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提出,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而习惯则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行为方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课前预习、规范操作、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科学态度、与人合作及热爱劳动等良好行为习惯,既是化学自身的要求又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体现。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而习惯则是在长时期逐渐形成的行为方式。事实证明,习惯既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又是一切教育的最终成果。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同样可以决定事业的成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既是化学自身的要求又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体现和有效途径。
第一次化学实验课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验规则,让每位学生都明白进入实验室后该怎样做,明确安全事项要求、应急事故处理及救护。化学实验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实验就不能成功,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一、养成实验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大部分学生在实验课前不认真预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提前安排计划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做到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步骤,熟悉实验仪器,牢记操作要领以及实验注意事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实验小组写出实验预习提纲,包括实验方法、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数据及预示现象或结果,使每位学生都清楚如何分工合作,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长期坚持既达到实验目的,又提高实验效率,也培养了学生实验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在实验中加强操作的规范性训练
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是在实验中通过长期不断的操作训练形成和发展的。要想使学生规范操作,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就要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老师在示范操作时不但要注意熟练准确、有条不紊,而且要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来回巡视观察,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并耐心地进行个别示范指导,讲清正确操作的要领和关键所在,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做,让学生反复模仿感悟直到真正掌握,如:用滴管滴加溶液时,滴管怎样拿,如何正确从滴瓶中取溶液,试管怎么拿就自然垂直,溶液就直接滴到试管底部,如何震荡试管中的溶液等。学生通过多次反复练习、感悟,就能掌握要领学会操作。
三、在实验中加强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的培养
每次实验前强调开水龙头时一定要缓慢,否则水会喷到身上和实验台上,造成损失而且浪费水,并做到随用随关,加强节约用水意识的教育。实验中的废纸、火柴梗和碎玻璃要倒入垃圾箱,酸性废液应倒入废液桶内,不能倒入水槽以防锈蚀下水道,碱性废液倒入水槽并用水冲洗。在实验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
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也是实验安全的保障。用试管加热溶液时,试管口一定不能对着人;有的学生甩试管中的溶液有可能甩到别的同学身上或脸上;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时常摸嘴巴、鼻子、面部或者揉眼睛。这些都是既不卫生又不安全的习惯。每次实验老师都应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通过多次反复的纠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在实验中培养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化学实验过程常伴随着许多现象的发生。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的过程。学生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及时记录下来并实事求是地填写实验报告,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五、在实验中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尊重他人的品格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团队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需要团队的大力合作才能实现。实验课前预习就要求每个实验小组写出实验预习提纲,明确每个人如何分工合作,在实验过程中互相合作配合,共同完成实验,有利于学生养成团结友爱、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是一种很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
六、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品质
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将所用仪器洗净并整齐有序地摆放回实验台架上,试剂瓶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实验台及试剂架必须擦净,并关好水、电开关。每次实验结束后由学生分组轮流值日,负责打扫和整理实验室,把水槽中的杂物清理干净,并检查门、窗是否关好,以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学生自己动手使实验室环境干净明亮,仪器摆放井然有序,会自然产生保持整洁美观环境的潜意识,有利于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品质。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时期逐渐形成。因此,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作者单位:山西阳泉市卫生学校)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而习惯则是在长时期逐渐形成的行为方式。事实证明,习惯既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又是一切教育的最终成果。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同样可以决定事业的成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既是化学自身的要求又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体现和有效途径。
第一次化学实验课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验规则,让每位学生都明白进入实验室后该怎样做,明确安全事项要求、应急事故处理及救护。化学实验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实验就不能成功,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一、养成实验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大部分学生在实验课前不认真预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提前安排计划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做到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步骤,熟悉实验仪器,牢记操作要领以及实验注意事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实验小组写出实验预习提纲,包括实验方法、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数据及预示现象或结果,使每位学生都清楚如何分工合作,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长期坚持既达到实验目的,又提高实验效率,也培养了学生实验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在实验中加强操作的规范性训练
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是在实验中通过长期不断的操作训练形成和发展的。要想使学生规范操作,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就要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老师在示范操作时不但要注意熟练准确、有条不紊,而且要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来回巡视观察,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并耐心地进行个别示范指导,讲清正确操作的要领和关键所在,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做,让学生反复模仿感悟直到真正掌握,如:用滴管滴加溶液时,滴管怎样拿,如何正确从滴瓶中取溶液,试管怎么拿就自然垂直,溶液就直接滴到试管底部,如何震荡试管中的溶液等。学生通过多次反复练习、感悟,就能掌握要领学会操作。
三、在实验中加强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的培养
每次实验前强调开水龙头时一定要缓慢,否则水会喷到身上和实验台上,造成损失而且浪费水,并做到随用随关,加强节约用水意识的教育。实验中的废纸、火柴梗和碎玻璃要倒入垃圾箱,酸性废液应倒入废液桶内,不能倒入水槽以防锈蚀下水道,碱性废液倒入水槽并用水冲洗。在实验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
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也是实验安全的保障。用试管加热溶液时,试管口一定不能对着人;有的学生甩试管中的溶液有可能甩到别的同学身上或脸上;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时常摸嘴巴、鼻子、面部或者揉眼睛。这些都是既不卫生又不安全的习惯。每次实验老师都应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通过多次反复的纠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在实验中培养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化学实验过程常伴随着许多现象的发生。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的过程。学生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及时记录下来并实事求是地填写实验报告,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五、在实验中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尊重他人的品格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团队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需要团队的大力合作才能实现。实验课前预习就要求每个实验小组写出实验预习提纲,明确每个人如何分工合作,在实验过程中互相合作配合,共同完成实验,有利于学生养成团结友爱、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是一种很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
六、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品质
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将所用仪器洗净并整齐有序地摆放回实验台架上,试剂瓶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实验台及试剂架必须擦净,并关好水、电开关。每次实验结束后由学生分组轮流值日,负责打扫和整理实验室,把水槽中的杂物清理干净,并检查门、窗是否关好,以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学生自己动手使实验室环境干净明亮,仪器摆放井然有序,会自然产生保持整洁美观环境的潜意识,有利于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品质。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时期逐渐形成。因此,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作者单位:山西阳泉市卫生学校)