱着他的头不让撞。
有一次,奚洁去丈夫单位参加舞会,看到丈夫的不少同事在尽情地跳,就说咱们也上吧,他说不行。奚洁其实也不会跳,但看着那场面,也想痛痛快快玩一回。过了一会儿,奚洁看丈夫怎么也不跳,就说不跳咱回家吧。回家后,奚洁咕哝了一句:“咱连舞都没跳成就回来了,真是个老古董。”没想到,正在吸烟的丈夫猛吸两口,把烟头吸得红红的,突然就照着奚洁的脸上扔过来,接着是一顿毒打。说起这件事,奚洁至今还觉得心往一块儿揪。
三年多夫妻生活,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度过。奚洁的失眠从此开始。丈夫的脾气发完了,对她又好了。但事发当天那一晚,奚洁绝对睡不着,挨打的情景一遍遍在脑子里重演。她劝自己放松,说他已经好了,以后再不会这样了。可是他的脾气又重犯时,眼睛里的凶光,使奚洁特别恐惧。就这样,奚洁的睡眠一点点被偷去。
猕猴桃:我的第二任丈夫
离婚一年半后,奚洁与第二个丈夫结婚了。这是与第一个丈夫性格完全相反的人,脾气特别好,如果选一种水果代表的话,就像猕猴桃。奚洁说他是个死要面子的人,看上去好的时候,里头已经烂了。他是奚洁弟弟的朋友,比奚洁小8岁。他了解奚洁第一次婚变的过程,奚洁离婚后,就不停地给她写诗,一来安抚她的心灵创伤,二来表示自己的心迹。他告诉奚洁:“我们俩挺合适的,脾气应该合得来。”奚洁说:“我不想找一个比自己年龄小的人。”可是他会列举出古今中外很多名人,说他们的妻子都比丈夫年龄大,不也一样成就了事业?这确实让奚洁感到是发自他内心的感情。他让奚洁有了生活的安全感,她不会再遭遇曾经有过的伤害了。
婚后,他说自己是学自动化的,想开一个电脑店。当时,奚洁手里没一点儿积蓄,就从朋友那里借了四万多块钱,给他办起了电脑店。尽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她想到生活有奔头,也相信他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也就暂时告别了失眠。
但好景不长。一次,他们与朋友在一起吃饭时,他生气了,回家后就突然提出离婚。奚洁当时就懵了,因为她觉得,作为女人,第一次离婚已经不幸了,再有第二次真是不可思议。她怕被人说成是离婚专业户:要不是自己不好的话,怎么两个男人都不合适呢?她非常难过,夜里经常哭,失眠又开始了。说离婚吧,她非常害怕;说不离婚吧,她也害怕:自己比他大8岁,如果这样下去,10年以后他不再要自己了,那时自己已经老到什么程度了?与其这样,还不如趁早离婚算了。想到一个单身女人要在社会上艰难生活,想到将来将面临很多的事情,她的失眠日益加剧。有一天,当她想清楚是他提出来的离婚,而自己不离又不行的时候,她就告诉他想好了,去办手续吧。没料到,他当时就哭了,说以后没人管他了,哭哭啼啼怎么也不去办。看他特别可怜的样子,奚洁疑惑了,心想:“他跟我结婚,是否因为我的社会关系多,他在利用我?”她一下子又觉得不安全了,开始怀疑“猕猴桃”了。果然,丈夫不像从前那样全身心投入经营,而是学会了打麻将。为此事他们吵了一架后,奚洁赌气住到单位里。
第二天一早,奚洁经过家门,顺便给他买了块馅饼。一进门,竟看见他和一个女人躺在床上……奚洁心跳加快,但一点儿都不生气。心想,就让这个女的留下来照顾他吧,因为他很可怜,他总在依赖别人生活。
苹果:我的第三任丈夫
两次婚变后,奚洁真不想再结婚了,因为她觉得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然而不久,奚洁又结婚了,而且至今关系很好。她说第三任丈夫就是水果中的苹果,是平稳的男人。苹果的储存期长,不易变质,苹果男人属于居家好男人。她说现在的丈夫很有教养,是好男人里最好的。他想做好儿子,想做好爸爸,想做好丈夫,他对任何人都负责。七年多了,两人连嘴都没拌过。每年的情人节,丈夫都会问:“你对我还满意吗?我怎么做你会觉得更好?”尽管如此,奚洁晚上仍然睡不着觉,这是什么原因呢?
专家点评
著名心理学家杨凤池教授分析说,像奚洁这样因婚姻创伤产生失眠的情况,是经历心理创伤后的应急障碍,其典型症状就是噩梦、失眠,脑子里总有一些恐怖画面不断闪回。奚洁的婚姻创伤,因为当时没有恰当地做出处理,已经逐渐演化成为慢性应急障碍。它表现为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这些创伤性的恐怖画面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脑海中,让人处于紧张状态。奚洁目前的婚姻已是比较好的状态了,为什么十多年前的旧伤还会影响今天的睡眠?这是因为十多年前的创伤性场面,在不断强化她,就像很深的伤口,不容易愈合。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刻意不去想它,把它压到意识的深层。人们在清醒的情况下,可以用很强的抑制力不想这件事,但是躺到床上,尤其是很疲倦的时候,人的控制能力减弱,痛苦的画面和感受又会浮现出来。这感觉一旦表现强烈,就会影响到睡眠。
杨教授对奚洁说:美好的婚姻是对婚姻创伤最好的医治。前两个丈夫特别差劲,现在的丈夫又超过一般的好,在这样好的背后,你有一种非客观现实的感觉。你说这些年来,每年的情人节,丈夫都会问你对他还满意吗?他怎么做你会觉得更好?在他看来是否太累呢?因为他始终不知道,要怎样做才会使你满意。可以看得出,你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压力。再想想,前两次婚姻中你对自己要求也很高,那为什么不能使你感到幸福呢?答案是:你对施加的暴力表现了太大的宽容。第一任丈夫打你以后,他要去撞墙,你还同情他,去抱他。他向你道歉,你也能原谅。第二任丈夫伤害你以后,你看见他与外遇的女人躺在床上,竟一点儿都不生气,还希望她留下来照顾他。这两任丈夫对你第三次选择婚姻会产生什么影响,你能意识到吗?你觉得夫妻之间应该这样吗?这种夫妻间的不平衡能称得上是夫妻吗?在你的三次婚姻中,你对夫妻双方各自应扮演什么角色,做什么事情,你的心态并没有变化。
第一次婚姻,先生对你施加暴力;第二次婚姻,先生对你施加软暴力;第三次婚姻,即你认为完全幸福的婚姻,也可能存在一些让你感觉不太满意的东西,但是跟前两个一比,已经很好了,不要再不知足了,你就把自己的一些不满和委屈压抑下去了。尽管你否认它的存在,但是以前让你睡不着的因素,在现在的婚姻里还存在,这就是你的失眠一直持续的原因。
如何改变?应该跟婚龄较长的姐妹们去交流。最好找比较好的朋友,在她家里住两天,看看她们是如何生活的,然后比较自己的家庭,看有哪些可以改善,可能会豁然开朗。不要有这样的错觉:假如我是先生,我爱太太,那我从头到脚把她的一切全承担下来。同样,作为一个太太,爱她先生,也不是从头到脚把他的一切包揽下来。夫妻关系要讲究平衡,双方既然是互相爱慕,每一方都认为付出比索取还要快乐的话,那么双方最终的结果是趋于平衡的,就是我为你做的事情,等于你为我做的事情。尽管你一再说现在的丈夫很好,但还是从你对丈夫的评价和你说自己很累这样的只言片语中,感觉到你好像应该给自己松松绑。内心轻松了,就能安然入睡。内心有莫名的焦虑和紧张,躺在床上总觉得不能平静,就容易失眠。
(摘自《青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