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确立净水器的营销模式

来源 :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净水器营销一直是净水器经销商和代理商的一个难题,净水器营销的办法和净水器营销的技巧究竟是哪些呢?笔者联系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对净水器营销的一些浅见,希望对净水器经销商和代理商有所帮助。
  
  经常有朋友问我:你觉得比较好的净水器销售模式是什么?
  我相信这个问题,是很多净水器创业者感兴趣的话题。个人认为,如果市场上存在一个可以推而广之的净水器销售模式,早已轮不到你我来干这个行业了,或者,这个行业的门槛也不像现在这么低了。
  笔者有个朋友,是某品牌的全国前三名的代理商,用他的话讲,现在天天睡在床上数钱,日子好过的很,也接待了很多朋友前来“样板市场考察”,其结果是,大部分人还是做失败了。因此,所谓“模式”,请大家三思!
  这个行业有很多人,做得的确优秀,但,对我们来说,只能借鉴,无法照搬,成功经常是无法复制的!净水器销售模式需要量力而行。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探索属于自己“小天地”中的销售模式的,下面,笔者与大家谈谈净水器销售模式确立的五项思维法则。
  
  一、扫描自身资源
  1、资金。看看自己的身家有多少,在净水器项目上总共能投入多少。
  2、历史。看看自己是开过公司的,还是刚创业的:是有成熟团队,还是单枪匹马的。
  3、能力。分析自己的长短和优缺点。
  4、人脉。看看自己的亲戚朋友分布在哪些领域,有哪些“特权”。
  
  二、扫描竞争对手
  1、多少品牌。调查一下,看看本地目前有多少品牌的净水类产品,看看他们的优点、缺点。
  2、哪些渠道。看看这些品牌的产品,是通过哪些销售途径进行销售的。
  3、做的怎样。看看这些品牌产品,在各种渠道上运作的情况,究竟是赔钱还是赚钱。
  
  三、选择产品
  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净水器品牌和厂家?
  一般老牌厂家的进入门槛高点,新品牌厂家的进入门槛低,各位可以结合品牌发展的潜力来考虑。就目前而言,净水器行业无所谓品牌不品牌,因为,消费者之所以购买是因为经销商的渠道推动力,这点,我相信强势型经销商最有体会。
  首先需要关注产品本身:1、产品功能卓越。使用净水器和不使用要有明显的区别点,比如口感功效。2、产品品质出众。产品要具备安全性,技术负面或风险小,比如不漏水(破坏客户家装潢)、水质不变臭(微生物增多)。3、讲究实在营销。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减少过分许诺。
  其次,是选择好的厂家。好的厂家有个简单的评判标准——是否为你着想。想和经销商长期合作的厂家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地保护经销商利益,尽可能地协助经销商去赚钱,协助经销商快速销货,协助经销商找到适合自己的销售渠道。
  第三、仔细研究一下净水利润。笔者对净水器利润有2个评判标准,空间性和现实性。空间性指的是经销价和零售价之间的差价,而现实性指的是能否实现这样的利润,打个比方,某厂家给你制造出卖1台机器能赚1万的空间,但你10年都卖不了一套,这就不具备现实性,千万不要相信“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我们大家都是普通人。特别想指出的是:如果产品技术有漏洞,有风险,这些都是吞噬利润的“黑洞”,值得特别关注。
  
  四、研究消费者
  1、健康意识。到菜场去看看那些卖保健品的,学习一下他们的经验。
  2、消费决策。购买产品时的决策过程,决定人物。
  3、消费文化。小资文化?群羊意识?爱面子?喜欢一等价钱一等货?喜欢在大商场买?购买的关键理由?
  
  五、研究水情
  1、自来水厂的数量。
  2、自来水厂的工艺。
  3、水厂源水。
  4、城市管网情况。
  5、老百姓对水质的共识。
  6、曾经出过的关于饮用水的“危机”。
  大家可以从以上5个维度,进行客观的思考,每个方面其实都有很多思考“因子”。仔细研究了以上5个法则,我们基本可以选择出适合自己的产品和销售思路了,再总结细化一下,净水器销售模式的雏形呼之欲出。
  这时,我们还有一些事情值得关注。
  第一、净水器市场还处在引导期。净水器市场保有量低,产品购买率就目前来说,还是很低的,市场基数有限。但引导期时介入虽然风险大,但发展机会也大,风险总是与利润成正比,我们在发挥聪明才智的时候,还需要切记2个字:耐心!
  第二、控制财务预算。大部分做失败的经销商朋友,有个共同的特点,没考虑经营的风险(换句话说,太乐观了),没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备用金”,当风险来临时,很快贫血而亡。给自己留点“备用金”,这样在风险来临时,我们还有“备用金”可以熬熬,有时坚持住了,往往奇迹发生的可能性就高了。
  把销售办法固定下来,不断复制,净水器销售模式就会慢慢成型,同时,也不容易被别人模仿。当你做不成巨无霸时,不要怕,你可以做个小蚂蚁,当然是只挣钱的小蚂蚁。
  不要害怕竞争,及时建立属于自己的净水器销售模式,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可以立住脚跟,不怕风吹浪打!
其他文献
编者按:本刊11期钟飞翔的创业经历通过封面故事报道以后,编辑部和钟飞翔本人接到了大批读者的电话咨询,甚至直接到广西柳州基地参观也不少。就读者咨询的相关问题,钟飞翔特综合统一解答如下。     1、我从来都没接触过种菇,文化低,能否学会?   答:只要你能认识字,有小学三年级以上文化,保证能掌握种菌技术。   2、问:为什么不能随到随学?   答:因为我们是手把手让你亲自操作实习,而菌种制作从配料处
期刊
我叫周围,是一名患类风湿关节炎的读者,1985年冬,刚七岁就患了把我拖累了一生的顽疾。因为我的病,家里人吃尽了苦头,不仅一贫如洗,家徒四壁,而最终我还是成了一名重度的残疾人,生活早已不能自理。尽管类风湿把我折磨得够呛,但我还是咬着牙把高中的学业完成。   毕业后呆在家里以为自学中医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可我却连买书的钱也没有,何谈自学?我知道这样下去不会有希望,现实的无奈让我有了离开农村的想法。200
期刊
四类人员创业减税三年   每年最高减税八千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等创业从事个体经营者,税务部门将减税,最高每年减税8000元。   《通知》规定,从明年1月1日起,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在3年
期刊
企业主管创业销售擦鞋纸     江西景德镇的方志宝,今年36岁,2003年到浙江宁波打工,进入一家中型企业工作,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企业的中层干部,年薪达到6万。虽说收入不低,但怎么说也是给别人打工,老了还是要回老家,不如现在趁年轻创业。  方志宝一边上班一边寻找合适的项目,餐饮、服装、加工等项目看到不少,可一直拿不定主意。经过对多个项目的比较,他选择了蓝托安牌擦鞋纸。方志宝从2007年就开始
期刊
年会后收到读者张永兴的短信:选好了锅巴馒头和钟飞翔的食用菌两个项目,但这两个项目不知该如何抉择?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人去见财神,一人身强力壮,一人低矮瘦小。财神在每个人面前放了三担元宝:能够承受的重量、超过承受的重量、小于承受的重量。财神让他们任选一担挑回家。强壮的人先担起能够承受的重量,然后放下来挑走了超过承受的重量。瘦小的人也先担起了能够承受的重量,也放下来但是却挑走了小于承受的重量。后来的
期刊
十二五规划关注民生探索社保体系城乡一体化  社科院报告称中国力争2050年成为世界第二强国  正在修订的广告法将严禁名人代言虚假广告  中国继续对进口乙醇胺实施反倾销措施 期限5年   商务部:全国36城市大蒜生姜价格均同比上涨9成  国土部将修改农村土地整治政策维护农民权益   商务部:中国将继续促进服务业对外开放   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实施 专惩霸王条款  首届中国自主创业大会完美谢幕
期刊
在主流城市的通路结构中,大卖场毫无疑问地以超大的规模、超强的人气、超级销售能力拔得头筹,成为了无数供应商的销售宝地。所以,几乎没有供应商不想进大卖场的。于是,就有那么多供应商削尖了脑袋要往卖场钻;于是就有了那么多打得你死我活的竞争。为什么进卖场不容易?为什么供应商之间要打得那么激烈?说来简单,也就是供应商(产品)多了,卖场少了!在现有的流通结构中,大卖场还属于稀缺资源。既然这样,卖场当然有挑挑拣拣
期刊
常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创业要成功,除了选对一个项目,还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市场调查、产品行情分析、利润成本分析,对对手、全局有全面的了解,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学技术之前先考察市场,  不打没把握的仗     今年30岁的赵玉钧,是河北沧州人,离婚后带着6岁的女儿生活,在当地一家印染厂上班4年,做搬布工,就是把要印染的原布搬到车上送去车间,工作是力气活,每天上班时间从早上
期刊
从销售心理学来讲,总是质疑客户的理解力,客户必定会产生不满,会让客户感觉得不到最起码的尊重,进而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的谈话可以说是销售中的一大忌。  除了上述销售人员需要谨记的说话方式,还有一些话是销售人员打死也不能说的。    不说主观性的议题    在商言商,销售人员最好不要和客户说一些与你的推销无关的话题,要说就说那些“今天的太阳好大”之类的话。最好不要去参与什么政治、宗教等涉及主观意识的话题
期刊
编者按:2004年,本刊开始关注张松一用家乡的花草制作饰品创业,同年登上本刊创业英雄榜;2006年张松组建创业团队进军农业产业,推广傻瓜养猪;2008年张松增加养鸡、养鱼等农业产品,使农业产业扩大到水果、种植、养殖、水产、餐饮等领域。其间,张松的创业事迹受到中央电视台及全国报纸、杂志等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打工者的榜样。  2009年7月12日,张松做客中央电视台高端访谈“对话”栏目,完成了打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