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我们要不得渗透新课程教学理念,进行优化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发散思维,从而实现有效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发散思维
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多途径的运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测、开放问题,进行引申,善于采用多种变通方法,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巧用一题多变,培养发散思维
一题多变是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变换题设条件和要求或引申、变化、发散,所得新题。对于同一物理问题,由一题发散成多题,往往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产生奇思妙想的效果。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够拓宽、深化解题思路,探索解题规律,培养发散思维和思维品质,增强应变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由简单题入手,进行由浅入深,改成多变题目,让同学们找到突破口,产生兴趣。同时要让学生自己尝试能够把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改变,对知识进行重组,探索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进行多思多变。
例如:两灯PZ220-15和PZ220-60并联在电路中,问哪灯较亮?同学们在分析:由于两灯都正常发光,而第二个灯的实际功率较大,因此第二灯亮。而后把条件改为:两灯串联在电路中,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哪灯会亮呢?这样,条件的变化结果就相应的发生变化。使同学们改变原有的定向思维:认为额定功率大的电灯一定亮的想法。
笔者通过这样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从不同的角度诱导学生探讨,开拓学生思路,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灵活性。
二、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
所谓一题多解就是在解答问题时,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多方向、不同层次、多途径,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而得出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对促进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方面可以达到异曲同工之妙。对于物理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分析往往会导出许多不同的解法,并引导同学们找出其中的最佳方法,既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又能训练发散思维。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设计一题多解问题,让同学们广开思路,采用多种解题方法,用多个物理规律去处理同一物理问题,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同学们的应变能力,极大地启迪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法,比较牛奶和豆浆的密度大小(写出原理和方法)。
此题属于过程开放性试题,可以分别以测密度、比较相同体积的两种液体的质量、比较相同质量的两种液体的体积等,来讨论多种方案,教师在教学中可先讲一种方案,然后让学生思考,全班计论,最后可总结五种方案。具体方案现举几例如下:
方案1:原理:ρ=m/v比较相同体积的两种液体的质量。方法(略)。
方案2:原理:ρa=ρmgνm用同一金属块完全浸入两种液体中,比较浮力的大小。方法(略)。
方案3:原理:ρ=m/v比较相同质量的两种液体的体积。方法(略)。
三、注重一题多测,深化创造思维
所谓一题多测是改变物理实验的题设条件或改变测量仪器时,用相应的实验设计方案来测同一物理量。一题多测可以深化同学们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心理特征,教学内容,创设一题多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维,深化学生创造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探索《功》时,为了注重一题多测,笔者设计这样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某人用力提着一重力为500牛的重物竖直上升10米,问:他所做的功是多少?此题根据同学们所掌握的功的概念,很快解决,之后,笔者引导他们探索,便可得出以下新题:①某人用力提着一重力为500N的重物在水平方向匀速移动10米,问:他所做的功是多少?②某人用力提着一重力为400N的重物做电梯上移10米,问:他所做的力是多少?③某人用力提着一重力为500N的重物沿倾角为300的斜坡匀速上移10米,问:他所做的力是多少?
四、提倡开放训练,培养灵活思维
所谓“开放”,包括物理教学内容、学生物理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物理知识其实上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同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生不同的联系,构建成一个严密的知识网络。同学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体系,灵活思维,探究出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教材,选择有用、有趣、同学们熟悉的开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容易进入解决问题的角色,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最佳发展,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物理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例如:在九年级物理复习时,笔者设计这样开放问题:请你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实验器材自选或自制,设计两种方法,把一杯浓盐水和一杯纯水区分开来(不能用嘴尝),并简要说明理由。
此题,一展示,学生窃窃私语,议论纷纷,这时笔者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同探索、讨论、交流,同学们认为:本题条件是开放的,解答方法也是开放的,可从比较密度、体积或质量的方法入手,通过同学们探究得出下列解决方案:
方法1:把u形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插入两个杯相同深度处,看压强计示数大是浓盐水,即可得出结论。
方法2:把密度计(或自制密度计)分别放入两个杯中,由读数,可以判别结论。
方法3:用天平分别测量相同体积的两种液体,即可得出结论。(浓盐水的密度大于纯水的密度,质量大的就是浓盐水)
关键词:初中物理发散思维
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多途径的运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测、开放问题,进行引申,善于采用多种变通方法,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巧用一题多变,培养发散思维
一题多变是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变换题设条件和要求或引申、变化、发散,所得新题。对于同一物理问题,由一题发散成多题,往往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产生奇思妙想的效果。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够拓宽、深化解题思路,探索解题规律,培养发散思维和思维品质,增强应变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由简单题入手,进行由浅入深,改成多变题目,让同学们找到突破口,产生兴趣。同时要让学生自己尝试能够把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改变,对知识进行重组,探索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进行多思多变。
例如:两灯PZ220-15和PZ220-60并联在电路中,问哪灯较亮?同学们在分析:由于两灯都正常发光,而第二个灯的实际功率较大,因此第二灯亮。而后把条件改为:两灯串联在电路中,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哪灯会亮呢?这样,条件的变化结果就相应的发生变化。使同学们改变原有的定向思维:认为额定功率大的电灯一定亮的想法。
笔者通过这样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从不同的角度诱导学生探讨,开拓学生思路,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灵活性。
二、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
所谓一题多解就是在解答问题时,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多方向、不同层次、多途径,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而得出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对促进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方面可以达到异曲同工之妙。对于物理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分析往往会导出许多不同的解法,并引导同学们找出其中的最佳方法,既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又能训练发散思维。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设计一题多解问题,让同学们广开思路,采用多种解题方法,用多个物理规律去处理同一物理问题,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同学们的应变能力,极大地启迪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法,比较牛奶和豆浆的密度大小(写出原理和方法)。
此题属于过程开放性试题,可以分别以测密度、比较相同体积的两种液体的质量、比较相同质量的两种液体的体积等,来讨论多种方案,教师在教学中可先讲一种方案,然后让学生思考,全班计论,最后可总结五种方案。具体方案现举几例如下:
方案1:原理:ρ=m/v比较相同体积的两种液体的质量。方法(略)。
方案2:原理:ρa=ρmgνm用同一金属块完全浸入两种液体中,比较浮力的大小。方法(略)。
方案3:原理:ρ=m/v比较相同质量的两种液体的体积。方法(略)。
三、注重一题多测,深化创造思维
所谓一题多测是改变物理实验的题设条件或改变测量仪器时,用相应的实验设计方案来测同一物理量。一题多测可以深化同学们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心理特征,教学内容,创设一题多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维,深化学生创造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探索《功》时,为了注重一题多测,笔者设计这样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某人用力提着一重力为500牛的重物竖直上升10米,问:他所做的功是多少?此题根据同学们所掌握的功的概念,很快解决,之后,笔者引导他们探索,便可得出以下新题:①某人用力提着一重力为500N的重物在水平方向匀速移动10米,问:他所做的功是多少?②某人用力提着一重力为400N的重物做电梯上移10米,问:他所做的力是多少?③某人用力提着一重力为500N的重物沿倾角为300的斜坡匀速上移10米,问:他所做的力是多少?
四、提倡开放训练,培养灵活思维
所谓“开放”,包括物理教学内容、学生物理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物理知识其实上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同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生不同的联系,构建成一个严密的知识网络。同学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体系,灵活思维,探究出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教材,选择有用、有趣、同学们熟悉的开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容易进入解决问题的角色,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最佳发展,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物理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例如:在九年级物理复习时,笔者设计这样开放问题:请你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实验器材自选或自制,设计两种方法,把一杯浓盐水和一杯纯水区分开来(不能用嘴尝),并简要说明理由。
此题,一展示,学生窃窃私语,议论纷纷,这时笔者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同探索、讨论、交流,同学们认为:本题条件是开放的,解答方法也是开放的,可从比较密度、体积或质量的方法入手,通过同学们探究得出下列解决方案:
方法1:把u形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插入两个杯相同深度处,看压强计示数大是浓盐水,即可得出结论。
方法2:把密度计(或自制密度计)分别放入两个杯中,由读数,可以判别结论。
方法3:用天平分别测量相同体积的两种液体,即可得出结论。(浓盐水的密度大于纯水的密度,质量大的就是浓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