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韩城市,司马迁的故里。 它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東北隅,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距省会西安240余公里,总面积1621平方千米。
陕西韩城被誉为“中国花椒之都”,全国每6粒花椒就有一粒是韩城花椒。
韩城种植花椒55万亩,年产量达到2700万公斤,占全国的1/6,产值达到20~30亿元。小小花椒成了韩城的致富大产业。
在韩城,椒客是个很特殊的群体,每年暑假,花椒成熟的季节,大量的摘椒客涌入韩城。火车站,有吆喝着接人的(提前电话联系好的),有喊着找人的,一番花椒情况和家庭情况介绍和讨价还价后,椒客坐上车就直奔雇主家了。这些椒客,有的来自山西,有的来自陕南,有的来自甘肃,一般都三五结队,多的有10人左右,有60多岁的老人,也有30几岁的年轻人,一般多为妇女。她们要么是乡亲,要么是亲戚,一般有一个领队或者叫负责人,负责和雇主家谈价格或者条件。如今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大部分椒客都要求有淋浴间可以洗澡,有的甚至要求有空调。去地里,要求不走路,要有车坐,农村人一般是三轮车。当然,雇主家管吃管住。
到达雇主家,椒客一般会去地里察看花椒生长情况,是繁茂的还是稀疏的。如果花椒稀疏,他们可能就不愿意摘了,要另寻人家。针对花椒稀疏的实际情况,雇主也可能变通思路,采取点工的方法,比如一天多少钱,但必须保证每天最低多少斤以上,以防止怠工。
开始摘椒之后,每日凌晨4点多,雇主家就要起床准备早饭。按关中习惯,早饭一般是小米稀饭、馒头、菜(凉拌黄瓜、醋溜土豆丝等等),有的家庭每人一个煮鸡蛋。5点20左右,村子里已经沸腾起来了,突突突的三轮车声音不绝于耳,都载着椒客朝地里走。
差不多5点半左右,天刚麻麻亮,椒客们就开始摘花椒了。有的是铺一大块蛇皮袋缝起来的单子,摘了花椒直接朝单子上扔;有的是提一个竹条编的篮子,把手上用绳拴一个铁丝勾,勾在花椒树枝上,摘了花椒很容易扔进去。只见手快的妇女,刷刷刷地朝下扔花椒,那看起来张牙舞爪的花椒刺好像也躲着她们一样。有的年长者边摘边聊天,有的年轻妇女打开手机听音乐,渴了,喝口水继续。太阳慢慢升起来了,椒客们戴起防晒帽,防晒袖套,继续忙碌起来。这样一直摘到12点,坐三轮车回家吃饭,中饭一般是燃面、麻食、凉皮等关中饭。饭后立即择除花椒上不小心带下来的叶子,约需半个小时,稍歇片刻,壶里灌满水,打湿毛巾,14点又出发去地里。晚上约19点40,天黑的实在看不见花椒了,才打道回府。晚饭和早饭差不多,小米稀饭、馒头、菜。晚饭后,约20点半,又各自摊开单子,开始择叶子。21点过,陆续洗澡,洗衣服,准备休息。
碰到下雨天,椒客们抓紧时间休息。有的还争分夺秒地拿出千层鞋底来纳,有的给家里打打电话,问问情况。
找椒客也不是特别容易的事情。有的人家,对椒客特别好,买了西瓜水果给她们吃,每天变着花样做饭,从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来年一个电话,这些椒客就早早来了。有的人家就着急找不到,一家人自己摘2~3个月才能摘完(因为花椒树满身是刺,所以这个活,急也没有用。)。
来的时候白白净净,走的时候黑黑黝黝。感谢这些椒客,用她们的辛勤付出,为韩城的父老乡亲顺利收回庄稼做出了很大贡献。
作者简介:姓名:薛妙弟,1978年出生于陕西韩城,2001年毕业于长安大学。供职于中交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技校老师。
陕西韩城被誉为“中国花椒之都”,全国每6粒花椒就有一粒是韩城花椒。
韩城种植花椒55万亩,年产量达到2700万公斤,占全国的1/6,产值达到20~30亿元。小小花椒成了韩城的致富大产业。
在韩城,椒客是个很特殊的群体,每年暑假,花椒成熟的季节,大量的摘椒客涌入韩城。火车站,有吆喝着接人的(提前电话联系好的),有喊着找人的,一番花椒情况和家庭情况介绍和讨价还价后,椒客坐上车就直奔雇主家了。这些椒客,有的来自山西,有的来自陕南,有的来自甘肃,一般都三五结队,多的有10人左右,有60多岁的老人,也有30几岁的年轻人,一般多为妇女。她们要么是乡亲,要么是亲戚,一般有一个领队或者叫负责人,负责和雇主家谈价格或者条件。如今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大部分椒客都要求有淋浴间可以洗澡,有的甚至要求有空调。去地里,要求不走路,要有车坐,农村人一般是三轮车。当然,雇主家管吃管住。
到达雇主家,椒客一般会去地里察看花椒生长情况,是繁茂的还是稀疏的。如果花椒稀疏,他们可能就不愿意摘了,要另寻人家。针对花椒稀疏的实际情况,雇主也可能变通思路,采取点工的方法,比如一天多少钱,但必须保证每天最低多少斤以上,以防止怠工。
开始摘椒之后,每日凌晨4点多,雇主家就要起床准备早饭。按关中习惯,早饭一般是小米稀饭、馒头、菜(凉拌黄瓜、醋溜土豆丝等等),有的家庭每人一个煮鸡蛋。5点20左右,村子里已经沸腾起来了,突突突的三轮车声音不绝于耳,都载着椒客朝地里走。
差不多5点半左右,天刚麻麻亮,椒客们就开始摘花椒了。有的是铺一大块蛇皮袋缝起来的单子,摘了花椒直接朝单子上扔;有的是提一个竹条编的篮子,把手上用绳拴一个铁丝勾,勾在花椒树枝上,摘了花椒很容易扔进去。只见手快的妇女,刷刷刷地朝下扔花椒,那看起来张牙舞爪的花椒刺好像也躲着她们一样。有的年长者边摘边聊天,有的年轻妇女打开手机听音乐,渴了,喝口水继续。太阳慢慢升起来了,椒客们戴起防晒帽,防晒袖套,继续忙碌起来。这样一直摘到12点,坐三轮车回家吃饭,中饭一般是燃面、麻食、凉皮等关中饭。饭后立即择除花椒上不小心带下来的叶子,约需半个小时,稍歇片刻,壶里灌满水,打湿毛巾,14点又出发去地里。晚上约19点40,天黑的实在看不见花椒了,才打道回府。晚饭和早饭差不多,小米稀饭、馒头、菜。晚饭后,约20点半,又各自摊开单子,开始择叶子。21点过,陆续洗澡,洗衣服,准备休息。
碰到下雨天,椒客们抓紧时间休息。有的还争分夺秒地拿出千层鞋底来纳,有的给家里打打电话,问问情况。
找椒客也不是特别容易的事情。有的人家,对椒客特别好,买了西瓜水果给她们吃,每天变着花样做饭,从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来年一个电话,这些椒客就早早来了。有的人家就着急找不到,一家人自己摘2~3个月才能摘完(因为花椒树满身是刺,所以这个活,急也没有用。)。
来的时候白白净净,走的时候黑黑黝黝。感谢这些椒客,用她们的辛勤付出,为韩城的父老乡亲顺利收回庄稼做出了很大贡献。
作者简介:姓名:薛妙弟,1978年出生于陕西韩城,2001年毕业于长安大学。供职于中交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技校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